大学改成绩备份被发现:广饶县大营学校七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41:45

广饶县大营学校七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及答案)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一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
3、2009年6月10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按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下列那一项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
A、三星堆B、都江堰C、端午节D、故宫
4、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铜农具         ②石斧 石锛              ③六角形铁锄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
5、学习历史有一基本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6、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妈妈领着小明去看中医,某位自称是“神医”的人,给小明看一看气色,问了问病情,听了听小明的声音,就给小明开了药方。小明对妈妈说:“这个神医是冒牌的”。小明的判断依据是
A、他没给小明切脉B、他没有给小明量血压
C、他没有问小明得了什么病D、他对小明不够客气
8、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实,警世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代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
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融合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是
①书法②雕塑③杂技④舞蹈⑤绘画
A、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10、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所描写的人物是(  )  A.李冰        B.孔子       C.屈原      D.司马迁
11、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12、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的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是(  )
A.长平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13、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
A.齐、楚、赵  B.韩、赵、魏  C.楚、燕、韩  D.秦、齐、魏
14、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各国的变革   B.士人的四处游说   C.阶级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15、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6、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
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
C.相传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
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17、下列属于“三星堆”文化代表的是(    )
①司母戊大方鼎  ②青铜立人像  ③四羊方尊  ④青铜神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19、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
A.编钟    B.铜钟    C.七孔骨笛    D.陶埙
20、商鞅变法成攻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百姓的欢迎  C.个人才能卓越     D.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二、非选择题
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所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的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
① 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指什么?(1分)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哪两种“和谐”?(2分)

② 和谐,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请举例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除孔子以外)及他们关于和谐的观点。(4分)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
 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
 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称雄当做首,变法古标今。
(1)这首诗歌赞颂的人物是(1分)
 (2)诗中与右图相关的一句话是(1分)
 (3)说一说使诗中划直线部分现象出现的原因。
 (2分)
(4)最能证明划波浪线部分历史事实的是:
 (2分)
(5)诗中哪一句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分)
23、(10分)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1分)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6分)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3分)
24、(13分)读图做题。读下图,做一下题目
 
(1) 在图1、2、3、4、5、6、7上,填出战国七雄的位置(7分)
(2) 在图A、B、C中写出围魏救赵的战役、减灶诱敌深入的战役、纸上谈兵的战役。(6分)
  25.读右图     
  (1)在图中的相应的位置标出相应的阶层的名称:(6分)
  (2)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      。西周通过这个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1+3分)

26、(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①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商君”指的是谁?
(1+1+1分)
②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
(1+1+1+1分)

③ 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君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2+1分)

 


参考答案
1-----5CACCD
6---10AADCC
11----15AABDD
16----20DDCAD
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所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的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
④ 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指什么?(1分)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哪两种“和谐”?(2分)
“和谐”。  “和”的一是人与人的和谐,二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⑤ 和谐,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请举例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除孔子以外)及他们关于和谐的观点。(4分)
孟子保护环境,墨子“兼爱”“非攻”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
 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
 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称雄当做首,变法古标今。
(1)这首诗歌赞颂的人物是(1分)商鞅
 (2)诗中与右图相关的一句话是(1分)城门立木
 (3)说一说使诗中划直线部分现象出现的原因。
 (2分)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竣工的旧贵族的特权。
(4)最能证明划波浪线部分历史事实的是:
 (2分)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诗中哪一句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分)强国先富民
23、(10分)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1分)
战国时期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6分)
⑴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⑵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3分)
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4、(13分)读图做题。读下图,做一下题目
 
(3) 在图1、2、3、4、5、6、7上,填出战国七雄的位置(7分)
(4) 在图A、B、C中写出围魏救赵的战役、减灶诱敌深入的战役、纸上谈兵的战役。(6分)
  25.读右图     
  (1)在图中的相应的位置标出相应的阶层的名称:(6分)
  

(2)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   分封制   。西周通过这个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1+3分)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6、(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①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商君”指的是谁?
(1+1+1分)商鞅变法   356年     商鞅
②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
(1+1+1+1分)
⑴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⑵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⑶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竣工的旧贵族的特权。
⑷建立县制,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⑥ 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君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2+1分)
成功,  商鞅的死值得,看变法是否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文 章来源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shti/cuyi/85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