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歧视的段子:第十一章 止血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45:44
 第十一章 止血药   
  
 
  

概念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作用及适应证
  止血,用于身体各部位及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出血证。
  分类
  1.凉血止血药-----性寒凉-----凉血止血-----热迫血行的出血证。
  2.化瘀止血药-----味多辛、苦-----消散离经之败血而止血-----瘀血内阻,血不循常道而致的出血。
  3.收敛止血药-----味多涩,或质粘,或为炭类-----收敛止血-----出血而无瘀滞者,或瘀血不明显的出血证。
  4.温经止血药-----性偏温-----温脾阳,固冲任而止血-----脾阳虚不能统血,或脾肾阳虚,冲任不固的虚寒性出血证。
  配伍
  应根据出血的病因和具体证候,从整体出发,选用相应的止血药,并进行必要的配伍,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如热性出血,选用凉血止血药------血热妄行者,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者------养阴清热药。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选用化瘀止血药----配行气活血药。虚寒性出血,选用温经止血药-------收敛止血药、益气健脾药、温阳药。
  使用注意
  有瘀血者,单用收敛止血药或凉血止血药,易致留瘀之弊。药多寒涩或辛温,寒涩易损伤脾胃,辛温易耗气伤阴,故当中病即止。
  考点:重点关注分类及配伍原则。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大蓟、小蓟
  药性 味甘,性凉。大蓟味兼苦。
  功用相同点
  1.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
  2.清热解毒消痈,用于疮痈肿毒。煎服,或捣烂外敷。
  各药特点
  大蓟止血作用广泛,作用也较强。多种热证出血皆可使用,解毒消痈作用也较强。
  小蓟清热凉血兼能利尿,多用于尿血、血淋。
  考点:二者的相同功用,小蓟利尿,善治尿血的功用特点。

  槐花★★★★、地榆★★★★
  药性 苦,微寒。地榆兼酸味。
  功用共同点 凉血止血,性偏下行,擅治下部血热出血,如便血、痔疮出血、崩漏等,常配伍同用。
  各药特点
  地榆,还能凉血止痢,治血痢。并善于解毒敛疮,用于水火烫伤、湿疹、痈肿疮疡。
  槐花, 能清泄肝火,用于肝火上炎之头痛、眩晕、目赤。
  用法用量 槐花泻肝火生用,止血炒炭用。
  使用注意 地榆含水解性鞣质,大量吸收易引起中毒性肝炎,故大面积烧伤,也不能使用地榆制剂外涂。
  考点:二药是常考药,关注凉血止血,均善治下部出血的特点,及地榆凉血止痢,解毒敛疮,槐花清泄肝火的功用特点。

  白茅根 苎麻根 侧柏叶
  药性 均性寒,白茅根、苎麻根味甘,侧柏叶苦、涩。
  功用相同点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咳血、尿血等证。
  白茅根、苎麻根还能利尿,故常用于尿血,以及血淋、热淋,白茅根还有清热生津之功,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苎麻根最明显的功用特点在于能清热安胎,常用于胎热胎动不安,胎漏下血。还能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肿,蛇虫咬伤。
  侧柏叶的特点在于可以祛痰止咳,用于咳喘痰多,外用治烫伤及脱发。
  考点:关注各药的止血特点,重点关注白茅根的利尿,清热生津功用及与芦根的比较,苎麻根的利尿,清热安胎,解毒功用,侧柏叶祛痰止咳功用,及外用治烫伤脱发的用途。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三七★★★★、茜草★★★★、蒲黄
  药性 三七 甘、微苦,性温。茜草,味苦,性寒。蒲黄,味甘,性平
  功用相同点 化瘀止血,主要用于瘀血出血证,又能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血瘀经闭,痛经,心腹瘀痛,跌打损伤。
  三七化瘀止血,有止血不留瘀,散瘀不伤正之特点,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全身出血证,对出血兼有瘀滞者尤为适用。活血定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为疗伤止痛之佳品。近年来用本品治疗胸痹绞痛。
  茜草性寒味苦,能活血,又能凉血,对于瘀热互结之出血更为适宜。活血通经,妇女血瘀经闭、痛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证。又可用于风湿痹证。
  蒲黄兼能利尿,故常用于尿血,又可治疗血淋。化瘀止痛,常用于气滞血瘀所致胸痛、痛经、产后腹痛,常配五灵脂同用。
  用法用量
  内服:1~3克,大剂量可用至10克;作散剂冲服,量宜酌减。临床散剂多用。
  外用:研末、磨汁,调敷。
  【化瘀止血药使用注意点】
  1.若化瘀止血药使用过量,大多有散血耗血之弊,故血虚或出血证无瘀滞者慎用。
  2.化瘀止血药有偏寒偏温之别,血热而兼瘀滞者,宜选偏寒之品;虚寒而兼有瘀滞者,宜选偏温之味。
  考点:此三药也是常考药,重点关注各药的止血特点,以及兼有功用。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白及★★★★
  药性 苦、甘、涩,微寒。
  功用
  1.收敛止血, 本品质粘而涩,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多用于咯血、吐血及外伤出血,最宜于治肺胃损伤引起的咯血、吐血。兼治肺痈咯吐脓血日渐减少。
  2.消肿生肌,用于疮疡痈肿、手足皮肤皲裂、肛裂,烧烫伤。
  用量、用法 内服:3~9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亦可入丸散,以散剂为好。研末服,每次1.5~3克,温开水调服。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脾胃有湿热者,慎用。反乌头。
  【白及配伍三七的临床意义】
  白及是收敛止血的代表药,三七是化瘀止血的代表药。二者配伍同用,白及可以增强止血作用,三七可以防止白及止血留瘀之弊,二者相辅相成,共达止血而不留瘀之功。
  考点:本药是常考药,关注其止血特点(收敛,善治肺胃出血),及兼有功效。
  
  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藕节
  药性 仙鹤草味苦、涩,平。血余炭、棕榈炭兼苦味。
  功用
  共同点:收敛止血,用于多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等,临床常配伍同用。
  各药特点:
  仙鹤草,收敛止血,不分寒热,用于多种出血证,尤以吐血、咯血效佳。兼有功效很多,能截疟,止痢,解毒,杀虫,分别用于疟疾、血痢、疮肿、阴痒带下。
  紫珠类同白及,善治肺胃出血,又能清热解毒,治痈肿,烫伤。
  棕榈炭功专收涩,对崩漏、月经过多疗效显著。
  藕节功专收敛止血,药性平和。
  考点:关注仙鹤草的兼有功用。
  【收敛止血药使用注意点】
  本类药味多涩,性偏寒,或质粘腻,有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可单独使用,须配伍化瘀止血药同用。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艾叶
  药性 艾叶味辛、苦,性温。炮姜味辛、热。
  功用相同点 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艾叶
  1.温经止血,尤善温暖下焦,多用于下焦虚寒而致的月经不调、崩漏、 妊娠下血等证,为妇科之常用药,若吐血、衄血属热证者,可配凉血止血药同用。
  2.散寒止痛,用于经寒痛经,月经不调,不孕,脘腹冷痛。此外,煎汤外洗可治湿疹瘙痒,制成艾条、艾柱,温灸,具有温煦气血,透达经络的作用,治寒性痛证。
  用法用量 艾叶炒炭止血,炒焦温中,生用温经行滞止痛。 外用:捣汁,研末,熏洗。
  炮姜
  药性 苦、辛、热。
  功效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主治 虚寒性吐血、便血、吐血、咯血等多种出血证。
  脾胃虚寒腹痛、吐泻等。
  【艾叶与肉桂功效比较】
  艾叶与肉桂均能温暖下焦。但肉桂辛甘大热,能行血而不能止血,能堕胎而不能安胎;艾叶苦辛温,能理气血而调经,能止血而又能安胎。
  【炮姜、干姜、生姜功效比较】
  炮姜、干姜、生姜三者,来源同出于姜,但由于加工炮制的不同,故其性味、功效亦异。生姜为鲜品,味辛温,长于发散外寒,又能温中止呕,多用于外感风寒及胃寒呕吐等证;干姜为干燥老姜,味辛性热,辛散之力已减,善于温中而祛里寒,多用于脾胃虚寒,阴盛阳衰之厥逆,以及寒饮伏肺等证;干姜炮后,即为炮姜,味变苦涩,辛散作用更弱,温经止血是其所长,多用于虚寒性出血证。故前人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之说。
  【温经止血药使用注意点】
  药性偏温燥,阴虚内热者当慎用或忌用。中病即止,久服有伤阴耗津之弊。
  考点:二药为常考药。关注功用。炮姜与生姜、干姜功效比较。

  1.功效小结:
  用治全身出血的药物:大蓟、小蓟、苎麻根、侧柏叶、三七、茜草、蒲黄、白及、仙鹤草
  擅于治外伤出血的药物:三七、茜草、白及
  擅于治肺胃出血药物:白及、紫珠、白茅根
  擅于治小便出血的药物:小蓟、白茅根、蒲黄
  擅于治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地榆、槐花、炮姜、蒲黄、白及
  擅于治崩漏,月经过多的药物:艾叶、茜草、棕榈炭、苎麻根
  其它章节中具有止血作用的药物:荆芥、黄芩、桑叶、地骨皮、青黛、栀子、生地、牡丹皮、大黄、贯众、石韦、旱莲草、龟甲、乌贼骨、五倍子、乌梅、赤石脂、禹余粮、明矾
  
  2.重要配伍:
  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功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作用增强,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地榆配槐角:地榆微寒,善清下焦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槐角微寒,善清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两药配伍,凉血止血作增强,尤宜于下消化道出血,便血及痔肿出血。
  白及配三七:白及微寒黏涩,功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三七性温,功善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且不伤正。两药相合,寒热相平,行止并施,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可治各种出血,内服外用皆宜。
  白及配乌贼骨: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乌贼骨功能收敛止血,止痛,收湿敛疮。两药配伍,止血力增强,又能促进溃疡愈合,宜于用治胃出血之吐血,便血。
  蒲黄配伍五灵脂:二者均能活血止血,化瘀定痛。二药相须配伍,两方面作用均增强,善治血滞胸胁心腹及血瘀出血。
  艾叶配阿胶:艾叶性温,散寒暖宫,温经止血,调经安胎;阿胶性平,功能养血止血,又散寒暖宫调经,两者相配,温散虚寒,养血止血。用治崩漏经多属血虚有寒者。
  
  3.重要药物药理
  三七:①止血、抗血栓、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率失常。②抗炎、镇痛、镇静、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③调节糖代谢、保肝、抗衰老。④抗辐射、抗菌、抗肿瘤。
  蒲黄:①促进凝血、止血、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化、改善微循环、兴奋子宫。②抗炎及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