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账户网银主盾转账:贺子珍小传(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0:28:48
贺子珍小传
闯王旗 发表在图说历史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forum-57-1.html
发表时间:2010-11-15 16:14
[下载地址]
',1)">
贺子珍,毛泽东第二位妻子,原名桂圆,又名自珍。生于1909年中秋,江西永新乡绅贺焕文长女。大革命前后入党并投身游击战争,是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1927年入党,1928年与毛泽东结合,共同度过共产党人最困难的十年岁月,是中央红军长征中“三十女杰”之一。1937年赴苏联疗伤、学习,1947年回国。1959年曾与分别22年的毛泽东会面。1984年在上海逝世。与毛泽东共生三子三女,除女儿李敏外均早夭或失散。
毛泽东曾对贺子珍说:“你是铁,我是钢,碰到一起响叮当。”贺子珍是毛泽东心中的爱与遗憾,而毛泽东却是贺子珍一生痛与快乐的全部……
毛泽东和贺子珍的聚散是中**史上一段语焉不详的插曲。毛泽东与贺子珍聚於1928年的井冈山,当时毛的发妻杨开慧还在湖南从事地下活动。

1935年毛泽东在陕北

杨开慧与岸英、岸青

贺子珍在延安
“永新一枝花”贺子珍
这可能是贺子珍第一张照片。那年她22岁:苏区召开第一届工农代表大会时,几个平素要好的女红军看到请来的照相馆师傅,大家嚷嚷着要照。曾碧漪、彭儒、贺子珍等,齐耳的短发格外精神。毛泽东在旁开起玩笑:照得好,将来给你们放到博物馆里去呦!
少女时“永新一枝花”的风采,应该还存有些许吧?贺子珍曾是家乡江西永新县第一任妇女部长、团县委副书记,当时她不过才16岁。当了这两个“官”,就觉得又粗又长、又黑又亮的辫子有些与形象不符,一狠心剪掉,变成干净利落的男式西装头。她的工作是宣传鼓动群众,据说20世纪80年代永新城里的老人还记得一场由她组织并参加表演的歌舞剧“葡萄仙子”。
秋收暴动失败局面,毛泽东放弃攻打长沙,带兵走上了井冈山,由此引出了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井冈之恋” 。当贺子珍等人在指挥永新暴动的时候,毛泽东正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
塘边村遇险后,贺子珍与毛泽东的感情迅速升华。毛泽东温存地对贺子珍说:“你是个好同志,好姑娘,我很喜欢你。”就这样,“湖南佬”和“江西妹”他们俩终于结合在一起了。没有举行什么仪式,只是热心的“红色土匪”袁文才做了几个好菜,大家热闹一下,就算喝了喜酒。

井冈山云海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红军成功地四渡赤水,又挥师南渡乌江,威逼贵阳,日夜兼程,很快来到滇黔交界的盘县境内,将进入云南省境。只要北渡金沙,红军就可以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扭转被动局面了。就在这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灾祸降临到他的妻子贺子珍头上。
1935年4月23日,红军总卫生部休养连来到盘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中午时分,天空响起了嗡嗡的飞机声,警卫员吴吉清急忙让贺子珍隐蔽,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组织伤员隐蔽。就在这时,敌机投下了炸弹。贺子珍头上、胸脯上、臂膀上,到处鲜血涔涔,倒在血泊中。经医生检查,发现她身上17处负伤。贺子珍苏醒后,对大家说:“我负伤的事请你们暂时不要告诉主席。他在前线指挥作战很忙,不要再分他的心。你们把我寄放在附近老百姓家里,将来革命胜利了再见面……”说完,又昏迷过去。
从大革命年代的“井冈之恋”,到成为红色根据地的“模范夫妇”,他们二人在政治风雨中荣辱与共,在长征路上艰苦相依,却没想到会突然发生婚变,贺子珍在延安窑洞“神秘失踪”。从此,一对患难中的革命夫妻由于性格上的原因彼此分离。

1934年,毛泽东贺子珍在苏区

1936在陕北

1937年贺子珍在延安
毛泽东撤离了瓦窑堡来到保安后没几天,贺子珍就分娩了。她生了个女孩。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里,有贺子珍、邓颖超、康克清、蔡畅等等32位女性。她们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摸爬滚打、风餐露宿。她们有男儿一样钢铁般的意志,也有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蔡畅妈妈抱着李敏在延安凤凰山

左起:陈琮英、蔡畅、夏明、刘英。
共同走过漫长的长征路的女战友们知道贺子珍快要生产了,都来看望。她们刚走到窑洞门口,就问笑眯眯的毛泽东:“生了没有?”“生了,生了,生了个大鸡蛋。”毛泽东一副高兴的表情回答说。
战友们走进窑洞,看到贺子珍身边放着一个又瘦又小的婴儿。邓颖超对孩子有一种特殊的怜爱之情,她轻轻地把婴儿抱起来,仔细地端详着,说:“真是个小娇。”娇娇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1947年娇娇从苏联回国,毛泽东给她取了个学名:李敏。姓李,是因为毛泽东当时用李得胜的化名,单名敏,是取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937出版的《毛泽东自传》
1936年的斯诺曾说过:“毛泽东生平的历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是要了解中国国内动向原委的一个重要指南。”《毛泽东自传》系毛泽东亲自向美国记者斯诺口述1893至1936年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1937年由当时的进步书社上海复旦大学文摘社出版。该书被专家认为在“版本学上有珍贵价值”。

1937年毛泽东与贺子珍在延安
斯诺在《毛泽东自传》附录的《毛泽东夫人贺子珍小传 》中这样写道:
在外表看起来,毛泽东夫人贺子珍女士简直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少妇。其实,她的性格是非常活泼的。十年来总是穿着那一套红军的制服,皮带上挂着手枪;她曾与国民党的剿共军队对过阵,在前线上运伤兵。到后方去,调护病人,组织女军,而且,在北上战役中曾受过伤,甚至几乎送了性命。
在红军中大家都叫她“女司令”。本为江西永新县云山人,是一个小地主的女儿,她父亲也曾当过一任县长。红军由江西总退却时,她随军同行,直到陕境,步行二万五千里。她先后被炸伤廿几处,到现在,身上还找得到累累的创痕。
她现在二十七岁,但反抗的火焰毫未消灭。在这八千英里的退却中,她受尽了人间的痛苦。受伤以后,先叫人抬着走,以后换人背着,用骡马驮着,到最后人和马全没有了,便只好步行。在长征途中又产生了一个小孩,她真是受尽痛苦的人了。

延安活报剧《小二黑结婚》
从长征时期,贺子珍就担任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并照顾主席的起居生活。1937年在延安,她和毛主席住着一幢一溜三孔相通的砖窑,这种一明两暗的住室布局,有卧室和会客室,毛主席也有办公的地方。贺子珍这人性子很急,她说话快,走路也快,那个刚直、爽快劲,在女同志中是很少有的。她常跟毛主席吵架,有时吵得很凶,她生气时也常把负责警卫的同志找去诉说不平,为她评理。
有一天,贺子珍和毛主席又吵起来了,主席很生气地指着她说:“我们不能再吵了……这三间窑洞,咱个人住个人的,你走你那边,我走我这边,谁也不见谁,这样总可以不吵了吧!”又说,你嫌这里不好,你想学习,可以到红大(即抗大前身),也可到公大(即陕北公学),也可到苏联去……
陶铸造夫人曾志的回忆录,内中有一段曾志与毛泽东的对话,可印证史沫特莱和斯诺所叙述的故事。当曾志在延安问毛泽东为什么贺子珍要离开他时,毛说:“不是我要离开她,而是她要离开我。她脾气不好,疑心大,常为一些小事吵架。有次一位外国女记者采访我,美国女人开放、无拘无束,我也爱开玩笑,我们又说又笑,这就激怒了贺子珍,她不仅骂了人家,两人还动手打了起来。我批评她不懂事,不顾影响,她不服,为此我们两人吵得很厉害……”

1937年毛泽东、贺子珍夫妇在延安
1937年,贺子珍同毛泽东怄气,伤病体弱的她到西安养病,又辗转随共产国际的代表从新疆去了苏联,没有理会毛泽东的召唤和中央的指示……到莫斯科后,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儿子,隐名埋姓开始了学习生活,从小在苏联长大的李敏到了12岁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母女俩和杨开慧所生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真情相处,享受着异国的一份亲情欢乐。

1930年岸红、岸青、岸英三兄弟在上海大同幼稚园(左起)

刚到苏联时李敏与母亲在一起
然而,不幸的遭遇却一桩接一桩地降临到她的头上。1938年,贺子珍在莫斯科生的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那个男孩,只有俄文名字廖瓦 ,在十个月时染上肺炎夭折。
当贺子珍悲痛欲绝地告诉岸英岸青哥俩时,他们也禁不住泪如泉涌,同时抱着贺子珍劝道:贺妈妈,您别难过了,您要保重身体!小弟弟不在了,还有我们呐!我们也是您的儿子呀!贺妈妈,贺妈妈…… 这时,本来还是痛哭失声的外婆突然一把搂住岸英、岸青:“妈妈、妈妈”,“儿呀,儿呀”,三人哭作一团。几年来,这还是哥俩第一次向贺子珍喊出“妈妈”,这样的亲情悲情,怎不让人潸然泪下!

李敏在苏联伊万诺娃第37中学读小学三年级

1940年1月周恩来、毛岸青、邓颖超、毛岸英在苏联。
贺子珍正沉浸在相继失去了五个儿女的哀痛中,一个更让她痛苦的消息传来,毛泽东同江青结婚了。这个消息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失去了儿子,失去了丈夫,还有比这更大的打击吗?她为自己的行动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为此饮恨终生!
得知婚变的情况非常偶然:1939年的一天晚上,八部的学员们在俱乐部大厅听翻译读塔斯社记者在延安采访毛主席的报道:“夜深了,我们告辞,毛泽东和她的妻子送出来,在月光照耀的山坡上,我们边走边谈……”全场包括贺子珍在内,都没有料到,大家久久沉默着,贺也不作声。她非常镇定,直到读完报,大家散去,她也没有眼泪和悲诉。一段时间后,她才向其他红军中的女同志略略说了一些她的家庭生活——贺子珍就是这样默默咽下了苦水,去忍辱负重,保持自己苦涩的尊严。

毛泽东江青在延安
后来,到苏联来的周恩来同志给她带来了一箱书、一封信。1940年初冬,毛泽东送女儿娇娇(李敏)去苏联看望母亲,同去苏联的孩子还有朱德的女儿朱敏以及罗亦农和王一飞烈士的儿子罗西北、王继飞。
苏联卫国战争时,她和娇娇都住在伊凡诺沃国际儿童院。由于语言不通,院方领导完全不了解她,加上她作风泼辣,性格刚直,说话急躁,有时不顾对方反应如何就大声争执,后来竟被院方视为有精神病,被送进精神病院。

1947年,9岁的李敏在照片上为刚出医院的短发妈妈画上“头发”
别离亲人,流落异乡,隐名埋姓,沦为疯人——从天堂坠落地狱,那段历史,对贺子珍来说,一定是满含悲怆、不堪回首……

有些力量是个人意志无法抗拒的!
1948年深秋,随着辽沈战役的结束,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沈阳。困苏十年贺子珍带着岸青、娇娇回归故国 迁到了沈阳。在这里,贺子珍与分别了十三年之久到东北来疗养的妹妹贺怡重逢了。

1947年贺子珍在沈阳
贺怡比贺子珍小两岁,两人一起参加革命。两个虽是同胞姐妹,但长相和性格迥异。 贺子珍长得身材修长,白晳的皮肤,瓜子脸,五官端正,性格温柔、沉静,有点慢条斯理。而贺怡呢,长得较为矮小,皮肤黑黄,圆圆的脸,性格则泼辣豪爽,走起路来一阵风似的。
遥想当年,中共赣西特委书记曾山找到贺子珍的妹妹贺怡,交代了一项特殊任务:照顾毛泽覃。毛泽覃任中共赣西特委委员、东固区委书记,一面养伤,一面工作。贺怡过去没见过毛泽覃,但听姐姐说起过,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弟弟,一个年轻有为的红军干部。这天贺怡去接毛泽覃,打量着面前这位宽额大眼,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的伤员,不由说道:“你长得挺像毛委员的。”毛泽覃朗声笑道:“你也挺像你的姐姐。”
毛泽覃伤愈后赶回了部队。1931年春,贺怡接到通知,中共永(丰)、吉(安)、泰(和)特委成立,毛泽覃任特委书记,同时任命贺怡任特委委员兼保卫局长。同年7月20日,经党组织批准,毛泽覃和贺怡结为了伉俪——贺家姐妹与毛家兄弟美满联姻。

毛泽覃烈士
1934年8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红军长征后,1934年12月,被任命红军独立师师长的毛泽覃和担任区委书记的贺怡同时接到命令:毛泽覃率红军游击队转战闽赣边界,党组织安排怀有身孕的贺怡任赣州县委书记。毛泽覃带部队把贺怡及她父母护送到会昌县白鹅洲码头,谁想到码头一别,竟是他们夫妻的永诀!1935年4月25日下午,毛泽覃在瑞金县的黄田坑突出敌人重围时英勇牺牲,年仅30岁。

建国初期的贺子珍、贺怡姐妹俩
1949年,毛主席找到了自己的女儿李敏,并慈爱地留在身边。作为生死与共战火中走过来的丈夫,他也有过要把贺子珍接到北京的想法,也与岸英商量过接贺子珍妈妈到北京。此事是主席派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去办的,不料贺怡刚将贺子珍接到天津,康生就派人告诉贺怡,如果要接贺子珍到北京,就要开除她的党籍。贺怡是一个武将,是毛泽覃的夫人,曾被敌人抓住后关进监狱,受了很多磨难,才回到了部队,她自然把党籍视做自己的第一生命,此事只能留下历史的遗憾。
一九五○年,贺子珍和她的哥哥贺敏学、嫂嫂李立英曾联名给毛泽东去信,提及工作安排问题。毛泽东意识到这封信的用意,在复函中希望贺子珍保重身体,顾全大局,多看看社会主义建设。这“顾全大局”四字,表明了毛泽东对贺子珍的期求。于是,贺子珍在杭州担任杭州市妇联副主席。

毛岸英刘松林结婚照

毛泽东与与毛岸青、邵华
此时毛泽东已住进了中南海,也将失散多年的李敏接到自己的身边。为了促成姐姐的复婚,贺怡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信是经过中共中央办公厅转的。毛泽东没有复信,只收下了贺怡送来的礼物,同时回送了礼品给贺怡。

1951年夏,毛泽东和李敏一起翻看影集
虽然如此,贺怡对于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复婚一事,仍不死心,希望通过小毛(毛岸红)的重新出现,勾起毛泽东的怜子之情以及夫妻之情,回心转意。
寻亲关系重大,贺怡急匆匆地赶回江西,开始寻找小毛下落的行动。她想在去吉安县上任之前,把小毛找到,可是她并不知道小毛在哪里,结果,她把古柏和曾碧漪的儿子错当成小毛接了出来。在回程的路上抢时间,连夜赶路,结果在赣州附近酿成了一起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贺怡竟然在这场车祸中丧生,从严酷的战争到了解放和平环境,却出了这样的人间悲剧!

庐山“美庐”:毛贺最后的“庐山会”
庐山“美庐”,是一英国人于1922年修建的,1934年,红军长征开始那年,主人将其送给她的好友——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此后除抗战时迁居重庆期间,每年夏天蒋宋夫妇都来此避暑。蒋介石为此题名“美庐”并刻石院中,这里与上海“爱庐”和浙江莫干山“澄庐”一起成为他与宋美龄三处私人别墅,一度曾称为“行辕官邸”,。这处“禁苑”,多少年来包裹在深山云雾里。
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前,这座官邸又成为不久前辞去国家主席职务的毛泽东住所。当毛泽东步入这座巨大的庭院时,跟他的冤家对头隔空喊了一声“委员长,我来了”,算是与蜗居台湾的蒋介石打了声招呼,多了一层戏谑似的幽默。
这座木石结构的二层别墅,占地面积4928平方米,主体建筑906平方米,是庐山最具代表性的西式别墅。好山高水高风光,解放前后的美庐,自然聚集了不同阵营的军政首脑、达官贵人。
诗人郭沫若曾著有《宿庐山美庐 》
一夕庐山宿美庐,
美其合二而一乎!
美龄美寇斯为美,
涂炭涂穷岂异涂?
浑身都是人民血,
对面犹存虎豹居。
中正题名文字在,
教材反面胜于无。
此诗原有后注:“美庐为蒋介石旧所占有。屋前林中有一巨石,上刻‘美庐,中正题’等字样。美庐对面一屋,闻马歇尔上庐山时寄寓于此云。”

无言的见证:1959年7月9日夜,毛泽东与贺子珍在此相会
两层楼高的美庐不知承载过多少历史人物,聚会过多少政坛风云,也流传了一段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那就是红色夫妻毛贺的“庐山相会”。
夫妻失和失散了22年后,毛泽东乘江青在北戴河疗养的间隙,与贺子珍在美庐再会,这是他们分别21年后的见面。贺子珍骤然见到毛泽东,缺乏思想准备,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时刻,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这时,毛泽东开口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老哭,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了。”百感交集的贺子珍更加哭得不行…… 不停地哭,以至未能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表达自己相思之情。事后,毛泽东心情十分沉重地对安排会见的曾志说:“她的思想不是很健全。她看见我的桌子上放着药,她将药瓶一抢,说这药有毒,不要吃药。另外还谈了王明,要我当心王明会害我。”
唯一轻松的时刻,是谈到女儿娇娇的婚事。他们夫妻双方都见过了未来的女婿,也都满意。毛泽东说,等这次开完会回去,就为女儿举行婚礼。贺子珍记得主席最后说的是:“时间不早了,我们明天再见面,再谈谈。”分别时两人没有握手,只是向对方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一个多小时来之不易的相会,居然成为了他们永远的话别。
建国前,贺子珍回到祖国,隐姓埋名幽居休养。1959年毛泽东与贺子珍在庐山相会,为毛贺爱情添上一抹亮色。1979年贺子珍来到北京,在毛泽东遗体前泣不成声。他们几十年的悲欢离合是一场撼人心魄的爱情悲剧。
个人的悲欢离合到政党的明争暗斗,毛贺演绎了一场典型的“家国春秋”。

庐山会议旧址
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历史上被称为“庐山会议”,是中**史上的一次重要交锋。主要议题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会议后期开展了对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斗争。算了彭德怀的历史旧帐。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关于撤销黄克诚同志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决定》、《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公报。

“庐山会议”召开
在庐山开完八届八中全会后,大获全胜的毛泽东回到北京,于8月28日主持了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的婚礼。毛泽东拿出400元钱在丰泽园颐年堂摆了三桌酒席宴请来宾。

1959年毛泽东参加李敏婚礼的照片
孔令华是炮兵司令部副司令员孔从洲的儿子。孔令华是他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将军之子、领袖之婿”。之后,孔令华曾在航天部一家高科技开发公司任总经理。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他集资百万,请有关部门协助编辑出版了一部大型毛泽东纪念画册,生动、概括地反映毛泽东的光辉一生。

亲家孔从洲

青年孔从洲
孔从洲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他18岁从军,1936年他任国民革命军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参与了上司杨虎城和张学良策划的捉蒋行动,在“西安事变”中作出贡献。孔从洲一生两次被授予中将,一次是国民党的中将,一次是共产党的中将,偶然的巧合,折射出历史和人生的变迁,也使他的戎马生涯染上了一层传奇色彩。1959年,儿子孔令华与毛泽东之女李敏结婚,成为毛泽东的亲家翁。孔从洲还担任过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1990年,孔从洲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963年12月26日,毛泽东与李敏、孔令华在中南海

孔从洲家庭照
伟人的内心充满了难言的酸楚。李讷18岁时,毛泽东曾经在李敏面前捅破了内心的痛苦:“江青对我不好,她嫌我老了,她不爱我,嫌我年纪大,是个土包子。她同你妈妈完全不同。”
而桃代李僵的江青从来都是心狠毒辣。“文革”中江青想把贺子珍从上海弄到西北去,她通过陈伯达出面来办这件事。陈伯达不敢直接找毛泽东,就找汪东兴。毛泽东表示:“把贺子珍搞到西北去,人搞走了,思想能搞走吗? 贺子珍是有思想的人嘛。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嘛。我不同意,这是谁出的主意?他们有本事他们干,我不同意。”
“文革”中,贺子珍的亲戚遭到江青一伙的打击迫害。担任福建省副省长的哥哥贺敏学被打成“走资派”,被关押了80多天,并被罢了官。贺敏学的女婿是叶挺的儿子,由张春桥点名,把他打成“五一六分子”,逼他揭发周恩来。

贺敏学(中)和战友合影
贺敏学,这位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防空军司令员、华东建筑工程管理总局局长、西北建筑工程管理总局局长、福建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1954年6月,毛泽东在中南海召见贺敏学,称誉他: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长江第一。“武装暴动第一”,是指贺敏学在1927年领导的永新暴动。其实,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就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就曾写道:“暴动队始于永新。”事隔20多年毛泽东再次称贺敏学武装暴动第一,足以说明永新暴动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地位。“上井冈第一”,是指永新暴动后,贺敏学即率暴动队上了井冈山,解放后在党政军高级干部和开国将帅中,贺敏学当之无愧是第一个上井冈山的人。而“渡长江第一”,是指贺敏学亲自指挥二十七军八十师二三八团,于1949年4月20日晚在安徽无为县的泥汊和狄港渡江,毛泽东说:“你们部队是全军最早过江的。”

革命家贺敏学和家人合影
自1926年投身革命以来,贺敏学不仅亲历了一系列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而且在武装暴动、进军井冈山、突破长江天堑这三大事件中,还占了头功。
毛泽东去世那天,正是中秋月圆之时。1976 年是闰年,9 月8 日是八月十五,9 月9 日是八月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两天都可以说是中秋节。八月中秋,正是贺子珍的生日。桂子飘香,花好月圆,所以得名桂圆。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毛泽东所想起的,是月亮,还是桂圆?也可能是盼望亲人团圆!
1979年秋天,贺子珍一生中第一次来到了北京。这位井冈山的女英雄,全家都参加了革命,贺氏“三兄妹”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史中赫赫有名,她的父母也是为革命牺牲的。这样的革命者不能进京——历史就是这样捉弄人!
据统计:1979 年毛主席纪念堂接待国内外来宾和各地群众153 万人。从1977 年开始,每年的9 月9 日和12 月26 日,贺子珍全家都会去毛主席纪念堂。

最后的归宿:毛泽东纪念堂
1979年9月9 日,毛主席纪念堂迎来了最特殊的一位:与毛泽东有过十年患难夫妻生活的贺子珍。而当月来纪念堂参观的中外重要人物,只有一条记录:“ 9 月27 日,卢森堡大公让殿下,由宋之光副部长陪同,前来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
1958 年在一次中央会议期间,毛泽东在提议身后火化的倡议书上第一个签上自己的名字,随后几乎所有高级干部和重要民主人士纷纷签字。1976 年毛泽东去世后,中共中央决定兴建毛主席纪念堂,永久保留伟人遗体,这才给了贺子珍再次见到她今生唯一的爱人——毛泽东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贺子珍不幸中的最后万幸!

安睡中的毛泽东
贺子珍来北京最大的愿望是要瞻仰与她在革命最艰苦的岁月中生死与共,相守十年的毛泽东的遗容。毛泽东是她一生的精神支柱。 毛岸青和李敏陪同她到毛主席纪念堂,将花圈敬献在毛泽东的坐像前,花圈的缎带上写着:“永远继承您的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当贺子珍见到主席遗容时,满面泪水横流,久久不肯离去……
那一年,贺子珍是参加秋收起义的惟一健在的女同志,长期受江青之流的迫害,经邓小平批示,提请贺子珍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可这时才发现,无论上海还是北京,中组部都没有她的档案材料,这个从1926年起就投身革命的老红军战士,竟是一个没有档案的”黑人“,这是江青一伙人一手遮天企图把老红军、毛泽东的第二任妻子从历史上、从现实中抹掉……

晚年贺子珍
贺子珍在301住院期间,中央领导胡耀邦同志送过花篮,许多老战友来电话或看望她,她在长征路上用自己的身躯挡住敌人的子弹而救的宋任穷夫妇也来看望她。深嵌在她的头部、背部和肺部的弹片,直到去世都成为这个革命者身体的一部分!
1984年4月15日,中办突然通知贺子珍在上海病危,毛岸青、李敏通宵守候在外间。19日下午,贺子珍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她终于离去了,享年75。

岁月的缅怀——李敏凝望父亲和自己的老照片
革命代代有后人。在毛泽东四位孙辈后人中,孔东梅是唯一的女性。她的母亲是毛泽东长女李敏,父亲是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孔从洲将军之子孔令华。
1972年在上海出生的孔东梅,在外婆家里渡过了童年时代。在毛泽东四位孙辈中,她行三。是毛泽东的第三代的子女当中唯一的一个女孩子,她称毛岸青之子毛新宇为表哥,但她从未与外公毛泽东见过面,当年,李敏曾将女儿出生后的照片带给毛泽东看,红墙内的毛泽东对着照片为外孙女起名,主席把自己名字里的“东”字和最喜爱的“梅”都给了她,于是她有了看似平凡实则意义非凡的名字“东梅”。贺子珍的生命得到了燃情延续……
1999年孔东梅到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读书,2001年夏天回国,创办了北京东润文化有限公司和菊香书屋,为什么叫菊香书屋呢?那也是外公毛泽东在中南海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叫菊香,这是一种物化的对家族、文化、和血脉的传承。

孔东梅与外公毛泽东长得挺像
李敏在父亲身边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先后在国防科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先后任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
认识李敏的人都说她是一位善良而宽厚的人。如果说,李敏的许多优秀品质主要来自她的爸爸毛泽东,还应该说,也不少属于她妈妈———当年的井冈山女杰贺子珍所给予的;她的性格形式,可以说更多地是受了妈妈的影响。她的文静内向,显然与她妈妈贺子珍的长期沉默以至隐居有关;尝够了辛酸苦涩的妈妈,更教会了她应该怎样关心和爱护别人。

孔东梅新作《翻开我家的老影集》
贺子珍与毛泽东相濡以沫,度过中国革命最艰苦的十年,在井冈山枪林弹雨下掩护毛泽东,在长征的披荆斩棘中照料毛泽东,在“王明路线”的风刀霜剑前支持毛泽东。长征结束后贺子珍远赴苏联治病,从此飘零异国,寂寞守望。然而,毛泽东与贺子珍彼此始终难忘对方。
毛泽东对贺子珍说:“你是铁,我是钢,碰到一起响叮当。”贺子珍是毛泽东心中的爱与遗憾,而毛泽东却是贺子珍一生痛与快乐的全部。 毛泽东与贺子珍的九年婚姻和几十年悲欢离合的情感历程,留给自己的是深深的心灵创伤和遗憾,这段红色婚姻,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史息息相关,它至今静静地藏匿在中**史的机密档案卷宗里,许多内情无法而知,但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感喟、启示和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