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健雅艳照:《十个著名的思想实验》的经典错误解读及其正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55:19

『关天茶舍』 [思想]《十个著名的思想实验》的经典错误解读及其正解(涉及佛学,道学,哲学,科学)
    
    前言:

  问题来自疑惑,疑惑通常是因为不知。而通常人都是从无知到知的,所以笔者不批判问题的发起人,而批判问题的“解读者”,虽然他们很可能是同一个人。批判是因为这些很正统很主流的解读在笔者看来是肤浅甚至是荒谬的。本来笔者极少写东西,因为这对笔者自己不好,是一种能量耗散,但前几天有友人转载这篇《十个著名的思想实验》时,笔者留言说这些问题笔者都能解决,然后居然被嘲笑。被认识近10年的友人看扁,于是在怒火中诞生了这篇文章。“十个著名的思想实验”确实挺有名的,网上一搜一大把,不过为了方便读者,笔者还是把原文章贴出来吧。
  
  一.《十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原版:
  
   10.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要数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9.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解读: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察所证实。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这件事也是真实的。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为JTB的理论需要修正。
  8.定时炸弹(The Ticking Time Bomb)
 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政治时事,或者看过动作电影,那么你对于“定时炸弹”思想实验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
 
  解读:
  与电车难题类似,定时炸弹情景也是强迫一个人从两个不道德行径中选择的伦理问题。它一般被用作对那些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驳。它也被用作在极端形势下法律——就像美国的严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归功于像《24小时》的电视节目和各种政治辩论,定时炸弹情景已成为最常引用的思想实验之一。今年早些时候,一份英国报纸提出了更为极端的看法。这份报纸提议说,如果那个恐怖分子对酷刑毫无反应,那么当局者是否愿意拷打他的妻子儿女来获取情报。
 7.爱因斯坦的光线(Einstein’s Light Beam)
  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道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他推理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对于爱因斯坦,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
 解读:
  事实上,没人确切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科学家一直都在争论一个如此简单的思想实验是如此帮助爱因斯坦完成到狭义相对论这如此巨大的飞跃的。在当时,这个实验中的想法与现在已被抛弃的“以太”理论相违背。但他经过了好多年才证明了自己是正确的。
 6.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解读:
 对于哲学家,特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讨论一个物体是否仅仅等于其组成部件之和。一个更现代的例子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乐队,直到某一阶段乐队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这个问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企业,在不断并购和更换东家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名字。对于人体,人体不间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迫人们去反思身份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现象中这一常识。
 5.伽利略的重力实验(Galileo’s Gravity Experiment)
 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伽利略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一个轻的物体和一个重的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从塔上丢下来,那么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两个物体之间的绳子会被拉直。这时轻的物体对重物会产生一个阻力,使得下落速度变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以后的质量应该比任意一个单独的物体都大,那么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应该最快。这个矛盾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解读:
  这个思想实验帮助证明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无论物体的质量,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自由落体的速率都是一样的。
  4.猴子和打字机(Monkeys and Typewriters)
 另一个在流行文化中占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实验是“无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机”实验。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的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解读:
  简单来说,“猴子和打字机”定理是用来描述无限的本质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脑很难想象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无限猴子定理可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可以达到的宽度。猴子能碰巧写出《哈姆雷特》这看上去似乎是违反直觉,但实际上在数学上是可以证明的。这个定理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重现的,但这并没有阻止某些人的尝试:2003年,一家英国动物园的科学家们“试验”了无限猴子定理,他们把一台电脑和一个键盘放进灵长类园区。可惜的是,猴子们并没有打出什么十四行诗。根据研究者,它们只打出了5页几乎完全是字母“s”的纸。
 
  3.中文房间(The Chinese Room)
 “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根据Searle,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解读:
 Searle创造了“中文房间”思想实验来反驳电脑和其他人工智能能够真正思考的观点。房间里的人不会说中文;他不能够用中文思考。但因为他拥有某些特定的工具,他甚至可以让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以为他能流利的说中文。根据Searle,电脑就是这样工作的。它们无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们可以运行一个程序,处理信息,然后给出一个智能的印象。
  2.薛定锷的猫(Schrodinger’s Cat)
  薛定锷的猫最早由物理学家薛定锷提出,是量子力学领域中的一个悖论。其内容是:一只猫、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气一起被封闭在一个盒子里一个小时。在一个小时内,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几率为50%。如果衰变,那么一个连接在盖革计数器上的锤子就会被触发,并打碎瓶子,释放毒气,杀死猫。因为这件事会否发生的概率相等,薛定锷认为在盒子被打开前,盒子中的猫被认为是既死又活的。
 解读:
  简而言之,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因为事件发生时不存在观察者,盒子里的猫同时存在在其所有可能的状态中(既死又活)。薛定锷最早提出这个实验是在回复一篇讨论量子态叠加的文章时。薛定锷的猫同时也说明了量子力学的理论是多么令人无法理解。这个思想实验因其复杂性而臭名昭著,同时也启发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最奇异的就属“多重世界”假说,这个假说表示有一只死猫和一只活猫,两只猫存在在不同的宇宙之中,并且永远不会有交集。
 
  1. 缸中的大脑(Brain in a Vat)
 没有比所谓的“缸中的大脑”假说更有影响力的思想实验了。这个思想实验涵盖了从认知学到哲学到流行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个实验的内容是: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大脑来处理的,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的日常体验。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
  解读: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很像《黑客帝国》,那么你说对了。这部电影以及其他一些科幻作品,都是在这个思想实验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让人们质疑自身经历的本质,并思考作为一个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个实验的最初原型可以一直追溯至笛卡尔。在他的《Meditations
on the First
Philosophy》一书中,笛卡尔提出了能否证明他所有的感官体验都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由某个“邪恶的魔鬼”产生的这样的疑问。笛卡尔用他的经典名言“我思故我在”来回答这个问题。不幸的是,“缸中的大脑”实验更为复杂,因为连接着电极的大脑仍然可以思考。这个实验被广泛的讨论着,有许多对于此实验前提的反驳,但仍没有人能有力的回应其核心问题: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
  
 二.《十个著名的思想实验》的经典错误解读及其正解:
 10.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要数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此解读的错误之处及其正解:
  
  简单的说,这个提问者的观点是“道德既是利他”。其实这个命题是有问题的,不过在这里不讨论这个,只述说解读的问题。这个解读的错误在于,解读者认为“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
。这句话的错误之处在于“过于绝对”。解读者一定不是中国人,如果是,那就是这个朝代的悲哀之一,因为中国有传统的“阴阳”二元对立学说。凡事皆相对而在,阴阳相对,共生共灭,佛陀说的“万法因缘生”也是这个道理。“过于绝对”是因为没有设立前提或者范畴,因为如果设定前提或范畴,是可以“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的。比如,前提是“在2个人A和B的世界里”,A正快被水淹死,B飞身入水把他救起,那这个B的行为就是“完全的道德行为”。如果把前提扩大成“在3个人ABC的世界里,而A杀了C的父亲,且当地没有法律”,那B对A的拯救,在“AB范畴里”,B的行为是就是“完全的道德行为”,而在“BC范畴里”,B的行为则不道德,因为B破坏了C的复仇,在“ABC3人的范畴”里,B的行为既符合道德又不符合道德。这一切产生的原因即是“阴阳的相对性”,而解读者忽略了这个相对性,把道德绝对化,他如果这么说那就是正确的,而且正确得无懈可击:“道德是相对的”。
  9.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解读: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察所证实。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这件事也是真实的。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为JTB的理论需要修正。
 此解读的错误之处及其正解:
 解读者的解读解读得一塌糊涂,无法修正,只能全盘否定然后重新解释:问题是“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定义什么是“正确”。如果把“符合客观事实的说法或看法”定义为“正确”,但接着就需要定义什么叫“客观事实”,要定义“客观事实”,就需要定义“主观”,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对立,即唯物和唯心。如果走唯物主义路线,那“客观事实”就应该被定义为被大家的主观意识所反映的,本来就存在的独立的东西。这时候“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就分为2种情况,1种是这个“奶牛”是指农民感知到的主观的那个奶牛,这时候他说的是对的;第2种是这个“奶牛”是客观的那个奶牛,那这个农民就是错的。如果走唯心路线,那就需要把“客观事实”定义为“大家都看到的或听到的一致的物理或化学现象”,说得再直白再简洁点,既是“客观是主观的交集”。在送奶工再次确认之前,农民和那个送奶工都是正确的,因为“奶牛”都来自双方独立的感知。在送奶工再次确认之后,双方也是正确的,也是因为“奶牛”都来自双方独立的感知。区别是确认前的2人的“奶牛”是2个东西,而确认后的2人的“奶牛”是同一个东西。
 
   8.定时炸弹(The Ticking Time Bomb)
  
  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政治时事,或者看过动作电影,那么你对于“定时炸弹”思想实验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
 解读:
 与电车难题类似,定时炸弹情景也是强迫一个人从两个不道德行径中选择的伦理问题。它一般被用作对那些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驳。它也被用作在极端形势下法律——就像美国的严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归功于像《24小时》的电视节目和各种政治辩论,定时炸弹情景已成为最常引用的思想实验之一。今年早些时候,一份英国报纸提出了更为极端的看法。这份报纸提议说,如果那个恐怖分子对酷刑毫无反应,那么当局者是否愿意拷打他的妻子儿女来获取情报。
  此解读的错误之处及其正解:
 和电车难题类似,解读的作者忽略了相对性:相对于一个人的法律公正和数亿人的法律公正,只好以小舍大。即法律“是相对的”。事实上在极大的利益面前,法律从来都是苍白的,如高官贪污和为庞大国家利益而起的战争(战争即是抢夺罪)。
  
  7.爱因斯坦的光线(Einstein’s Light Beam)
  
  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道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他推理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对于爱因斯坦,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
  
  解读:
  
  事实上,没人确切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科学家一直都在争论一个如此简单的思想实验是如此帮助爱因斯坦完成到狭义相对论这如此巨大的飞跃的。在当时,这个实验中的想法与现在已被抛弃的“以太”理论相违背。但他经过了好多年才证明了自己是正确的。
  此解读的错误之处及其正解:
  再次涉及“阴阳”相对。圣人们总是相通的,古中国周文王以及老子的“阴阳对立”和古印度佛陀的“万法因缘生”其实是说的同一个道理。佛陀说“因缘和合而生万物,譬如有两根束芦,互相依倚才能直立,此生则彼生,此长则彼长,此损则彼损,此灭则彼灭”。这不正是阴阳对立共生共灭的道理么。作者说“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他说得对,相对而言,双方都是静止的,就好像在地球上双方都是静止的东西一样。用数学来表示的话,30代表30万千米,如果A=B,那么一定可以推导出A+30=B+30,而30正好是光速。但爱因斯塔忽略了一个问题(因为他是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等式两边都同时有30,只等于“在数学角度上”这个等式在两边都同时减去30后,等式仍然成立。不等于“在物理现象角度”,剪掉光速后的现象仍然同双方都静止的地球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因为这时候可能会有第三方因素介入(事实上这是肯定会有的,而且会多到第N方。因为现实是极其复杂的),这个第三方会干扰本来已经“平衡”了的二者关系,比如这种平衡:“这2种情况的共同点是这2者都是相对静止的”,举个在现象上的例子,从物理和数学的角度来说,A朝B的脸上打一拳,A和B的受力是相等的,因为这是我们在中学物理课就学过的“力是相互的”,依据理论,这个事件和A没有朝B脸打一拳是等效的。数学模式是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数字后等式不变。但事实上是A不痛B很痛。而影响这个“平衡”的第三方因素就是“生物学”。A用的是拳头,骨头多,肉少,所以能承受冲量的数字很大,而神经又少,所以根本感觉不到痛,而B的脸骨头在里面,肉在外面,能承受的冲量数字很小,且面部有很多神经,所以会很痛。这就是例子。这个问题简单到极点后,依然是中国的“阴阳对立”问题,即A对立B,同时B又包含相互对立的X和Y,所以X和Y在相对立的同时,又被B所统一,统一对立于A。
  
  6.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解读:
  
  对于哲学家,特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讨论一个物体是否仅仅等于其组成部件之和。一个更现代的例子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乐队,直到某一阶段乐队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这个问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企业,在不断并购和更换东家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名字。对于人体,人体不间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迫人们去反思身份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现象中这一常识。
  
  此解读的错误之处及其正解:
 
  这个问题其实解读者没有解读出来,只是说了一堆诠释的话,并没有真正解释。我来解释吧:这2艘船都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事实上世界上有2种特修斯之船,一种是人的概念或定义,如词汇“特修斯之船”,另一种东西是自然界中真正的特修斯之船。如果按人的概念或定义为标准,那现在这个特修斯之船永远都是初始的特修斯之船,也在任何时间都永远是特修斯之船。如果按自然界中的“那艘名为特修斯之船的船”为标准,那特修斯之船每一秒都在变化,因为分子不断在运动着,扩散着和交融着,每一刹那都和上一刹那不同,更不要说零件的更换了。所以此特修斯之船已非彼特修斯之船。就好比“父亲”问题:只要A的父亲的身体还在,这个身体就永远是A的父亲,这个父亲是概念的,是只存在于A意识中的;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A的父亲的身体却是随时都在新陈代谢的,在每一个单位时间里的父亲都和上一个单位时间里的父亲不同,这样何止是2个父亲,这样可以产生出无数个父亲,而每一个父亲都是真实的。
 
  5.伽利略的重力实验(Galileo’s Gravity Experiment)
  
  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伽利略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一个轻的物体和一个重的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从塔上丢下来,那么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两个物体之间的绳子会被拉直。这时轻的物体对重物会产生一个阻力,使得下落速度变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以后的质量应该比任意一个单独的物体都大,那么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应该最快。这个矛盾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解读:
  
  这个思想实验帮助证明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无论物体的质量,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自由落体的速率都是一样的。
  此解读的错误之处及其正解:
 伽利略的重力实验及其解读暂时没发现问题,不过不代表永远一定没有问题。一千年前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个常识,因为这来自实践(所以实践并非检验真理的唯一工具,详见《妄念中的真理》第二部分),太阳绕着我们转是有目共睹的;五百年前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是个常识,这也来自实践,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看到大地是平的,而且还能得到物理学实验的支持,比如把球放到地面后最终会静止不动,充分说明大地是平;而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无空气阻力前提下,质量和自由下落的速度无关”的常识会不会也是类似的情况呢?
 4.猴子和打字机(Monkeys and Typewriters)
 另一个在流行文化中占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实验是“无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机”实验。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的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解读:
     简单来说,“猴子和打字机”定理是用来描述无限的本质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脑很难想象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无限猴子定理可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可以达到的宽度。猴子能碰巧写出《哈姆雷特》这看上去似乎是违反直觉,但实际上在数学上是可以证明的。这个定理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重现的,但这并没有阻止某些人的尝试:2003年,一家英国动物园的科学家们“试验”了无限猴子定理,他们把一台电脑和一个键盘放进灵长类园区。可惜的是,猴子们并没有打出什么十四行诗。根据研究者,它们只打出了5页几乎完全是字母“s”的纸。
  
  此解读的错误之处及其正解:
  此解读没什么错误,但没有解决问题。命题是“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毫无疑问这个命题是正确的,但其实这是个逻辑圈套。“无数多”和“所有东西”都不可能被人所经历,因为人是有限的存在。也就是说人是不可能有“无数多”和“所有东西”的经历的,那么人是怎样理解“无数多”和“所有东西”的?问题就出在对“无限”和“所有”定义上。这是一个圈。而人的思维在不知不觉的走圆圈却还以为是在思考和推理。其实就是一个圈,是中国的周易,易而周,周而复始。就说这么多吧,因为这个全新的自主创造的理论可以解释很多目前世界上还不能解释的问题,如数学的基础“一个平面里不相交的两条直接一定平行(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是真理,但却是感性的知道,而不能理性的证明)”,涉及著作权,以后笔者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时候再细说,嘿嘿。
  
  3.中文房间(The Chinese Room)
  
  “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根据Searle,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解读:
  
  Searle创造了“中文房间”思想实验来反驳电脑和其他人工智能能够真正思考的观点。房间里的人不会说中文;他不能够用中文思考。但因为他拥有某些特定的工具,他甚至可以让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以为他能流利的说中文。根据Searle,电脑就是这样工作的。它们无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们可以运行一个程序,处理信息,然后给出一个智能的印象。
  
  此解读的错误之处及其正解:
  
  
  
  房间里的人并不能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因为他只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也就是他只会对照翻译书进行单词或单字的翻译,但他并不懂得这些词该如何组合才符合中文的述说惯例,即不懂中文的“语法”。“GOOGLE自动翻译”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这个问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问题是,真正的思想和人工智能亦即计算机程序的区别。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定义“思想”,什么是“思想”,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坦白的说,要定义“思想”,就和一个人想要追到自己的影子而进行的追逐没有区别。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既是可以说得出或可以定义的东西,它就不会亘古不变。佛陀也有相同观点:“诸行无常”。硬要从理论上解释,就只能说因为这些东西比如人的思想具有超越性,它是既是它自己,同时又超越它自己的存在。哲学家尼采就有这种观点的著作:《强烈意志》。所以要定义思想是不可能的,即使定义了,它也会错,不会永恒成立。但如果不定义思想,就无法定义人工智能,所以想定义甚至想做出人工智能的人是由于无知才有这种想法,所以他们只能说他们有可能会制造出和人类思想无限接近比如可以独立思考的计算机。但这不怪他们,因为“无常”或“道不可道”是非常深奥的佛理,即使是哲学系的硕士们,也不是人人都能懂的。
  
  
  
  2.薛定锷的猫(Schrodinger’s Cat)
  
  薛定锷的猫最早由物理学家薛定锷提出,是量子力学领域中的一个悖论。其内容是:一只猫、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气一起被封闭在一个盒子里一个小时。在一个小时内,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几率为50%。如果衰变,那么一个连接在盖革计数器上的锤子就会被触发,并打碎瓶子,释放毒气,杀死猫。因为这件事会否发生的概率相等,薛定锷认为在盒子被打开前,盒子中的猫被认为是既死又活的。
  
  解读:
  
  简而言之,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因为事件发生时不存在观察者,盒子里的猫同时存在在其所有可能的状态中(既死又活)。薛定锷最早提出这个实验是在回复一篇讨论量子态叠加的文章时。薛定锷的猫同时也说明了量子力学的理论是多么令人无法理解。这个思想实验因其复杂性而臭名昭著,同时也启发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最奇异的就属“多重世界”假说,这个假说表示有一只死猫和一只活猫,两只猫存在在不同的宇宙之中,并且永远不会有交集。
  
  此解读的错误之处及其正解:
  
  
  
  1.这个问题涉及到“概率”,按目前的理论和主流对“概率”定义与理解,解释就已经到头了,已经无法再进一步解释了。不过如果用笔者自己开发的独有理论就可以解释。先特意绕过“概率”这个概念,把问题重新描述一下:“一只猫、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气一起被封闭在一个盒子里一个小时。在一个小时内,放射性元素会或不会衰变。如果衰变,那么一个连接在盖革计数器上的锤子就会被触发,并打碎瓶子,释放毒气,杀死猫。”不管它衰变的概率或可能性是多少,它的最终结果只会有2种:会或不会。畅想未来,是不是有无数的可能性在等着我们?什么事情都有可能会发生?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不确定?再回忆去过,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已经板上钉钉?是不是一切皆已发生?是不是已经没有“可能性”或“概率”的存在余地?这就是关键,即“可能性”或“概率”的适用范围是在未知的事物上才有效。已知的或已经发生的事物,有“已确定”的属性,这个属性和“未确定”或“可能性”或“概率”是互为阴阳互相对立的。所以猫的生死是未知但确定的事,所以这个猫的思想实验是把“概率”的概念用错了地方,超出了“概率”的适用范围。即是“概率”这个概念只能用在未知的东西上,也就是说“概率”这个概念只能存在于人的意识中用来笼统的判断未知的事物,而在真实的大自然或宇宙中,没有“概率”这个东西的存在余地。所以这个薛定锷的猫(Schrodinger’s
Cat)是作者问了错误的问题。就好比你昨天一整天都呆在中国成都,然后今天有人问你:“昨天中午你在美国纽约第13街吃的是牛排还是汉堡?”
  
  2.其实这个问题是量子力学的微型比喻,只不过原作者打错了比方,所以引出了错误。
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和“概率”是不能画上了等号的,概率是把“确定的结果”用数字表达出来,是“已发生的已确定的结果”的一种统计,和真正的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是不同的。微积分里把“无限接近于8”和“8”画上等号只是从数学角度上说明这2个数字在“量”上无限接近,但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是原作者举出了例打错了比方,猫的实验不能反映量子物理学的不确定性原理。至于不确定性原理,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这个就是道家说的“混沌”,“不可以确定化,一旦确定化,混沌就死了”。这是庄子说的。从逻辑上,说明活死猫也犯了错误,前提不确定,结论就不确定,作者却偏要搞个结论出来,就只好把不确定解释成或死,也就是说,“猫既是死的也是活的”的话语也是错误的。所以佛家讲“空”,讲“说是一物即不中”,一说就错,因为一说就确定了。可以这么说,道教的“混沌”=佛教的“空”,庄子说的“不可以确定化,一旦确定化,混沌就死了”=佛教禅宗六祖说的“说是一物即不中”
  
  
  
  1. 缸中的大脑(Brain in a Vat)
  
  没有比所谓的“缸中的大脑”假说更有影响力的思想实验了。这个思想实验涵盖了从认知学到哲学到流行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个实验的内容是: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大脑来处理的,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的日常体验。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
  
  解读: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很像《黑客帝国》,那么你说对了。这部电影以及其他一些科幻作品,都是在这个思想实验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让人们质疑自身经历的本质,并思考作为一个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个实验的最初原型可以一直追溯至笛卡尔。在他的《Meditations
on the First
Philosophy》一书中,笛卡尔提出了能否证明他所有的感官体验都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由某个“邪恶的魔鬼”产生的这样的疑问。笛卡尔用他的经典名言“我思故我在”来回答这个问题。不幸的是,“缸中的大脑”实验更为复杂,因为连接着电极的大脑仍然可以思考。这个实验被广泛的讨论着,有许多对于此实验前提的反驳,但仍没有人能有力的回应其核心问题: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
  
  
  
  此解读的错误之处及其正解:
  
  
  
  原文的解读完全没有给出答案。这个问题排第一,可见它的难度。问题是“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其实答案已经在问题中了:“人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人的大脑来处理的”,换言之,人大脑产生的世界都只是映像,只属于人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本来的客观的真实的世界。就像数学上的一一映射,如X=Y+π,X是本来的客观的世界,Y是人脑对客观世界所产生的映像,而π就是他们的差别。一般人很难接受他看的听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他大脑通过眼球和耳朵接收和转化出来的电子信号模拟出来的虚拟世界。看看动物就知道了。比如苍蝇,它有复眼,它看到的世界一格一格的,和人看到的世界不同,又如老鹰,它的瞳孔中有一个区域有放大镜的作用,所以它看到的画面分里圈和外圈,也和人看到的截然不同;再比如熊猫的世界没有“颜色”这种东西的存在,等等。所以人看到的听到的和感知到的,完全是人自己的大脑制造出来的模拟世界,各种身体构造有差别的动物的世界也是各自不同的和它们的大脑自己制造模拟出来的,都不是本来的客观的真实的世界。所以所有生命其实都不是活在客观的真实的世界里,而是活在各自不同的世界里面。佛学里的唯识学就把这个问题解读得彻彻底底,西方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叔本华的《世界是表象和意志》也同样把这问题解决得淋漓精致。现在直接回到核心问题:“如何知道什么是真实”。答案是:“人类不可能通过认知来认知到真实,因为人认知的对象永远是人脑模拟出来的虚拟世界而非真实的世界。”事实上佛陀教化的最高意义“真如”和“实相”既是“真正的真实”,它不可能通过人类的认知来获得,而是通过一种神秘的名为“顿悟”的体验来获得的,西方哲学界把这个佛学在内的流派归纳为神秘主义流派,因为它不可通过认知来获得而是来自一种不能用语言共享的神秘体验。佛经中有很多这种言论,如“第一义不可说”,“说是一物即不中”等等。爱因斯坦论述的相对论闻名于世,是因为它是科学,而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能带来巨大的利益,,才被各国政府广为宣传。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爱因斯坦还有另外一句论述:“科学的终点是哲学,哲学的终点是宗教”。事实上大家关注“濒临死亡研究”“超心理学”和“量子物理学”就可以知道,科学发展正在脱离唯物主义的阶段,朝唯心主义和宗教在靠拢。
  
  
  
  后记:
  其实不想写这些东西的,平时也很少写,一是因为能量耗散(哲学或思想到后期已不再是逻辑推理的纯理性,而是一门艺术,当事人需要开发独有的理论,需要从生活中找灵感,而“释放”一类的事比如写作自然就不适合这种艺术者)二是由于随着程度越来越深入的文章会涉及到某种理论的首个提出者即创始人和版权的问题(如第4个问题的相关解释),这次确实是由于生气才写并发上网的,所以各位网友如果看得起笔者想转载的话,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作者:憨黄瓜 回复日期:2010-10-18 23:48:39 

  哲学或思想到后期已不再是逻辑推理的纯理性,而是一门艺术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renaorenao 回复日期:2010-10-19 14:57:13 

  帮顶,除2号薛定谔的猫有些异议外,别的都基本赞同。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250094040 回复日期:2010-10-19 23:07:30 

  作者:renaorenao 回复日期:2010-10-19 14:57:13 
  
    帮顶,除2号薛定谔的猫有些异议外,别的都基本赞同。
  ================================================================
  
  哪里还有存在异议的余地啊,呵呵,我觉得似乎没有了O(∩_∩)O
      作者:250094040 回复日期:2010-10-20 22:16:05 

  听说天涯牛人很多,我才来的,都离我写这篇日志已经过了半年了。怎么没什么牛人出现?
      作者:jkwh2006 回复日期:2010-10-21 23:01:00 

  牛人都被你震撼了,哈哈哈
      作者:jkwh2006 回复日期:2010-10-21 23:06:21 

  就个人观点来说,我觉得作者的解读非常到位,谢谢作者分享
      作者:jojo661 回复日期:2010-10-21 23:34:09 

  mark
      作者:250094040 回复日期:2010-10-21 23:41:58 

  作者:jkwh2006 回复日期:2010-10-21 23:01:00 
  
    牛人都被你震撼了,哈哈哈
  ===================================
  哈哈 多谢~
      作者:casino1109 回复日期:2010-10-22 00:41:39 

  好东西
      作者:魏易之 回复日期:2010-10-23 19:37:37 

  mark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憨黄瓜 回复日期:2010-10-23 20:33:20 

  扳道工楼主扳完了可以这么说:那人欠五人一命,必须还,我帮忙而已。这样就圆满解决了。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繁星满夜 回复日期:2010-10-23 21:03:23 

  楼主似乎想用中国的古代哲学来解决一些现代科学、哲学和政治伦理上的难题。看了一下,感觉楼主的解答比较笼统和空泛,对解答问题没有什么帮助。
  
  比如第一例电车问题,楼主引入了“阴阳”二元对立学说,并试图去证明在一些规定前提的、有限的范畴里,存在完全的、绝对的道德。且不说这个证明过程本身就值得商榷,但这种回答曲解了电车问题的本意,这个问题的设定,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无论你做哪种选择都无法达到道德上的圆满:杀一个人并不比杀五个人更道德。
      作者:pzk0101 回复日期:2010-10-23 21:09:01 

  前面的解释很有意思。不过那个后记,似乎有意犹未尽的味道,可否再解释一下啊?
      作者:pzk0101 回复日期:2010-10-23 21:12:12 

  电车问题,如果无论怎么选择都是不道德的话,那么就意味着,他无论怎么选择都是合理的,这取决于当事人的自由意志:他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为此承担后果。
      作者:pzk0101 回复日期:2010-10-23 21:18:09 

  如果他救一个人,那么他以自己的死亡承担了后果;如果他救自己,就必须承担撞死那个人的后果。至于法律怎么判决,是与道德无关的事情。
      作者:pzk0101 回复日期:2010-10-23 21:24:30 

  如果他不作为,可以选择晕倒或者跳车,总之,那个人会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念作出判断,或者他潜意识价值已经替他作出判断,这个过程很难确定,但是结果是明确的,不管死或者生,最终需要交通法律来处理。这真是一个与道德没有关系的问题。
      作者:pzk0101 回复日期:2010-10-23 21:28:44 

  有时间再慢慢分析其他问题,感觉毛病不少
      作者:两介居士 回复日期:2010-10-23 23:17:58 

  无知者无畏。
      作者:bawetor 回复日期:2010-10-23 23:24:20 

  事实上佛陀教化的最高意义“真如”和“实相”既是“真正的真实”,它不可能通过人类的认知来获得,而是通过一种神秘的名为“顿悟”的体验来获得的,西方哲学界把这个佛学在内的流派归纳为神秘主义流派,因为它不可通过认知来获得而是来自一种不能用语言共享的神秘体验。
  ------------------------------------
  LZ,这不是佛教的观点,这是印度教的,所谓的“梵我合一”,叔本华的思想里面就有很多印度教的东西。
  
  佛教的““真如”和“实相”以及“顿悟”根本不是你所说的那样。
      作者:pzk0101 回复日期:2010-10-24 10:32:28 

  3.中文房间(The Chinese Room)
    
    “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根据Searle,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解读:
    
    Searle创造了“中文房间”思想实验来反驳电脑和其他人工智能能够真正思考的观点。房间里的人不会说中文;他不能够用中文思考。但因为他拥有某些特定的工具,他甚至可以让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以为他能流利的说中文。根据Searle,电脑就是这样工作的。它们无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们可以运行一个程序,处理信息,然后给出一个智能的印象。
     ----------------
  似乎没有什么大问题,只要给出一个智能的定义就可以。比如,如果定义会做十以内的加法,训练过的猴子甚至猪就符合智能条件。事实上,人工智能就没有谁认为等同于人类智能。退一步说,如果房间外的人认为房间内的机器是真的会说中文的人,只能说外面那个人心智不全,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看到里面的人也没有亲耳听到他说话,仅仅凭一张纸他下结论的条件就很不充分。即使他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也无法证明那个人就会用中文思考,他必须经过进一步的考察,检验对方的逻辑是否合理,排除精神障碍的可能,还要排除对方装疯做假等等,然后才可以主观推理得出对方会中文思考的结论,而这个结论还不一定靠得住,不妨再多叫几个人去看一看,换个地方让对方再表现一下。可见这个问题前提就不让你获得全面信息,导致你的误判。
  
      作者:pzk0101 回复日期:2010-10-24 10:55:13 

  6.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
  这是一个概念与本质的问题。所谓本质,是不断变化的实在体,而概念是大脑对本质的概括,没有办法,人类只能通过有限概括的方式认识和描述事物,并概括其最本质特点以区别于它事物。从概念来说,修过的船当然无论什么时候都被定义为特修斯船,老部件建造的是另外一只,而且只能是用原来材料拼装的一只新船。或者为了区别维修过的船,可以定义为二代甚至N代特修斯,就象WINDOWS有2000和XP,尽管它们的功能差别很大,而且经常不断打补丁。
      作者:pzk0101 回复日期:2010-10-24 11:09:17 

  比如岳阳楼,被大火烧毁重建,但名称仍然叫岳阳楼,但是它的内涵将会出现某年某月某日某种原因大火烧毁等记载,还可能记载每次修复的捐款人名单及时间。从本质上来说,人类应该明白对于一个事物,是名与实、变与不变、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没有绝对的、不变的东西。
      作者:子乌大王 回复日期:2010-10-24 12:35:46 

  正解没有原解好,出现很多自以为是的误读。
      作者:罗思哲 回复日期:2010-10-24 12:41:00 

  “薛定谔的猫”我也不清楚它想说明什么。在打开盒子之前,猫是“生死未卜”,怎么会是“又死又活”呢?就像发生了矿难,在没有和井下取得联系之前,矿工们的状态不就是“生死未卜”吗?

      作者:子不虞兮 回复日期:2010-10-25 10:46:09 

  不存在原解与正解的说法,二人的解读可以互不来理解,正解更用该说成是另一种解读
      作者:250094040 回复日期:2010-10-26 01:56:14 

  作者:pzk0101 回复日期:2010-10-23 21:09:01 
  
    前面的解释很有意思。不过那个后记,似乎有意犹未尽的味道,可否再解释一下啊?
  =============================================================
  没觉得意犹未尽呢~~
      作者:250094040 回复日期:2010-10-26 01:59:08 

  作者:bawetor 回复日期:2010-10-23 23:24:20 
  
    事实上佛陀教化的最高意义“真如”和“实相”既是“真正的真实”,它不可能通过人类的认知来获得,而是通过一种神秘的名为“顿悟”的体验来获得的,西方哲学界把这个佛学在内的流派归纳为神秘主义流派,因为它不可通过认知来获得而是来自一种不能用语言共享的神秘体验。
    ------------------------------------
    LZ,这不是佛教的观点,这是印度教的,所谓的“梵我合一”。
  ===============================================================
  完全不了解印度教~
  
  “佛教的““真如”和“实相”以及“顿悟”根本不是你所说的那样。”,那是怎样的呢~
      作者:250094040 回复日期:2010-10-26 02:00:35 

  作者:两介居士 回复日期:2010-10-23 23:17:58 
  
    无知者无畏。
  ===========================
  无言者不配~
  
  
      作者:250094040 回复日期:2010-10-26 02:01:40 

  作者:子乌大王 回复日期:2010-10-24 12:35:46 
  
    正解没有原解好,出现很多自以为是的误读。
  =============================================
  呵呵 比如呢~
      作者:250094040 回复日期:2010-10-26 02:02:52 

  作者:pzk0101 回复日期:2010-10-24 10:55:13 
  
    6.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
  ======================================
  呵呵
      作者:小嫩姜 回复日期:2010-10-26 13:58:00 

  呵呵,楼主还是多看看书吧。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第5个问题-伽利略的落球思想实验,你说没发现解读有什么问题,其实这个实验只是用反证法证明了重球不可能比轻球落得快,但得不出两个球落得一样快这个结论,你还要再证明重球比轻球落得慢也不成立才行。
      作者:250094040 回复日期:2011-01-25 00:09:56 

  好久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