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到外婆桥民谣:争创一流学校 共建科普校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28:22

争创一流学校  共建科普校园

——万泉中学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汇报材料

庄浪县万泉中学

(2010年11月25日)

 


一、基本情况

万泉中学始建于1969年,学校地处庄浪县西南,南靠大山,北临秦渭公路,学校占地12406平方米,建筑面积6162平方米。现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73人,有教职工106人。科任教师中,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县级学科带头人16人,县级骨干教师11人。学校配有电子备课室1 个,多媒体教室两个,多功能室1个,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一个,教学仪器按二类标准配备。图书室一个,藏书14100册。近年来,学校秉持“以德治校,育人为先,精细管理,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提高质量”为办学目标,把“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按照“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社”的总体思路,结合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的机会,开展了一系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科普特色教育,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学校两次被评为县级教育质量优胜学校,先后在《甘肃教育督导》和《平凉教育年鉴》上作了宣传报道。

二、主要做法

1、精心组织,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县地震办安排创建工作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把创建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校长胡天泉任组长,副校长张小强、李国武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和团委书记为成员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创建办”),政教主任高继平兼任办公室主任。校“创建办”具体负责制定科普示范校创建学期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管理联系学校部门创建活动,做到专人负责、专人办公。制定科学合理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把创建目标、创建内容、保障措施和具体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到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班级等基层部门,定期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了学校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创建办牵头实施的工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大力宣传,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学校创建办充分利用全体教工会、周会、例会、晨会、教研组、年级组等各种会议,积极宣传动员,认真传达市县创建工作要求,学习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创建工作靠你我,搞好创建为大家”的主人翁意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将创建科普示范校与学习型学校、绿色学校、平安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校本教研示范校、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基地等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在校园里新开辟了“艺术天地、科普长廊、世界视窗、读报栏”等宣传橱窗,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晨会、班会、校园之声广播和校园网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意义,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作条幅、标语、宣传牌,营造宣传氛围。在校门口定期通报学校创建工作成果,使全体师生及时了解创建工作进展。以此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3、活动育人,突出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十分注重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和体验丰富师生科普知识。组织开展了“崇尚文明、反对邪教”读书活动和“安全伴我行”演讲比赛。每周安排两节“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选修项目,如科技创新制作、网络技术应用、奥赛科技知多少、信息学竞赛辅导、普法小课堂等。成立与科普活动有关的社团及兴趣小组,如电脑协会、摄影协会、奥赛兴趣小组、科技创新制作小组、环保小组、交通安全小组等,成功举办了10余次展览和比赛,极大的促进了学校科普工作的开展。在校园宣传墙开设“科普长廊”专栏,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科学发明的故事,介绍学校科技活动内容、获奖信息等。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年级组织的展览、讲座和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利用校园电视网、校园之声广播、黑板报、橱窗、学习园地等平台进行科普宣传,让学生及时获取科技新知识,感受科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定期组织主题班会,通过主题教育周和主题教育月,对师生进行科普知识教育,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及各类辅导员到校进行科普知识、消防安全、禁毒、防疫、法制等讲座,组织了震灾预防演练等活动。针对农村学校寄宿生多、分布广的实际,每周定期检查一次寄宿生宿舍,积极开展“四防”(即防火、防电、防盗、防煤气中毒)科普教育。每学期举办一届科普节,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及竞赛活动,如环保小报或环保漫画、电脑绘画作品展、环保作品制作展、科技作品制作等,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真正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4、增开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学校注重发挥课堂教学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一是专门安排田新平、万德林两位地理老师对七年级、八年级各班级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两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开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课,让学生观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题片,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形象直观接受教育。三是每学期安排不少于五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班会课,主题内容由政教室安排,班主任实施。四是邀请校外专家和校内辅导员开展科普讲座。通过“科普进课堂”活动,使我校“防震减灾”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得到普及和深入。

5、加大投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先后投资90多万元,拆除了原有中东院的29间D级危房,平整并硬化场地3500多平方米,基本解决了场地狭小、通道狭窄、疏散困难的突出问题。混凝土浇铸护坡800立方米,修建围墙700多米,加高加固教学楼楼道护栏和楼梯护栏800多米,消除了校园安全隐患。新修水房一座,新建水泉一个,彻底解决了师生饮水问题。投资1.5万元, 建起了“科普长廊”宣传墙。建成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并入电化教育宽带网和因特尔宽带网,建成了校园广播系统和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各班均设有“四机一幕”。挤出用房,专门建成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室,定期对学生开放,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综上所述,我校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我校防震减灾教育活动已辐射到周边多所学校,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二是学生通过翻阅大量资料,掌握一定的知识,认识到防震减灾已是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整个学习、宣传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演讲能力,自救互救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三是师生把防震减灾工作提上自己重要的议事日程,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关注自然的意识、参与研究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四是扩大了社会影响。我们利用各种渠道向师生、村民宣传防震减灾的重要性,真正起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社”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普活动形式以传统型为主,创新型活动较少;组织发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科普活动的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型活动组织开展的实效性值得继续研究;社会化科普平台有待进一步扩大。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创建科普示范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重在建设,贵在坚持。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在新的起点上重新起步,再接再厉,虚心向优秀的创建单位学习,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进一步规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各项活动,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在宣传、课程、阵地、活动上全面落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使之规范化,常规化,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亮点。

上图是正在硬化的操场。学校为保障疏散演练的进行,拆除D级危房25间,花费80多万元硬化操场3250平方米。

 

下图是县地震局的领导指导学校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情况。

下图是学生疏散开始在教室的情形。

下图是学生疏散开始时路线3学生疏散的情形。

下图是全体学生在集合区域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