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林俊杰钢琴谱: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47:07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戕,夫代大匠戕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译文】人民不畏惧死,怎么能以死亡来使他们畏惧呢?假若能使人民经常畏惧死亡,而为怪异者,我就抓起来杀掉他,还有谁敢作怪呢?经常是有专门杀人者杀人的。如果代替专门杀人者杀人,就等于代替木匠去砍树木,如果有代替木匠去砍树木的人,很难有不伤到自己的手的。

【说明】本章亦是紧接上一章而言,勇于冒昧者则好杀戳,但靠杀戳能使人民畏惧吗?不能!靠杀戳以取得天下是不行的,人民不畏惧死,怎么能以死亡来使他们畏惧呢?所以统治者应该以慈爱来对待人民。

然而很多统治者不愿意用慈爱、不争、谦下的态度对待人民,而是借用天、地和大自然的神秘现象,装神弄鬼来威吓人民,使人民经常畏惧死亡;老子这段话这要从殷商王朝的“尚鬼神”说起,能够祭祀自己的祖先,是在周朝以后开始的。夏人尚神,殷人尚鬼,尤其是殷朝。原始先民对大自然的客观物质世界及人类本身缺乏认识,相信“万物有灵”,是出于依赖和畏惧心理,因此乃有了多神崇拜的形式,由此而产生了原始自发宗教信仰。但至夏商时代,早先的信仰系统已趋规范化和制度化,与王权的建立和强化相对应,社会生活中逐渐产生了一个比原有诸神更强有力的大神,即超自然色彩的“上帝崇拜”。这个“上帝崇拜”的出现,是原始自发宗教向早期人为宗教过渡的分水岭,也是社会形态变革和人间关系在宗教领域的反映。商代上帝的神性,有较大的权威,为管理下国和自然的主宰,具有超自然的色彩,是商朝统治阶级政权利益的直接保护神。因此,商王所崇拜的上帝鬼神也就成为诸侯方国所崇拜的上帝鬼神。而商王统治诸侯方国的惟一而且有效的方式是神权统治,其统治的方式是内服的众臣和外服的侯甸男卫都没有祭祀上帝鬼神的权力,甚至连自己的祖宗神也只能靠商王在祭祀先公先王时配飨。至商朝末期,“天神不通”、“民神不杂”的局面被彻底打破,神权从神秘走向开放,从贵族走向民间,祭祀权也从小邦周始而普及了。到了老子所在的春秋时期,有知识的人一般都不迷信鬼神了,但仍然有一些人利用鬼神迷信思想来蛊惑人民的思想,从精神上摧残人民,使人民畏惧。对这种人,老子的态度很明确,“吾得执而杀之”,抓起来杀掉!看还有谁敢作怪?!

关于杀人这个问题,自古以来经常是有专门杀人者杀人的。那就是为维护社会治安而惩罚犯了大罪的人而专门设立的刽子手。除了刽子手可以杀人外,其他任何人都是不可以杀人的。所以勇于冒昧者则好杀戳,或有利或有害,天都有所厌恶。

如果代替专门杀人者去杀人,就等于代替木匠去砍树木,如果有代替木匠去砍树木的人,很难有不伤到自己的手的。老子为什么就杀人这个问题反复讨论呢?原因就在于老子一直提倡的“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老子对春秋时代当时社会的混乱情形的批判,人们之尚勇,已经不是慈爱人民了,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个人利益,或是为了自己小家庭的利益,或者是为了维护自己小邦国的利益,或者是为了维护自己宗教团体的利益。所以老子一再强调,“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所以统治者如果以慈爱来对待人民,国家的命运就能长久。如果用“勇”、用“争”来对待人民,就是走向死路!上天都是用慈爱来救护人类,用慈爱来卫护人类,人类怎么能用杀戳来对付人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