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豪门世家电话:用社区文化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载体 引领和谐社区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3:46:15
 党的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先进的文化是党建工作的灵魂,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引领社区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领导和谐社区建设是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一个和谐的社区应当是充满活力、文明祥和的社区,是一个社区成员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关系融洽,互助友爱,人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的社区,它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和对社区事务的广泛参与,而社区文化所具备的增长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娱乐身心等多种功能不仅能够吸引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有效地增强人们的理想信念,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改善人际关系,满足社区居民求知、求乐、求美、求进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能够通过社区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传播党的思想和主张,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搭建桥梁,增强党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能力。街党工委在深入思考社区文化建设对社区党建的载体作用和构建和谐社区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自身优势,认为我们新兴地区有着多年的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蕴藏着大量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特别是已经开展了17年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整个新兴地区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和品牌优势。基于以上认识,街党工委确立了用社区文化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载体,以社区教育阵地为依托,以志愿文化为先导,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内容,以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为手段,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为目标,引领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按照这一思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以普及文化知识为基础,提高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1、抓组织网络建设,形成全方位、广覆盖、宽领域的社区教育新格局。在街道层面,成立了新兴地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建立了社区学校;在居民区层面成立了社区文化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市民学校、老年学校、社区党校、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学校、家长学校、家庭学堂、理论学习小组、社区图书馆、站等社区居民教育阵地,自上而下地构筑了社区居民文化教育网络体系。经过深入挖掘,形成了以社区教师和社区志愿者为主体、"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法律工作者、老社会工作者)队伍为骨干、共建单位人才资源为补充的社区居民教育师资力量。使社区居民文化教育工作由单纯的街道组织实施,变为全社区共同参与,形成了工委书记亲自抓,党政领导共同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分头抓,基层组织一起抓的运作机制,构建起全方位、广覆盖、宽领域的社区居民文化教育新格局。

3、把工作的亮点放在打造精品上,努力实现由大众文化向特色文化的发展。街党工委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实施精品战略,把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地做实、做大、做强。本着"好中取优,优中取精"的原则,开展了以"引领特色文化,共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团队展示活动,创作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以社区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事迹为题材,创作的一批展现新时期党精神风貌的文艺节目,如山东柳琴《跨跨在们的好主任》、小品《巡逻》、配乐诗朗诵《保持先进,旗帜更鲜红》等等。自编自演的舞蹈秧歌《欢天喜地》、《健身秧歌》等多个作品获市级一等奖并在全国20多家电台播放,还应邀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巡回演出。在打造群众文化精品的同时,我们注意让所有的"社区人"都公平地享有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和创造文化的权利。比如,我们举办的残疾人才艺展示活动、为社  党的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先进的文化是党建工作的灵魂,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引领社区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领导和谐社区建设是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一个和谐的社区应当是充满活力、文明祥和的社区,是一个社区成员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关系融洽,互助友爱,人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的社区,它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和对社区事务的广泛参与,而社区文化所具备的增长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娱乐身心等多种功能不仅能够吸引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有效地增强人们的理想信念,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改善人际关系,满足社区居民求知、求乐、求美、求进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能够通过社区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传播党的思想和主张,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搭建桥梁,增强党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能力。街党工委在深入思考社区文化建设对社区党建的载体作用和构建和谐社区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自身优势,认为我们新兴地区有着多年的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蕴藏着大量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特别是已经开展了17年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整个新兴地区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和品牌优势。基于以上认识,街党工委确立了用社区文化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载体,以社区教育阵地为依托,以志愿文化为先导,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内容,以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为手段,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为目标,引领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按照这一思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以普及文化知识为基础,提高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1、抓组织网络建设,形成全方位、广覆盖、宽领域的社区教育新格局。在街道层面,成立了新兴地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建立了社区学校;在居民区层面成立了社区文化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市民学校、老年学校、社区党校、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学校、家长学校、家庭学堂、理论学习小组、社区图书馆、站等社区居民教育阵地,自上而下地构筑了社区居民文化教育网络体系。经过深入挖掘,形成了以社区教师和社区志愿者为主体、"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法律工作者、老社会工作者)队伍为骨干、共建单位人才资源为补充的社区居民教育师资力量。使社区居民文化教育工作由单纯的街道组织实施,变为全社区共同参与,形成了工委书记亲自抓,党政领导共同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分头抓,基层组织一起抓的运作机制,构建起全方位、广覆盖、宽领域的社区居民文化教育新格局。2、抓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街党工委紧紧依托社区党建联席会、党建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等工作组织,充分利用社区各种教育阵地,从加强"三观"教育、"三德"教育和"四有"教育入手,在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学习宣讲,开展理想信念、时事政策教育和党史教育进社区活动,以"我为社区发展做些什么"、"新时期的价值取向"等内容开展社区论坛活动。通过开展千条格言进万家、评选好儿媳、夸夸好姑爷等多形式、多角度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活动,促进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针对社区未成年人,开展了以关爱社区、公德培养、健康情趣等符合青少年成长特点为主题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使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与构建和谐社区的要求相适应。

    3、抓多层面的知识普及,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智力支持。宽泛的文化知识是培养高素质社区居民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智力支撑。街党工委以创建学习型城区活动为抓手,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不同学习需求开展教育活动。如针对社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办的时事讲座、家庭理财知识、法律知识、人与环境、科学饮水等知识讲座;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开办的多种专业的再就业技能培训班;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法律知识讲座,建立了流动图书站;以社区老年人为对象,开办了琴棋书画、老年保健知识讲座等各类学习班;面向中小学生开办了古文读书班。我们还积极整合社区教育共建资源,引进高水平的教育人才,与多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给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加宽泛、更加专业的知识普及。丰富的教育内容、专业文化知识,不仅使社区居民学习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也为社区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目前我街13个社区有理论学习小组15个,涌现出学习型组织862个、学习型家庭300个,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一支有生力量。

二、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增强社区居民的责任意识

    1、宣传服务理念,传播志愿精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广大社区居民中牢固树立志愿服务理念,才能有更多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开通了全国街道系统第一家社区志愿服务网站,让志愿精神借助现代网络媒体得到广泛的传播。开展新、老志愿者"结对子"活动,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我们还抓住每年的志愿服务标兵评选表彰、3.18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纪念日、12.5国际志愿者纪念日、志愿者集中奉献日等参与面广、影响力大的群众性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在社区居民中倡导"有爱心学志愿者、有能力做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通过宣传,使更多的社区居民从中感受了一种帮扶他人的责任,萌发出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

    2、拓宽服务领域,建立服务机制。街党工委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过去的"老三送"(送煤、送菜、送烟筒)为主的物质服务,拓展为"新三送"(送知识、送岗位、送健康)为主的精神文化服务。探索建立了三项服务机制,一是项目管理机制,如楼门废电池的回收、楼内提示板更换、社区积雪清扫、楼前绿地认养等一些人们乐于做、便于做的项目,增强志愿活动的吸引力;二是党员奉献机制,在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中成立了党支部,充分发挥占志愿者队伍60%以上的党员志愿者的主力军作用,开展了党员挂牌服务、党员楼门先锋岗活动,使党员成为志愿活动的带头人,产生了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辐射效应;三是服务互动机制,使接受志愿者资助的社区群众,在志愿者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感召下,也积极投身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来,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性循环。目前,我街的志愿者队伍已由17年前的13人增加到1万多人,服务形式由单项服务、邻里互助服务发展为双向服务、包户服务、大型集中服务、设点服务、信息网络服务,服务领域由社区治安、社区便民服务拓展到涉及社区科教、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区文生、社区再就业等8个系列的60多个种类,居民年均享受志愿服务达3万多件次以上。

    3、精心打造志愿文化精品,发挥志愿文化的育人功能。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文化,同其他文化的育人功能相比更加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发挥好志愿文化的育人功能,街党工委精心打造了一批志愿文化精品,其中包括已成功举办三届的精神文明建设"百颗星"评比表彰活动,包括反映我街志愿服务发展历程和活动成果的电视片《奉献.幸福生活的源泉》;包括志愿者自己创作的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音乐组歌《志愿者之歌》、群体快板《志愿者赞》、歌曲《光荣属于志愿者》,以及缅怀社区服务志愿者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王文源同志的配乐诗朗诵《我们的师长,学习的榜样》等等。通过这些志愿文化精品,使志愿服务活动由一种行为上升为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一种社会的共同财富,让大家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起到了教育人、塑造人的导向作用。

三、以群众文化为主体,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文化需求

    1、把工作的基点放在扩大队伍上,努力实现由自娱自乐到普及推广的转变。为满足居民群众开展文艺活动和进行体育健身的需求,近年来先后投资近百万元,建立了社区文化室和社区文化阵地,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在团队建设方面本着志趣相投、自发、自愿与社区党组织引导培育、服务、扶持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发动党员骨干参与和领导群团组织,把培育和引导社区文体团队,作为开展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文化的旗帜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通过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强身健体知识讲座、团队联谊展示活动等方式,增强吸引力,不断壮大队伍,先后成立了腰鼓队、秧歌队、合唱团、时装表演队等各类文体团队100多支,经常参加活动的人数近5000人,使文体活动团体由最初三五成群地进行自娱自乐式的活动,向社区更多的居民普及和延伸,并做到天天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年节有演出,为广大居民搭建了一个平等相处、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的平台,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认同感,满足了居民对社区文体活动的大众化需求。

    2、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升文化品位上,努力实现由通俗到高雅的跨越。由于社区居民的年龄、文化、职业有所不同,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同时,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和深入,对活动质量的要求和欣赏水平也不断提高,呼唤高雅文化走进社区。街党工委因势利导,打破传统的群众文化以唱唱笑笑、蹦蹦跳跳为主的旧模式,按照贴紧时代发展、贴近群众需求、打造精品文化、培育高雅文化的思路,树立办大文化的理念,把高雅文化、党政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民俗文化引进社区,聘请专业人才参与创作和演出,把专业文艺团体的优秀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成功举办了以纪念建党83周年为主题的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举办了由专业团队和社区合唱团联合演出的大型清唱剧《红旗谱》首演式。在"和平之春"、纳凉晚会、歌咏大会、京剧专场、文化广场等文化活动中聘请专业演员、校园艺术团、外区文化团队参与,社区居民在高雅文化的熏陶中,提高了欣赏水平,也满足了居民的品位需求。

 3、把工作的亮点放在打造精品上,努力实现由大众文化向特色文化的发展。街党工委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实施精品战略,把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地做实、做大、做强。本着"好中取优,优中取精"的原则,开展了以"引领特色文化,共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团队展示活动,创作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如: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以社区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事迹为题材,创作的一批展现新时期党精神风貌的文艺节目,如山东柳琴《跨跨在们的好主任》、小品《巡逻》、配乐诗朗诵《保持先进,旗帜更鲜红》等等。自编自演的舞蹈秧歌《欢天喜地》、《健身秧歌》等多个作品获市级一等奖并在全国20多家电台播放,还应邀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巡回演出。在打造群众文化精品的同时,我们注意让所有的"社区人"都公平地享有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和创造文化的权利。比如,我们举办的残疾人才艺展示活动、为社区金婚老人举办的"玫瑰之约"金婚庆典活动,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形成了独有的新兴特色,满足了居民求新、求异的个性化需求。

    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提升了我街的党建工作水平,使社区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有效地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也带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一:实现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文化工作有机融合,必须树立大党建的思想理念,做到三个转变。一是工作领域上由单纯的自身建设向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转变;二是工作内容由单纯的服务社区党组织、党员到服务社区群团组织和全体社区成员的转变;三是工作方式由主要依靠党组织自身力量,向更多地调动和依靠社区各类资源的方向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整合社区资源,创新党建工作载体,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向广大社区群众传递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把党倡导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转化为社会的主流意识,从而实现党建工作与文化工作的有机结合。

    启示之二:发展社区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做到"三个贴近"。一是要贴近群众,就是从社区群众的根本需求和利益出发,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不同文化需求,让社区文化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艺活动样式,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二是要贴近生活,就是要立足社区,深入到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让社区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三是要贴近时代,就是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把握时代内涵,体现时代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因为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只有做到了"三贴近",才能使社区文化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使社区文化得到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