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飞的全部歌曲演唱会:再论当代中国为什么难出杰出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52:35
再论当代中国为什么难出杰出人物?

原创于: 2011-12-16 11:13:58

标签:

 再论当代中国为什么难出杰出人物?


曾看过两个民国段子,第一个: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滥发钞票,造成物价飞涨。教授月薪涨了六七倍,物价却涨了400多倍。一日,西南联大教授朱自清上街,被一乞丐当街追讨。朱自清纠缠不过,便回头说:“我是教授,别跟我要钱。”乞丐听后,二话未说,扭头就走。

第二个段子:张大千在四川时,一次与某诗人同去乡下游玩,雇了一辆独轮车。车路过荷塘,诗人问张大千:“你知道古人有谁画过朱红色荷花吗?”张大千说:“可能是写意吧,无古本可对,更无古籍可查。”谁知推车的老汉突然回过头来说:“二位先生,那朱荷是有出典的,《文选》某篇就写到了啊。”二人大惊失色,不知乡下还有如此高人,忙问老汉来历。老汉叹息道:“我本是大学教授,每月300多元薪水,但怎么也对付不了飞涨的物价,只好改行推车,好歹比大学教授收入高些。”

上面两个段子不知真实否,但它起码说明抗战时期的教授收入不高,加之物价飞涨,生活还是比较艰难的。但那时的教授一般都信守“清廉”、“名节”,很少有生着法子捞外快的,也没有听说那个教授贪污挪用研究经费,更没有听说那个教授富得流油。须知,在民国时期教授出门一般是要坐轿子的,一名教授的月薪可以抵十多名警察。

    不过12月15日《中国青年报》就刊登了这么一篇报道:“如不尽快采取措施,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可能沦为新的腐败高发人群。”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一位检察官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发出了这样的警告。

    这位检察官说,高校科研经费腐败已经成为新问题:教授们在科研经费支配上不乏混乱现象,一些课题经费直接变成了个人收入,而围绕科研经费甚至形成了一条隐秘的腐败生态链。在这一链条上,有教授、有财务会计、有科研仪器采购人员……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这些年查出的高校腐败案几乎都和科研经费脱不了干系。

最近这些年,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加大,高校科研经费不断增多,有些经费就直接划拨到某教授或者某科研集体名下。这些经费如何花,花多少,基本都是课题或项目负责人说了算,缺乏必要的监管和应有的财务审批和监督。于是,科研经费被胡支乱花、挥霍浪费、贪污挪用是经常有的事。还有一些人利用购买设备、组织研讨、出差补助等手段,大肆套取、私分、贪污科研经费,并形成了一条利益链,是所谓“吃课题”

    大学教授,应该说站在社会秩序和公民道德的最高端。他们理应成为思想的先锋,道德的楷模,民众的榜样,社会的中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就是一名教授应有的抱负和襟怀。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授们都争先恐后地谋起个人先富和发财起来了。如今的教授,有名的不一定就是有钱的,有钱的不一定就是有名的,兢兢业业教书的不一定就得到好评,会投机钻营捞钱的肯定就是有名的。不是就有教授说自己的学生:“20年后如果没有2000万元就不要来见我”;“我一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教学”么?是啊,这样的教授与民国时期的教授都无法相比,何谈为人师表?

可悲的是,现在一心谋个人先富起来的教授并不在少数。大学遍布开宝马奔驰车的教授和骑自行车的教授,多么具有黑色幽默的现代高校教授图啊!

如果说一些教授因科研成果获奖,因创造发明致富,也不可厚非,还应该鼓励。令人遗憾地是,现在很多教授已完全陷入了个人致富的泥沼,拔也拔不起来。于是能发财就发财,能贪污就贪污,全无了廉耻。教授腐败的原因正在这里。

圣洁的高校就这样被金钱和贪欲污染了。有些高校已经放不下一张干净的书桌了。

这两年,人们一直都在议论钱学森逝世前留下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对此,我一直也在纳闷:中国有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支持,有世界上最大的高教体系,有世界上最聪明的学生,但为什么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写到这里,我似乎一切都明白了:在一个一心谋求个人发财和贪污腐败的教授队伍面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吗?


                                       2011.12.15于美国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