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 to do sth造句:吟猱體用隨筆(网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51:01

吟猱體用隨筆(网文)

(2010-10-30 02:00:05)转载 标签:

側峰

宋体

太极拳

绰注

螺旋

文化

分类: 古琴文论

    

   吟猱的應用在古琴是占有极重要的手法之一、處理得當、變化無窮. 吟猱說法和分類很多、且處理都各有一說.基本上吟猱的學習對初學者是相當不易做到、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僵硬壯態學習過程后、才能略領到放松滋味、由此續諫、再由放松到用勁的學習、而達入木三分之勁才能略体會到韻味.實際上那只是學習的過程.而松的目的是在于學習使用周身力量重新組合、通過各個部位都松下來、改變原來四處用勁、力不集中的僵滯狀態下、才能根据用力的點、將全身力量重新的組合、非常順遂協調而自然的用于一個點上.

引用太极之理于吟猱

    《易?系辭上》“太极者、陰陽之母也”。太极拳之重要指導原則 “一動無有不動”, “一節動、節節動、節節貫串”. 太极拳重陰陽相濟論外、其螺旋形式的矛盾運力有如吟猱之力. 宇宙的任何物質演化總而言都是以螺旋形式來進行的.故有非圓即弧、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引而后發.應用在吟猱上、則除了母指側峰的接触面上下動作外、其琴人之掌指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腰部均是作配合性的螺旋形式運動.

    無論大吟猱、緩吟猱、急吟猱、長少猱、細定猱、或配合绰注之吟猱無一不是連貫的力度.下舉之例均用拇指:

1.定吟: 以指筋骨微微动荡,不离徽位,不露形迹。(野韻-吟猱指法類解)

   右手拔弦彈音后,腕關節先向右(上)方向作“起勢”1-2度之勁、肘肩配合的運作下、拇指掌指關節內收、快速的回彈左方向、此時會自覺到左右輕度晃動的腕關節力度來回不斷.這就是肌肉運動、力學原理的作用、也是太极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的運動形式.其他大小緩急之吟猱亦复如是.能在學習吟猱時時沱意

2. 配合绰注之吟:假設由7徵半上致7徵方吟,這一走音的力度走到7徵時,很多時候如果沒留意到力度從走音轉換為吟的處理方法(不當)、可能細听之下會發現其有音隨的“斷音”效果, 如走音à停à吟.故在走音到7徵時(本音)、琴人要有意識的作一個似乎超過本音(實際上是腕關節帶動四技回旋)的位值、而拇指不超7徵或稍超一點(取決了走音力度和緩急)、再回旋把剛從走(綽)音過來的力度轉化為定吟.產生了走音à吟的現象. 實際上這是一連貫的太极運動、非常細微的操作.中國文化慣用“心”來体會、配合細听來達到的一個小動作. 优如醫學中的一種推拿手法~微顫法、外觀完全看不到醫者手有任何動靜、可病人能感覺到非常快速細微的顫斗傳入.實際上是有非常輕微的動態的運作、然而這種操作要以意識去控制才會產生作用.但對古琴的吟猱相比、古琴還是比較容易的.

    能在學習吟猱時、多注意其陰陽螺旋形式、非圓即弧的意識形態、自然而然的就能表現得順暢.但有一說不是無道理“太极十年不下山”, 實際上說明要掌握這種技術非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和不間斷的練習(有方法的練習).且別說現代繁忙社會的人類生活、可能二十年還未能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