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和闺蜜老公在一起:“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30:06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平均13个后勤人员供应1个士兵。志愿军则是1个后勤人员要供应6-10个士兵,而且没有海空军的掩护,在美国空军的轰炸封锁下,后勤运输极为困难,尤其是跟进保障能力低,团以下单位的作战、生活物资均靠步兵携带。加上美军拥有几乎是绝对的制空和制海权,志愿军在大多数时候只能在夜间活动和作战,战斗中经常连枪弹、粮食和御寒衣都难以为继,非战斗减员极大,严重地制约着前线作战行动。

  当志愿军决定组建后方勤务机构时,在几位主要指挥员中还发生了一场争议。由于大家都习惯于带兵打仗,没有人愿意留在后方工作。洪学智坚持要到前线打仗,急得彭总冲他拍桌子:“你不干,我干!你去指挥部队去吧!”从此,洪学智就和后勤结下了不解之缘。

  彭德怀对洪学智说:“前方是我的,后方是你的,前方后方都要打赢!”

  从志愿军入朝到10月19日才半个多月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开展为几十万大军提供后勤保障,显然是不容易的。洪学智指挥后勤人员和部队指战员,不顾风雪严寒和敌机的狂轰滥炸,克服重重困难,努力保障前线部队作战需要。在这场当时被称为“打钢铁”、“打后勤”的现代化战争中,弹药消耗极大,有时一个团作战,需要两个团负责运输作战物资;有时运输部队一个排四五十人把物资送上去,只能剩两三个人回来。洪学智本人也无数次遭遇敌机轰炸、洪水冲袭、车滑人摔等危险。志愿军后勤指战员用智慧和勇敢、鲜血甚至生命,源源不断向前方运送物资。

    1951年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在成川以西的君子里联合召开了干部会议。金日成首相参加会议并讲了话。彭德怀作了《三个战役的总结与今后任务》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了前三次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总结了我军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基本经验,要求各部队做好下一次战役的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特别是后勤工作要有保障。

  会上,洪学智在发言中回顾了3个月来的后勤工作。他指出志愿军后勤工作有很大成绩,存在主要问题是物资供应不上,伤员抢救不及时,部队是在挨饿受冻情况下打败敌人的。部队普遍反映有“三怕”,一怕没有饭吃,二怕没子弹用,三怕负伤后抬不下火线。前三次战役共损失1200多辆汽车,平均每天损失30余辆。此外,后勤力量不足,机构不健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他强调必须有强有力的后勤机构组织多线运输,事先准备物资,加强对敌机的斗争。另外不能光靠后勤供应,还要依靠就地筹粮,取之于敌。下次战役需要3400辆车搞运输,现仅有1000多辆。怎么办?一是抢修铁路,加速火车运输;二是优先运输主要物资;三是加强几个汽车团,并组织人力、畜力、大车投入运输。后勤工作必须以新的指导思想、新的供应方法、新的工作制度和工作作风,来适应这一新的复杂情况和现代化战争的要求。

  第三次战役后,中央决定部队轮换入朝,取得现代化战争的经验。这样在第四次战役过程中,中朝总兵力已达100多万人。5次战役中,我军日消耗物资量为550吨,而我军供应能力仅达二分之一。部队因缺粮缺弹,不得不停止进攻,等待补充。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显得越来越必要。

  1951年4月下旬,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即将结束时,洪学智奉命回国向周恩来汇报志愿军后勤供应情况,并于五一节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盛大的节日庆祝活动。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亲自接见了他。在向周恩来汇报时,洪学智说:“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战争不仅在前方打,也在后方打。后方战争的成败决定了前方战争的规模和胜负,我们只有打赢了后方战争,才能保证前方战争的胜利。后勤要适应这一特点,需要军委增派防空、通信、铁道、工兵等诸多兵种部队。而且需要成立后勤司令部,统一指挥后方诸多兵种的联合作战,在战斗中进行保障,在保障中进行战斗。”周恩来听后,给予充分肯定:“这个想法很好,很重要,军委一定尽快研究,尽快采取措施。”

    5月19日,中央军委作出决定,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简称“志后”),任命洪学智兼任司令员,周纯全为政委。

  后勤司令部成立后,洪学智立即深入军、师、团后勤机关和一些前沿阵地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立分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相结合的供应体制,把整个战场划分为战役后方和战术后方两个层次,即从鸭绿江边至一线各军后勤之间为战役后方,构成志愿军后方地域;从各军后勤至前沿阵地之间为战术后方,构成部队后方地域。“志后”各分部直接供应到军,取消兵团后勤,军后勤成为一级供应实体,从而减少了重叠机构,加快了军需物资的运转。这种供应体制适应朝鲜战区的地理、交通条件和作战要求,在整个战区后方由南到北、从东到西,形成前后、左右两个供应纵深,既能保证正面部队作战需要,又能解决两面或三面作战的后勤供应。到1951年10月,“志后”直属部队发展到18.2万人,另配属公安第十八师、6个工兵团、11个高炮营等部4万余人,共达22万多人。为加强后勤部队建设,在洪学智主持下,“志后”抽调一批具有一定军事素质的军政指挥员,加强各业务部门和各分部的领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强思想建设,开展三爱一反(即爱车辆、爱物资、爱伤员和反浪费)运动,将我军后勤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五次战役后,朝鲜战争进入了边谈边打的相持阶段。为配合停战谈判,洪学智与彭德怀等志司首长指挥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连续粉碎了敌人1951年的夏、秋季攻势,共歼敌15.7万人,迫使美国不得不返回到谈判桌旁,并放弃攫取三八线以北1.2万平方公里的无理要求。

  1951年7月,朝鲜北部发生特大洪水,不仅冲走了志愿军大量的物资,而且所有的公路几乎全被冲毁。205座桥梁无一幸免,铁路多次修复,又多次被冲毁。面对洪水造成的巨大损失,洪学智日夜不安,心急如焚。单靠志后工兵部队抢修,无法保证前线物资的供应。他与副司令员陈赓紧急商讨,决定除一线部队外,二线11个军、9个工兵团和志后3个工程大队,以及所有的机关勤务人员全部投入抢修。数十万志愿军部队,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连续奋战25个昼夜,全部恢复了交通。

 

    正当志愿军部队与洪水搏斗时,美军乘机出动了侵朝空军70%以上的飞机,对我军后方发起一场大规模的空中“绞杀战”。 美军利用空中优势,用全面控制和重点破坏等方法,炸毁铁路、公路、桥梁和仓库,摧毁我方运输线和运输工具及武器、粮食等储备,还以少架多批的战斗轰炸机,昼夜不停地超低空搜索扫射,不放过一人一车、一缕炊烟、一点亮光,妄图“绞杀”、“窒息”中朝军队。

  为粉碎敌人的“绞杀战”,洪学智指示后勤部队对各种物资紧急隐蔽、疏散、伪装,并千方百计恢复交通,抢运物资,不让敌人的阴谋得逞。公路系统的后勤部队创造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隐蔽物资中,除利用矿洞、隧道、树林囤积物资外,还采取设置假目标的方法,以假乱真,迷惑敌人。为预防空袭,在运输线上每隔1至2公里设置一个防空哨,昼夜监视敌机,及时报警,使运输车辆迅速隐蔽。到1951年底,在长达2500多公里的运输线上,担任防空哨的兵力就达1.26万人。后勤部队创造了修便桥、浮桥、水下桥、虚假桥和避开主线修建迂回线的方法,昼夜抢运物资。并利用雨、雪、雾天气,白天突击抢运。同时,在运输部队中实施“分段包运制”和“吨公里制”,开展竞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益。在反“绞杀战”中,后勤部队共抢修公路2425公里、桥梁涵洞1200多座,构筑汽车隐蔽部8000多处,修建各类仓库9000多个,可储备近6000车皮物资。

  在整个“绞杀战”中,美军共出动飞机8.7万余架次,平均每天300多架次,对志愿军后方运输线实施了空前的破坏和封锁。但是,在洪学智的正确指挥下,我志愿军后方诸多兵种协同配合,团结奋战,不仅后方运输线没有中断,反而于1952年5月提前一个半月超额完成上半年的运输任务。同年6月,敌人的空中“绞杀战”终以失败而告结束。

  1952年5月31日,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在汉城的记者招待会上承认:“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总部的领导调换过多次,可唯独洪学智始终兼任志愿军后勤司令员。彭德怀曾当众说过:“如果真要论功行赏的话,得勋章的,前面应该是洪学智同志,后面应该是高岗同志……没有他们的大量的艰苦的后方保障工作,我们就不可能取得这样大的胜利。”

  1953年7月底,停战协议刚签订,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举行隆重授勋仪式,授予洪学智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