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肿瘤医院好不好: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新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1:37:38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新思维

作者:霍伟亚 来源:中外对话 时间:   半年多以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未离开舆论焦点。

先是去年10月媒体爆出中国人的主粮水稻,在转基因商业化种植上走出了关键一步,获得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据获得该证书的专家称,中国人最快5年就可以吃上转基因水稻了。

然后是去年12月以来,媒体陆续报道市场发现三聚氰胺超标的几种食品,2008年的毒奶粉又回流到市场中。

不过对这两件事的报道还未退热,今年2月份,海南的豇豆又在武汉以及其它城市陆续被检测出农药超标。再就是3月以来,各大媒体关注的餐饮业地沟油事件。

几个连续出现的问题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从未远去。然而,和以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样,被讨论过后,它们很快淡出媒体头条。不过问题远没有解决。

过去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催生了制度上的变革。先是食品安全法去年6月生效,然后国务院又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然而一时之间,安全问题不会因为这些而减少很多

如果过去的安全事件还有影响,可能就是媒体与舆论的疲惫。无论哪个媒体出来点评任何一个食品安全问题,总能列举近年来的一连串相关事件。但媒体这样一再的罗列,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徒增公众的焦急。

笔者前段时间参加一个关于转基因水稻的座谈会。专家在谈完这个问题争议的几个关键点之后,一些人就开始总结,无非是管理制度存在什么缺陷,媒体应该加强监督等等。

分析政府监管体系的问题,呼唤媒体的监督责任是要做的事情,还有的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切入分析。这些努力能让公众看清楚来龙去脉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但工作在NGO的笔者总觉得,民间组织也是一个公众应该想起的角色。

回看上述提到的四个问题,除了关于转基因水稻问题的争议,其他问题的讨论都缺少一个现代社会应该具有的一个角色——民间组织。

转基因水稻商业化问题,其实2004年已在中国媒体上争论过一次,持续到现在的新一轮争论其实是当时的一个延续。

去年底农业部对两种转基因水稻颁发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是以一种很隐蔽的方式进行。如果没有NGO在背后积极推动,仅仅因为水稻是中国人的主粮,当年的争论可能就不会延续到今天。而且,2004年以来的很多报道,NGO都是信息提供者和背后的推动者。
民间组织的存在虽然不能让问题迅速得到解决,但也不至于被社会给遗忘。

而根据以前的经验,“毒豇豆”、“地沟油”、“三聚氰胺”很快都会从媒体上消失,最终成为历史事件。然而它们都还是切实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事实,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不应该这么快就被遗忘。

但紧跟事件的临时政策往往习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也无人过问。商品过度包装的事情就是如此,逢年过节官、民、媒体开展几次活动热闹一下,缺乏持续性,效果可想而知。

而在一些社会领域,民间组织在逐渐发挥作用。在环保领域,一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成立了“民间限塑政策研究小组”,它只是一个松散的网络,还不是一个正式运作的民间组织。但自从2008年限塑政策出台以来,他们就积极研究相关政策,并在全国做了实地调查,发布调查报告,召开研讨会,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争取与相关部门沟通、对话,也取得了一些部门的回应。

这种方式会让政府部门觉得,如果他们出台了政策不持续跟进下去,民间会有人在看着他们,并以合适的方式催促他们。这不仅可以促进监管体系完善,也可以让相关政策有效的执行。尽管刚开始,限于客观条件不具备,这些功能还不能很好发挥。

其实食品安全问题的各个关键点都需要民间组织。但在我们的意识当中,除了政府应该发挥监管责任,企业要讲社会责任,就是媒体要发挥监督责任,我们忽视了逐渐成长的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应有功能。

现在看来,至少民间组织可以弥补媒体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部分不足。媒体限于本身特性,不可能一直关注地沟油和毒豇豆,但民间组织可以。

如果有以促进公共利益为使命的民间组织的持续关注,即使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也不至于被遗忘。公众可以确认该问题一直被关注以及改善。

但所有这些可能都要求我们先改变思维,把一些诉求从其他部门身上撤出,转而去创建、发展一批食品安全领域的民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