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村镇火石岗:调研报告:我市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2:21:43
调研报告:我市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教育的现状,提高我市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教育的实效性,我会成立课题调研组,赴萧山、临安、余杭、建德等地,就我市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

近年来,随着我市县(区、市)域经济的不断壮大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日益加重。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有关农村职业培训教育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我市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教育,从而提高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加快了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但从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我市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多头分散管理,合力难以形成

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教育涉及农业、教育、劳动保障、科技等部门,需要明确一个具体部门全面负责该项工作的规划协调、政策制定、监督检查等。但从调研看,有的县(区、市)有科技、农业、劳动、教育等多个部门管,即使同一个部门也有不同科室负责,如有的县区的教育局内部又分为成教科和教育科。有的县(区、市)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教育领导小组,如“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失地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教育委员会”等领导小组,机构繁杂,多头管理,职能分散,难以形成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教育的合力。

2、农民意愿不强,成效难以体现

农村富裕劳动力、失地农民等为实现转移就业,对职业培训教育的渴求本应非常强烈。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据临安科协民意调查,该市220779个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农村劳动力,有培训意向的仅有2161人,不到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政策宣传、典型引导的力度不够;二是培训和生产实际、训后就业脱节,影响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积极性;三是有交通不便,经费拮据等客观原因。由于农民接受职业培训教育的意愿不强烈,推进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教育难度较大,其实际成效难以充分体现。

3、资源相对短缺,保障难以落实

首先是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教育经费没有保障。除省市每年下拨专项基金外,县(区、市)对这项工作没有财政预算,年度实际资金也相当有限。如有个市(县)年度培训计划24000人,除省市下拨专项基金375万元,市(县)和乡镇投入近400多万元,合计约800万元。人均培训经费仅300多元,这还包括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午餐补贴等,区区二三百元如何能让农民学到什么技术技能。培训一个电焊工至少500元,而政府只能提供200元,培训的实效可想而知了;其次由于经费不足,培训基地(学校)陈旧设备无法及时更新或添置,根本不能满足企业和生产实际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培训教育的师资也严重不足,只能外聘,有的急需专业无法开设;第三由于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多头管理,又缺少资源整合的平台,重复投入、设备闲置随之产生,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和教育资源短缺的现象。

针对我市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中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   强化政府行为,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宽、量大,行业和工种众多。仅仅依靠几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及社会办学力量是难以完成这项使命的。必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政府要制定长期稳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与就业政策,在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长远规划。同时,建立一套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农民科技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良好环境。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与服务,推动我市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地转移就业。

二、   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证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按照农村的实际和国际通行做法,政府是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投入的主体。为使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建议各级政府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和培训实际需要,制定年度预算,保证培训教育经费的投入。建议成立“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基金”,市、县每年按农业人口从财政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构成“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基金”作为专项培训经费,把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当作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做。同时发挥社会力量、企业筹资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投资体系。而不应搞成社会办学形式,以免加重农民负担。

三、   建立培训体系,健全运行机制

  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涉及多个行业与部门,培训机构众多,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应明确培训主体,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部门牵头,财政、教育、劳动保障、建设、科技、计划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办学力量广泛参与,运转灵活的培训体系。严格考核与认证各类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机构。建议由各级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把关,实行一年一度的培训质量资格认证评审制度,对不按要求、弄虚作假的培训机构取消其培训资格,严把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质量关,建立培训、管理与服务三结合的劳务开发网络服务体系。疏通就业输出渠道,拓展就业空间,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及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中介行为。要有专门机构负责做好劳务输出法律援助和民工救助工作,解决劳务纠纷和拖欠民工工资等问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创新培训模式,树立新的培训观念

要深入农户当中去,走到农民身边去,倾听他们的呼声,以最朴实的语言,以农民身边靠技能、靠创新致富的具体事例为榜样。向农民宣传现代效益型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差别,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让更多的农民“眼见为实”,从而自觉主动接受和参加培训,将农民要我培训转变到我要培训的局面。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尽量就近办班,方便群众;对有些专业可以制作电教片,试行网上培训;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动能配套的区域性培训中心,形成更有利于农民参加培训的完整培训体系。要采取学员分散学与集中学相结合,在教材开发上,既要讲究规范、统一,又要立足于农民自身的实际和行业岗位要求来编写一些以卡通式、操作说明式、流程图示等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灵的“乡土”教材;在培训与考核的评价体系上,要按照融培训标准和考核标准于一体的岗位能力标准,重点考核学员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多实践操作,少理论学习。同时培训与考核相分离,以保证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加强各培训部门之间的联系,部门之间应互相沟通,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享。在具体操作上,培训部门之间要注重经常联系和沟通,把不同地区专业相同,但培训人数较少的培训班合并,让农民参加自己想培训的专业。

五、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培训转移就业

要切实把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上,把培训和就业捆在一起抓,真正让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有工作做。实行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如在提升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增强总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同时,注意发展吸纳劳动力强的第三产业,扶持和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落实优惠减免措施等等;接轨企业信息平台,达到培训就业双赢,加强对培训基地办班计划、培训项目等与当地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的双向沟通。引导和支持现有职业教育机构和各类社会各类培训机构主动与市场接轨,与用人单位协作,以就业带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建议政府部门每年组织1-2次规模较大的农民技能操作或专业技术知识大比武,邀请各企业负责人参观,请企业技术人员但任评委。同时推行“订单式”的培训和现场就业“推介会”,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操作技能素质和专业技术知识水平,达到培训与就业双赢。

六、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奖励基金,用于激励调动培训、用人单位企业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就业的积极性;二是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实行困难补贴或奖励;三是在农村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开设就业转移技能培训课程,并把技术等级证书评定结合起来,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

七、切实加快发展全日制职业高中

随着我市全日制职业高中入学率的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农民的后代有比较良好的教育,未来农民的教育主阵地应该放在全日制职业教育。所以,政府应切实加快发展我市的职业高中教育,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职业教育的实践教育能力与水平,我们的考评对象也应逐步对准全日制职业教育。从农民的子女抓起,让农民的子女关心、热心于现代农民的技术培训,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是农不爱农,学农不传农,教农不事农”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