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nbnew.com.cn:《为何上大学》之讨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20:40
《为何上大学》之讨论
第一部分:心路变迁历程

大部分同学表示佩服他追求理想的勇气和信念,但自己能否做到?甚至有同学认为他这是“自私”的追求理想。有同学认为他不应该放弃保研,最后更不应该放弃出国的机会。其中提到一个根本的问题,价值观。现场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认同他的价值观,但自己恐怕做不到,也有同学认为他这个价值观不符合当下社会现实,主持人提出,价值观要不要随社会变迁而改变?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到底对不对?很多同学听后当前这种价值观确实存在问题,但是我们似乎只能适应不能改变。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小家的问题。正方:小家顾不好更别奢谈大家。反方:先大家后小家。由此观之,新同学问题有下:社会主流价值观还是好的,对于不好的东西,我们也只能适应,改造不了,个人价值得以实现,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小结:今日学习此文,并非鼓励大家抛开一切去追求理想,关键是要反思自己、反思大学、反思教育、反思社会,这种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第二部分:从理想--现实--理想--现实

我们每个人一定都从小就有这样那样的理想,有同学发问,理想和目标怎么区分?具体最简单的例子,考上研究生是大部分人的目标,但是考上研究生为了什么则是理想,从此处看来,很多人只有目标缺乏理想。也有同学认为作者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甚至想做总理的理想,其精神可嘉,但还是要现实一些。很多同学来自农村,考上大学都多少背负着父辈的期望,我们很多人也是怀着报答他们的目的来上学,那么,理想到底是谁的理想?从小到现在,大部分人大概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还未上学之前或是刚刚上学,大都会有诸如科学家、总经理、老师、工程师、将军等等理想,但上学不久发现还是要先好好学习,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理想也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不断地改变着。不知何时,我们被周围的环境、父母、老师告知,我们学习是为了将来能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成为人上人,懵懂的我们郁闷了,这些东西跟我们之前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关系,同时我们也发现周围的人都在为这些奔波忙碌、你争我夺,我们似乎逃避不了这样的现实,于是我们也跟着现实了,什么科学家、工程师、将军,见鬼去吧,只要我过得比别人好,就是成功的象征。怀着这些,我们努力学习,好不容易挤进大学,发现社会只允许少数人得到这些,于是我们看到了现实,这次看到的是残酷的一面。我们是竞争呢还是竞争呢,其实对大 多数人来讲只有这一个选择。文中作者理想的变迁,便是这个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迁的影子。

第三部分:真实的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反观我今日之大学,学生上学所为何事?为个人饭碗者多,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者少、为人类大同者鲜矣。作者眼中的真实的大学:学生堕落、老师为人民币服务、领导则直接贪污腐败,俨然一个卑微堕落的旧世界的景象,与我们所想象的象牙塔截然相反。很多同学看后依然认为作者所言太偏激,这些情况存在,但只是个别和少数.对于今天大学的各种描述和形容不计其数,我们所最熟知的蚁族、蜗居也跟大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在刚进入学社,很多同学填写的调查问卷关于为何进入学社的回答中,不少同学讲到进入大学感到迷茫,看到三农学社感觉看到了一些希望所在,毫无疑问这是社团存在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之一,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迷茫,至于是不是要走出堕落,只能建立在大多数同学承认今日大学的境况与作者所写乃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前提下。所以对于同学对大学实况的存疑,需要给予理解,太多的同学用大学四年来认识大学的本质,但最终是逐渐走向理想还是进一步坠入现实呢?作为我们来讲,只能尽力去呼吁更多的同学早一点向理想靠近。

第四部分:放弃功利思想,改造价值观

读到此处,相信大部分人对作者的经历还是比较羡慕的。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努力学习,随着社会环境和主流价值观的改变,作者在父辈的期望中,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考入名牌大学,而后就是继续学习、学生干部、官至团委副书记,可谓顺风顺水,这大概是我们这个年龄的年轻人很羡慕的一条道路,但作者最终选择放弃。看到这里,大多数同学表示不理解,在为大家解释了官场有官场的“潜规则”后,很多同学依然觉得,他还是可以在这个体制内出淤泥而不染的啊,或者在体制内去做反体制的事情,改造这个体制会更好一些呢,为什么要选择这么激进的做法呢?这些想法非常正常,但作为我们来讲,一定要相信现实会教育同学们。真正的现实是,在这个体制内,健康力量已然成为弱势群体,你不按照体制的“潜规则”工作,必将被这个体制所淘汰。官僚体制、教育领域、文化领域等等领域无一例外,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对体制内的人抱以反体制的期望都是徒劳的,说到底,非要一场彻底的变革,而这个变革的主要力量将来自体制外。关于价值观的问题前面已经谈到一些,这部分的关键在于实现价值的途径,至少在体制内已然不能实现一个人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我们需要搞清楚的。

第五部分:做学问没有出路

尽管大学在作者笔下是如此,但我们不可否认大学之中还是有不少人在努力学习,按照这个社会的要求去做自己并不喜欢做的事情,一如上大学学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而后不情愿但又不得不考研究生、更甚者读博士、出国留学,结果是很多“海归”们国外混不下去,回国内跟本科生甚至农民工争夺工作岗位。我们也失望的看到这部分人依然是少数。作者所言做学问没有出路,是个人的问题吗?我们是不是需要考虑一下社会对大学生的导向是否有问题。九十年代末,本科开始扩招,在此之前国内大学已经完成分层和分化,名牌、重点、专科、高职、职高,大学的三六九等间接地对学生进行了森严的等级划分,名曰:激发活力,自由竞争!我们不禁要问问,这是人的社会还是低级的动物社会?很多同学自以为在教室好好听课学习、考试不挂科、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各种荣誉加之于身,这些就足以对得起父母的期望,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然而这不过是满足了一下自己小小的自私的虚荣心而已。大言之,我们将置社会、民族、国家、人民于何地?很多同学认为我们只要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这个社会最大的贡献,这想法本身也是值得商榷的。其一,对普通的劳动人民来讲,这大概是他们最需要也最应该有的一种生活,问题是谁来承担起社会责任?从过去到现在的所有历史上,这个责任都自然而然的落在了青年知识分子身上,今日之中国尤其如此。其二,退一步讲,平凡的生活需要在社会稳定、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这个大环境下才有可能实现,今天有这样的条件吗?其三,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中国的现实是打工国家,高尖端的技术型人才根本来源并不是中国的大学生群体,现实也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跟农民工竞争岗位,如此学问,不做也罢。有同学问那我们到底怎么办?不错,谈到这里,这个问题就会变的非常沉重,真的是积重难返了吗?也未必,走出现实,走向理想,是今日青年、今日社会、今日世界唯一出路也!

第六部分:实业,救不了中国

做学问之路已然死路一条,作者重新选择了实业救国。这条路大概也是大部分同学心向往之的一条路,残酷的是这条路作者也放弃了,这个地方也是同学们最不理解的地方。工作、升迁、涨工资、外派出国,用主流价值观来判断这乃是一条人间正道也,作者为何放弃!中国不缺钱、作者不缺钱,那到底缺什么?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一个正常的健康的社会环境、一群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有为青年,这些东西从何而来?作者认为是教育!同学们天真的认为好好工作,赚钱了再投资教育岂不更好?说到这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切体制内的东西已经全部失去其真实的价值和意义,体制内的反体制者,要么被同化,要么被消灭,这大概也是历史规律,不然就不会有陈胜吴广大泽乡、就不会有隋唐英雄的正义、就不会有水泊梁山的仗义、也就不会有辛亥革命的发生,更不会有蒋家王朝的衰落。只有跳出体制,改造体制。

第七部分:追求理想,探索救国之路--为中华之崛起而教育  

这一部分升华到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教育该怎么办?社会该怎么办?等等问题,在我们看到这些东西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主流的时候,岂能继续浑浑噩噩。作者的选择多少对我们来讲是个 启发,说到底我们这个社会缺一批有理想的人。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为中华之崛起而教育、劳动人民为中华之崛起而劳动、科学家们为中华之崛起而研究、各行各业为中华之崛起而工作,如此社会,何愁前途?很多同学以为这不过是乌托邦罢了,远的不说,只看我们这只有六十年历史的新中国的前三十年,我们确曾有过一段扬眉吐气、民族独立、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日子,这还能当做是乌托邦吗?历史之所以进步就是因为人们所坚持的理想最终得以实现,况且我们有过那么一段光辉的历史。

    格拉玛号要启航,它究竟有多宽、究竟有多长?它扬起的船帆是否顶得住风浪?这一切,只能用正义,用正义来衡量。

  人民革命此起彼伏,其间多少血泪、多少希望?理想的旗帜是否能够永久飘扬?这一切,只能用正义,用正义来衡量。

  大同世界上下求索,它到底是这样还是那样?自由的乐土难道从来就是乌托邦?这一切,只能用正义,用正义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