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书bt下载:第十章 只活在这一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04:28

 只活在这一刻(1)

    不论在人间付出多少心血、多少辛苦,切莫将心念停留于过去的成就,过去的留不住,未来的难预测,守住现在,当下即是。   

    根据现在来生活   

    有人问慧海禅师:“和尚修道用功否?”   

    禅师回答说:“用功。”   

    问:“如何用功?”   

    禅师回答:“饥来吃饭、困来睡觉。”   

    那人继续问:“所有的世间人都是如此吃饭睡觉,与和尚用功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禅师回答:“不同。”   

    问:“有什么不同?”   

    禅师回答:“世间人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   

    在禅宗来看,人人皆可成佛,人性中就有佛性,只因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那么真如本性就会自然显现,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所谓“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就是基于这一前提提出。   

    那么,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引用两句偈,就是“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就是一切顺应自然回复本心之意。   

    我们看到一朵花,吃一顿饭,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觉得快乐的话,我们往往误认为是那朵花开得如何茁壮,或者菜特别地合口味。   

    实际上并非如此,这种快乐主要得自于没有牵挂的心灵。只有轻松的心灵可以专注吸引外界的快感,来欣赏和享受。如果我们不轻松,像将与好友长别时的饯行酒,无论它是茅台还是杜康,也无论下酒的菜是如何地可口,我们吃到嘴里可能只是离别的苦涩。   

    在这时的心灵,就好像是撕去皮的伤口一样,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可是却根本无法消受。   

    我们的吃饭、睡觉与和尚从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凭空加上了“百种须索”和“千般计较”,如果把这些却除了,马上可以体会到生命的真相。   

    要得到一种无所牵挂的轻松,必须从本质上理解生命的本质。这些本质可能是赤裸裸的,但却是无比真实的。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持续多久,除非自己了断它,这是我们无奈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却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因为所有的瞬间都和现在这一刻一样,是那样一目了然。   

    在我们生命的每一瞬间,都可以做出这样决定。   

    而我们不理解现在的生活,是因为对尚不存在的一些东西抱有希望,用这些东西来敷衍自己,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而忽视了当前可能有利于改变的一切因素。   

    这种飘渺的希望给我们烙上了烦恼的印记,就像一个漂亮的女孩对我们说:只有和我结婚后我才和你上床。这样,我们永远无法生活在现在,而是根据自己构思的天堂而生活,生活在对后果的恐惧中,十分希望能达到某些准则,表明自己没有辜负别人。   

    生活在生活中,死亡在死亡中,不缅怀生活,也不要想什么是责任和悲伤。我们根本无法来通过对明天的向往或对过去的回忆来获得快乐,必须学会生活在现在。   

    在得意舒畅的时候,有一些头脑和思想的人都会象浮士德一样,不由自主地大喊(或者是在内心)说:“请停留吧!你太美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写贺卡祝福别人的时候,“永远快乐”也是一句永不过时的好话。   

    然而,这个祝福不仅仅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也似乎存在着自身概念的一种矛盾。既然“快”乐,就决不能企求它永久。这是一个无法解释的矛盾,我们说永远快乐,好像说要上帝画一个四方形的圆一样。   

    钱钟书先生说:要永久,就该向痛苦里去找。“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我们所不留恋的东西。”   

    因此,要快乐地生活在现在,就意味着: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说谎更好就说谎,时间到了就死。因为这一刻我们不知道下一刻我们还在不在,因此,必须在每一刻都实现完全的自我。   

    我们永远只有一个机会,即使第二次也是一个;我们拥有的每一个机会都在现在,而不是在过去或者在遥远的将来。   

    我们必须不再寄希望于一个更好的未来,这从来都是烦恼的根源。我们只要在现在这一瞬间实现自我,因为只有这一瞬间对我们最真实,也最有利。用自己的力量来塑造生活,而是依赖于任何许诺。   

    人一生下来就会哭,笑是后来才学会的,所以烦恼是一种低级的本能,而快乐是一种高级能力。我们要记住时刻要告诉自己:我很强大,并且信任自己,我会在现在采取行动,不怕任何人。我每天都走自己的路,做正确的决定和事情,不害怕结果如何。   

    我们必须完成当下这一瞬间的事情,而不再犹豫不决,不再怀有对愿望落空的恐惧,不再想:我可以这么做吗?明天会怎样?我对此的看法正确吗?   

    西藏的喇嘛都保持有这样一个习惯:在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把茶杯倒过来放在桌子上。因为他们知道明天可能就不再需要它了,但他们很放松,也很快乐。这是一个奇特的对立统一:时刻准备舍弃生命的人,反而能充分地享受每一天的生命。   

    生活在独立的今天   

    有人向一位船长请教:“请问您在经历过那么多惊涛骇浪之后,为什么能马上平静地坐在甲板上喝咖啡呢?”   

    那位船长抬起头看了看远处的大海,回答说:“你看现在的大海是多么平静!可是我们两个谁都不知道,有什么样的风暴正在酝酿。在海上也是如此,我们在航程中的每一分钟都不知道下一分钟面临什么。万幸的是,轮船在设计的时候,每个船舱都有可以独立封闭起来的门,才不容易在风暴中进水沉没。”   

    他停了一下,接着说:“我们的生活也象一条船一样,必须学会把每一天的生活设进得既能与别的时间联通,又能独立封闭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每个独立的日子里,不至于沉没。”   

    这位船长深知世事无常,才能正视人生的短暂和人生的残酷,才能安心享受今天。他的话蕴含着对生命的诠释,那就是:能够在必要时把前面的和后面的舱门关得紧紧的,生活在“每个独立的日子”里。   

    当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们需要总结与反思,每日三省吾身。可是当我们早晨从床上醒来之前,却要按下一个钮,确定自己已经用逝去的昨天关在身后,再按一个钮,把还没有来临的明天也给遮断掉。   

    《白雪公主》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这里的规矩是,明天可以吃果酱,昨天可以吃果酱,但今天不准吃果酱。”这句台词道出了人生中最可怜的一件事:我们所有的人都拖延着不去生活,只梦想着天际有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我们大多数人也是这样—为昨天的果酱发愁,为明天的果酱发愁—却不会把今天的果酱厚厚地涂在现在吃的面包上。   

    佛说:“人的生命就在于一呼一吸之间!”   

    这真是振聋发聩的一句话,它昭示我们,每一个“现在”是生命的新起点,勇于追求更多的快乐、更深的认知、更大的活力与责任,并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   

    人生总有辉煌,但也难免空白和遗憾,它不论是辉煌还是遗憾,都不能代表今天。过去的只能让它过去,明天的一切留给明天享受。   

    很多人不能快乐是因为不能关闭过去的一切。什么时候学会了自如地开启和关闭过去,什么时候才能成熟了。   

    享乐的现实主义   

    证严法师说:所谓凡夫心,是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别心。   

    在一个寂寞的秋天的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蹒跚地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   

    旅人正在疑惑思考之际,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随着一只大老虎紧逼而来。看到这只老虎,旅人顿时明白了白骨的原因,立刻向来时的道路拔腿逃跑。   

    但他迷失了方向,竟然跑到一座断崖绝壁的顶上。在无计可施之中,他看到断崖上有一棵松树,并且发现从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于是旅人便毫不犹豫,马上抓着藤蔓垂下去,可谓九死一生。   

    然而这只老虎并不甘心即将到嘴的一顿美餐,居然失之交臂,懊恼地在崖上狂吼着,不肯离去。   

    旅人凭着这藤蔓的庇荫,终于逃脱生命危险,暂时安心了,但是当他朝脚下一看时,不禁失声惊叫起来。原来脚下竟是波涛汹涌底不可测的深海,怒浪澎湃着,而且在那波浪间还有三条毒龙,正张开大口等待着它的堕落,旅人不知不觉全身战栗起来。   

    他恐怖地抬头一看,自己赖以求生的藤蔓的根部,爬出了两只白色和黑色的老鼠,正在你一口我一口地开始撕咬藤蔓。旅人拚命的摇动藤蔓,想赶走老鼠,可是老鼠一点也没有逃开的样子。   

    但是他每摇动一次藤蔓时,从松树枝上筑窝的蜂巢里就有蜂蜜流出来,一滴一滴从上面落下来,落在旅人的唇边。由于蜂蜜太甜了,旅人完全忘记如今正处于危险万分的死怖境地,完全沉浸在甜蜜之中。   

    这只是一个佛教中的譬喻,生活中没有如此鲜明的际遇对比。可是我们却看到,很多人每天都在类似的境况之下,因为昨天的烦恼或者明天的恐惧,而把今天的快乐倒掉。   

    在英语中,不论是快乐还是幸福、愉快、陶醉,都统统用一个happy来表示,其中的差别,让每个人自己去体会。而我们汉语中,快乐是快乐,幸福是幸福,二者的境界是不同的。   

    而且,无论是快活还是快乐,都有一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清清楚楚地指示出来:要想活或是乐,就要快一些。   

    著名的古罗马诗人贺瑞斯有一首诗说:   

    这个人很快乐,也只有他能快乐,   

    因为他能把今天,称之为自己的一天;   

    他在今天里能感到安全,能够说:   

    “不管明天怎么糟,我能够享受今天。”   

    悲观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几天甚或几个月以前的事而懊恼,另一种是为了几天甚至几个月以后的事情而担心。结果,不论是懊恼还是担心,都把他们压迫到精神崩溃的地步。   

    结果怎么样呢,到处挤满了被昨天和明天压垮的病人。而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只需要奉行一句话就能把自己拯救出来,马上过上一种快乐而自信的生活。   

    这句话只有六个字:只活在这一刻。   

    在现在的这一刻,我们每个人都站在两个永恒交会之点——已经永远永远的过去,以及延伸到无穷尽的未来。除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谁都不可能活在这两个永恒之中,一秒钟也不行。   

    然而,有多少人虽然也向往阳光下的惬意,既不是守财奴,也不是工作狂,却仿佛被一把无形的皮鞭抽打着,脚步匆匆,不能有一刻停息。   

    在他们的天空里,阳光永远都在明天,因为他们舍不得享受今天。一种理想主义的信念,让他们执着地把今天的阳光都存储起来,然后设定一个密码:明天。   

    但是世事无常,在某一天,生命的弦说不定会戛然而止,手里攥着一生的积蓄,会因无人提取而永远沉入黑暗。   

    所以,我们应以能活在所能活的这一刻而感到满足吧。不论生活有多繁琐,工作有多忙乱,不论担子有多重,我们每个人都能耐心、安详地活到太阳下山,而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一个能够安心享受今天的阳光的人,也一定能够在明天安心地出海打鱼。因为,他们活得简单,每一天都在享受,既享受工作的快乐,也享受休闲的快乐。有阳光时尽情享受过,才不会在阴霾来临时为自己没有享受昨天的阳光而后悔。   

    这种人安于现状,不奢求,但是很会享受;对未来持一种乐观态度,但并不迷信未来。他们是一群现实主义者,也是享乐主义者,但是并不堕落。他们回复到了人类生存的一种最简单状态,像一群水里的鱼,既会在有生理需求的时候出去寻食,也会在碰到一棵舞姿优雅的水草时在它面前尽情嬉戏。   

    请大家问问自己下面这几个问题,然后写下答案:   

    我是否没有生活在现在而只担心未来?清早起来的时候,我是否决定要抓住这一天,尽量地利用这二十四小时,做一个享乐的现实主义者?   

    什么时候开始去做,下星期?明天?还是今天?   

    让我们记住:快乐不是运动,因为任何运动都需要时间来完成。快乐永远是现在,是完满和完整的现在,它生成于每一个活动,并使实现活动完满起来。   

只活在这一刻(2)

    每一步都是人生   

    生活是怎样的?   

    有人认为生活是肩膀上的纤绳,不堪承载;比如一些宗教的教义告诉人们人世是一苦海,人生是苦海扁舟,人要摒弃一切欲望,因而人生是不能享受的,要忍受苦难等待来生。有人认为生活只是指甲上的油彩,除了修饰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这还只是表象,让我们看看对生活真相的艺术总结。   

    在《北回归线》的开头,亨利·米勒写道:“鲍里斯刚刚总结了他的看法。他是一个天气预报专家。他说,天气会继续坏下去,会有更多的灾难、更多的死人、更多的绝望。无论哪儿都没有一点要发生变化的迹象,但时光之癌症正在吞噬我们。我们的英雄或者已经自杀,或者正在自杀。这个英雄不是时间,却是永恒。我们必须步调一致、前赴后继地朝着死亡的监狱奔去。无法逃脱。天气也不会变。”   

    读到这一段话,有没有一种苍茫的悲哀在心底升起?   

    抬头看着天,上面又没有快乐掉下来,我们到哪里寻找?   

    一切有关快乐的追问都是有意义的,这表明了向上的精神。   

    在生活中,有人只乐一会儿,有人乐一小时,有人乐一天之后惆怅半个月。如果把一生的快乐加起来计算人生,有人只活了十年,有人活了二三十年,有人只活了两三年。也有完全不快乐的人,郁闷过了一生,从这个刻度计算,他就相当于没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   

    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或许有很多原由,但其中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原因则是:很多人以为,今天的烦恼不过是明天的快乐的代价,为了明天,宁肯在不快乐中消磨今天。   

    但是今天的烦恼换来了明天的快乐了吗?   

    有一个人准备第二天清晨磨豆腐。磨豆腐既要用到火,也要用到冷水,所以他头一天晚上就拿了一只瓦盆,装了火种放在屋子里,又拿了一个铁罐子盛了水,放在有火种的瓦盆上,他这样想∶“我把火和水都已预备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起身去生火,可是火却已经熄灭了;再去倒冷水,冷水也已经变成热水了。   

    追随着为未来的担忧跌入烦恼的深渊的人也是如此,为未来烦恼是在浪费今天的精力,造成精神压力,神经疲累,就相当于熄灭了今天的火种,又破坏了明天的清凉快乐。   

    日久天长,烦恼已经成为积习惯。   

    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就必须学会把未来也象过去一样关闭得紧紧的。快乐应该就在当下!我们所应该要关注的,是怎么样把今天的分分秒秒过好。   

    一位参加过越战的士兵曾经说,他在战争中的任务是排雷,亲眼看到自己的几个亲密的战友一个个地倒下了。   

    他说:“我从中学会一步一步地生活。我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拿下的人,因此,我必须充分利用每次抬脚和落脚之间的间隙,我感觉到每一步都像是整个人生。”   

    只有这样的信念,才赢得源源不断的快乐。相反,如果我们想得太远太多,总是担心未来的生活,虚幻的想象会变成沉重的包袱,让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   

    这世界上,随时都可能快乐的人大概只有上帝一个,还等什么,把本该属于我们的快乐从他那里抢回来吧!   

    多种一些快乐的种子吧   

    不管种在哪里   

    自己的心田或是他人的家园   

    它们都会长成参天大树,都会开花结果   

    我们可以分享到它甘美的果实   

    舍得未来去快乐,并不是要不需要未雨绸缪,不为明天做准备,但是为明天所做的最好的准备,就是集中注意力把今天的事在今天做完。   

    别害怕享受今天   

    某地的风俗,设宴时要给客人奉上大量的牛奶,所以一般人都在请客前很久开始挤奶,不至于临时供应不上。   

    有一个人计划在一个月以后请客,他心里想∶“如果把牛奶从牛身上取下来,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牛奶放在木桶里,日子久了容易坏。不如干脆把它放在午腹里,到请客那天一并来取,那就既省事,又可吃新鲜的牛奶,不是再好没有了吗?”   

    他对这个绝妙的想法很满意,于是就把所养的一头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开,每天也不去去挤奶了。   

    一个月以后,请客的日子到了,这人把奶牛牵来,准备让客人们品尝新鲜的牛奶,可是不论他怎样努力,一滴牛奶也挤不下来,被所有的客人讥笑了一顿。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敢快乐地享受每一天,因为他们也是想把快乐贮存起来,以备未来享用。   

    从精神本质上来说,每一天的生活,不过是时间在我们的灵与肉之上的一些映象,最后留存下来的,除了一些快乐与不快乐的体验,别无其它。贮存快乐的想法,和准备把牛奶贮存在牛肚子里一样愚蠢。   

    16世纪法国著名的散文家蒙田说:“懂得堂堂正正地享受今天,这是至高的甚而是至圣的完美品德。”   

    享受今天是逐渐实现自己的愿望,实现自己的理想,享受自己在奋斗过程中的幸福和快乐。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生的第一要义,在于发展自己所有的,所能成就的东西,谁都有权利这样做。   

    有人把享受今天看成今朝有酒今朝醉,看成是酒池肉林吃喝玩乐。这也是享受,但享受的只是肉体。   

    其实,真正的享受不仅仅是吃喝玩乐,也不仅仅是是恣意无度的放纵,更是正视人生的悲欢离合。真正美满的人生就是符合一般常人范例的生活,井然有序,但不含奇迹,也不超越常规。   

    每个人生下来都要面对一系列的人生问题:生存问题,发展问题,物质满足,精神满足等等。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每个人有自己的方式,但总的来说,都要经过一定的历程。   

    人在解决问题,达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既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但无论是成与败,在奋斗过程中享受它们,包括从失败中得出对人生有用的教训和经验,也是一种人生享受。   

    不要害怕享受人生,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人生,享受生活,有钱的人可以,贫穷的人也可以;四肢健全的人可以,身有残疾的人也可以;成功的人可以,失败的人亦然,关键是看他如何看待生活看待人生。   

    享受人生要讲究方法,因为生活的乐趣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享受人生是一种乐趣,会享受人生的人是快乐的。但享受也是随地随处,每时每刻的事情。永远不存在那样的一个起点,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地开始享受人生了。   

    叔本华说:“对于人生来说,所谓的幸福,是意志达到目的的状况,而意志在追求目的时受到的压抑则是痛苦的。所以,人生的幸福是暂时的,痛苦是经常的。因为人的追求没有最后的目标,人的欲望永远无止境。”   

    这种虚妄的期待和无用的隐忍,真是最让人觉得可笑又令人叹息的。   

    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能知道,那世界应该变得多么灰暗:我们将失去所有的激情,生活会变得像一部看过了老电影,不再给我们带来惊喜,也难以使我们感动。   

    生命最重要的就是今天,因为一切古往今来,都是由“现在”这一瞬间累积的,不把握现在,也就没有永恒。   

    有一首古罗马诗人菲尔西乌斯的诗为我们加油――   

    尽情享受吧,我们仅此一生。   

    明天我们只留下余灰,化作幽灵,一切归于乌有!   

    快乐在于平凡   

    快乐寓言之孤掌齐鸣   

    杰米?杜兰特是一位著名的演员。有一次,他被邀请参加一场慰问二战退伍军人的晚会演出。因为行程很紧,因此他只答应演一个小节目,对方欣然同意了。   

    晚会开始了。杰米走上舞台,很快表演完了自己的节目。但是台下的掌声越来越响,他并没有离去,而是又继续表演了30分钟,然后鞠躬下台。来到后台,有人拦住他问道:“真是太精彩了,我们以为你只能表演几分钟呢。”   

    杰米回答说:“我本打算离开,但是你们看看第一排的观众,就会明白了。”   

    人们向观众席的第一排望去,看到中间坐着两个退休军人,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了左手,另一个失去了右手。当其它观众鼓掌的时候,他们也一起鼓掌,用两个人剩下的两只手拍得开心而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