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lph lauren海淘尺寸:灵修辅导注意事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11:15
A.  辅导必须避免
1.      不要将价值观加诸受辅者身上。应点名并重复那些重要的价值观,但是让受辅者自由地决定是否依循。
2.      不要设下圈套,应坦白诚实地对待受辅者。
3.      不需要成为解决受辅者问题的专家。
4.      不需要刚刚开始即通盘性的检讨。
5.      受辅者尚未准备好接受时,不需要试图证明自己的观点。
6.      不必怀有既定的目标,例如,「应该如此如此指导,应该如此如此引领。」
7.      不需要畏惧静默无语,反应处之泰然,表现出自在。
8.      不需要帮受辅者完成未尽之语。
9.      对不善表达的受辅者,不必过渡的表达或分析。
10.  不需要一次就想纠正受辅者所有的错误观念。
11.  不应利用受辅者满足自己的需求。
12.  不要立刻就期待能完成许多事。
13.  不需要立刻肯定受辅者,这样促使受辅者更依赖。
14.  不应立即回答问题。有时可以抛回给受辅者说:「这的确是个困难问题。」
B.  辅导必须
1.      聆听:让受辅者能够掌握自己的整个经验。
2.      与受辅者一齐聆听具有存在性,先知性及真实性的天主圣言。
3.      帮助受辅者奠下一个基础,因此受辅者可以经由自己的创造性的忠实,完全自由地对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与自我的认同感而努力献身。
4.      受辅者必须自由地抉择自己的生命。
5.      随同受辅者不断地重发探讨并批判其生活的方式,生命的意义。
6.      以受辅者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不要给受辅者已经有答案的印象。只要聆听。和受辅者一起为问题而祈祷,并且一同寻找解答。
7.      必须知道受辅者是如何阅读圣经的。是否有以偏盖全的迹象,或者有选择性的嗜好?受辅者又如何面对那些深奥,难理解的地方?
8.      一方面建立受辅者对事物有能力理解及诠释能力的信心,同时也有可能误解错判。并没有人拥有完全的真理。
9.      肯定并鼓励受辅者,并且表示受辅者并非是异类,超乎寻常。
10.  受辅者尽可能从其错误中学习;受辅者应学习如何发现错误并正确地解释它们,同能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见解。
11.  必须认清并指出受辅者的优点,发掘其健康的自我并且充实它。
12.  必须能接受自己的错误与失败,体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就是在祈祷与谦逊当中。
13.  当自己生气,愤怒及厌烦时,避免与受辅者正面冲突。
14.  应祈祷并反省自己对受辅者态度的情绪的反应。「祈祷─面谈─祈祷」是灵修辅导的过程中。在祈祷之外虽则可能给予辅导,但是相当地困难。应保有「天主在祈祷中引领着受辅者」的态度。即便挑战受辅者,也应在祈祷的情况下。面谈前与祈祷后的祈祷相当重要。
15.  应重视受辅者的害怕,喜悦等经验。这些也许就是受辅者的灵修经验,或者是受辅者内在深沈自我的记号。
16.  受辅者的现在与未来受制于过去的经验。生命中的过去经验,不论是否促进或压抑,产生受辅者的内在经验及自我。
17.  询问并不是为了判断受辅者,而是帮助受辅者自我的认知,使得受辅者不会误入自我欺骗的陷阱中。
C.  培育受辅者应有的态度
1.      发展互相信任的态度,如此可以相互挑战。
2.      团体中不同的价值有助于合一,并不威胁合一。
3.      彼此鼓励,支持与学习,并不介意展露自己的弱点或缺点。
4.      应视紧张与冲突为面对问题的机会,并不逃避。
5.      维持一个自由关系的气氛,但期望也相对地要求高。
6.      自我的挑战,至少能接受挑战,尽力去发掘并且尽可能地将宗教的认同付诸实行。
7.      了解自己并集中在那些具有善的一面与积极的能力。
8.      安全感不应筑基于控制或掌握他人或情况上,而应坚信安全感来自自我对他人、或物的开放态度,例如,在信仰中的安全感等等。
9.      愿意接受自己的害羞与害臊。
10.  懂得如何运用增进与天主交往的技巧:不间断地良心的省察,祈祷,并且探索天主如何以不同的方式与我交谈并召叫我。
11.  发展面对忧虑的能力,因而能够学习并成长。
D.  辅导者对受辅者的提示
1.      能比受导者对自己生命中发生的事件所持的论点及解释稍微深入些。
2.      点出受辅者没有注意到耶稣生命的层面。
3.      和受辅者一同解释其行为背后的价值以及所处的情境。
4.      试图拓宽受辅者的领悟力以及在解释上的敏锐度。
5.      经过几次会晤之后,能指出「似乎在你的生命中出现这些模式!』
6.      必须谨记贴标签的危险性,例如,那些「你是…」等等。应选用「我认为…」;「你让我想到…」;「在我印象中,你会是…」。
7.      当受辅者有所抗拒时,切勿指证历历,宁可稍后等到在不同的观点下彼此都能对同意之后,再进行。引导受辅者自己去发现你所要呈现的事物。
8.      选择一些能触动受辅者的圣经章句。鼓励其藉由这些章句祈祷比自己认为能就受辅者来的更佳。自己的祈祷与禁食较训话来的有益。
灵修辅导面谈
1.    第一次面谈
1.      为何而来?
2.      祈祷中的经验为何?
3.      愿意作些什么?
4.      该如何约法三章?
5.      我该如何协助?
(注意:以上仅是几个范例。没有必要询问太多的问题,灵修辅导并非如同一般辅导需要整个受辅者过去的历史。)
2.    了解受辅者
1.      能够记得哪些一直影响你的过去经验?
2.      第一次经验天主的经验?
3.      生命当中有哪些高峰经验?
4.      何时相信天主在自己生命当中运作着?
5.      生命当中有哪些重要的决定,如何去决定的?
6.      天主最原始的印象为何?
7.      和他人的关系如何?
8.      有任何朋友吗?
9.      有无感受到他人的接纳与关怀?
3.    针对祈祷
1.      祈祷中都作些什么?
2.      有无好的祈祷经验?是哪些?
3.      如何在自己与他人身上经验到祈祷的效果?
4.    其他问题
1.      如何去面对类似的事情?有如何去看这些事件呢?
2.      有无焦虑或担心的事?
3.      天主如何出现在寂寞不安时,在单调枯燥时,及一些事情上?
4.      如何知道天主正关心你?
5.      感受到自己的缺凡自由吗?如何感受的?
「对势在必行之事,勉力行之;对质疑或有待商榷之事,保持开放;并在一切事上,祈求爱德。」─圣奥斯定 St. Augustine ─
「要专注、要机敏、要有责任感、要有爱心,并且,如果必要时,愿意去改变。」─朗勒根 Bernard Lonergan ─
修会会士一生培育的基础
--初学培育期--
·         初学培育的重要性有如植物的种子或幼苗!
通常我们将修会整个培育过程分为初期培育与终生培育两大部分。这类分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修会培育中不同的阶段与目标,只要我们在修会培育的政策及培育人员上能避免将它们视为互不隶属的两阶段。
教会的训导对于修会培育过程的分类,在廿世纪下半叶曾提出了不同的分法。例如:
1969年在Renovationis causam 训令中将修会培育过程分为两大阶段:初学阶段和试探阶段(RC 10, 1)。
而在1990年的Potissimum institutioni 训令中则分位四阶段:初学前阶段,初学及初愿阶段,暂愿培育阶段,终身愿的终生持续培育阶段(PI 42-71)。这些说明了教会认为修会培育是持续性的一种生涯规划,所以应注意每个人如何在修会培育制度下循循渐进。
有如一株果树的种子或幼苗,配合着充足的光,足够的水及肥沃的土壤,逐渐成长,最后成为果实纍纍的果树;初学期同样是会士培育的最先以及基础的阶段。
生命其实并不是一件可拥有的东西,而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因此会士培育不应该在初学后即停止了,而是持续不断地成长!
Richard Hill 神父曾经指出1983年的新订教会法当中将”修会生活开始于初学期(RC 13)”修正为”修会中的生活始于初学期(CIC 646)”,主要因为初学生尚未发愿,不能算是是真正的会士。虽则前者与后者对初学的说法有些差异,但都暗示着修会培育肇始于初学期。
基于这些理由,Renovationis causam 训令以及新订教会法当中都视初学期为整个培育的阶段中一个不可或缺并特殊的角色(参考RC 4,CIC 646)。初学期虽然不是独立的课程,在修会培育当中的确是首先第一的阶段课程,况且它是各个修会提供生活经验的第一场所。因此我们可以视初学期为整个修会培育的基础。
当然教会之所以能够推展并从事培育工作,是基于下列两信念:
1.       成长与发展是人类的潜能
2.       危机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人性的弱点及黑暗面
3.       天主的恩宠是人生最重要的资源
初学培育介绍
当今的教会文献并没有正式对所有修会提出架构出一个普遍并且整体适用的培育课程,但是提供了许多值得应注意的方向。
由于每一个修会都拥有其独特的传承和神修,并在教会持有中特殊的传教使徒工作,各个修会在制作培育课程时,可以参考教会文献中对培育所提出的方向并依据各个修会具体的情况做必要的修订(参考 PI 4,47; CIC 650.1)。
在讨论初学培育订定一个教学大纲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地探讨当今教会文献以及关于修会培育的文章中对初学培育所提出的预设,本质,目的和基本目标。
·        预设
·        本质和目的
·        基本目标
初学培育的预设
今日初学培育最常见的困难就是初学生们自己承认尚未达到所要求的成熟(参考 Renovationis Causam 4),因此在 Potissimun institutioni 中特别对那些入初学的候选人提出了几项要求:
1.       在人性上与以及基督徒上有相当程度的成熟
2.       在文化学养上有一定的根基
3.       在情感上有平衡的能力
4.       有能力度团体生活(参考PI 42-44;PC 5)
关于成熟,Gerald A. Arbuckle 神父曾经听到某些初学导师提到许多初学生直到初学即将结束时才真正进入初学,他认为这是由于初学生当初进初学时期尚未真正达到某种程度的成熟。
Giallanza 和 Gleason 两位从事培育工作的修士发现当初学生缺凡基本的成熟或者圣召分辨的能力常是初学的主要目的歪曲了或初学的学习过程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俩提供了两项建议初学预设以供修会举荐初学生时作参考:
首先,他们相信初学期是个成年人的学习经验。他们假定初学生已经对于自己人生的方向有了相当程度上的认识及掌握,因此愿意与其他的成年人分享及咨询自己是如为集中精力,努力达成这心中所渴望的方向。
在这预设之下,我们可以清楚的判断初学期既不是帮助初学生寻找他们自己的心理谘商的晤谈;也不是引导初学生寻找生命意义的哲学课;更不是协助初学生逃离世界的避难所。
其次,他们相信初学期是基督成年信徒的经验。他们假定初学生已经对自己的会士圣召有了相当的认识与分辨。
在这预设之下,我们可以明白的肯定初学期既不是提供初学生教会要理知识的慕道期;也不是任由初学生选举的各个修会展示会馆;更不是挑战初学生的试探期,如此他们经过试探才能生存于未来的世界中。
有了这两项预设之后,不会因为初学生的某些方面的不成熟而更动了初学期原本的目的,同时也提醒修会培育在初学以前的培育应该注意的方向。
初学培育的本质与目的
·         在机构中,基督生活方式的肇端
当今教会文献特别强调初学培育期的性质与目的中的几项本质因素。
首先,Renovationis causam 训令将初学定义为”启发初学生们能实践修会生活基本和主要的要求,并且藉着所向往的爱德能实行那些日后,为了圣愿或按其本身理由和圣愿乡彷彿的其他神圣约束,所宣发的贞洁,贫穷,服从福音劝谕。”(RC 13, 1)
再者,Potissimum institutioni 指令在同时引用新订教会法之后,将初学明确地定义为「初学系修会生活之开始,其目的在使初学生对天主及本修会之圣召有更好的认识,并经历修会的生活方式,以其精神来陶冶心灵及智能,并可验证其意向与适应性(CIC 646)。以及在参考不同的神恩及机构之后初学的目的可以定义为,换句话说,是学习在各种不同的服务以及不同的奥迹当中(LG 46),整合那种天主圣子在福音中介绍给我们且自已生活过的生活方式的肇端。(LG 44)」(PI 45)
由以上的文献分析得知,初学的目的是在一个适宜的机构当中开始基督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在一个修会当中完全地投身于天主。
因此初期培育的目的,正如同 Potissimum institutioni 指令,是在于与候选人分享教会以及修会的传承(参考PI 45-46)。换句话说,培育即协助加深候选人的自我认知以及提升候选人与天主的关系。
同时以上的教会文献以特别标明这种基督的生活方式肇端的要求以及应用实施。
初学培育的目标
Potissimum institutioni 指令提出初学几项超出仅仅授课即可的特殊目标以及获致目标的功课,以下仅摘录特殊目标,即开始:
1.       对基督及祂的天父有深刻且生活的知识...;
2.       基督奥迹生活,经过自我弃绝的自律...;
3.       兄弟和福音劝谕的生活...;
4.       认识学习该机构的历史,传教使命及神修...;
5.       理会默观与使徒工作有着牢不可分的关系...;
6.       建立平衡的人格...。
为了完成初学的任务,许多经验的培育者同样提出了类似的目标。例如:Giallanza 和 Gleason 两修士建议三项原则来指导初学期的经验:
1.       加深初学生投身于基督徒的生活的经验;
2.       明确地发展初学生认识并实行在所属修会中的修会生活经验;
3.       协助强化初学生人性的发展的经验。
基于同样培育的概念,Wilkie Au神父认为面临具体情况的改变,无论如何修正或顺应,初学环境必须能够提供并协助初学生以下三项成长过程:
1.      圣召的分辨;
2.      修会社会化;
3.      持续个人化。
这些目标需要经由初学时期所提供的科目来完成。
圣召分辨
Wilkie Au 神父认为在初学院中圣召分辨涵盖下面三个互相重叠的步骤。
首先,圣召分辨的目标不是”筛选”或剔除的过程,而是对于天主召唤的肯定。
圣召分辨真正在于初学生能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并且注意内在动力方向,尤其在祈祷中,以及在神修指导当中,诚实地与神师细数与讨论这些内在活动。
培育人员的工作应着重于协助初学生能泰然了解天主的旨意并且能够自由接受这旨意。
其次,圣召辨识要求初学生有能力在所将要抉择的誓愿下自我给予。
培育人员应试图与初学生辨识自己所渴望依照福音劝谕服侍基督的深度与自由。
最后,初学期亦是一个有效的生活试验。初学时期有两项应注意的一致性:
1.       初学生能否在自身的渴望与合乎初学院生活上的要求能展现一致;
2.       初学生能否在所要宣誓及渴望的生活方式与他们的选择,决定和行为达到一致。
会士社会化
Wilkie Au 神父与 Arbuckle 神父一致认为初学可分为三的阶段。初学期是提供一个离开团体,独处,重回团体的经验时期。
Au 神父根据以下三个问题来探讨会士在初学时期的社会化。
首先,离群独处的学习的是初学关键时期。初学培育者应协助初学生面对应映而生的问题。例如,神修上的沙漠经验--孤独感的油然而生是初学的基本经验之一。
其次,社会化应该注意那些组织以及非组织结构的动力过程。初学时期在组织与非组织的韵律交替下应该提供初学生学习环境。
最后,初学的培育者应该协助初学生主动地学习,并且能够反省这些学习经验。
持续个人化
首先,培育人员能分辨初学生彼此间的差异性,并且协助他们努力成长,期望在理想的我,我的理想,自我,真我以及他我上达到整合与和谐。
其次,个人成长在不同的阶段上,有不同的步调与节奏。
最后,在会士服从生活上,培育者协助初学生发展主动积极的精神与责任感。
结语
总而言之,如要初学培育的目标成功,在我们各种不同的课题上,例如宣发誓愿的培育上,应该注意 Giallanza 和 Gleason 俩修士以及 Au 神父所提出的三个方向:
·        圣召的分辨;
·        修会社会化;
·        持续个人化。
初学的主要科目
为了完成初学的目的与目标,初学期期提供许多的基本科目,这些科目包括了:
·         人性与基督徒的培育
·         神修神学的培育
·         圣召(追寻祂)的培育
·         奉献的培育
·         宣发誓愿的培育
·         福音贞洁的培育
·         福音神贫的培育
·         福音服从的培育
·         使徒工作的培育
·         共融,团体价值的培育
·         修会认同归属的培育
除了这些基本的科目之外,初学时期为应映不同的机构或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特殊科目:
·         危机的培育
·         本位化的培育
·         女性奉献生活的培育
·         信友及辅理修士的培育
·         在俗团体的培育
·         使徒生活团体的培育
·         新兴团体的培育
·         神职会士的培育
·         静观会士的培育
这些基本以及特殊科目并非只限于课堂上的学习,更需要在生活上经验。初学时期可将这些科目依照实际环境,安排实施,已达到初学的目的与目标。
宣发誓愿的准备期
·         宣发誓愿的培育在初学培育中享有特殊的地位
·         宣发誓愿的礼仪是培育阶段的分水岭
·         宣发誓愿的培育是礼仪举行的必要条件
宣发誓愿的礼仪不仅结束了初学培育时期,同时也开启了修会培育的另一阶段--暂愿考验期的培育(Cf. CIC 653-655)。
根据教会的训导及经验,公开地宣发誓愿拥有多重涵义,除了是一项修会的法定因素,更是一项神学因素。
根据当代的礼仪概念,宣发誓愿礼仪尊严性不单单在于宣发仪式而已,更要求当事人能在事前有妥善的准备,在事后能遵奉所宣发誓愿的内容。礼仪如若未有妥善的准备将剥夺礼仪的原有的功效,反将礼仪沦为魔术表演而已。
换句话说,宣发誓愿的礼仪与其他任何礼仪一样,具有两项同时准备目标,那就是时间的持续性以及个人关系性:
·         不仅要尊重宣发誓愿内容中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互动关系
·         同时依照宣发誓愿内容来强化个人内在对自己和外在对他人的双向关系
由于宣发誓愿是修会终身培育的一环,不应该只是一个独立与修会其他的培育毫无关联,这培育有双重的层面:横向与纵向。除此之外,整个宣发誓愿的礼仪行为包括了下列三项层次:与基督的关系,与教会的关系,以及与个人特殊的关系。这三层次可以落实在牧灵与培育的应用上。
首先,由于宣发誓愿常与感恩圣祭结合举行(PI 54; OPR Introduction, 2),因此初学生们需要明显地关心自己如何与耶稣基督建立起永恒亲密的关系。
其次,由于修会誓愿是个具有奉献与结合的教会行为,因此初学生们必须拥有教会的意识(PI 10;CIC 654)。
最后,初学生们不仅要能够自由地终身投入而且有责任地活出福音劝谕的生活方式。初学生们不是试探自己如何在基督内献身与天主,而是感激天主首先邀请他们加入祂的王国并且”给予他们自由与幸福,如果他们能够美日更新他们所奉献”(PI 55)。
因此 Potissimum institutioni 指令认为初学培育是终生献身侍主的卓越性及可能性的试验场,如此使初学生能在自由抉择下宣发誓愿(PI 55)。在 同样的指令与 Renovationis causam 训令中都指出即便终生誓愿才算是福音劝谕生活的完整呈显,但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应该早已实行多年了(PI 56;RC 35.1)。这些训令与指令再次要求初学培育应该提供一个宣发誓愿的培育。
由于宣发誓愿是修会终身培育的一环,不应该只是一个独立与修会其他的培育毫无关联,这培育有双重的层面:横向与纵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