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声道电影格式:一所创新型大学的先行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31:56

 

一所创新型大学的先行之路

——写在北师大珠海分校创办十周年之际

 

    南中国大地上有这样一所大学:她如同颠簸在大风大浪中的航船,在面临突如其来的激流漩涡时总是有惊无险;她犹如搏击万里长空的雄鹰,在遭遇狂风暴雨时又总能化险为夷。这就是被誉为“亚洲最美山谷大学”的北师大珠海分校。

    过江“小卒”赛“大车”

    “拱过珠江的小卒还赛不过车?”北师大珠海分校杨春明教授在向记者谈起十年前南下创业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000年9月30日,炎炎烈日下的京珠高速公路尽头,时任北师大校长的袁贵仁和广东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黄龙云走到了一起,一北一南教育家和政治家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国内名校教育资源和经济特区的远见卓识“嫁接”在了一起。

    这一天,踌躇满志的北师大教授们登上了珠江口西岸的凤凰山麓,他们决心在国内率先探索公办高校多种办学形式,为未来中国教育打造一个全新的“资源国有,学校举办,市场运作,全新模式”的示范园区,创建一所“立足珠三角、服务港澳台、辐射海内外”的现代化大学。

    在此后8个多月的北师大珠海校区筹备工作中,这批开拓者将教育部批准确立的“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性改革试验园区”的大旗高高地插到了凤凰山顶,不管是离京前妻儿亲情如何难以割舍,还是筹建工地流汗又流血的无比艰辛,都没能动摇创业之初北师大学者们献身教育创新使命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大师”南下为寻梦

    从一砖一瓦垒成大厦,到木铎金声回荡山谷,10岁的北师大珠海分校留下了一代学者南下寻梦的矫健身影。

    吴忠魁,一个从法国巴黎提前赶回京城的中青年教育家,从一眼瞅见北师大珠海校区示意图那一刻起,就在心中默默草拟着那片创新型教育实验园区先行先试设计图。

    眼见那些“花甲之年”老教授们气宇轩昂地踏上“世纪新征程”,北师大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傅爱兰坐不住了,是留在京城宁静优雅的学术殿堂里潜心做学问、出成果、带研究生,还是响应老书记陈文博的召唤,“把一千次的爱播撒在美丽、可爱的珠海”?2003年4月23日,傅爱兰、张铭远这对北师大中文系的学者伉俪一走进崭新的北师大珠海分校校园,首先迎接他们的不是宽敞的教学楼,而是为预防非典感染而隔离一周的等待。傅爱兰对记者说,北师大“教育改革创新国际化实验区”从拉开序幕那一天起,就在启示着这些怀揣梦想和激情的人们,在通向伟大事业的道路上,总是充满着各种难以预料的曲折坎坷!

    2002年10月18日,北师大珠海校区第一届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来自北师大的59名教师中,就有鲁迅研究专家王富仁、著名国情研究专家张锐、著名数学家王昆扬等大牌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8名。

    十年坎坷风雨路

    “危机与希望并存,困难与信心同在”。近年来珠三角外贸企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复杂心态,却在北师大珠海分校师生们的心里纠结了多年。

    2002年早春,北师大珠海分校试图通过“校银企模式”解决新校区建设难题,可在介入其中的广东一家投资企业那里,焦急上火的北师大教授们总是“只见楼板响,不见资本来”。直到三月将尽,半年后就要举行开学典礼的大学校园还是一片荒凉。

    “奇迹终于发生了!”杨春明教授回忆说,2002年4月1日,余荣霭副市长主持政校银企四方会议,将新校区建设合作模式“校银企”改为“校政银”,由北师大和珠海市政府共同举办,用政府的商住用地作为贷款抵押。市领导对北师大珠海校区副主任严驳非说:“政府的服务工作没有做好,让你们着急了。距离开学还有180天,一期工程9万平方米,投资不过3亿元,珠海市政府和人民一定会分毫不差地帮助你们托起唐家湾畔这轮新世纪的太阳!”就这样逢凶化吉,一路高歌!

    站在第二个10年创新奋进再扬帆的航程上,北师大珠海分校必将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再谱写出更加动人的乐章。(杨连成)《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15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