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输威胁有哪些:《过去的大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53:00
“过去的大学”,不是现代人在做总结,谈经验,作评论,而是当时的校长、当时的教师、当时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回忆。是茅盾讲他考大学,林语堂讲他读大学,端木蕻良讲他读中学,钱穆讲他从教小学到教大学的经过……   《过去的大学》 序言  

  《过去的学校》的“过去”,并没有追溯到那么远,大体上是从清末维新变法、初设新式学堂的时候写起。而写这些“过去的学校”的老先生们,像蔡元培、沈尹默、刘仙洲、茅盾……也多是五四时代的人。他们或者是五四时代的校长、教师,或者是五四时代的学生。也有晚于五四时代的,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抗战时期的都有。下限则断在一九四九年,也就是建国以前。建国以后,那就只能说是“现在”,不能叫“过去”了。

  • 钟叔河:《过去的大学》新序
  • 钟叔河:《过去的大学》原序

 《过去的大学》 第一部分  

  蔡先生出任北大校长后,在我心中就有一个念头,北京大学应当办好,蔡先生负重名,我们应当帮助他把北大办好。有一天,我去看蔡先生,和他作了一次长谈。

  我说:“蔡先生,这次北洋政府借您的招牌来办北大。到了有一天,您的主张和政府有所不同,他马上就会赶走您。所以,你现在对北大应进行改革,但有一点要注意,凡改革一件事,要拿得稳,不然的话,一个反复,比现在更坏。”          ——沈尹默

  •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1)
  •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2)
  •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3)
  • 蒋梦麟: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1)
  • 蒋梦麟: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2)
  • 蒋梦麟: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3)
  • 蒋梦麟: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4)
  • 蒋梦麟: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5)
  • 胡适:北京大学五十周年
  • 沈尹默:我和北大(1)
  • 沈尹默:我和北大(2)
  • 沈尹默:我和北大(3)
  • 沈尹默:我和北大(4)
  • 沈尹默:我和北大(5)
  • 张申府:回想北大当年(1)
  • 张申府:回想北大当年(2)
  • 张申府:回想北大当年(3)
  • 茅盾:报考北大前后(1)
  • 茅盾:报考北大前后(2)
  • 茅盾:报考北大前后(3)
  • 梁漱溟:我到北大任教(1)
  • 梁漱溟:我到北大任教(2)
  • 罗家伦:蔡元培先生与北大(1)
  • 罗家伦:蔡元培先生与北大(2)
  • 罗家伦:蔡元培先生与北大(3)
  • 钱穆:北京大学杂忆(1)
  • 钱穆:北京大学杂忆(2)
  • 钱穆:北京大学杂忆(3)
  • 钱穆:北京大学杂忆(4)
  • 钱穆:北京大学杂忆(5)
  • 钱穆:北京大学杂忆(6)
  • 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1)
  • 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2)
  • 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3)
  • 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4)
  • 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5)
  • 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6)
  • 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7)
  • 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8)
  • 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9)
  • 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10)
  • 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11)

 《过去的大学》 第二部分  

  我在清华最后两年,因为热心于学生会的活动,和罗努生、何浩若、时昭瀛来往较多。浩若曾有一次对我说:“当年清华学生中至少有四个人不是好人,一个是努生,一个是昭瀛,一个是区区我,一个是阁下你。应该算是四凶。常言道,‘好人不长寿’,所以我对于自己的寿命毫不担心。如今昭瀛年未六十遽尔作古,我的信心动摇矣!”他确是信心动摇,不久亦成为九泉之客。其实都不是坏人,只是年少轻狂不大安分。                 ——梁实秋

  • 梅贻琦/潘光旦:工业教育(1)
  • 梅贻琦/潘光旦:工业教育(2)
  • 梅贻琦/潘光旦:工业教育(3)
  • 潘光旦:清华初期的学生生活(1)
  • 潘光旦:清华初期的学生生活(2)
  • 潘光旦:清华初期的学生生活(3)
  • 潘光旦:清华初期的学生生活(4)
  • 潘光旦:清华初期的学生生活(5)
  • 潘光旦:清华初期的学生生活(6)
  • 潘光旦:清华初期的学生生活(7)
  • 潘光旦:清华初期的学生生活(8)
  • 潘光旦:清华初期的学生生活(9)
  • 马约翰:我在清华教体育(1)
  • 马约翰:我在清华教体育(2)
  • 马约翰:我在清华教体育(3)
  • 梁实秋:忆清华(1)
  • 梁实秋:忆清华(2)
  • 梁实秋:忆清华(3)
  • 梁实秋:忆清华(4)
  • 梁实秋:忆清华(5)
  • 冯友兰:五四后的清华(1)
  • 冯友兰:五四后的清华(2)
  • 冯友兰:五四后的清华(3)
  • 黎诣远:刘仙洲与清华(1)
  • 黎诣远:刘仙洲与清华(2)
  • 黎诣远:刘仙洲与清华(3)
  • 黎诣远:刘仙洲与清华(4)

 《过去的大学》 第三部分  

  西南联大文学院教授,多是好学深思之士。教授来自三校,各具不同学派的观点,历史上百家杂陈的局面,又在联大复现。教授们各就所长与爱好开课,其特点是学术自由空气的浓厚、课程名目繁多,有宁坐三年牢不愿看一句新词的卫道之士,也有决心改革中国文化的进步学者,而且各有自己的体系。                    ——李钟湘

  • 柳无忌:张梅两校长印象记(1)
  • 柳无忌:张梅两校长印象记(2)
  • 柳无忌:张梅两校长印象记(3)
  • 柳无忌:张梅两校长印象记(4)
  • 张锡祚:我父张伯苓办南开(1)
  • 张锡祚:我父张伯苓办南开(2)
  • 张锡祚:我父张伯苓办南开(3)
  • 张锡祚:我父张伯苓办南开(4)
  • 张锡祚:我父张伯苓办南开(5)
  • 张锡祚:我父张伯苓办南开(6)
  • 张锡祚:我父张伯苓办南开(7)
  • 李钟湘:西南联大始末记(1)
  • 李钟湘:西南联大始末记(2)
  • 李钟湘:西南联大始末记(3)
  • 李钟湘:西南联大始末记(4)
  • 李钟湘:西南联大始末记(5)
  • 李钟湘:西南联大始末记(6)
  • 李钟湘:西南联大始末记(7)
  • 李钟湘:西南联大始末记(8)
  • 李钟湘:西南联大始末记(9)
  • 李钟湘:西南联大始末记(10)
  • 赵瑞蕻:纪念西南联大60周年(1)new
  • 赵瑞蕻:纪念西南联大60周年(2)new
  • 赵瑞蕻:纪念西南联大60周年(3)new
  • 赵瑞蕻:纪念西南联大60周年(4)new
  • 赵瑞蕻:纪念西南联大60周年(5)new
  • 赵瑞蕻:纪念西南联大60周年(6)new
  • 赵瑞蕻:纪念西南联大60周年(7)new
  • 赵瑞蕻:纪念西南联大60周年(8)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