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逗奶茶店加盟官网:如何培养创造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13:32
一、何谓创造力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这种想法有时稍纵即逝,像灵感一样;如果能及时捕捉,进行思维加工与实践检验,善加利用,可能获得有价值创造力。 创造力的关键,是如何用有关的、可信的方式,与在此以前无关的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有意义的关系,这种新的关系可以把事物用某种独创、清新的见解表现出来。

二、改变阻碍创意思维的习惯

1.创造力的障碍

事实上,每个人人都可能成为有创造力的人,就看你如何发掘自己的创造力。我们如果发现自己缺乏创造力,可以参照下列的思维障碍标准,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

a.思维障碍一:从众思维

思维枷锁的最大的障碍就是“从众”。“从众”就是指服从众人,顺从大众。别人怎样做,我也怎样做:别人怎样想,我也怎样想。

.. 思维上的“从众模式”,使得人有一种归宿感和安全感,能够消除孤单和恐惧等害怕心理,并认为这是比较保险的处世态度。如果跟随著众人,如果说的对、

做得好,那自然会分得一杯羹:即使说错了、做得不好也不要紧,因为无须自

己一人承担责任,所以,许多人都愿意跟著大家走。

b.思维障碍二:权威思维

.. “人是教育的产物”:来自教育的权威使人们逐渐习惯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对权威的言论不加思考地盲信盲从,其结果正如我们传统的“听话教育”那样;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职场听主管的话;而惟独缺少“自我思

考、冲破权威、勇於创新”的能力。

.. “专业权威”: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按照专家的意见办事,总能得到预想中的成功;如果不慎违反了专家的意见,则会招致或大或小的失败。如此久而久之,

人们便习惯了以专家的是非为是非,贯以为“专家不可能出错”。於是,在一般人的思维模式当中,专家就形成了权威。

C.思维障碍三:依循思维

..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经验的世界里。从幼儿长到成年,我们看到的、听到的、

感受到的、亲身经历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和事件,它们都进入我们的头脑而构成

了丰富的经验。在一般情况下,经验是我们处理日常问题的好帮手。只要具有

某一方面的经验,那么在应付这一方面的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 经验与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是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随著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经验具有不断增长、不断更新的特点,因而有可能使我们看到经验本身的有限性,经过经验之间的比较而发现其不足性,进而开阔眼界,增强见识,使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所以,经验本身有时就意味著创新。然而经验也可能是相对稳定性的东西,因而可能导致人们对经验的过份依赖乃至崇拜,而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结果就会削弱想像力,阻碍创新思维的能力。

.. 其次,经验具有主体狭隘性。每一个思维主体,不管经验多么丰富,总是有限的,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总还是无穷多。所以,当他面临自己从没遇到过的事物

或者问题的时候,难免常常会手足无措,如果单凭已有的经验去推断,其结果往往大多是错误的。

d.思维障碍四:书呆子思维

.. 书本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也是人类经验和体认的结晶,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因为书本知识与现实之间存在著一段距离,二者并下全然吻合。

..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所受的正规教育越多,其专业知识也就越丰富。但是,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说,他的思维受到束缚的可能就越大。为了改善这个问题,防止“书呆子思维模式”的形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自我训练,例如:如实思维法(缘起法),运用禅修来训练直观、如实观;辩证思维法,像苏格拉底,“知道自己的无知”,采用双方辩论,来研究知识的相对性以及知识与现实的差距。

e. 思维障碍五:自我中心思维

..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经验、个性,以及许许多多独特的价值观念。在日常思维活动中,人们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观念、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目光去思考别人乃至整个世界,因此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型的思维模式。

. . 然而,如果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周围的人,那么他将无法与别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因为所谓沟通应该是双向的,而单向的讯息传达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解。不过,我们应该用自己感到合适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却不应该用这种标准去要求别人。因为这种标准在你看来很合适,但是在别人看来却并不一定如此。

f. 其他思维障碍五:

.. 唯一的标准答案:有一位美国学者说,一个普通读完大学的学生,需经过许许多多的测试、测验和考试,於是所谓“标准答案”的认知在他们的思想中变得根深蒂固。可是在缘起的世界里,生活充满了种种可能性,问题可以有许多的答案,人生的道路也不只一条;所以当你以为答案只有一个时,创新就会遇到阻力。

.. 缺乏自信:轻视自己的能力,固守熟悉的空间,将无法突破创新。

..   无法接受失败:认为失败是件极之糟糕的时,殊不知在失败的过程、经验中学习,也能因祸得福。

三、创造力的培养

1.凡事质疑

对任何事情都提出疑问,这是许多新事物新观念产生的开端,也是培养创造力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a. 独立思考

在我们头脑中各种理论知识,大多是来自老师或权威,极少是我们自己独立思考的;那些老师和权威又来自何方呢?也是来自他们的老师和权威,代代相

传,经过许多歪曲和谬误。

.. 如果我们以为自己的经验就完全正确,那就错了,那些来自我们自己经验的知识同样是靠不住的,因为经验也会欺骗我们。例如:一座六角形的塔,从远处看来似乎是圆形的:温度相同的两桶水,如果你的两只手的温度不同,分别放进两只桶内,你会感到水的温度不一样。因此,人类的感觉经验并不完全可靠。当我们真正发现世界上的每一样知识都不值得信赖,统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时,我们才能使自己“净空”,并藉由不断质疑而产生创新思维。佛陀就是一个能将自己净空,而能符合缘起思维的觉者。

b. 敢予否认前人

学习的过程不单单只是一个接受的过程,还要不断地创新。如果把前人的说法全盘烤贝下来,那会有什么用呢?如果对於自己所学的知识完全不加以怀疑,全盘接受,不提出疑问,那么,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懂得这门知识,自然也不可能把这门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当我们能够提出疑问,提出怀疑,就说明我们对这件事情有了自己独立思维,有位科学家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首先要怀疑,才能够提出问题,也才能够发现新的观念。

C. 质疑日常习惯

我们常常会把某些习惯视为理所当然,殊不知许多偏见就是这样形成的。例如某件事情在我们生下来时就已经存在,我们自然会把它纳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英国没有王室,难道英国人会在投票时,会把设立王室例入其中吗?

.. 要避免习以为常、不加深思,并养成凡事多思考,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的习

惯,需要“凡事质疑”,而创新思维的关键亦即在於此。

d. 寻找人生的答案

..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来干什么?你往哪里去?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本身。你不需要准确的回答,能够思索这些问题就够了。提出人生疑问最重

要。答案得自己去寻找,自己回答自己,并激励著自己。

2. 扩张思考广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些人在思维过程中范围很大,能够海阔天空地联想;而有些人则缺少思维的广度,往往只能在某个问题里绕圈子,思路总是打不开。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思维的广度是不可少的。

a.掌握万物之间的联系

所谓思维的广度,就是指当头脑在思考一个事物、观念或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在多大范围内联想起别的事物、观念和问题,以及联想的数量有多少。

从思维的范围方面来说,当我们确定了一个思维的对象,就要围绕著这个对象思考;包括了解这个对象和哪些因素有联系。它绝不会单独地存在著。所以我们在思维过程中,必须要破除各种思维模式,要用更宽广的角度,视野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达到创新思维的目标。例如说,把气象预测纳入弘法的思维范围,藉由观天气,提升弘法的契机度。

b.扩大观察范围

由於受到各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人们对於司空见惯的事情其实并不真正了解。只有当我们换一个角度,而且往往是强迫自己换一个角度来观察时,才可能发现更多奇妙的事物,也才能发觉自己原先思考的范围很狭窄。

也许有人会认为,观察和思维某一个对象,就应该全力集中在这一个对象身上,不应该扩大观察和思维的范围,以免分散注意力。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科学研究证实,光、声、味、嗅等感觉,对於创新思维有促进的作用。人们发现,当儿童在回答创意测验题时,喜欢用眼睛扫视四周,试图找到某种线索。线索丰富的环境能够给被试者许多良好的思维刺激,使他获得较高的分数。科学家曾进行过这样一次测试,首先把一群人关进一所无光、无声的室内,使他们的感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然後再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的测试,结果,这些人的得分比其他人要低很多。

c.破除思维障碍

扩展思维的广度,也就意味著思维在数量上的增加,像增加可供思维的对象,或者找出一个问题的各种答案等等。当思考的数量愈多,可供挑选的范围也就越大,其中产生好创意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例如:扩展一种事物的用途,便可产生一项新创意,比如,木鱼的最早发明是用来调节诵经时的速度,后来在唱颂佛曲时,也使用木鱼来充当乐器。

d.强制式思维扩充

采取某种不合常规的方法,强制自己的头脑转换思维方向,也是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例如,把打算创新的事物与某些和它并不相同的属性联结起来,然後再思索二者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新的方向。强制式扩充思维法就是强迫自己的头脑抛开原先的思维模式,走出一条思维新路。

e.鼓励标新立异

在日本小学美术课堂上,日本的老师教孩子们怎样画苹果,教师发现有个孩子画的是方苹果,於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形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孩子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老师赞美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把苹果画成方形,显然脱离了实际,但那位日本老师却仍循循善诱,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并给予认同,这种教育方式真令人敬佩。

扩充思维就意味著标新立异,其中难免会有幼稚和犯错。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懒於尝试,自然会导致思维逐渐封闭。

3.扩张思考的宽度

世界知名的思维训练专家德波诺曾用“挖井”作比喻,说明了“垂直思维”和“横向思维”两种不同方法的关系。德波诺说,垂直思维是从单一的概念出发,并沿著这个概念一直前进,直到找出最佳的方案或办法。但是,万一起点选错了,以致找不到最佳方案的话,问题就麻烦了。这正像开挖一口水井,费了很大的力气,挖了很深,但仍不见出水,怎么办呢?对於大部分人来说,放弃太可惜了,於是只有继续把这口井挖得更深更大。如果更深更大之後仍不见水,人会由於已经投入了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更加不愿意放弃,一方面感觉到越来越失望,同时也感觉到希望越来越大。这就是典型的“垂直型思维”。

而“横向思维”则要求我们,首先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思索问题,然後再确定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在“挖井”这个例子中,横向思维要求我们,首先要确定井的正确位置,一旦发现位置错了而不出水的时候,就应该果断放弃,另寻新址,不可贪恋那口尽管已挖了半截、但却位置错误的枯井。

a.广泛涉猎多个领域

如果只注意一个问题领域,这往往会阻碍我们发现更新鲜、更充分、更漂亮的材料,因为思维的惯性很容易使我们在一个特定的问题领域中作循环思索。这种时候,就需要跳出来,看一看其他领域,或从别的地方寻找一些材料来启发自己。

b.结合不相关的元素

把各种或不相关的元素放在一起,也是一种横向思维,如此也能获得对问题的不同创见。例如:当工作正需要某位组员处理时,你却到处找不到此人,因此你会想,如果有什么设备可以用来既给组员个人自由,而同时又使他不致离开工作岗位,这岂不一举两得?当你尽力寻求问题答案,可采用以下具体步骤:

① 先列举出十种具体物体。

② 依次考虑每一物体,将其分解为可描述的特性(结构、基本原理、特别的观念)。

③ 分别分析每一物体的每一特性,以寻求刺激的可持续进行,直到所有物体及其所有特性都经过研究为止。

④对解决方案加以研究,并选择那些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加分析。

c.交叉孕育创意

横向思维还可以解释为,把两个或多个并列的事物交叉起来思考,再把二者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新事物。最便捷的办法是找某一领域的专家,并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让他用其他领域的知识或技术来解决问题,他会采取怎样的方法?

d.提高思维速度

经常进行横向思维训练能够提高思维的速度。创新思维是需要讲求效率的,在不少情况下,我们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想出对策和计划;如果超出了限定的时间,我们就有可能遭受某种损失。有的时候,某种绝妙的点子,也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内施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超出时间范围,好点子也有可能会变得毫无价值。

e.思维的横向与纵向

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人们经常是交替使用“横向”和“纵向”两种思考方式的。思维速度敏捷的人,经常能表现出良好的“临场应急”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社交场合很有用处,它不但可以让我们摆脱尴尬的境地,甚至迅速反击某些人的恶意攻击。

4.右脑思考法

人的左脑、右脑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右脑主要负责直觉和创造力,也可称为专管形象思维,判别方位等,左脑主要负责语言和计算能力,也称为专管逻辑思维。一般多认为,左脑较为人所利用,而右脑功能普遍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说,开发右脑功能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右脑活跃有助於破除各种各样的思维模式,提高想像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a.多运用右脑

若想多用右脑,可以以以下的方法训练右脑:

① 经常考虑怎样对事物进行改良或改造,或进行能看得见的发明或者看不见的

发明。

② 多做感性方面的活动,培养趣味,如音乐、拍照等。

③ 确立人生的生存意义,树立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得到兴奋感和成功感。

④ 摄取对右脑有益的食物(蛋白质等),学习使用机器和器械等。

⑤ 智力练习和活动可直接影响右脑。这类练习和活动不同於一般的智力测验,主要在发挥想像力。例如请你回答“木头有何用处?”而你只列举木头的一般用途,显然想像力不够。

此外,开发右脑的方法还有:跳舞、美术、欣赏音乐、种植花草、手工技艺、烹调、缝纫等。既利用左脑,又运用了右脑。如每天练半小时以上的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特别需要多让左手、左腿多活动(左脑控制身体的右侧,右脑控制身体的左侧)。

b.左侧体操

日本人设计出一种可增强右脑功能的“左侧体操”。它的理论依据是,左右侧的活动与发展通常是不平衡的,往往右侧活动多於左侧活动,因此有必要加强左侧体操活动,以促进右脑功能。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多使用身体的左侧,也是很重要的。身体左侧多活动,右侧大脑就会发达。右侧大脑的功能增强,人的灵感、想像力就会增加。例如在使用小刀和剪子的时候总用左手,拍照时用左眼,打电话时用左耳。

还有手指刺激法。手能使脑得到刺激发展,使它更加聪明,又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头上。”许多人让儿童从小练弹琴、打字、珠算等,这样双手的协调运动,会把大脑皮层中相应的神经细胞活力激发起来。

c.离题遐想

右脑思考的特点是形象和想像,因此在研究问题中需要创新思维时,应该随时进行各种类型的“离题遐想”。

选择什么样的离题遐想,要考虑解决问题所要求的特性,同时也要考虑准备冒的风险及正在使用的材料类型。美国学者将离题遐想分成了两种类型的离题。一种是“臆想性的或幻想性的离想”,另一种是“例证离题”。“臆想性离题”是最不正统的一种离题方式。它对思想保守的人来说具有潜在的困难。不过它往住会产生戏剧性作用。尤其当人们原本并未抱什么希望,但它却确实激发出最具创新性的思想

对於幻想式离题或臆想性离题而言,以下介绍并说明它的训练方法。

.. 请每位参加者想像一幅图或讲述一个想像的故事。首先由一个人先开始,後每位小组成员都必须为故事加上一段情节。他们可随时加塞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所添加的情节越丰富多彩、稀奇古怪、荒诞不经、充满异国情调,故事会越精彩。如有可能,应尽量使故事有一定的连贯性,这样会有助於发挥更好地想像力。每个人尽力为故事增加一分钟的长度,至於,何时转变话题则由领导者决定。

.. 如果故事在某一特殊情节的细节上停顿下来,领导者可以请一位成员杜撰某种让人吃惊的事件。反之,如果想像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领导者就该让大家集中於某一剧情。他可以要求参加者讲述更加细致的情节。故事的讲述者如果使意象转移过快,就容易造成情节不充分的现象。也许人们会对在大众面前创造心智意象感到紧张,他们也可能担心自己对故事的贡献能力。然而,无论如何激发想像力是最具启发右脑能力的一种训练。

.. 当每位成员都至少有一次机会为故事贡献情节後,领导者要请大家在大脑将故事情节重温一番,并尽可能想出一些真正荒唐或不切实的解决办法。然後将荒谬的想法写下来。

.. 透过离题训练,在一股情况下,人会开始期望回到真实的世界,或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当然,是逐步回归主题的。

.. 领导者需和大家一起来检查分析,并了解在这些荒谬的方案中,是否有任何对他们来说颇具吸引力、或奇妙古怪、或甚为有趣味的想法。领导者要请小组成员审核与选定的这些荒谬办法、并尽力寻求将其转化为更切实可行和接近实际的方法。

.. 由於“离题”,头脑放松了,各种荒谬想法也出现了,所以再回过头来研究刚才遇到的现实问题,也许就能很快得到创新的答案。

d.走进想像的世界

.. 人往往是现实的奴隶,忙於应付现实世界的一切,而将自己的想像世界抛到九霄云外。改变你的行动或生活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打开你的想像之门,它会像一台发动机一样操纵著你行动,产生令你吃惊的效果。作为创造行为,它可以构成思维形象,然後对你发号施令,使你不得不去服从。经常想像自己杀人的人也许真会成为罪犯,而想像当总统的人更少也可以做一个里长吧,关键问题是你是否服从自己的想像力。

.. 每天早晨起床前,请你张开四肢,放松全身肌肉,然後想像一下你今天要做的事,就像看电影似的,如果在你的想像中,你做了什么蠢事,那么就在想像中改正它,直到你看到你这一天做得非常出色为止。晚上睡觉前也这样做一次,首先在想像中检阅一下白天的工作与想像之中的差别有多大,再想像第二天你会做得更好,这样日复一日地练习下去,你会发现,想像力使你进步很多。

5.灵感思考法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面对一个难题时,即使费了很大精力、思索枯肠也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但是当你吃饭举起筷子的一瞬间却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这就是灵感。

a.引发自己的直觉

思维灵感与人的直觉是密不可分的,直觉是人的先天能力,也往往是创意的源泉。很多人靠直觉处理事情。任何时候,人都会有预感,只是看你信任它与否。 .. 绝大部分有创意的人都懂得直觉的重要性,他们在处理一些有矛盾的地方,经常会凭直觉下结论。看起来虽然有点神秘,但其实却正是创造力经由直觉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机。

直觉较强的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相信有超感应这回事;

2.曾有过事前预测到将会发生什么事的经验;

3.碰到重大问题,内心会有强烈的触动;

4.所做成的事都是凭感觉做的;

5.早在别人发现问题前就觉得有问题存在;

6.也许有心灵感应的事;

7.曾梦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8.总是很幸运地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

9.当大家都在支持一个观念时,却依然持反对意见而又说不清楚为什么如此的人,是相信直觉能力的人。

b.什么时候灵感容易出现?

科学研究发现,人脑每分钟可接受六千万个信息,其中二千四百万个来自视觉,三百万个来自触觉,六百万个来自听、嗅、味觉。有不少发明家发现到,人在夜晚睡前或刚醒的时候灵感最多。因为在夜里,当人闭目沈思,几乎完全避免了来自视觉的讯息对大脑思维活动的千扰刺激,而静卧在床上触觉讯息对思维的干扰亦降低到最低程度。这都十分有利於大脑发挥思维潜力,使人对问题的思考更易於突破。如果再加上偶然和特殊因素激发,还有可能使大脑潜力超常发浑,即可产生“灵感”。

其次,人躺著时,由於大脑血液状况明显地得到了改善,这也为大脑活动提供了最佳的营养保证。

6.互动思考法

在一个创新团体中,思维互动是相当重要的,当其中一个人的头脑活跃起来并提出新想法的时候,就会对别人的头脑产生激发作用,使得大家的头脑都活跃起来。脑激荡就是一种集体创造力思考法,这是由美国企业家、发明家奥斯本首创,它也是目前在世界上被应用最广泛、最普及的集体智力激励方法。脑激荡法,原文为Brain Storming,原意为用脑力激荡某一问题,系指一组人员透过开会方式就某一特定问题提出献策,群策群力,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克服心理障碍,思维自由奔放,打破常规,激发创造力的思维活动,获得新观念,并创造力地解决问题。

a.藉互动以激发创意

脑激荡法何以能激发创造思维?根据奥斯本本人及研究者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联想反应:

联想是产生新观念的基本过程。在集体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每提出一个新观念,都能引发他人的联想。相继提出一连串的新观念,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热情感染:

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人人争先恐後,竞相发言,不断地脑力激荡,力求有独到见解或新奇观念。根据心理学的原理,人类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有竞争意识的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效率可增加50%或更多。

第三,个人欲望:

在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个人的欲望与自由不受任何干预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采用脑激荡法有一项原则,不得批评他人的发言,甚至不许有任何怀疑的表情、动作、神色。如此才能使每个人愿意畅所欲言,提出许多的新观念。

b.脑激荡法的运行程序

其程序应分为:准备、热身、确认问题、讨论、做结论五个阶段。下面分别介绍:

第一,准备。

此阶段主要是:一是选择理想的主持人,主持人应熟悉此技巧。二是由主持人和提出问题者一起详细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此方法不宜解决包含因素过多的复杂问题,只宜解决比较单一且目标明确的问题。三是确定参加人选,一般以五至十人为宜,且保证大多数为精通该问题或具有某一方面专长的人,凡可能涉及的领域,都要有擅长的人参加。此外,还要有两位外行人参加。四是提前数天先将待讨论问题通知与会者,内容包括:日期、地点、要解决的问题及相关事宜。

第二,热身。

此阶段的目的是要使与会人员进入“角色”并造成激励气氛。通常只需几分钟即可,具体做法是提出一个与会上所要讨论的问题毫无关系的问题。

第三,确认问题。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透过对问题的分析陈述,使与会者全面了解问题,开阔思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介绍问题。主持人简明扼要地向与会者介绍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重新叙述问题,即改变对问题的表述方式,对每一种表述方式都要用“怎样。。。”询问的句子来表达,切不可急於提出想法,要鼓励与会者提出尽可能多的意见。三是将提出的各种重新叙述的问题,按顺序排列。凡是启发性强、最可能解决问题的叙述要排在前面。

第四,讨论。

这是与会者克服心理障碍,让思维自由驰骋,借助团体的知识互补,讯息刺激和情绪鼓励,透过联想提出大量创造力假设的阶段。这也是此法的重点阶段,当此阶段结束时,由主持人宣布散会。同时,要求与会者会後继续思考,以便在第二天补充个人所想到的方法。

第五,做结论。

由於会上提出的设想大部分都未经仔细考虑和评估,有待整理以後,才能有实用价值。此阶段包括以下三个步骤;一是增加设想。在讨论後的第二天由主持人或秘书以电话拜访的方式收集与会人员会後产生的新想法。二是评估。评估最好先拟定一些指标,如:是否简单?是否恰当?是否可被采纳?是否可以实现?是否成本较低?等等。根据这些指标来评选出若干最好的设想。

 

参考资料:

文伊凡编著,《创新思维——自我训练》,文斐书屋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9月26日。潘文宏著,《激发潜能》,汉湘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7月。

 斯默尔编著,《成功一定有优势》,海潮出版社,2002年11月。

附录:

具有创造力的人之特征

具有创造力的人拥有不受限制的好奇心,他们打破常规的思维往往使一些平凡的人成为卓尔不群的大人物。他们在思考一件事物时,与其考虑它原来是这个样子,不如考虑它为什么不是那个样子,有创造力的天才会出奇不意地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事物。

具有创造力的人具有坚不可摧的自信,一个有伟大创造力的人绝不会随波逐流。

具有创造力的人一般都有乐观、开朗的性格。从不把任何事情看得过于严重,即使是很严肃的事情也是如此。

具有创造力的人崇尚冒险精神,特别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与工作,喜好探索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们的内心世界。

具有创造力的人富有幽默感,喜欢在工作的时候开玩笑,因此他们一般都与同事朋友相处得较为快乐和谐。

具有创造力的人在对待事情的发展上喜欢顺其自然,不需要事先勾画草图。他们从每天所干的工作和所发生的事件当中寻找前进方向,他们偏爱对实际事件产生反应而不是按某个人所立下的标准干活。

具有创造力的人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有时也好独自相处,他们往往与大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而且往往对自己的信念充满信心,并坚持着继续下去。

具有创造力的人热情高涨、富有理想并且责任心强,他们相信高涨的热情可以使一切成为可能。

具有创造力的人具有雄心壮志,他们愿意同充满信心、洞察力强、顽强执着的人一道工作。他们区别于一般人,能够迅速意识到某一件工作的实质和重要性,他们不受自身想法的约束,愿意检验自己的想法,愿意看到别人的挑战。

具有创造力的人擅长于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评价和判断事物。他们具有特殊的综合能力,往往别出心裁,当别人说2+2=4时,他们也许会说2+2=22。

具有创造力的人,绝不会仅仅是个空想者。一个人如果仅有创造力的思想不算具有创造力的人,必须付诸行动、产生结果,坐在那里苦思冥想固然是产生激情的第一步,电话、写信、画草图、提建议等等都是创造力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即使是错误,也能对人们最后走上正确的道路有所帮助。

具有创造力的人不畏艰难险阻,在他们的眼里每一个困难都是一次成功的机会,就好像登山者面临着等待攀登的高山,艰难困苦过后会使人心旷神怡。

具有创造力的人不满足于浅显的、世俗的、平庸的或陈腐的东西。他们绝不会只给那些有价值的问题一个答案。在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中他们感到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