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专业用篮球框:如果项羽不是李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14:02:39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在反秦事业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项羽率领新败楚军于巨鹿决定性的击败了秦军主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并凭借此等战功成为诸侯联军的统帅,进而号令天下,成为一代霸主。然而短短五年之后,项羽就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成者王侯败者寇,这一直是大众看待历史人物的普遍态度。久而久之,原来在司马迁笔下英雄盖世的项羽在大众心中就成了和李逵差不多的形象,只会挥舞大戟冲锋陷阵,谈起项羽,于是人们立即联想起“有勇无谋”这个词。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明知道李逵这类人只会挥舞双斧砍人,永远做不了天下霸主,那么又该如何解读项羽短暂的成功呢?还是让我们从项羽起兵开始说起……

核心提示  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主力,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反秦大业,一雪诸侯几十年来为秦军覆军杀将之耻。为了彻底推翻秦王朝的统治,这位年仅27岁的年轻人被联军推为暂时的联军统帅,如此年轻却获得如此伟大的功勋,恐怕也只有亚历山大大帝能与之媲美。然而项羽可曾想过一旦卷入历史的洪流,任何人都无力与之抗拒……
名将之后项梁
楚怀王熊心
巨鹿之战
根基尚浅 项羽初起只是项氏家族较杰出的后辈
楚军是个大杂烩,项羽并没有全军的控制权,像英布、蒲将军、龙且、吴芮、吕臣等实权派未必服他。项羽在项氏家族只是个晚辈,项氏未必都信服他,项伯这样的长辈最有可能掌权。史记很多其他项氏活动没有记载,但不见得就没有其他实权派,比如项它在项梁在世的时候就曾独当一面,足以说明了项羽并非家族中唯一握有兵权者。【查看详情】
叔叔项梁战死 为夺权楚怀王极力打压项氏家族
项梁战死,楚怀王立刻夺项羽,吕臣军权。并拉拢吕氏家族,拉拢刘邦。怀王本是项家所立,项羽是首先要打击的对象。吕氏家族则是拉拢起来对抗项羽家族的;刘邦则是给予兵权拉拢过来抗衡项家的。后来怀王发兵救赵,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怀王令:“先入关中者为王”,这个封赏关中王的机会,显然没有项羽的份。【查看详情】
巨鹿之战大破秦军精锐 楚将项羽如彗星般崛起
在反秦义军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项羽率领楚军决定性的击败了秦军主力,秦军主力虽然被击败,但是章邯仍有20万大军,关中尚未被攻破,如果指挥不当,六国各自为战,秦军仍有可能将六国义军击败,为了彻底推翻秦王朝,六国诸侯、诸将于是推举这位年仅27岁的年轻人做各路义军的联合统帅。 【查看详情】
暂时的联军统帅 诸侯要借助他的才能攻破强秦
27岁的联军统帅项羽,可以说如彗星般崛起。两年前,他只是有个名将之后的名头而已。论家世,他与六国王族相比只能望尘莫及;论影响力与号召力,他远远比不上早有豪杰之名的张耳、刘邦、陈余等反秦义军领袖;论年纪,他在义军领袖中也只能算子侄辈。【查看详情】
读楚汉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读史有诀窍有方法,好的读史方法会让人事半功倍。对于一段历史文献,作为初读者可能还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不了解这些事项,读史可能难窥其门径。
秦汉以十月为岁首
秦以十月为岁首,西汉建立后,汉承秦制,继续以十月为岁首。直到汉武帝时,重新制定了历法,这才恢复了以正月(建寅之月)为岁首。这是初学者必须特别注意的问题,简言之,就是每一年从开始到结束是这样走的……【详细】
史记并非没错误
《史记》的地位虽然可能居二十四史之首,但是并不代表我们现在看到的《史记》完全没有错误,在读《史记》的时候一定要留个心眼,比如《黥(英)布列传》里的年代就有错误,如其所记载的“汉五年,布使人入九江,得数县。六年,布与刘贾入九江……【详细】

核心提示  批评项羽政治低能的人,多半一指责项羽不在鸿门宴杀刘邦,消灭未来夺取他天下的对手;二指责项羽分封诸侯,没有在当时就君临天下;三指责项羽不都关中,没有在日后的战争中占据地利。其实这是明显的成王败寇论,项羽的这三步决策都算大赢家,假如批评者站到项羽的位置,恐怕不会有人比项羽做得更好。
鸿门宴
沛公刘邦
楚将项羽
鸿门宴刘邦让出关中 项羽其实才是最大的赢家
项羽才是鸿门宴的大赢家,刘邦不情愿的让出了关中,“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杀死有功的刘邦,对于以裂土封王为条件来笼络义军领袖的项羽,他将如何在义军领袖中立足?联军就一定会听从他的指挥去攻打刘邦所部?若以项羽独自的力量对于汉军,一旦陷入僵持,日后分封诸侯的主封人恐怕就轮不到他项羽了。【查看详情】
关中遭战火残破不堪 项羽以彭城为都城不算失策
项羽定都彭城却不定都关中,一者因为当时关中遭遇战火,虽有地利优势,却残破不堪;二者,梁楚九郡是当时天下最富饶的地区,彭城是这九郡之地中军事地理位置最好的地区;三者项家根据地在楚地,项羽没有力量违背家族集体的意志,“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耳”这句话不仅项羽说过,刘邦也说过。【查看详情】
各地实力派众多 项羽当时最好的策略是分封诸侯
当时天下地盘基本掌握在各地义军领袖与旧王族的手中,项羽控制的地盘仅有关中而已。但是仅关中一地却聚集大批随他入关的灭秦功臣,这些人都有各自独立的势力。项羽名义还是怀王的臣子,全部家当估计不超过10万楚军。以不足10万楚军的本钱就敢把天下权利集于一身,岂不荒谬?可见,项羽之分封是迫于形式对各个势力的承认。 【查看详情】
分封是否公平无法量化 项羽取怨于诸侯是必然的
分封更重要的是项羽也要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由无尺寸之地到王梁楚九郡。分封须得公平,何为公平?各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在度量事物时,尺寸的长短是不一样的,故而对分封是否公平很难取得共识,项羽取怨于诸侯是必然的。【查看详情】
项羽分封诸侯

对于封赏问题,项羽首先向楚怀王请示,怀王说“如约”,也就是按照以前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怀王的答复显然不能让项羽满意,假如“如约”,刘邦做关中王,项羽无尺寸之地,那么作为擅自杀死怀王上将军宋义的项羽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分封预定已久
项羽在巨鹿之战统率诸侯联军于章邯对峙的时候已经有分封的战略计划了。“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由此得出项羽不但早有分封的战略计划,甚至连如何分封都有方案。【详细】
关中残破不堪
关中屡遭战火,虽有地利优势,却残破不堪,汉二年六月关中出现大饥荒,米斛万钱,人相食的现象。刘邦只得让百姓就食蜀、汉”,由此可见,项羽当时都彭城不算失策。【详细】

核心提示  刘邦善于用人,项羽不善用人,似乎已成定论。然而这不过是历史的表象,实际情况则是这两人用人水平在伯仲之间。假如刘邦用人胜过项羽,那么为何韩信最初差点死于汉营?最终决定楚汉人才流向的是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的集团背景和天下大势,非个人能力所能左右。
大将军韩信
曾经的项氏盟友 英布
谋士张良
韩信在项羽麾下曾可参与决策 陈平也曾官拜都尉
韩信由一个普通士兵到可以参与决策的核心层中,由此可知说项羽没有重用韩信是不合理的。韩信投奔刘邦,差点犯法被斩!直到后来萧何的力荐,他才做上大将军,韩信弃楚投汉,只能说明他心气太高;陈平在鸿门宴的时候就官拜都尉,被项羽视为心腹,后来又曾独当一面,可见项羽并非不重用陈平,陈平自己没抓住机会才弃楚投汉。【查看详情】
有大量部属的结盟将领 项羽不能不重用的一群人
在项羽阵营中,被重用的外姓将领基本都是本来就有大量军队的人物,如英布、蒲将军、龙且、吴芮、吕臣、陈婴,这些人的军队最初并不比项氏少,甚至比项氏多,他们严格意义上不算项羽的部属,只能算是和项氏结盟的盟友,一旦时局发生变化,他们完全可以脱离项羽,我们刚才所列举的这些人中,唯独没有离开项羽的只有龙且。【查看详情】
亚父范增过于独断专行 项羽已尽礼贤下士之礼
鸿门宴上项羽和范增有着很大的分歧。范增的做法是叫项庄借舞剑来杀刘邦!从一个谋士的角度上来讲,范增的做法并不合适,范增在项羽不听自己的计策后,居然私自叫项庄来实行自己的计策。范增在刘邦走后,用剑击破玉斗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在众人面前让项羽何等难堪。 【查看详情】
宗亲是项羽力量的基础 不任用宗亲无异釜底抽薪
项羽军中有大量诸项身居要职是事实,但是用人唯亲却谈不上。项羽本就靠家族起兵,又是接管叔叔项梁的大摊子,军中多诸项以及在很多方面要依靠家族势力是必然的,对于根基尚浅的项羽来说他必须依赖家族,没有证据显示项羽任用宗亲是其主观原因。【查看详情】
刘邦项羽用人不相伯仲

楚汉时期,刘项的用人手段各有优劣,各有其称赞的一面,亦有其不足的一面。总体说来刘邦的老谋世故略胜项羽的血气方刚,最大的利用了人才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竭制了人才对自己不利的一面。
项羽亦曾重用韩信
史记曾记载韩信“数以策干项羽”,韩信由一个普通的士兵到了可以参与决策的核心层当中,由此可知说项羽没有重用韩信是不合理的。后世在这里都有个奇怪的逻辑,认为非要一下子让韩信做独当一面的大将军才算重用!【详细】
陈平本居楚营高位
在鸿门宴的时候,项羽派陈平请刘邦,这个时候陈平就已经为都尉,并且居于项羽左右,可见被项羽视为心腹。后来又被派去独当一面,亦可见很受项羽重视。【详细】

核心提示  论年纪,项羽只能算各地起兵豪杰的子侄辈;论根基,项羽三年前只是有个名将之后名头的平民,他成为天下霸主,只是因为他超乎寻常的作战指挥能力。现在秦王朝的威胁已经解除,诸侯已经不需要他来领导联军来推翻秦王朝了。面对根基尚浅的项羽,诸侯无人不看到了裂土封王的希望……
天下霸主项羽
彭城之战
楚汉争霸
项羽无德可立 以武力经营天下是他唯一选择
论年纪,项羽只能算各地起兵豪杰的子侄辈;论根基,项羽三年前只是有个名将之后名头的平民,就这么一个既无家世、又无根基、无德可立的年轻人,居然主宰天下。现在秦王朝的威胁已经解除,诸侯已经不需要他来领导联军了。诸侯就国不满半年,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诸侯的挑战,项羽只能采取极端做法以武力经营天下。【查看详情】
山东六国从来容不下强者 打垮项羽符合诸侯利益
项羽在分封天下后,就处于尴尬的地步。一,可分配的利益分封完毕,得不到封地及利益者希望打倒项羽重新瓜分天下;二,西楚的强大亦遭到各路诸侯忌讳;三,项羽身为天下共主,代表现状的维护者。不满现状的利益追求者,野心家极力想打破这个现状重新分配利益,而刘邦则是挑战现状的最强有力者。【查看详情】
陷入强齐战争 大大鼓舞了诸侯联合倒项的信心
汉二年一月,项羽北上击齐,大败田荣,项羽之后在齐地大肆破坏,他的暴行立即遭到齐地百姓的强烈抵抗,田横得以收聚齐地的士兵继续抵抗项羽,战争自此陷入僵持状态。二年四月,刘邦率领诸侯联军攻入彭城,这些诸侯之所以敢于协同刘邦攻入彭城,主要是因为项羽首先选择了强齐作为打击目标,并且在齐地的战争陷入泥潭。【查看详情】
彭城之战打垮了诸侯 也埋葬了他建立的分封秩序
彭城之战项羽再次建立了其霸主地位。然而项羽在彭城之战中歼灭了大量诸侯联军,三秦王、河南王、韩王尽数覆灭,赵、齐、魏都在军事行动中遭受重创,日后汉将韩信能够在短短三年之内灭魏吞赵降燕并齐,不能不说有项羽彭城之战的一份功劳。【查看详情】
彭城之战

当时,对项羽威胁最大的是齐、汉,齐对项羽根据地的威胁最大;汉王刘邦已经平定关中,是项羽潜在的强敌。面对这个局面,项羽决定先解决北面的田荣,西部暂时对刘邦采取守势。
三万骑兵并无根据
司马迁《史记》从未有此说,只说三万精兵,从未谈及是三万骑兵,《史记》中谈及军队骑兵、步兵,几乎没有不指名的;其二,当时尚未发明马镫,骑兵的作战能力是较为有限的,冲锋能力极为有限。【详细】
彭城之战战术分析
这支56万联军,看似强大,其实战斗力有限。各路统帅与刘邦同床异梦,他们更多持观望态度,他们既想打败项羽再次宰割天下,同时又害怕项羽的威势,刘邦实际上可以倚重的部队只是他从关中带出的数万核心部队。【详细】

核心提示  项羽兵败垓下,最终感叹“天之亡吾,非战之罪”,未尝不是没有道理。为了彻底消除秦王朝的威胁,他指挥联军坑杀了20万秦军,秦民恨之入骨;为了不作为一个叛将被楚怀王与刘邦绞杀,他夺取了天下共主楚怀王的分封权,主持分封,人人都希望获取更大的地盘,也就人人不觉得满足,以至得罪了天下诸侯……
韩信横扫诸侯
垓下之战
乌江自刎
项羽崛起过速 面对不断的挑战失败难以避免
项羽崛起过速,他建立的西楚王国内部势力盘根错节,矛盾重重,各个势力的利益都需要考虑,而项羽尚未整顿好内部,外战又爆发。先是近邻之地的齐赵和彭越建立反项联盟,再是刘邦等人趁火打劫。项羽的余生一直处于四处平乱的境地,没有时间来经营根基。【查看详情】
四年战争耗尽了楚军锐气 项羽急需停战休整
刘邦凭借关中的地理优势,以弱势兵力牢牢守住成皋、荥阳,同时开辟多线战场。南线,游说英布反楚;北线,韩信横扫诸侯,夺取了魏、赵、燕、齐;项羽侧背,彭越不断袭扰其补给线。项羽兵疲力竭,急需休整,汉四年九月,楚汉议和,项羽东归。【查看详情】
战略平衡被打破 韩信、彭越只有出兵击楚
刘邦、英布、彭越都害怕项羽的威势,可是他们又害怕刘邦歼灭项羽之后刘邦做勾践。汉五年十月,刘邦追击项羽。韩信、彭越的心态相当矛盾,他们最开始不发兵是在观望,一旦发现刘邦再次被项羽大败之后,他们觉得他们还是应该联合刘邦倒项,可是又害怕倒项之后刘邦来收拾他们,张良估计是透视了他们的心态,于是请求刘邦给他们加封土地,这样,即使刘邦之后想对付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了。【查看详情】
项羽乌江自刎 韩信、彭越未必不痛心疾首
项羽自刎乌江说,冯其庸先生另有解读,他认为项羽不死于乌江边而死于东城,以小编之见,秦汉时期的东城县包括乌江的沿江一带,司马迁谈到项羽“身死东城”与项羽自刎乌江并不矛盾。同时,结合我们上文的分析,小编在此猜测,项羽能够突破联军重重包围一直杀到乌江边,是否有韩信、彭越想故意放走项羽养寇自重的因素?【查看详情】
项羽之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有无陈下之战?
有学者认为,楚汉双方的决战并非传统所说的垓下之战,而应是陈下之战;有学者则认为陈下之战与垓下之战本是同一次作战,“垓下之战”应正名为“陈下之战”。这些问题关系到对楚汉战争最后阶段战局形势和变化过程的正确认识,故有必要再作探讨。【详细】
彭越难逃兔死狗烹
但是吕后是个把硬气坚持到底的女人。她下令把彭越的尸体实施醢刑,也就是把人剁成肉馅,做成肉酱。这还不算,又把这肉酱分赐给各路诸侯品尝。我们不难想像,各路诸侯接到彭越的肉酱时,脸上会出现一副什么样的表情。一代枭雄彭越,终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详细】
千百年来,楚汉英雄人物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刘邦以其成功成为明君善于用人的典范,项羽则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世代为之扼腕的悲剧英雄。当然,对刘项的看法远不止这两种看法,一般人谈起项羽,总是会联想起刚愎自用、优柔寡断、不善用人、妇人之仁这些词汇。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战史学家告诉我们,统帅大军是人类社会中最需要智慧与勇气的行动之一,项羽以其战功彪炳史册,难道项羽是个例外?显然不是。考诸史实,项羽的用人水平与刘邦不想伯仲,政略水平也毫不逊色,刘项的成败充满了大量的偶然性因素;同时,当时的天下大势、项羽根基过浅崛起过速的形势也决定项羽更容易失败,卷入历史洪流中的项羽,能力再强也只能在历史舞台上昙花一现。
现代人分析历史人物,大多有所偏差,为什么?因为他们大多只看到了历史人物的决策,却往往看不到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不体会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却去分析历史人物的决策,难道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