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旅游公司执照办理:预算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44:26

中小学校预算管理基本认识

 

本讲知识点:1、什么是预算?

      2、为什么要进行预算管理?

 

  一、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财务预算?
  简单地说,财务预算就是以货币形式表达的全面计划。

在《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第三章第八条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财务预算,是指中小学校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中小学预算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的规模和需求,是中小学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

(二)预算管理的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组织预算编制,二是控制预算执行,三是评价预算执行情况。

进行预算管理的意义:
  1、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要求。预算管理体制就是确定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预算管理职责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明确了各层级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那么学校的预算就是最基本的单位层级的预算,学校必须对预算的各环节和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监控。

2、预算管理是学校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预算管理一直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学校预算管理显得更为重要。
  有人认为预算管理或预算编制其实是财政部门的事,国家给多少钱就支出多少钱,尤其是实施新机制后,随着绩效工资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广,学校教师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大额采购也由财政集中支付,有些中小学校于是忽视了预算管理这一环节。其实不然,学校资金的运作更多的问题存在于资金的分配、使用等日常管理环节中,学校的预算管理比以往更加重要。作为一校之长,有了预算,也就有了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思路,未来想干些什么事,可以用预算来阐释,两者是不可分的。学校的经费需求,到底达到什么样的“度”才能满足基本需要,最有发言权的是谁?就是我们经费的使用者——各所学校,如果我们不能提出自己的基本需求,政府依据什么来满足这种需求呢?
  所以,无论是从责任、义务、利益各方面来看,我们的学校都应该站在保护学校和学生合法权益的立场上,客观真实、全面细致地反映本校教育教学对资金的基本需求,积极主动地编制、管理学校预算
  3、有助于增强以法理财、民主理财和规范理财的观念,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学校既是预算编制的基本单位,又是预算执行的基本单位,在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系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做好预算工作,必须增强法律意识:一要依法编预算。如何编预算,财政都有一套明确的规定,要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编预算,要按规定的范围、内容与标准编预算,每项收入、每项支出都要按规定编制预算,绝不允许随意编制。二要依法执行预算。学校预算一经批准,就不能随意进行调整;学校办理每一笔支出,都必须以预算为依据,不能办理违反预算的支出。三是公开经费使用情况。按照校务公开的要求,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都要在教代会上通报,让广大教职工了解学校一年收入多少钱、花到那些方面、怎样花钱更好等,体现了民主理财,民主管理。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不论做什么事情,事先有所准备,这样就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学校也一样,必须重视资金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力的控制。才能有效组织和协调学校的教学活动,完成既定的管理目标。


  二、学校预算管理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完整性原则。也就是要求预算的内容要全,包括学校预算收支的所有项目,要把学校维持基本运转的日常经费(基本支出)和保证事业发展的经费(项目支出)全部纳入预算。预算的数据要实,收支标准要符合国家规定,各项收入的来源要可靠、稳定,支出要有政策依据。收支平衡,不留缺口。

(二)公开性原则。指政府预算应该是对全社会公开的文件,预算编制的过程、资金的内容、执行情况都要公开透明,易于监督。

在我国,不少地方推行了预算听证会的做法,但大多数是由政府财政部门组织。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9月,上海市闵行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一次2009年财政预算初审听证会,针对2009年闵行区财政预算项目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这次听证会采取人大主导面向社会公开的形式,在国内首开先河。2009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室主任蒋洪波提交了一份提高财政透明度的提案,在这份提案里,蒋洪波建议修订预算法,规定政府财政必须公开透明。“我们做了一个研究项目,对我国31个省级财政透明度进行了评分和排序,发现如果以100分为满分的话,我国财政透明度总体情况大约为20分左右,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不及格。”
     学校预算可在学校的范围内适度公开。一般要求每年向学校教代会通报预算的编制、执行情况,大额资金的安排要进行特别说明。对预算过程和预算说明公开,可以体现民主化可科学化的决策过程,并使预算更好地在校内发挥监督约束作用。同时也可以让教职工了解学校经费使用情况,加深对学校的理解和信任。
  (三)效率性原则。学校的预算要使预定的支出(最小)达到最优的产出。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保证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所需经费的支出,并做好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考核。
  (四)年度性原则。预算年度是指预算收支的起讫时间,通常为一年,与会计核算的年度性一致。预算年度是各国政府编制和执行预算所依据的法定期限。学校预算必须采取年度预算的机制,预算管理工作也按照同样的时间顺序开展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等环节,各环节在年度间循环往复。
  (五)统一性原则。即按照统一的政策和程序进行编制、执行预算。在我国,必须按照中央制定的财政预算方针政策和规定的程序编制,预算的编制要经过“二上二下”的程序,还要经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以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