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异常8d报告PPT:一代名相狄仁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0:07:57

一代名相狄仁杰

高  华

狄仁杰,字怀英,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今太原市小店区狄村人。地方志说,狄村村中旧时有慈恩寺,碑记谓寺基即狄仁杰故宅。狄仁杰为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杰出的政治家。

狄仁杰青年时期,考中了科举里面的“明经科”,被任为汴州。官职虽然不大,却是重要的地方官,和狄仁杰有过接触的大小官员,都对他表示敬意,给予好评。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他上任时,双亲在河阳,狄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对左右说:“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站立许久。成语“白云亲舍”由此而来。后升为中央大理寺的大理丞。

唐高宗李治当皇帝时多病,国政主要由皇后武则天处理。一天,左武卫大将军权善才与中郎将范怀义,误伐唐太宗陵上的一株柏树,高宗夫妇得知大怒,下令将其处斩。大理丞狄仁杰却上奏说,按法律和事实,他二人不应该处死,高宗发怒说:“照你这样说,那就是要让我当不孝之子了,不行。‘必杀之’。”狄仁杰并不害怕,引史说理,犯颜直谏。他说,国家有法律作准绳,皇帝也不能以喜怒释人杀人。罪不至死的,就不能乱杀,更不能因为误伐一棵柏树而杀掉两个将官。高宗最终收回成命。过了几天,狄仁杰就被提升为侍御史。

武则天成为皇后的第六年(660年)二月,高宗和武则天来到并州,瞻仰了高祖和太宗在晋祠的遗迹,回文水看望了父老们。在并州城西郊检阅过军队之后,他们住在了并州府,委派了狄仁杰一个临时职务,叫“知顿使”,掌管行宫布置任务。高宗武后要出游隋炀帝的汾阳宫,需要路过有名的“妒女祠”。俗传如果有女人穿着华丽的衣裳,从妒女祠旁经过,就会招来风雷之变、受到惊吓。当时的并州刺史李冲玄下令征集数万军民人马,另修一条大道,绕过妒女祠。狄仁杰知道后,马上反对劳民伤财另开新道,主张就走原路,不用害怕。他说:“天子之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避耶?”结果走原路到汾阳宫,“帝壮之曰:真丈夫哉”。

688年,武则天为太后的第五年,唐朝贵族豫州刺史李贞举兵反对则天临朝。他带领5000人马,叫士兵带上护身符,请和尚道士念经来求胜。在豫州城东40里的地方一战即败,李贞全家闭门自杀。进讨李贞的是大将张光辅的30万大军,豫州百姓听说大将张光辅将要来到,纷纷出城投降唐军。但张光辅的将士多贪功贪财,竟抢掠、屠杀百姓。这时,狄仁杰刚回朝当尚书省的左丞,李贞一破,武则天就派他去当豫州刺史。野蛮的张光辅一伙入城以后,又以搜查李贞党羽为名,随意搜捕,受连累的有六七百家。沦为官府奴婢的约有5000人,被判处死的约2000人。狄仁杰看到许多人无辜受累,就特上密表启奏,说明真相,请求“仁恤”。武则天相信狄仁杰,立即下诏,改杀为流,把这些人流放到丰州去。他们到了丰州后,给狄仁杰立了纪念碑。

狄仁杰对惨无人道的张光辅非常愤恨。有一天,张光辅要狄仁杰供给一些东西,遭到拒绝。张光辅不高兴地说,州官敢轻视元帅吗?狄仁杰义正辞严地指责张光辅包纵部下杀降邀赏的罪恶行径,最后指着张光辅说:“恨不得尚方斩马剑加于明公(张)之颈,(我)虽死如归耳!”张光辅一时无言以对,灰溜溜地走了。但他班师回朝之后,捏造罪状,极力攻击狄仁杰,迫使武则天把狄仁杰调到更远的复州去做刺史,后又谪降为洛州司马。

公元690年,武则天由太后成为皇帝,改唐为周。第二年,狄仁杰被召回朝中当宰相。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以前你在豫州有善政,但有诬告你的人,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说:“谢谢,陛下以为臣有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他不愿意知道诬告他的人是谁。武则天不禁称叹仁杰为“长者”,即特别忠厚的人。

狄仁杰官居宰相之时,也正是武则天侄儿武承嗣显赫一时、谋求为太子之日。他认为狄仁杰是他被立为皇嗣的障碍之一。武则天称帝时,酷吏来俊臣被授朝散大夫之职,拜侍御史,掌管刑狱。692年春天,武承嗣勾结来俊臣诬告狄仁杰和任知古等几位宰相以及御史中丞魏元忠等7人谋反,7人皆被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造反者得免死”。如果不承认,就用毒刑拷打。狄仁杰知道来俊臣的毒辣,所以,审问时他说“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这样才没遭受毒刑。来俊臣得到满意的口供,将狄仁杰等收监,待日行刑。来俊臣又使一个判官对狄仁杰说,如果狄仁杰肯把另一位宰相杨执柔牵连为谋反同党,就可以减罪。63岁的狄仁杰十分气愤,用头撞柱,血流满面,判官吓得连忙道歉安慰。此后,狱中监管松了些。狄仁杰撕下头上的绸子,写好申诉状子,藏在被子里,然后对狱吏说,天气暖和了,叫我家里人给我换条薄被子吧。狄仁杰的儿子来换被子,回到家里,拆开被子,取出冤状,就到朝廷去上告。则天皇帝接到冤状,召见狄仁杰,问道,你说冤枉,那么,你为什么自己承认谋反呢?狄仁杰说,如果那时不承认,早已死于拷打了!又问,何为作谢死表?狄仁杰回答,臣无此表。武则天令人拿出谢死表,才弄清是伪造的。武则天释放了狄仁杰,但把他降为彭泽县令。

公元692年秋,狄仁杰来到彭泽县,正值大旱为灾,农民颗粒无收,他为民请命,奏请减免彭泽一切租赋。武则天认为他关心人民疾苦,特予嘉奖,并下令江州,免除彭泽农民租赋。年底,狄仁杰将前任拘捕的全县包括死囚在内的囚徒300人,逐一审问,辨析冤情,全部放回家中度岁(过年),约期返狱。到期,仅二死囚迟到,一为大风所阻,舟楫不通;一为母死治丧,稍稽时日。狄公以朝廷恩德及人,均奏准免死开释。众囚预先约定返狱之日,每人怀土一兜,堆放狱侧,遂巍然成一小丘,后人称之为“纵囚墩”,并于墩旁,建狄公生祠,用以纪念狄公盛德。宋名臣范仲淹撰写《狄梁国公祠碑记》立于祠内。

公元696年,契丹首领李尽忠被汉官逼反,率领人马进入长城,打到河北境内,武则天因此调回狄仁杰,委他为魏州刺史。这时,前任刺史已经征调了大批农民到魏州城来修筑防御工事,狄仁杰上任后,认为敌人还在远方,也未必敢深入此地来,这样过早疲累农民,没有必要。于是让他们都回乡生产,百姓都很高兴。不久,李尽忠被击败,武则天即升狄仁杰为幽州都督。武则天为了表彰狄仁杰在河北地区的安抚工作,亲赐紫袍、龟带,还亲手在紫袍上题了十二个字:“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公元700年初,武则天想造大佛像,打算命天下僧尼,每人每天捐献一文钱相助。狄仁杰知道后,上疏力谏,他认为造寺造像,耗资很大,必然增加人民劳役和财物的负担。他说:“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捐百姓,将何以求!”武则天又一次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并且虚心地对老臣表示了极大的敬意,说:“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

武则天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曾苦恼过,皇位是传给武姓呢,还是传给李姓呢?她的侄儿武三思力劝她传给武姓,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为此问宰相,都不敢答对,狄仁杰则主张传给李姓,他说:“臣观天人未厌唐德,比如匈奴犯边,陛下让梁王三思招募勇士,一个多月招募勇士不到1000人,而庐陵王招募勇士,不到10日,就招募5万。今欲继统,非庐陵王不可。”武则天发怒,罢议。

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召见狄仁杰,狄仁杰说,陛下也知道,《礼记》说:“天子七庙”。以后各朝帝王都建立家庙,称为太庙,由本姓子孙奉祀祖宗。一位皇上升天后,由新君敬他的牌位,安放于太庙中,从来绝无侄儿奉祀姑母牌位于太庙的事。所以,陛下皇位,不可传侄,必须传子。武则天觉得狄仁杰说的有道理,于是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早年被废为庐陵王的中宗李哲,派大臣从房州接回神都,不久,又听从狄仁杰的建议,举行了迎太子李哲回朝的仪式。

狄仁杰以知人著称,居位蓄意荐贤,所荐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后皆为中兴名臣。在狄仁杰死后的公元705年,张柬之等趁武则天病重,拥戴中宗复位,改周为唐。史称狄仁杰有“再造唐室”之功。

武则天晚年,越来越信任、敬重狄仁杰,满朝文武,无人可比。在大殿上朝见时,武则天总叫狄仁杰不用按常礼跪拜,并说:“每见公拜,朕亦身痛。”经常呼“国老”而不称名。狄仁杰由于年高且病,屡次请求告老还乡。武则天总是挽留,并叫狄仁杰不要和其他宰相一样到朝内值班住宿,并嘱咐其他大臣说:“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公元700年6月,71岁的老宰相狄仁杰病卒。武则天非常伤感,甚至痛哭出声,她流着眼泪叹息说:“朝堂空矣!”宣布放假三日。从此,每遇国家有大事,朝中大臣们一时不能决断时,武则天总是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耶!”武则天追封狄仁杰为文昌右相,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时又追封为梁国公,后人因此称为狄梁公。

狄仁杰的主张和措施,都能注意到安定人民生活,让人民安居乐业。所以,他不论在朝廷还是在地方作官,都受到人民的支持与爱戴。宁州、丰州、豫州、彭泽、魏州等地的人,为了纪念狄仁杰,建了他的德政碑或生祠,这不仅在唐朝,就在整个中国封建史上,也是少有的。

在狄仁杰的故乡狄村,村中立一大石碑“狄梁公故里”。明崇祯年间,山西巡抚吴甡在狄村创建狄公祠,祠前立“白云深处”牌坊。清康熙十年上任的知府周令树,曾撰文刻石“狄梁公碑记”。立于清顺治年间重修的狄村慈观寺,碑文尚存。

清康熙二十四年,巡抚图纳将狄村附近的净业庵改名为白云寺,寺前原有石碑“白云深处”,以此赞誉狄仁杰的孝心,意同“白云亲舍”。

清乾隆年间,狄公祠年久失修,山西布政使朱珪另在城内崇善寺附近新建狄公祠,并因此命名狄公祠所在街道为狄梁公街。清同治三年,崇善寺失火,狄公祠被毁。

1992年,太原市把狄仁杰故里狄村相传为狄仁杰母亲亲手栽的古槐处扩建为唐槐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