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机场到努沙杜瓦:童 事 记 趣(二)——配 对 儿[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39:07

童 事 记 趣(二)——配 对 儿[原创]



生命如歌b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forum-5-1.html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 更多


     文\生命如歌
  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这是件让人觉得可笑而又有趣的事。
  什么叫“配对儿”?故名词义,把两个东西配合成对。
  这里说的“配对儿”,是指在班上人为地把某个男生和某个女生乱点鸳鸯谱般往一块凑合配成对。
  70年代,那是个男生、女生之间不随便言语的年代,至少在农村是这样。
  尽管我们都来自于一个村,或者是一个生产队,有的甚至是门挨门的邻居,但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在学校里男女生之间从不轻易越雷池半步。
  我记得,直至我考到了平定中学的一年时间里,依然如此。到毕业,和班里的所有女生几乎没说过一句话。以至于十几年后我们聚到一块说起这些事时,都觉得好笑但也有趣。
  也许是对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的挑战,或者叫调侃?不知从啥时候起,便时兴开了在男女生之间的“配对儿”,尽管老师不允许,甚至会得到老师的训斥,但在私下还是比较流行的,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在我印象中,不管高年级、低年级,似乎还很普遍。
  普遍归普遍,那时候,好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配对儿”的待遇,换言之,“配对儿”的阳光并不能照耀到每个角落。一个班里,常常的也就那么五、六对吧。既然不是大锅饭,人人有份,其主角往往是在班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
  再者,那凑对儿,也不是随随便便,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说,年龄了、性格了、习惯了等等,就好像讲究“门当户对”似的。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有人一挑头,似乎就搭配成了。除特殊情况,一旦这样被“被配对儿”,是不会被轻易改变和推翻的。所以,那些“被配对儿”的,既不愿也不敢就那么心安理得地接受这配对儿的事,却又常常因为“被配对儿”,心里又觉得有几丝自豪的味道,因为,你“被配对儿”了,自然说明你在班里的位置,至少在学习上是个“角儿”。
  本来男女生之间就少搭话,一旦“被配对儿”, 立马成了众矢之的,多少双眼睛瞅着你,于是,更谨小慎微,不要说搭个话茬,就连班里有个什么活动,也生怕遇到一起,以免在他人那里又有了话把。
  那个时候,谁和谁配对儿,这事,既是秘密的,又是公开的,往往班与班之间、年级之间,都心知肚明。
  尽管常常遭到校方和老师的训斥、追查,但它还是以极强的生命力在私下里时兴着,延续着。
  如果把它称作一种游戏的话,这种游戏的结束,大概应算到80年代初,随着国门的打开,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行为习惯的改变,自然也就没有了这种游戏的生存土壤。
  不过,国人的观念转变也够快的。据我所知,80年代后,且不说成人,即使在小学里,很快就出现了变过去的被动“配对儿”为主动的“配对儿”,那是后话,不在本文赘述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