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医院检查骨骼线:不堪展望:崛起的中国今后将有数不清的失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03:35

不堪展望:崛起的中国今后将有数不清的失败  

  对《环球时报》社评《做西太平洋漂亮的“削球手”》的解读  

   

    未来中国将有怎样的发展前景?一般的中国人都会说,中国会越来越好。这不仅仅是一种愿望,更多的是要表达一种信心、一种意志。这非常重要,一个有着13亿多人的泱泱大国,如果没有这个信心信念,那还了得。应该说,这本来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同意这个观点。  

    但是《环球时报》12月3日却振聋发聩地告诉中国人:不!中国“今后必将有数不清的失败”。并说:“中国的胜利不是一时一事的得手。若以这样的标准衡量文明的崛起之路,它将不堪回首和展望。”  

    这真是让人胆战心惊的断言。原来中国的崛起之路还是不堪回首和不堪展望的,这难道不要令每个中国人震惊万分吗?当然,该文说的是如果以那个标准的话。但我们以为,不管用什么标准衡量,只要能出这个结论,那就什么话也不要说了,也不需要做什么解释了。  

    为什么说中国的未来将不堪展望,将有数不清的失败呢?该文列举了如下原因。  

    第一,因为“中国周边麻烦不断”  

    该文悲观地预测:“无论我们多么讨厌麻烦,与美国直接或间接的摩擦在未来一二十年很可能呈上升态势”,“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换取美国停止骚扰的可能性正迅速趋零。”也就是说,与美国温情脉脉、勾勾搭搭的日子行将结束了,美国要动粗了,“它在朝着中国崛起相反的方向运力”,它要“摩擦”中国了,美国是摩擦者,而中国将是被摩擦者,这差不多已经成了历史的宿命。  

    第二,中国要“承受”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该怎么办呢?该文认为:“中国最终能否平稳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就将取决于我们能否承受并消化这些摩擦。”这就是说,有摩擦不要紧,要紧的是中国能否“承受”,只要中国能“承受”,一切就都没有问题了。所以该社评在文中不断号召中国,说中国不要“指望摆脱它们”,而要“做人类大国政治史上最能承受摩擦的国家”,要“做一个有特殊承受力的大国,这不是中华文明的怯懦,而是5000年历史对一个小阶段的超越和包容”。只要有了这样一个“特殊承受力”,中国就能“化大为小,使它们逐渐对中国的崛起无害化”。  

    第三,要不怕痛苦  

    那么,怎样做才能“承受”呢?该社评毫不隐讳地告诉中国人,要不怕痛苦。该文就这个问题尽可能地对中国进行了心理安慰。该文说:“大国政治中没有单方面的痛苦,我们或许不该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那一个’”。这就是说,在中国自己遭遇承受的痛苦时,不要只想到自己不幸,也要想想其实摩擦制造者也有点不舒服,“当我们对受到挤压备感不适时,西方也在为‘中国的21世纪’这一预言闷闷不乐”。不是有句话,叫理解万岁么,既然我们中国让人家西方“闷闷不乐”,我们承受一些痛苦还不是应该的吗?怎么能总以为自己不幸呢?  

    这样说来,痛苦对于中国简直就是命中注定的。虽然“不该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那一个’”,但“不幸”是在所难免了。这一切中国都必须“承受”。正因为崛起的漫漫长路中,中国有这些无尽的“痛苦”,所以该文才说,今后“必将有数不清的失败”,才说“它将不堪回首和展望”。  

    这就是大名鼎鼎、响彻四方的“中国崛起”吗?如果中国的崛起居然就是这个样子,居然要不堪回首、不堪展望,那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这样的话,哪里还有什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  

    现在看来,《环球时报》的社评文章是越来越肆无忌惮、越来越能信口雌黄了。  

    我们不仅要问,既然“中国的胜利不是一时一事的得手”,那还做什么“西太平洋漂亮的‘削球手’”?“削球手”不是一个一个把球打回去的吗?不是一个一个地赢球吗?难道是一个一个地输球、一个一个地失败吗?说什么中国“今后也必将有数不清的失败。但中国难道不是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国家吗?” 如果就这样满盘输球,最后怎么赢球?如果一个国家遭遇“数不清的失败”,如何还谈得上“一步步走向成功”呢?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逻辑吗?  

《环球时报》社评文章逻辑的混乱还不止于此。该文先说“无论我们多么讨厌麻烦,与美国直接或间接的摩擦在未来一二十年很可能呈上升态势,”然后又说什么“中国发展的丰富效应将不断给中国的处境带来质变”,前一句说中国面临的形势要变坏,坏得都要“不堪回首”,后一句的意思又是即将变好。如此前言不搭后语,居然还是社评文章,简直可以称之为当代一大奇观。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们认为,这说明,一些中国人在对手气势汹汹的架势下已被吓坏了,已吓得语无伦次了。语无伦次自然说明思想混乱,思想混乱也就情感迷失,就要乱扯遮羞布。说什么“做一个有特殊承受力的大国,这不是中华文明的怯懦”。如果这不是“怯懦”,世界上还有什么能叫做“怯懦”呢?这简直就是在教唆我们整个民族都要去忍受别人的“胯下之辱”!曾几何时,《环球时报》还放言可以让美国的高科技武器成为废铜烂铁,现在怎么又换成熊包模样了呢?  

这是中华民族坚决不能忍受的!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不畏惧强暴的民族。“朋友来了又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敌对势力与我们搞摩擦,极力遏制我们,我们就应该坚决地与之进行反摩擦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提高斗争的艺术和斗争的水平,在斗争中去争取胜利。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甘心情愿地忍受一切胯下之辱,说什么“谁知道未来的政治教科书会如何记述今天”,如果这样,我们一定知道,这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附:做西太平洋漂亮的“削球手”  

   

    中国周边麻烦不断,根本原因还是美国的因素。中国劝不动韩朝,与日本僵一阵,缓和几天,与越南的南沙之争变味,明里暗里都能感觉到美国的一只手,它在朝着中国崛起相反的方向运力。  

    美国“巧实力”外交已在中国周边有声有色地铺开,与美国在西太平洋保持“领导地位”的战略目标遭遇,成了中国崛起绕不开的宿命。最近十几年经济、政治上不断进步的中国,遭到美国几乎同比例上升的压力,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换取美国停止骚扰的可能性正迅速趋零。  

中国的睦邻友好外交与美国的“巧外交”被迫交手。由于大国之间的均势有利于小国利益的看法在国际间根深蒂固,中国劝说周边国家警惕美国挑拨,与美国劝它们与中国公开作对同样难。  

无论我们多讨厌麻烦,与美国直接或间接的摩擦在未来一二十年很可能呈上升态势,中国最终能否平稳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就将取决于我们能否承受并消化这些摩擦。  

以往的崛起大国与霸权国走上血拼之路,在众多原因之外,往往都有承受不起摩擦的冲动。过去的时代更加尚武,稍不耐烦就硬拼,而现代化和全球化的重要结果之一是,各种低烈度的博弈开始流行,战争对霸权国的痛苦事实上正在与崛起国变得一样多。  

中国社会应清楚看到大国冲突规律的这一变化,并以中国哲学的浩大视野为底蕴,做人类大国政治史上最能承受摩擦的国家。我们将不再指望摆脱它们,而是磨练对它们的抵抗力,化大为小,使它们逐渐对中国的崛起无害化。  

必须看到,中国目前一方面力量有限,西强我弱是事实。另一方面我们的发展已经形成强大的惯性力量,时间在我们一边。当我们对受到挤压备感不适时,西方也在为“中国的21世纪”这一预言闷闷不乐。  

大国政治中没有单方面的痛苦,我们或许不该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那一个”。  

中国的胜利不是一时一事的得手,若以这样的标准衡量我们的崛起之路,它将不堪回首和展望,因为我们过去有,今后也必将有数不清的失败。但中国难道不是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国家吗?  

捍卫中国的发展势头,是中国最大的赢。因为中国发展的丰富效应将不断给中国的处境带来质变。当美国不断在案台的对面扣杀时,中国应当做不慌不乱的削球手,把每一个旋转或不旋转的球漂亮地送回去。  

当中国承受摩擦的能力像蘑菇一样连成片时,我们自己以及西方对中美博弈的感受都可能发生变化,中国崛起的含义也将得到更丰富的解读。迈过了西太平洋最扑朔迷离的这个时期,谁知道未来的政治教科书会如何记述今天!  

做一个有特殊承受力的大国,这不是中华文明的怯懦,而是5000年历史对一个小阶段的超越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