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有助于长高吗:社会化小农在市场经济中的意识现状及成因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21:19:46
社会化小农在市场经济中的意识现状及成因分析戴欢欢??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79)摘要?? 介绍了社会化小农在市场经济中的意识现状, 分析了小农意识现状形成的原因, 以期为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改善农民的整体面貌提供决策依据。关键词?? 社会化; 小农; 市场经济; 意识中图分类号?? F32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09) 21- 10180- 02作者简介?? 戴欢欢( 1983- ) , 女, 湖北黄石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制度经济与政府治理。收稿日期?? 2009??04??01 长期以来, 中国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传统农业社会。数千年的小农经济历史使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小农的特性。伴随着我国1978年经济改革的进程, 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这无疑对小农经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逐步渗透到小农意识中。正是由于小农意识决定了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 从而影响着他们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认识和把握小农意识的现状, 对于有效地帮助他们认清和提升自我价值、改善社会主义农民的整体面貌有着积极意义。1?? 社会化小农在市场经济中的意识现状当前, 我国农村正处于一个社会化程度高、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社会化小农时期, 这一时期是农民打破传统思维模式、逐步融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 1]。他们在这一体制下的各种意识也在发生着改变。1??1?? 决策意识低下?? 传统小农长期过着自给自足的安居生活,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 小农不仅生产农产品, 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手工业品[ 2]。但是, 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 各种产品的销售状况是由市场这只?? 无形的手??控制着的。与其他产品相比, 农产品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小而供给弹性较大, 且季节性强、储存成本高, 因此农业生产易受市场的影响。一旦农产品价格有所上升, 就能极大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从而带来农业的大丰收; 而农产品价格稍微下降,会极大的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从而会造成农业欠收。由于农产品的需求总是大致稳定的, 因此, 不可能出现农产品价格稍有上涨就大量减少对农产品的消费, 或者农产品价格一有下降就大量增加对农产品的消费这样一种局面。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便是在农业欠收的年份里, 由于农产品的供应量大大减少, 而人们对其需求没有相应的减少, 从而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 进而导致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在这种情况下, 农民没有因为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而得到任何好处,因为农产品的产量大大减少了。反之, 亦然。这也正是很多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出现丰产不丰收的根本原因。据资料显示, 我国柑橘的主要产地浙江省, 在1997年柑橘出现了大丰收, 然而0. 2元/kg的超低价格使得广大橘农连采摘橘子的成本都难以收回; 1998年, 橘子的价格上涨了10 倍左右, 达到2??0元/kg的高价, 但是由于产量的大幅降低, 农民还是没有从中获得利润。目前, 我国农民的生产决策大多是凭借着长期积累的经验, 而不是建立在对整个农产品市场供求状况的充分研究和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农民的决策意识普遍淡薄, 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基本认识, 最后难免是费心、费力却徒劳无功。因此, 农民首先必须掌握基本的市场知识和农产品的市场规律, 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产品的特点进行生产决策。其次还必须了解不同地区消费群体的需求特征, 对农产品有选择的进行生产。1??2?? 风险意识欠缺?? 传统小农的封闭性是由其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农民在小块土地上耕作, 不容许分工,不应用科学, 没有任何不同的才能, 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系[3] 。在这种情况下, 不存在市场风险。然而, 到了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 那种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农民生产的产品被赋予了更多商品的属性。农民种什么、卖的价格高低, 与农民的收入息息相关。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农民, 是否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 农民进入市场, 必然要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当前, 我国农业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 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和综合生产能力大为提高, 农产品供给从短缺转为充裕, 农副产品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与此同时, 农村面临着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 农产品供大于求的趋势更加明显,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除此之外, 频频发生的水旱灾害、庄稼病虫害、人畜流行疫病以及不可捉摸的市场形势, 都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缺乏风险抵御能力的农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规避风险, 农民首先会回避市场, 从而使刚刚起步的农业产业化步履艰难, 通过农业产业化走向现代化就变得更加遥远。从现实来看, 只有在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市场风险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弱化农民的市场风险, 通过农业产业化来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市场的有效需求才有实现的可能。1??3?? 信息意识淡薄?? 传统小农长期处于信息封闭的隔离状态中, 社交范围十分狭隘。随着当今中国乡村发生的巨变,现代化逐步打破了传统小农的封闭性, 小农生产生活从过去的闭关自守变为了现在的开放包容, 而且对与需求紧密相连的信息产生了高度的依赖。随着市场分工的深化, 小农对信息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尽管信息改变了传统小农孤立、封闭的状态, 为他们更好的进入市场提供了许多机会, 但同时信息也是把双刃剑, 由于它的不确定性而暗藏着风险, 高度依赖信息的小农如果没有敏锐的信息意识( 包括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有用信息、运用合理信息等), 就很容易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受挫。如海南传出的??香蕉癌??事件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蕉农利益严重受损, 原本被植物专家命名为巴拿马病??的香蕉病害, 却被人们流传成了??吃香蕉会得癌安徽农业科学, Jou rn al ofAnhu iAgr.i Sc.i 2009, 37( 21) : 10180- 10181, 10209 责任编辑?? 金炎?? 责任校对?? 张士敏症??的说法, 使得香蕉从6. 0元/kg跌至0??2 元/kg, 对整个海南的香蕉产业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 4]。农民处于这样一个高度社会化的大市场中, 对信息的依赖使得他们已经无法离开市场而独立的进行生产和生活。但是, 在市场中因为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不真实等让他们屡屡受挫, 使他们对信息持怀疑态度, 对市场将信将疑, 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因此, 一方面, 农民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培养识别有效信息的敏感性, 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另一方面, 政府也应该对信息进行整合, 尽量保证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帮助农民更好的运用合理的信息, 从而不断促进农业发展。1??4?? 合作意识较弱?? 传统小农处于一种互相隔离的状态,他们完全依靠自家的资源生产、生活, 除了亲戚邻里以外几乎没有社会交往[ 5]。他们由于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旦进入市场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不知所措。曹锦清教授在河南调查后得出 农民善分不善合??的结论, 梁漱溟先生也提到中国农民很 散漫??, 毛主席则号召农民组织起来等。这样看来, 我国农民长期存在不善合作的问题。然而, 在市场经济浪潮中, 合作对于改善农民的处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合作, 农民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且形成统一的合作组织, 以维护农村地区的稳定。因此,培养和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能够为农民收集、分析、预测和发布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信息, 帮助他们正确决策。目前,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面还比较狭窄, 规模小,参与农户少。根据农业部2003 年的资料, 我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入社农户数, 大约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 5% [6] 。西部等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缺乏既削弱了农民应对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 也使广大农民失去了学习、提高的机会,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经营素质的提高。2?? 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农意识形成的原因分析毋庸置疑, 小农意识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对他们的意识产生影响。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 小农意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3点。2??1?? 农民素质偏低, 农村教育滞后?? 无论是农民的经营决策, 还是防范风险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教育和积累。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 我国9亿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 73年, 有2亿多文盲和半文盲, 占整个农村人口的23??00%; 在4. 6亿农村劳动力中,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42. 61%。缺少文化教育的农民, 没有能力去了解更多的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 很难判断市场的供求走向, 难以把握市场行情。加上农村信息闭塞, 我国农民普遍缺乏收集、运用市场信息的能力, 难以根据市场灵活调整生产。尽管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但总量仍然严重不足。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不足导致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低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接收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的能力较弱。由于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 我国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保守。在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和普遍较低的文化水平的制约下, 中国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等还保持着传统农业时代的特点, 安于现状、自给自足、求稳求全等心理仍占据主导。农民缺乏获取新知识的欲望, 没有主动学习农业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的意识, 从而也就无法很好地适应当今市场的各种变化。2??2?? 农村信息产业发展缓慢?? 我国农业信息市场发育不成熟, 交易行为不规范, 农业信息流通不畅, 垄断信息和行政干预时有发生, 劣质、虚假信息不时??坑害??农民。目前的农业信息资源相对不足, 互联网上农业数据库资源数量少、结构不尽合理, 政府对农民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缺乏正确引导。我国农村信息产业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城镇, 在有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 虽然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已较为普及, 但是, 由于基层政府忽视对农民运用新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使资源出现浪费。在一些地区, 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尽管掌握了互联网运用技术, 然而因缺乏正确引导, 他们整日在网吧聊天、打游戏, 很少利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为农业生产服务。这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 而且导致青年农民沉迷于网络娱乐, 忽略了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 我国农业信息还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2??3?? 市场制度不完善?? 经过20多年的农村体制改革, 虽然农民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席之地, 但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我国农村现行体制的缺陷仍然是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制约因素。在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下, 农民缺乏稳定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权以及所有权, 这必然带来土地收益权的弱化。一方面, 土地按人均分配, 流转受到限制, 导致农民只能发展小规模的生计农业, 无法进行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 另一方面, 由于农地产权边界模糊, 农户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产权主体, 其土地的使用权及收益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除了土地产权制度之外, 还有组织、户籍、金融、社会保障制度等, 这些制度的完善与否影响了农民在市场中的地位。目前, 由于市场制度不够规范和完善, 市场秩序陷入混乱, 农民在市场中经常受挫; 地区分割、条块分割, 常使农副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各种关卡收费, 使农民的成本陡然加大; 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 使农民颗粒无收, 损失惨重。可见, 只有制定严格的市场秩序、建立一套合理的市场运行机制, 才能够有效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 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3?? 结语小农意识现状的形成既受到长期历史因素的影响, 又受到当前经济改革、变化发展因素的制约。改革开放使农民改变了过去自给自足的封闭模式, 并逐步与市场发生各种联系。然而市场的竞争本质决定了它的优胜劣汰, 小农由于长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培养, 没有形成市场必需的决策、风险、信息、合作意识等, 自身各方面素质仍比较匮乏, 这必然导致相当一部分小农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面对初涉市场遭受的挫折、失败, 小农会对市场产生怀疑、害怕、恐 (下转第10209页)37卷21期?? ?? ?? ?? ?? ?? ?? ?? ?? ?? ?? ?? ?? ?? ?? ?? 戴欢欢?? 社会化小农在市场经济中的意识现状及成因分析10181流转合作社等。具体职责是: 负责普查流转地资源, 做好介绍、流转委托、土地托管、土地供求双方登记建档; 开展政策咨询, 提供合同范本, 调解流转纠纷; 邀请土地评估机构进行土地等级评估定价, 进行大面积流转农地的租赁招标; 代办土地流转手续, 组织供需双方谈判, 为供需双方搭建流转桥梁, 从而引导农地要素合理流动, 优化农地资源配置, 健全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政府还应着力抓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引导农地要素合理流动, 优化农地资源配置, 帮助流转地经营者克服自然与市场风险, 提高投资经营效率。2. 4?? 土地流转市场的政府法律、政策行为??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健全还要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具体配套政策的基础上规范有序地推进, 这是健全完善土地流转市场的环境保障, 也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修订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既不能等, 又不能急, 更不能乱, 要积极探索, 稳步推进, 依法规范。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 农村耕地、宅基地不得抵押, 制约了农地的充分流转。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农村宅基地空置率大约20%, 个别地方甚至更高, 浪费了大量资源。但在现行法律框架下, 农民住宅无法进行物权登记。厉以宁认为,宅基地和建在其上的住宅无法流转, 无法抵押, 直接制约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因此, 应以政府为主导, 抓紧修订完善??农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适当允许农民对农地拥有抵押权和流转权, 以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另一方面, 政府应抓紧制订农村配套政策, 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保障体系, 从根本上增强农民离开土地的安全感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 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和社会保险功能, 为土地转出者解决后顾之忧。二是要制定相关鼓励政策, 以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 培育有效率的专业市场, 解决流转土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例如, 可以建立农地流转补贴专项资金, 对出让农地的农民给予补偿, 或是良种支持、贷款支持, 以进一步加强农业规模经营的财政补贴扶持力度。三是允许个人成立放贷机构。加快制定??放贷人条例??, 明确非吸收存款类放贷人主体的法律地位, 通过规范民间金融, 积极创造条件, 引导民间金融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竞争主体。3?? 结语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制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 政府应该体现出其宏观调控职能和微观社会服务职能, 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资格, 树立尊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和土地流转自主权的意识, 通过切实改进政府对农地流转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建立一个与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与农村发展要求相协调、与农民承受能力相符合的农村土地流转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10], 只有这样, 农地流转市场才可能健全并规范有序, 才能促进规模经济的不断壮大。参考文献[ 1] 郭江平. 农村土地市场发育障碍及对策研究[ J].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1): 35- 38.[ 2] 曾庆学.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研究[ J] . 商业时代, 2008( 22): 6- 7.[ 3] 董学清. 土地就是命根子: 四大难题制约土地流转进程[ N]. 经济参考报, 2009??02??17.[ 4] 刘英团. 农村土地流转或可借鉴海外经验[N]. 中国保险报, 2008??08??13.[ 5] 孙政才. 孙政才谈?? 三农??: 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不是干部[N ]. 经济日报, 2009??01??12.[ 6] 刘文革, 关立新. 土地流转改革?? ?? ?? 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新探索[N] . 市场报, 2009??02??16( 16) .[ 7]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EB/OL ]. http: / /news. xinhuane.t com /pol it ics /2009??02 /01 /con??ten t_10747350. htm.[ 8] 蒋冬青.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农村土地市场?? ?? ?? 关于湖北及两广六乡村土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 J]. 甘肃农业, 2006( 1) : 80.[ 9] 陈荣富. 公共管理学前沿问题研究[M ]. 哈尔滨: 黑龙江出版社, 2002:130.[ 10] 彭晶, 石卫东. 克服农村土地流转障碍政府行为之思考[ J]. 甘肃农业, 2005(11): 23.(上接第10181 页)惧甚至排斥, 最终又回到最初的自我封闭状态。这样一种 回归??无疑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是?? 三农??问题研究的中心。尽管改革的浪潮已经深入到了广大农村地区, 渗透到小农的方方面面, 但是市场需要的是一批能够自我决策、积极防范风险危机、善于合理运用信息、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市场化??小农, 他们能够主动利用市场知识,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既成事实。随着社会的高度开放和一体化, 当今小农的市场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市场经济在客观上要求小农必须具备市场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能够逐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目前, 小农离这一??市场化??目标还相距甚远。因此, 必须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资助, 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农业知识和技能, 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强化他们的市场意识,使他们在未来能够主动迎接市场的挑战, 做市场的真正主人。参考文献[ 1] 徐勇. ??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 2- 8.[ 2]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M ] /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2: 623.[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693.[ 4] 韩轶春. 信息改变小农: 机会与风险[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4): 16.[ 5] 孙达人. 中国农民变迁论[M ].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6: 156.[ 6] 国家统计局. 2002 年中国发展报告[M ] .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