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前热身运动:红卫兵公墓——黄德莹转载弟弟的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43:14
转载弟弟的文章——红卫兵公墓(2008-10-16 00:50:09)黄月亮红月亮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hdy4488 标签:重庆 沙坪坝 文化大革命 文革 红卫兵 血统论 青春 回忆 历史 照片 杂谈  分类:亲人的故事     黄月亮按:我的父亲1946年毕业于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新闻系,曾在《南京军事画报社》当记者和在《贵州日报》当采访主任,是一个靠笔头混饭吃的文人。他却为此付出了毕生的代价,同时也让我们姊弟仨也变成了“可以教育好的反革命子女”。当然这是不幸的事。而所幸的是我们姊弟仨人都遗传了父亲的“文字功夫”,无师自通都特能写。连我女儿、儿子都间接遗传到这“写字”的爱好。女儿的功夫见她的博客超过老妈二十万就知道她的厉害。儿子有些懒,只是偶尔露峥嵘。我的两个弟弟都赶上了末班车念了个“电大”;我的两个儿女都读完了大学,只有我的最高学历是初中,是我们家最没有文化的人。但在我当知青的时候,避开了“文革”冲击,躲在乡下读同学“造反”缴来的万卷书。所以,“读过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我的写功还不算太孬。   我的小弟弟本是长(竹)笛演奏员,半路出家当了专业“写手”。几年前写小品还拿了个“曹禺”文学奖,成了我们姊弟中与父亲的职业最靠近的文化人。我从小一直都在做着“作家梦”,尽管我们家长辈中的“右派分子”们一直告诫我不可“摸笔”!甚至连话都不要多说,就怕“言多必失”惹祸端!!!没想到我退了休来到这找不着人说话的美国,借网络之力,也玩起了码字的游戏。甚至还蒙编辑后生们厚爱,将我的博文印成铅字放在报刊上。   其实我的大弟弟也特能写。他不但能写,照片更是拍得“呱呱叫”!受我挑动,他建立了自已的博客,只是他总忙着探险寻幽,坐不下来写字。今天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说他才贴了一篇叫“红卫兵公墓”的博文,叫我去看看。我匆匆赶来读了这篇文章后,心里顿时变得沉甸甸的。文革之初,我在乡下“改天换地”,念初一的小弟弟“停课闹革命”;大弟弟参加贵阳六中的“炮兵”造反团,在大十字绝食静坐,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省委“当权派”示威。我怕他饿坏,乘送衣服的当口,在外衣口袋塞了一包“花生糖”,并悄悄告诉他,如果饿的熬不住,就扔几颗到嘴里吃下去。弟弟正色道:“为有牺牲多壮志,要革命就会有牺牲。你把花生拿回去!”后来文化大革命向纵深发展,“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甚嚣尘上,我们便灰溜溜地摘下手臂上的“红卫兵”袖章,退出“文革”当逍遥派去也。否则,这红卫兵公墓里是否会加上我们姊弟仨,就很难说了。 红卫兵公墓 (2008-10-11 12:15) 标签:重庆红卫兵 文革 历史 照片 

  他是中国的唯一,也是世界的唯一.他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悲歌,也是'文革'十年动乱的残酷记忆.这就是位于山城重庆沙坪坝公园里的红卫兵公墓.我第一次了解这个故事是在上世纪末,从同龄作家邓贤的大作'天堂之门'中知道有这么一片墓地.但他写的是小说,叫凤凰山,坐落在西都市西北郊的清凉河东岸,翻遍所有的中国也找不到的地方.纯属虚构.但照片显示肯定有这么一块墓地.具体在山城的那一个角落,无人知道.老爱在'重大'读书的时候,我们也曾在公园的花前月下漫步,竟然和他失之交臂.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建设的天翻地覆,我担心要不了多久,他将淡出人们的记忆,汇入混昏混浊浊的历史长河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年的搜寻,终于打听到这片神秘墓地的确切地点.

   我是5.12大地震后在重庆转车,利用等车的空隙冒雨赶到沙坪坝.几经辗转来到这片神秘的墓园.从路人平淡的语气中,让人既感觉不到悲伤,更不用说对决“革命先烈”的崇敬.这些亡灵仅仅是'在文化大革命武斗中打死的倒霉蛋'而已.为人进出的大门紧锁着,但是只要稍有一点'造反'精神,是难不倒人的.据说八十年代中期,一度有人要求平毁这处墓群,以'清除文革命遗迹',但反对者则要求保留墓群以警示后人.各持己见,时任市委书记的廖伯康亲临现场视察,作出一个明智而意义深远的折衷方案.由市委拨款让公园修一道围墙,保持墓群现状,既不拆毁也不向游人开放.    

   墓群已被杂草掩映,墓碑风化,有些碑文已严重毁坏无法辨认,有坐坟墓已坍塌,里面的棺木都暴露在外面,整个墓园在沙沙的小雨声中倍感悲凉.环顾四周满目皆是“文革”时期那些熟悉的口号:“为有牺牲多壮志,感叫日月换新天”“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火炬,苍松,翠柏。。。仿佛又回到那个喧嚣而又血腥的年代,令人不胜惶惑。

    墓群无序的分部在树丛中,有人细心的对每一个墓碑作了编号,墓茔大约110余座,有独葬也有群葬的,估计人数在400人左右。从火炬标志来看,大多是当时八一五派成员及部分平民。也有不少不到二十岁的中学生。望着这些同龄人,我不竟为我还健康的活着而感到庆幸,点燃三支烟以代纸烛,一墙之隔的天主教堂传来了钟声,教堂顶上的十字架隐约可见,我为这些冤死的弟兄祈祷:愿你们的亡灵得到安息,愿你们能在天堂从新开始生活,愿你们的亲人不再痛苦。但愿今后这种悲剧不再发生,祝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沙坪公园大门                      

  

 墓地就在自由女神像背后 

  

火炬是文革中最常用的徽记

  

死难'烈士'万岁 

 

林中的群墓,碑上的白点是编号

                   

                        极具时代特征的碑文  

 

 三个花季少年'烈士'

  

毛主席语录: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墓园的铁门紧锁着

 

 

这里写着: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悲凉,残破的墓群

 

第49号墓碑已残破不堪

 

与教堂仅一墙之隔绝 

原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hdryqhyz

 

PS:谢谢网友陈海丽给我发来“先锋摄影家”田太权拍的一组以红卫兵公墓作背景的摄影作品《遗忘》的链接,看后无比震撼……文革的残酷以及对当时年轻一代的摧毁,超过人们的想象!悲乎哉,中国的十年!

 

图片链接:http://arts.tom.com/piclib/10234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