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刘安女儿:企业机制创新研究网 有必要探讨一下"机制"及其构建思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07:42
有必要探讨一下"机制"及其构建思路

王休平



我在一篇题为《一个被人们忽略了的问题》的随笔中提到构筑企业自身的微观运作机制问题。"机制"这个词,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已经喊得很响亮。进入九十年代后,"转换机制"更是满天飞。如果那时就有十大流行语评选,我至少会连续三年投它的票。只是当我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我才发觉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就挂在咀边上的"机制",竟然对它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秉性促使我找寻了不少资料来看,方才有了一些眉目。

又过了七八年,现在回头看看,我又发觉许多身居要职的高层管理者,也并没有去对"机制"弄个明白。尽管对这二字可说是写不离手,说不离口,究竟如何去构建却十分茫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数年前当鲁冠球预言到2000年时"老乡"将全面超越"老大哥"的时候,到处都可以听到国有企业机制不如乡镇企业的说法。这几年民营企业大规模崛起,于是又有民营企业机制就是好的说法。然而,国企机制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乡企、民企机制又好在哪里?为什么好?经济学界当然不会遗漏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企业界呢?对这个关系到自身生存的问题,却没有多少人去关注它。有人说,企业机制的要害是产权问题,不无道理,但为什么同样是产权国有的长虹、联想却活得尚好?而产权民有的飞龙、三株却陷入了沼泽?把视野拓展到全世界,西方国家的"国有"也有活得尚好的,而他们的"民有"却也在不断地倒闭(当然也在不断地新生)。可见"机制"并非产权问题所能囊括的。又有人说机制中最重要的是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等等,也不无道理。但是这种把机制分解(其实是割裂)的做法已近十年,也依然感觉不得要领。那么要领在哪里?

十多年来我没有放弃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当然,我作为非专业人员着眼点并不在于要去创立什么新理论,更多的思考是把现有的理论知识通过杂交、嫁接等方式运用到构建企业的微观运作机制上面来。我认为企业中身居要职的高层决策者们至少应有专人负责组织力量来研究它,把它放在关系企业生存的重要议事日程上。而且必须弄清"机制"的科学内涵,从理论认识入手,抓住要领,坚持思维的逻辑路线,不懈地付诸实践,长此以往,必有重大收获。

说这么多,机制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是指一个系统在一定素质和一定结构状态下所具有的功能。它表明这个系统的运动规律。机制的决定因素一个是构成系统各个要素的素质;一个是构成系统各个要素的结构方式,也即排列组合方式,在这里,排列意味着有序,组合意味着有机联系。简单地说:机制是由构成要素的素质好坏和结构方式决定的。要素的素质一定,改变结构,则机制随之改变;结构不变,要素素质的提高或降低,机制也随之改变。决定因素是直接因素。除决定因素外,还有影响因素,例如系统外部的环境因素。影响因素是间接因素,间接因素的变化也将影响到机制的变化,但它是通过对要素素质和结构的影响而发生作用的。这一段话读起来既枯燥又抽象,然而却是认识机制、改变机制的精髓,也就是前面说到的要领。

我们把这段话嫁接到企业上来,企业经营机制(为避免与狭义的营销概念相混,现在有的说法叫企业运营机制,企业内部运作机制,或者干脆就叫企业机制都未尝不可)是指企业在它的构成要素处于一定素质条件和一定结构(排列组合)状态下所具有的功能。按照企业存在的目的性以及从对外和对内两个方向上来要求,企业机制必须具有的基本功能是:必须具有调节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之为社会创造价值并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我们可以称之为外向功能;同时它还必须具有调节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使之保持高效运转和动态平衡并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功能,我们称之为内向功能。两项功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企业是否具有强有力的、优化的经营机制,应该以其基本功能的发挥状况来衡量。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企业机制,已经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模式,但却仍然具有强大的惯性。企业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人的习惯势力也具有高强度的稳固性。拿国企来说,长期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生产机制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转换",而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也仅仃留在产品的推销上。几乎没有什么企业明确提出管理也要恪守市场法则。或者至少可以说许多企业不明白或不甚明白管理如何恪守市场法则。因此,在经济运行市场化日渐深入的今天,大多数国企的生存能力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从思维的角度分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面临的抉择是被动地接受市场对企业机制的强制转换呢,还是主动转换自己的机制去迎接市场呢?前者被淘汰出局的机率要大得多。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首先把观念转换过来,才有机制的转换。这就是机制转换的思维出发点。对于国企尚可用"转换机制"的说法,对于乡企民企,我想这种说法也不无意义。总之,不论什么"企",还是主动把自己的机制重新构建一番,或者重新改造一番,完善一番,强化自己的双向功能,方不失为上策。

从机制的决定因素来看,强化双向功能无非是两条途径:第一条是提高构成企业的各个要素的素质水平;第二条是改善或者重新构造企业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至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则因势利导,用其利而避其敝。

第一条以人的要素素质为例,主要指各级领导、管理、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技术素质。提高人的素质必须在大教育观的基础上实施企业的全员教育培训。这种培训应有中长期规划、实施计划,对这种通常被视为"软任务"的举措实施硬约束。观念到位了,也就可以做到"雷打不动"了。

第二条以人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为例,人的要素除了本身的素质水平是企业机制的决定因素外,不同人员的构成比例、构成方式、不同群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也决定着企业双向功能的强弱。如领导层的人员构成就是一个结构(排列组合)方式问题,弄好了,1+1大于2,弄不好,不仅小于2,甚至成为负数(走向反面的班子绝无仅有)。

企业的构成要素很多,通常我们应特别注视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这六大要素。由于探讨机制构建本身并不是本文的主旨,只是提出一个可供研讨的思路,故这里不再演绎。但必须强调,机制的构建是不折不扣的系统工程,少不了设计阶段和"施工"进程,也就少不了工程指挥机构和总指挥。当然也不能少了"施工"队伍。不能少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也不能少了强有力的"监理",防止"偷工减料",杜绝"豆腐渣"工程。有了总体构思,总体布局,总体程序,再来分步实施,分项目实施,严格把好工序质量关。相信只要这样做了,企业的内部机能将大大强化,获得前所未有的新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