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贴白天可以贴吗:孙中山、蒋介石为何都想将墓地选在南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06:06

历史秘闻】孙中山、蒋介石为何都想将墓地选在南京?

孙中山、蒋介石为何都想将墓地选在南京? 

阅读提示:这段故事,是其子孙科后来记下的,是孙中山希望死后葬在南京的最早记录,也是目前民国官方资料上——“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一说的来源。而蒋介石,称王称霸在南京,死后也想葬在南京。他在南京卜选自己百年之后风水宝地的事儿,一直是秘闻级故事……

 

 

宋庆龄亲自上山选墓地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葬南京巧合之谜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国父”孙中山在北平铁狮子胡同行馆逝世。

 

孙中山生命垂危时,宋庆龄、孙科及汪精卫、何香凝等就在病榻一角,商议他的后事。当汪精卫说出要将孙中山死后葬在北京景山时,已昏睡过去的孙中山,此时突然醒来,说,“不对,不对,我要葬在紫金山。”

 

孙中山看中南京风水

 

孙中山为何要求死后归葬南京?有这么一个说法。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任后仅月余,迫于北方袁世凯的势力和革命党人的妥协,在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做大总统候选人。3月 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职。孙中山在紫金山(钟山)自选长眠之地,就在解职这天。

 

孙中山曾几次到东郊紫金山(钟山),最着名的一次是谒孝陵,时间是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对孝陵的主人朱元璋特别崇拜,革命之初,就是以朱元璋为榜样,承继了朱元璋“恢复中华”的民族精神。但孙中山后来认为,自己的事业比朱元璋、洪秀全更有革命性,“前代革命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谒孝陵时,清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刚三天。当时孙中山亲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谒孝陵,祭奠朱元璋,并发表了祭文,称朱元璋为“我高皇帝”。

 

据史料记载,4月1日这天,孙中山起身很早。起床后,孙中山碰到人就说,从今天起,我就是自由公民了。吃了早饭后,孙中山吩咐卫士去备几匹马来,说今天要到东郊去打猎。

 

孙中山在国民党元老、曾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的胡汉民等人的陪同下出朝阳门,直奔明孝陵而去。

 

当时紫金山阳光明媚,景色美不胜收。一处叫半山寺的地方,背负青山,前临平川,气势十分雄伟。登高远望,南面的方山历历在目,秦淮河像一条玉带逶迤环绕。

 

孙中山慨叹道:“展堂(胡汉民的字),还有你们都来看,这地势比明孝陵的独龙阜还要好,前有照,后有靠,有山有水,气势雄伟,我真不明白,当年明太祖为什么没有选中这块地方?”

 

胡汉民接着孙中山的话说:“先生说得对,这里的确比明孝陵好,拿风水来说,叫做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砂环抱,加以秦淮河环绕,真是一大好墓地也。这是大风水,而明孝陵则是小风水。”

 

孙中山又接着胡汉民的话笑着说:“我将来死后就葬在这里,那就好极了。”

 

上面这段故事,是其子孙科后来记下的,是孙中山希望死后葬在南京的最早记录,也是目前民国官方资料上——“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一说的来源。

 

孙中山死后葬南京,主要原因是革命成果在南方,自己在南京称大总统,选择归宿南京并不是偶然的。同时,不可否认,孙中山将具体的葬地落实在东郊紫金山,确实也与这里风水好有关。

 

孙中山生前在确定南京为首都时,曾说过,“南京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三种天工,钟毓一处,世界中之一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

 

弃用朱元璋的“风水山”

 

紫金山很大,孙中山当时指的地方并未留下标记,也无人当真记录。在孙中山病逝后,陵址的卜择便成了问题。孙中山到底希望葬在山的何处?

 

据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山陵园史录》(1989年11月版,南京出版社)载,遵照孙中山归葬南京紫金山的遗愿,葬事筹备委员会成立前,北京治丧处就已派后曾任民国政府主席的林森,赶往南京初勘葬地。

 

林森返回北京后向治丧处作了汇报,由治丧处代表与当时的段祺瑞政府接洽相关事宜。

 

孙中山葬事筹备处成立后,首先由家属及葬事筹备处代表林焕廷、叶楚伧等人,到南京实地勘察墓址,并确定工作顺序。4月21日早晨,宋庆龄、孙科等由上海抵宁,上午出席了南京各界追悼孙中山大会,下午即赴紫金山相地。

 

宋庆龄一行先至明孝陵西的“虎山”。为何先看这里?原来里面有一个小插曲。

 

此前,葬事筹备处曾收到一位姓孙的来信,自称是虎山主人,愿捐山为孙中山墓地。但当宋庆龄一行实地观察后,当即就放弃了。所谓虎山,不过是明孝陵西侧的一座小丘。要说风水确实有,但让朱元璋用去了,孙中山岂可葬在朱元璋的脚下!

 

当年刘基等风水大师为孝陵卜址时,就是将此山丘当成“右白虎”风水山来处理的。由于地势较低,又处明孝陵下水头,虎山根本就不是安葬孙中山的风水宝地。

 

宋庆龄表示不宜葬山顶

 

宋庆龄一行随即登山,向东行。

 

一行人行至小茅山,途中发现有两处小坡,都高出明孝陵,当天未能作出决定。第二天宋庆龄执意由陡峭险峻的北坡,登上紫金山顶,再次相度。由山顶走到小茅山万福寺附近,大家眼前一亮。

 

宋庆龄觉得这附近不错。后来,中山陵就建在这附近,这座寺庙位置大概在现在中山陵东北的一段平台上。孙科还在万福寺旁建造了一座“永慕庐”,供家属守灵用。

 

另外,从山顶上看,发现紫霞洞上也有一处平台,但面积较小,不合用。此处后来却让蒋介石选中了,筑正气亭作了墓地标记(此事详见本书下一章“卜择传奇·蒋介石南京自选墓地之谜”中相关内容)。

 

当时有人建议,中山陵址要比明孝陵高,意思是孙中山比朱元璋伟大;还有人建议,选在小茅山的山顶,暗里的意思是,孙中山的功绩比山高。宋庆龄不同意,墓址比孝陵高可以,但墓建在山顶“不相宜”。

 

当时作了一番初步勘察,但并未最后定夺。宋庆龄留下意见后,因为有事在约,便赶回了上海。

 

1925年4月23日晚,葬事筹备委员会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商定墓址。根据宋庆龄等家属的意见,最终定下了现在的陵址,即宋庆龄看好的坟。同时决定,派主任干事、曾任孙中山秘书的杨杏佛,赴南京接洽圈地、测量照相。

 

紫金山共有三大峰,第一峰即主峰,名北高峰;第二峰偏于东南,名小茅山,此即中山陵所在;第三峰偏于西南,由于太平天国曾在山上筑天堡城,故称天堡山,中国着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即选建在此山山顶上。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境内,一直被列为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小茅山因为风貌如茅山,胜境赛茅山,因得此名。

 

为什么小茅山一带是孙中山最佳的葬处?有风水先生认为,明时紫金山的风水,以明孝陵独龙阜最好。但到了近代,独龙阜一带“王气”已弱,小茅山一带成龙脉最聚气之处。中山陵的风水好在哪?一句话,好在“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

 

孙中山紫金山“寻宗问祖”

 

孙中山将葬地安排在南京,有迷信者则认为,这里有一种“因果”,说是孙中山死后要“寻宗问祖”,原来此山是孙中山的“祖坟”所在。

 

孙中山哪一代祖宗葬在紫金山?孙权啊。孙权是春秋时期着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武经伍子胥推荐,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遂成一代名将。吴国被越国灭亡后,孙武的后人便在今浙江的富春一带隐居了下来。“富春孙氏”成为中国境内一大旺族。

 

1980年代,孙中山的家谱在广东被发现,族谱名叫《富春孙氏宗谱》。溯源而上,孙中山的祖先就是富春孙姓。

 

其实早在1930年代,着名历史学家、客家文化研究开拓者罗香林教授,便考证过孙中山的家世,于1933年出版了《国父家世源流考》一书,证实过孙中山的祖上是从浙江迁居福建,再迁居广东的。

 

孙权死后,就葬在紫金山,其墓不就是孙中山的“祖坟”么!

 

巧合的是,孙权是第一位定都南京的帝王,史称“东吴大帝”,孙中山却是目前最后一位南京的近代国家元首。首尾响应,这是不是南京的定数?!

 

实际上,孙中山下葬紫金山有太多的巧合,如紫金山汉代时曾叫钟山,两千年后真的葬了一个“中山”;近人称孙中山比朱元璋高明,中山陵址真的比明孝陵高一坡度……

 

弃用方山定紫金

 

蒋介石南京自选墓地之谜

 

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蒋介石称王称霸在南京,死后也想葬在南京。他在南京卜选自己百年之后风水宝地的事儿,一直是秘闻级故事。实际上,这在当时确实发生过,不少民国要人、学者的笔记中都有记录。

 

蒋介石相中紫金山之阳

 

在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国父”孙中山的陵寑中山陵与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陵寑孝陵之间,有一座很特别的建筑——正气亭。亭为方亭,重檐飞角,上盖蓝琉璃瓦,花岗石基础,大红立柱,彩绘顶梁,金碧辉煌。

 

此处即是当年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选中的墓地,因系未来的陵寑地宫(穴位)所在,特筑亭标志。

 

蒋介石为何相中了位于紫金山之阳的正气亭所在?

 

原来,此处特别符合蒋介石的“政治需要”。蒋曾对幕僚表示,希望自已百年之后也能安葬在中山陵附近,永远陪伴总理。但墓址的地理位置有讲究,相传当年蒋介石自诩,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高明一点,葬地应高于明孝陵;但不能和孙中山先生相比,墓址应低于中山陵。

 

“正气亭”所在地正合乎此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京民国建筑》一书中,即采信了这个说法。

 

正气亭墓地实为风水先生所卜

 

正气亭所在墓地是如何卜选出来的?孙中山之子孙科撰写的《正气亭记》,用春秋笔法透露出真情。

 

1946年春,民国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蒋介石率幕僚谒祭中山陵后,觅得一块风水宝地。当时,蒋介石扶杖登山,自紫霞洞西坡爬上层岗,远眺天阙,“喜其山川之胜,林壑之美”,嘱在此处建亭,“将与国人共游赏之”。虽然亭记并没有明示此处即为蒋介石的百年归葬处,但在当时明眼人还是能猜出八九分的。

 

但有另一说法,蒋介石的葬地并非蒋亲自选中,而是风水先生的杰作,由一名来自其浙江奉化溪口老家雪窦寺的名僧太虚相中的。

 

太虚是蒋家的座上宾。在民国政府迁回南京后,蒋介石刚好60大寿,自觉年岁渐老,遂开始考虑选择一块墓地,以便死后归葬。于是,与蒋家缘分不浅的太虚被请到了南京,秘密执行蒋介石交代的陵寑卜地事宜。

 

一天,太虚行至现正义亭处眼前一亮:前临清澈见底的紫霞湖,背倚巍峨紫金山,右邻紫霞洞,左毗观音洞,环境幽静,景色宜人,藏而不露,聚风纳气,乃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于是太虚向蒋作了推荐,这才有了蒋介石“扶杖登山”一事。

 

正气亭原来是“镇气亭”

 

太虚在进行反复相度之后,正气亭所在位置好是好,也符合蒋介石政治上的卜选要求。但根据传统的风水理论,正气亭所在地附近缺“水”。

 

于是,太虚出了个点子,修补这一风水缺陷。

 

这种手法也是过去常用的,如清代皇家陵址,便改造过风水堂局:没有案山,就在陵前堆积人工山丘;河水流向不好,便另凿水路。蒋介石是对国学有深厚研究的人,相信了太虚之言。当即安排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的人员,在亭脚下重修紫霞湖,以弥补风水上的缺陷。

 

为什么未建陵,先筑亭,也并非蒋所谓“与国人共游赏之”,而是出于风水考虑。据说是太虚当时建议,为防止龙气外泄,先建亭镇之,以锁定风水。

 

正气亭正式破土动工时间,是1947年11月29日。当时并没有正式名字,暂称“半山亭”。直到亭子建好了,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园林处处长沈鹏飞专题报告,呈请蒋介石赐题亭额及楹联,“以资点缀,借壮观瞻”。蒋介石很重视,也很认真,亲自命名,并亲笔书写“正气亭”三字。

 

“正”即“镇”也,正气亭即“镇气亭”,从亭名可见蒋介石的良苦用心。

 

蒋介石墓地初定江宁方山

 

从上面说法来看,不论正气亭所在位置是蒋介石自已选中,还是僧人太虚所相,动机都是一样的,即蒋介石希望死后葬于紫金山,这也是目前海内外最为主流的一种说法。

 

但另有一种观点,蒋介石当年从重庆回到南京,打算在南京周围卜地是事实,但根本无心葬于紫金山,而是希望百年之后,在与紫金山遥遥相对的方山上建造陵寑。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方山也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当年秦始皇东游镇东南王气,这股“气”即在方山一带。这附近先后有五位帝王陵墓,历史名人王僧辩、韩熙载也都青睐方山,下葬于此。

 

2007年5月26日,笔者曾请吴承奎先生驾车,赶到方山附近采访,爬坡上山,登高望远,实地勘查了一下蒋介石方山墓地。

 

这里的僧人便称,蒋介石初选墓地在方山,而不是紫金山,当年不少人都是知道的。

 

经僧人指点,笔者找到了蒋介石方山墓地。其地在方山的东北麓坡地,这个地方如果没有人指点,一般人是不容易找到的,此处现在刚建了竹林。估计不久会立牌,作为一处旅游景点。

 

此地离南朝齐武帝萧赜祭天的天坛遗址不远,附近还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的“曹氏祖茔”。

 

方山墓地为何选“山之阴”

 

与紫金山墓地一样,方山墓地也是蒋介石本人来看过的,并由风水先生卜定。

 

当时的民国媒体曾公开报道过此事,蒋介石请了方山脚下横岭一个名叫丁福智的村民作领路之人。丁福智后来回忆,1946年秋天,蒋介石一行携风水先生,带罗盘等物来到方山,在方山东北麓坡地勘察地形,选择墓地,当时还做了标记。

 

当年蒋介石带的“风水先生”,还是上面说的蒋家座上宾、雪窦寺僧人太虚。

 

值得注意的是,正气亭所在墓地选在“紫金山之阳”,方山墓地却选在方山东北麓坡地的“山之阴”。

 

从堪舆术上来说,风水宝地一般都选择在山之阳,即山的南坡,而不是山的北坡。在中国帝王陵寑中,只有赵匡胤开创的北宋王朝帝王陵特殊,陵址呈“东高西下”形势,据说是当时风水先生根据“五音利姓说”卜定的。

 

赵姓属于角音,对应“五行”中的木,木生东方,阳气在东,赵姓皇帝宜在西方安葬,陵地需要东面高于西边,才能富贵绵长,龙脉不断。即所谓“东高西下为之角地……南高北下为之征地,角姓亦可居之。”

 

蒋介石方山墓地为何选择山之阴?蒋介石羡慕方山风水好的同时,还有政治上的考虑。紫金山与方山,一北一南。蒋介石首选方山,看中的即是方山与紫金山的“亲密关系”,选方山是蒋介石想独霸一方,又不失对孙中山的敬意。

 

蒋介石自称一生追随孙总理,多次公开表示“是中山先生的学生”,“死后也要做中山先生学生”。孙中山归葬于紫金山,蒋介石一直想着自己的风水宝地该选在哪儿合宜,后经太虚指点,方山进入了蒋介石选陵视线:如果在方山的北坡营建陵墓,正好与中山陵形成“对陵”,呈学生面向老师鞠躬的“师生之礼”。

 

另外还有传言,蒋介石的老家溪口在南方,蒋选方山也有靠近一步之说。

 

方山与紫金山共用一条“风水线”

 

实际上,早在1937年之前,蒋介石即注意到了方山,初将墓址首选于方山,并不偶然。

 

1937年11月,淞沪保卫战失利后,侵华日军立即沿沪宁线,向南京疯狂进攻。为保卫首都南京,蒋介石花巨资在中华门外南郊建了很多地堡、碉堡一类的军事设施,形成一条很长的防线,时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

 

该防线的地下指挥所就设在方山定林寺(入口离定林寺约100余米,现在游人可以看到)。但后来此防线未能起到军事防御作用,日本人侦破蒋的用意后,避实就虚,绕开方山防线,经南京东汤山攻打中山门,这是后话。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一举攻陷南京。蒋介石当年曾亲临方山地下指挥所视察。蒋站在定林寺塔前,向北方的紫金山遥望,可以看到中山陵,蒋当时即心仪此地。蒋介石最早萌动墓地首选方山之意,应始于此时。

 

方山与紫金山直线上有30公里之遥。这里的僧人证实,如果天气晴朗,肉眼确实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山陵。更重要的是,两山有一个风水上的承应关系。公元1173年高僧善鉴在方山移址重建定林寺时,寺址定向与紫金山原寺选在一条风水线上的同一个朝向。

 

笔者认为,蒋介石当初看中的正是这点。但最后蒋介石却放弃了方山此处自选墓地,这又是为什么?这似乎成了一道谜题。

 

据说择好墓地后,有一次蒋介石站在方山北坡向北望,以前还能看得很清楚的中山陵却消失了,仅是若隐若现(笔者前去勘查时是晴天,并未看到紫金山,恐由于空气污染)。蒋介石觉得这样不好,不能与孙中山相依终古,才决定将墓址改定在紫金山。

 

慕紫金山“王气”弃用方山

 

但笔者推测,蒋介石放弃方山墓地,应该是另有缘由。

 

方山离紫金山确实太远了,构不成对紫金山的“朝拜”格局。更重要的是,方山的“王气”经秦始皇早年的一番折腾,早就衰弱了,这也是为何金陵自古都是短命王朝的迷信说法之一。

 

在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因为“国父”葬在紫金山,在朱元璋把陵寑选于紫金山,风水旺过一次之后,六百年后又一次“王气十足”,兴盛了起来,到紫金山朝拜观光者络绎不绝。

 

如果蒋介石把陵寑选在方山,生前沾上孙中山光芒的蒋,死后就得不到“国父”的庇护了。所以,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生前在美国时曾向外界证实,“蒋公生前有遗愿,回大陆,葬紫金山。”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于台湾,终未能葬紫金山。蒋介石逝世不久即传出,蒋临终前授儿子蒋经国口嘱,自己死后棺木不要下葬,暂时安放在台湾桃园县的慈湖,等将来国民党“统一大陆”后“回家”。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论是紫金山“王气”,还是方山的“风水”,蒋介石的愿望均是不可能实现的。蒋介石归葬大陆,成了一桩历史遗憾。据说,在李登辉当了“台湾总统”后,蒋家曾请人与中共高层秘密接触,希望将蒋的灵柩移回南京,了却蒋的生前遗愿,但遭到了台湾方面的抵制。蒋介石以后会不会“回家”?只有时间来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