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款无人机续航50分钟:六亿元一部电影是中国式豪宅的翻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9:57:09
六亿元一部电影是中国式豪宅的翻版

David 
 最近即将面世的《金陵十三钗》在大导演的名声下,戏未登场先炒作一片,最让人刺激的除了导演和美女,六亿元的投资宣传成为亮点。中国电影没有成为国际电影市场的名角,可中国电影的制作费用已经追上发达国家的加码了,怪不得很多香港的、台湾的、韩国的、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演员都冲进了中国电影拍摄场。

    六亿元人民币,在当前的中国,可以建造30多层楼的写字楼二栋,建筑面积可以超过十万平方米。我们可以预期,那电影可以通过票房收回投资,可能还有盈利。因为中国的电影票的价格已经比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要高。那相当于中国一些城市的房价,因为说那是豪宅,卖出的天价让第一世界的人们都咋舌。

    在人们缺少赚钱题材的时候,文化产业被一些人开始鼓吹,这让人想到前十年左右的那段日子,房地产是否应该作为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社会上有过较大的争议。在房地产市场急速发展,房价不断高扬以后,人们似乎感到那房地产的发展过快确实成为社会的问题了。政府被土地财政绑架,房产开发企业成为高房价的始作俑者,消费者在不断高涨的房价面前,慌乱地抢购,社会出现的是焦虑和四起的危机。在钢筋,水泥价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房价成为魔术师手中的玩偶,在幕布的帮助下,人们不知道内部的机关。只能够对结果表示惊讶。

    有钱的开始投资影视,这已经不是今天开始的游戏。一些房地产赚钱的,一些原来投资房地产的,早已经开始涉足影艺圈,并再度发了财。而让我们更加惊讶的是,中国近年成为演员做电影投资老板最多的国家。一些大牌的演员,很多成为了电影的投资者。这一现象和前些年中国很多搞实业的都进入房地产投资有相似的趋势。

    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拍电影太赚钱了?!做演员赚钱太容易了?!不然他们怎么能够没有几部戏就抖做老板了呢?不然他们怎么会那么多热情地投资拍电影呢?

    中国的社会有趋势性带动的习惯,在人们关注以赚钱为目标的时候,利益成为驱动的唯一动能,投资的方向是由投资带来的效益决定的。投资电影,那比造房子还要刺激。尽管每年有很多电影被淹没,可是因为成功的电影票房在媒体的追逐下,让多少人垂涎三尺。

    房子因为总价过高,一次购买会带来终生的影响。电影票价很高,可那一次消费并不会让人影响生存。在中国电影尽管无法走向世界影坛的高端,可中国式噱头照样可以在人多的市场上猎取比国外更多的金钱。

    中国的豪宅是被炒上去的,在中国,您可以到处看到那样的卖房宣传:世界顶级豪宅,世界富人集中场所,世界最好的会所别墅等等。这就是中国房地产走过的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今天的中国电影,抢档期,抢媒体,抢眼球,做作的造势,恶意的曝光,就像前些年鼓动人人买房那样,最好让全中国的人们都整天泡在电影院内。

    巨资拍戏,与装修豪华的房地产一样,为的是卖高价。房子不是价格卖高就一定是豪宅。北京最近对普通住宅标准的调整,很多已经买了房子的人可能会感到一次不小的打击,因为当年他们买房的时候,不仅形式上被称为豪宅,而且政策上也作为非普通住宅交纳税费的呀!可实际上那并不是豪宅,当然有被骗的难受。一部电影说要花去超高层高楼的代价,那成本是谁定的?是不是有核定过?如果就是为了将投资看成是好电影的标准,以高代价去吸引社会的钱,那电影本身是不是一部好戏呢?

     房地产开发商因为高房价被社会谴责,那房地产开发还是有很多限制和税务管制的。房地产的成本是需要税务部门审定认可的。电影的高费用,高成本依据是什么?演员的出场费是不是又额定?有交税?各类开支是不是有规定?突然高密度的发展电影事业,就和当年房地产一下子铺开一样,很多的社会管理或许还没有跟上。第一桶金被一些人取走了。

    好电影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文化影响,也具有生命力。好的演员那是可以被社会牢记的。可今天当我们演员的财富增长太快的时候,我们要反思我们这个很多老演员,那些著名的演员,他们不是因为富有而被人们记住的,他们中的一些人至今活得十分平民。演员是职业,演员应该有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的标准,可当如何一种社会现象出现偏离一般规律的时候,那说明这里出问题了。

    房价太高,社会需要泡沫消失。电影票价太过,社会也会不予接受的。中国的盗版问题,是有法律意识问题,也有现代技术太过发达的问题,当然有我们的电影片价过高的问题。假如一部电影和国外一样,卖价也就是一张碟片的价格,那盗版的人就缺少了赚差价的机会。现在我们一张电影票卖到100元,而一张盗版碟片卖10元,这自然造成了盗版的可能。

    希望社会能够像认识中国式豪宅那样去对待中国式的巨资拍成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