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全集小车车游戏:陈式太老架一路解说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10:40

陈式太老架一路解说词

 

第一式太极起势。

两脚立站立,两臂自然下坠,头要自然正,二目平视,牙齿嘴唇微合,舌尖抵住上颚,呼吸要自然,首先要做到意念集中,思想清静,抛弃一切思想杂念,然后,屈膝松胯,提左腿向左开半步,然后移重心,放松下沉,然后两手徐徐上升与肩平。在上升的同时,注意不要挑肩架肘,然后,再随着身体下降两手下按于小腹前,这叫太极起势。

第二式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陈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第一势共7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动作:

 

    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向左上方掤,现在重心偏于右腿.动作二,两手坐腕翻掌向外加掤劲,左手变顺缠右手变逆缠,然后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左移,右脚尖外摆两手变捋劲,向右后上方捋.动作三,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向左前方开步,脚尖上翘,脚跟铲地滑出.动作四,身体下沉,走下弧线,向前移重心,两手向前掤划弧,左手掤于胸前,右手掤在右膝上方,然后左手向前带,然后再与右手相合,右手领着右腿上步,右脚虚脚点地,然后右手变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再提右腿,震脚落地,金刚捣碓在震脚的时候,注意不要把重心移在右腿,要重心在左腿,用右腿的弹力来震脚。

 

 

 

第三式懒扎衣。

 

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作用的。陈式原名揽擦衣。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式理法不合。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歌诀: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动作:身向左转,右手由拳变掌,向上穿掌外翻,左手逆缠下按.动作二,两手在胸前划弧转圆两手交叉于胸前,然后提右腿向右开一大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然后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然后身体向右转,把右手拉开,左手叉腰,屈膝松胯周身放松,这个步叫右弓步,手臂要求:要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开裆要圆,虚腿脚尖要内扣,膝盖要微屈成弧形。

 

 

 

                         

 

第四式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动作的。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在陈式太极拳各种着法中,都含有这两层意义和作用。

 

    陈式老架第一路(十三势)无此名,其他几路则有此名,108势太极长拳中也有此名。陈鑫先生所著《陈式太极拳图说》也无此名,但曾说搂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闭。一个手足斜开的大敞门势子,反以封闭为名,意更深远。各势太极拳仍有“如封似闭”势名,与此势毫无相同。

 

    当今陈式一路有6个六封四闭,二路(炮捶)只有1个。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头套)虽无六封四闭之名,但在揽擦衣与单鞭连接之处有掤捋挤按的动作练法,今命名为“六封四闭”。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右凡五转。步法从右弓步变右侧马步。右扑步。成左后虚步。手法包括掤、采、捋、按等法。

 

    据洪均生先生讲,陈发科师爷教此势时总说:捋时左手贴腰向里缠,右手松肩沉肘下塌外碾,而且捋的姿势是用右腕掌之间搭在对方的左肘关节外上侧。说必须这样四两拨千斤中的“拨”方能有作用。从来不许以右手托对方的左肘,认为手总托不动对方肘部下沉的劲。但如今一般习此势却都左手逆缠,高齐左眼,而且以右手托对方的左肘,不知从何时何人变的。

 

    歌诀:六封四闭捋采变,顺势左捋塌外碾。上引下松随敌意,跟步双按闭中封。

 

    动作:六封四闭是左手去引右手,这是动作一.两的相合以后,向下捋,随着重心左移,这是动作二.动作三,重心右移,身体向左转,两手继续向身体左后方捋,然后上合于左耳下,然后双手下按,把左腿收回来,虚脚点地。

 

 

 

 

 

第五式 单鞭

 

    势名考释:此势是象形的,势子完成时两手左右展开,如同横担一条鞭似的。陈式一路有7个单鞭,二路(炮捶)只有1个。陈鑫先生在所著《陈式太极拳图说》中说:“左转身蹬一根一势也名为中单鞭,并说明作用为手脚齐用法。“今已无人知晓。各式太极拳名均相同。

 

    要领:此势共有5个动作。眼法在一、二两动作注视右前方。从第二动作完成,便转向左前方。身法右、左、中、左、右凡五转、步法从左后虚步,变左前虚步,左小扑步,左侧马步,成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引左按,左引右挤,左进步靠、左肘、左按、挤等法。

 

    陈鑫先生讲解此势作用,右臂含有臂折靠法。

 

    歌诀: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互西东。右挤左化左步靠,肘打按挤法更巧。

 

    动作:两手相合变双顺缠,左手向前,右手向后收。右手五指合拢变勾手,用手腕领劲向上掤,做到松肩沉肘,然后再提左腿向左开步,重心走下弧移于左腿,右脚尖内扣,左手再向右上方穿掌外翻,向左划弧拉开,然后放松下沉。

 

 

 

 

 

第六式 金刚捣碓。

 

    要领:此势共6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转身后方向不变,即为正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右、左凡六转。步法从单鞭末动作的左弓蹬步变左半盘步,左扑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左前掤、右收掤左转身掤、抱缠、膝打、震脚等法。

 

    此势与第一金刚捣碓不同之处,从势的结构观察,便可看:前者是从两手下垂,两足并立的合势变开势,又变为合势的。此势则是从手足同开的单鞭变为合势的。前势是正面接手,对方的手、步均在我手、步里侧;此势则是对方从我左手外侧进攻,手足始终在我左外方的。

 

    歌诀:左转捣碓先引掤,转身化拿兼膝攻。妙在有形似无形,抱捶震脚势沉雄。

 

    动作:右手去找左手,走下弧与左手相合,然后合好以后,两个手走上弧向右后方捋,重心移在右腿,然后重心下沉,身体向左转,左脚尖外摆,重心移在左腿,两手掤出去,然后再上步,变金刚捣碓,与第一个金刚捣碓有相似之处。震脚。

 

 

 

 

 

第七式 白鹅亮翅:

 

    势名考释:此势是象形的。取名重在“亮翅”二字,使人一见此名,便可领悟它是讲手部的开,而不是合,与腿无关。陈式老谱所载命名为“白鹅亮翅”。白鹅亮翅一名,老谱释为“鹅”性凶狠,又有温善之态,故名。各式太极拳均为白鹤亮翅,我依老谱所载。

 

    要领:此势在陈式太极拳一路中共有3个。势名虽同,而练法、作用不同。此势共3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金刚捣碓末动作的小正马步变左侧马步,经外八字步成左前虚步。手法包括左转掤拿,右采左按等法。

 

    歌诀:鹅性凶狠面文静,左手下按步含攻。退步右采拴身靠,眼光四射顾盼定。

 

    动作:右手穿掌外翻上掤,左手逆缠下按,重心移在右腿,然后倒左步,用脚尖着地,然后重心移在左腿,两手交叉合于胸前,再倒右步,用脚尖先着地,然后重心再向右腿移,两手分开,左手下按,右手上掤,把左脚收回来,虚脚点地,两臂要撑圆饱满,松肩沉肘。

 

    

 

 

 

第八式 斜形。

 

 

 

身向左转,右手顺缠上领,再变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下按,左手顺缠上掤,身体向右转,右脚尖略向外摆,然后重心再移在右腿,右手上掤,提左腿向左前方跨一大步,然后身向左移,左肘、手从左膝下转过去,五指合拢变勾手提起与肩平,右手从后边合于右耳下,然后再向前推,身向右转拉开,再放松下沉,上下相合.斜形,它就是步和两手都形成一个斜的方向,叫四隅方。

 

 

 

 

第九式 搂膝。

 

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动作的,重在“拗步”二字。因我们日常行走时,迈右步则左手向前摆动,迈左步则右手向前摆动。拳势的动作却与人的生活习惯相反,是右或左手足一同向前,故名之为:“拗步”。

 

各式太极拳均有此名,而练法不同。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不变向正前方(西南),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手法包括右手引掤法,进左步捋法,左手肘、挤法、松合全身之劲,贯于两手指尖法。

 

歌诀:搂膝拗步右引掤,左步斜进捋挤成。敞开大门随意使,六封四闭虚要灵。

 

两手放松下沉相合于左膝上方,然后重心向右移,两手上掤,把左腿收回来,虚脚点地,两手立掌于胸前。

 

 

 

第十式拗步。

 

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动作的,重在“拗步”二字。因我们日常行走时,迈右步则左手向前摆动,迈左步则右手向前摆动。拳势的动作却与人的生活习惯相反,是右或左手足一同向前,故名之为:“拗步”。

 

各式太极拳均有此名,而练法不同。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不变向正前方(西南),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手法包括右手引掤法,进左步捋法,左手肘、挤法、松合全身之劲,贯于两手指尖法。

 

歌诀:搂膝拗步右引掤,左步斜进捋挤成。敞开大门随意使,六封四闭虚要灵。

 

拗步,两手下捋,提左腿向前上步,两手上翻,上一步,然后再上两步,上三步,就变斜形。

 

 

 

第十一式 斜形。还是从膝下转过,变勾手,右手再拉开放松下沉。

 

 

 

第十二式搂膝、拗步与上边要求相同,动作一,二.拗步,一,二,动作三的时候两手交叉于胸前,再下分再上合,右手变拳合于右腰间,重心在右腿。

 

 

 

第十三式搂膝、拗步与上边要求相同,动作一,二.拗步,一,二,动作三的时候两手交叉于胸前,再下分再上合,右手变拳合于右腰间,重心在右腿。

 

 

 

第十四式 掩手肱拳

 

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动作的。左掌右拳打出之前,右拳本是合在左拳上方,出拳时忽又以左掌翻到右拳上边;好似掩护右拳而发的。如对手在我身右侧进攻,右肱又起了掤化作用。所以名之为演手肱拳(捶)。

 

陈鑫先生据老谱《陈式拳械谱》名为“演手红捶”并解释为:“练习手和捶”,又解“红”字为:“练习手和捶”,又解“红”字为:“如红炉出铁,人不敢摸”和出手见“红”之说,意义深远,故采用老名。

 

要领:共4个动作。眼向左前斜角;身法右、右、左、左凡四转;步法从左半马步变左侧马步,最后成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引左挤,左引右击等法。

 

歌诀:演手红拳练手捶,左引右击见红拳。前发后塌劲要松,发劲都在手捶中。

 

打掩手肱拳的时候,以腰脊为轴,身体突然左转重心向左移,左肘向后发肘力。"哼"!

 

 

 

第十五式金刚捣碓。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转向右方。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上势演手红捶末动作的弓蹬步变左半盘步,内八字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

 

歌诀:右转捣碓右转掤,转身右采小而灵。右手右脚同收转,挒中带扫着法精。

 

右拳变掌,松肩沉肘,下沉与左手相合,然后身向右转重心右移,右手逆缠上掤,左手逆缠下按,左脚尖内扣,然后重心再移向左腿,把右脚收回来,两手交叉合于胸前,然后右手变右拳落于左掌心,再提腿,震脚。

 

 

 

第十六式 撇身捶

 

势名考释:此名是说明动作的。因两手左右上下环绕而动,庇护全身,所以叫做庇身捶。陈鑫先生说,也可名为“披身捶”。因此势前两动作是两手分披下开的。它与护心的取义虽同,但护心拳动作较小,作用也不同;一名庇身,一名护心。其他各式太极拳无此名。

 

要领:此势共6个动作,眼法先右,最后变左;身法右、左、左、右、左、右共6转;步法从小正马步变右侧马步,再变左侧马步成左半扑步;手法包括右挤、右进步靠,左转掤、右转靠,肘挤、左上挒、右转挤等法。

 

此势如照陈鑫先生的说法,内中含有七寸靠。这个练法是当两手收合而右足向右迈步时,将右腿贴地前进,顶劲领住,身向左转,腰向右膝内侧弯下去,以右肩距地七寸为度,所以叫做“七寸靠”。陈鑫先生解为:遇到身高力大的人,突然用力猛向下按我顶部,我躲闪不及,便随之进右步插到他的裆内,腰弯到紧贴腿部而肩离地只有七寸时,对方下按之势已不能再低,这时我身变右转,用肩头旋转攻其小腹,可能打出丈余,但陈式久已无人练这样功夫,有待培养后辈。

 

此势与伏虎、护心拳是同一类型的势子,但因双方站立的位置不同。因而进攻的入手不同,则应敌的方法也各异。庇身捶我是正面(假设向北)站立的,对手是从我的右前方,左步在前用双手进按的,所以我先向右转以右手掤化(来劲偏下,我右手顺缠下转,如来劲偏左上方,则我以右肘下沉,而手向左上转掤化),然后每一动作都因对方的动向而随之;护心拳是从二起脚后接手的,双方都是右足在前,对面而立,所以对方进攻的劲偏我左方,我应向左转化;伏虎则是演手红拳,我以右拳向右前发劲时,对方从我右背后按我右臂,并且因为他的左足踏在我右足外侧,所以我必须身法加大左转,右臂向前方松开,并以右足后蹬,上下相随的掤化,这和二起脚第一个动作的滑跌法相似,但二起脚的右足不动,只以膝部松垂配合右拳化劲。总的说来,都不外于“因敌变化”的原则。也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科学态度。

 

兵法要求“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太极拳论也说:“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是“所向无敌”的先决条件。知人的方法,首先是从对方与我站的位置上看;再看他的步法是什么形式,何足在前,就可以揣测出他是从哪个方向,用什么手法进攻;也可以估计到来的劲力偏向何方。至于接触之后,要凭我身体各部分松圆的敏感,来感知他的动向变化。我方随时按照缠法的基本规律而适当加减其角度。所以拳论有“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之语。陈鑫先生也说:“守规矩,而不泥于规矩。”

 

功用歌诀:庇身捶势右下挤,手合步开右靠成。因敌变化连环肘,左引右拨腰裆功。

 

动作:

 

两手下分,上合,同时开右步,然后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左移,两手向左上方展出,然后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右移,右肘向下划弧从膝下转过,右手逆缠下按,左手逆缠向右推,然后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左移,手从膝下转过,右手顺缠从身体前方转到左前方,然后右手变拳左手叉腰,再变身体右转重心右移,右拳逆缠向上提于右太阳穴旁,左肘下合,左脚尖内扣,然后,右拳、左肘尖和左脚尖三点成一线,眼睛通过左肘尖看左脚尖,上下相合。

 

 

第十七式 青龙出水。

 

势名考释:老谱原名“青龙出水”。陈鑫先生著《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此势名“下演手捶”,可以说明动作的方向。而且后面猿猴献果一势,陈鑫先生名之为“青龙出水”并加解释说:右手如鞭穗旋转着,配合右足蹬力,跃向右前方,如同鱼友出水之势。言之有理,因改名“下演手红捶”。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以右前方为主;身右、右、左共3转;步法从右侧马步变右半盘步;手法包括右下掤、蓄劲,左引右下击等法。

 

功用歌诀:演练手捶方向变,手转互变有高见。右转肘挤铁门拴,突转一捶裆中现。

 

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左移,右拳变顺缠,下沉合于右腰间,同时,左手从左腰间向右前方推出去,然后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右移,右拳向右前下方发力,以腰脊为轴,身体向左转,前拳后肘同时发力,"哼"!

 

 

 

第十八式 双推手。

 

势名考释:这个势名是说明动作的。因最后的动作是双手接法。老谱无此名。据洪师讲,此势又名“大六封四闭”,系陈发科师爷根据六封四闭的练法发展变化而增加的,命名“双推手”。

 

此势动作与六封四闭的眼、身、手法完全相同,只是步子因身法在了一倍,所以也变为左转身右步前进,而左步跟随,学者试作比较便可知手的按法也略有变化,即前者劲发得近,此势则劲发得远。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为主,身法左、右、左、左、右共5转。步法从上势下演手红捶的右侧马步变来,向左转膝,左膝弓住为右侧马步,右半盘步,左侧马步,右前虚步,成左后虚步。手法为右收掤、右小采、左捋、右上掤,变进右步双按。

 

功用歌诀:转身左捋上步掤,以身双推步要轻。掤采捋按双推手,松圆旋转如蛟龙。

 

右拳变掌,两手相合,然后下沉,身体向左转,然后左脚尖外摆,再移重心,上步,身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合于左耳下,然后向前推,同时把左脚收回来,虚脚点地,两掌推的时候与胸平向前推。

 

 

 

第十九式 肘底看拳。

 

势名考释:势名也是说明动作的,并且也是太极拳法中练基本功的一个主要势子。各式太极拳同名?BR>要领:眼向正前方;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为左前虚步;手法逆缠双开,顺缠双合法。

 

我们可以借以练三种身法。步法做成高、中、低三种资势。一个开合,走高架;次走中架;最后走低架。3周已过再由低而中、而高。这样反复多练,腿部虽然初觉酸疼,10天后便无感觉。练过两月,腿力必可大增,而且是螺旋式的上升和下降,对拳法是极有益的。

 

功用歌诀:肘底看捶守门户,承上启下似流水。屈身自处静待来,有真无假形象古。

 

身向左转,左手下沉划弧,右手向前,两手形成左上右下,然后右手变拳和左肘下沉相合.

 

 

 

第二十式倒卷肱。

 

势名考释:此势也是说明动作的。因步向后退,两手旋转,往后倒而转之,红者不顾情面而尽力击之,故名倒卷红。

 

老势练法,陈鑫先生介绍,胸离地二尺,今人皆不能,故拳家稍变拳势,避难就易,然其活动处,较胜老势。

 

杨式太极拳则名为倒撵猴,《陈式拳械谱》名为珍珠倒卷帘,倒有象形意义。

 

要领:此势为陈式太极拳一路第一个倒卷红,共6个动作。眼向正前方,最后向右前斜角;身法左、左、右、右、左、左共6转;步法为左前虚步,右侧马步,右前虚步,左侧马步,左前虚步,左后扑步,右前扑步;手法为右转掤、退左步挒、开掤退右步挒、收掤、右转退左步掤、左双捋等法。

 

功用歌诀:退中有进着法精,采挒肘靠退行中。击前顾后皆倒使,两手更迭转无声。

 

右拳变掌下沉上翻合于右耳下,然后倒左步,同时左手逆缠向后捋,右手向前推,然后再移重心,左手上翻合与左耳下,右脚倒步,右手逆缠后捋,连续倒五步,

 

 

 

第二十一式 白鹅亮翅。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

 

要领:此势共2个动作。眼先向右,变为正前方。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前势倒卷红最后动作的右扑步变右前虚步、左前虚步。手法包括收掤、右退步右采、左按等法。

 

功用歌诀:倒卷红下接白鹅,捋变右采变化多。敞开门户伏左脚,左手按下碧清波。

 

    倒第五步的时候,左手与右手相合,然后下捋变白鹅亮翅; 倒步,两手,右手上掤,左手下按,左脚收回,虚脚点地。

 

 

 

第二十二式斜形。动作一:身体向左转,右手顺缠向上领,然后变身体向右转,右手顺逆向下按,左手顺缠向上掤,身体向右转。右脚尖微向外摆,重心移到右腿,右手上掤,提左腿向前上步,然后左手和左肘从左膝下转过,五指合拢上提,松肩沉肘,右手向前推,再向右拉开,放松下沉,变斜形。

 

 

 

第二十三式 闪通背

 

势名考释:势名是说明练法作用的。动作中有闪跌法,中气由任脉通督脉。督脉在背,所以名为"通背"。其他流派太极拳则名"闪通臂"或"三通臂",乃音讹。

 

要领:此势共8个动作。眼法向左前方,随身步的转换最后仍向左前方;身法右、右、左、右、左、右、右、右共8转;步法从左弓蹬步变左侧马步,左前虚步,右前虚步,右小盘步,左半马步,内八字步,右后虚步成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转掤、左退步捋、左转身捋、右转身掤、左进步挤、右转身右采左按、右转身背靠、退右步平挒等法。

 

初学时,左转之前,两手向右转得多些,然后向左捋回。不如这样:左手在心口前转小圈,右手从手上走立圈,更为简捷。

 

功用歌诀:内通背先左退捋,转身左捋因敌用。右转拗步进左脚,右挤再转采靠成。

 

    两手相,合下捋,重心移到右腿,左脚收回来虚脚点地,左手上掤,右手下合与膝合,然后右手上提把左腿领起来,右手合于右腰间,左手手心向前,左腿提起向前上步,重心向左移,右手向上穿掌,左手下按变勾手于身后。这时候,要加速突然向右转身,提腿转身,两手这样向上掤,由上边划弧过去,把右腿提起来,转身震脚。

 

 

 

第二十四式 掩手肱拳。然后上步两手交叉,变掩手肱拳。两手下分,再相合,这时候以腰脊为轴,前拳后肘突然发力,"哼"!

 

第二十五式  六封四闭。然后掩手肱拳再变六封四闭,两手相合下捋,重心向右移,身体向左转,左脚尖外摆,然后重心再移到左腿,再上右步,变六封四闭,上合下按。

 

 

 

第二十六式单鞭。两手相合再变勾手,提腿开步,移重心。单鞭这个动作,要上下相合,上开下合,有一首诗说"单鞭一势最为雄,一条长蛇画西东,击首尾动精神贯,击首尾动脉络通,中间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主要讲单鞭这个动作上下协调内外一致的要求。

 

 

 

第二十七式云手。

 

势名考释:势名也是象形的。中国画画云习惯以螺旋状表示云之随风旋转。因此势两手交互旋转有似画云的笔法,故取以为名。各式太极拳均同名,唯陈式有"运手"之别名,似以此势是手的互用为主。实则太极拳任何势子都是整体运动,眼、身、步、手都是一动无有不动的,所以我认为应以"云手"为名。

 

陈鑫先生曾说:太极拳中攻防手法以左右两方用的较多。因为对方其攻多以侧面而入,因之云手一势在整个套路中,不但第势反复三五次,而且一路里就有三个云手。这个看法是合乎实际的。我根据这个道理,认为洪师讲一路除三个云手之外,前招后招是云手的活步而缩小的架子;野马分鬃则是云手放大的架子;二路中的大小红拳也是活步左右的云手;左、右黄龙三揽水,更明显地表达云手虽单手应敌,也是有用的。

 

陈鑫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图说》中将云手分上、中、下,以分次序,故采用。其他各势太极无有上、中、下之说。

 

要领:此势共8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共8转;步法从上势单鞭的左弓蹬步,变左半盘步,左侧马步,右后虚步,左半扑步,左小侧马步,左半扑步,左小侧马步,左前虚步;手法包括左侧掤、右收掤、右采、左前步靠,左肘、挤、采、左进步靠等法。

 

陈鑫先生曾说:云手的步法本是以左横行为主,但也可左、右互移,以练应付对方之用。不过左移的步大,右移的步小,最后还是逐渐左行。这样练的眼法,便不应专注左方了,研究者不可不知。

 

功用歌诀:云手左进靠肘采,奇步横行往复来。左步移大右步小,双手旋转形古雅。

 

云手是练习步法的一种方法,右手变掌下沉划弧。然后重心再向右移,左手下沉划弧。两手在胸前这样双手挥舞,然后移重心并步。然后开左步,再并右步,再开右步。开步的时候是脚跟先着地。再做并步。再做开步。

 

 

 

第二十八式 高探马

 

势名考释:高探马的势名是象形的。它的动作,好似探抚马背,一手引缰,一手抚缰之状,一路太极拳套路中有两个高探马,二路也有两个。其中有一个是完全重复的。因此只分别介绍三个。其他太极拳名同。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法以左前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5转;步法以云手末一动作的左前步变左侧马步,虽然随着身体的左右旋转而腿部的缠法顺逆互变,只是暗换裆劲,步形不变;手法包括左转,左右双掤、右采左按、左引右蓄劲,左引右肘打等法。

 

歌诀:高探马先左转掤,左右开合练裆功。右发劲如拗拦肘,左肘背折引化精。

 

高探马重心向左移,两手交叉相合,把右脚收回来,虚脚点地。然后再向后方跨步,两手分开,左手向前推,左手向下捋,然后右手顺缠上掤,再身体向左转,右脚尖内扣,右手逆缠向里合,左脚收回来,身体向左转,右手向右侧面推出去,左手手心向上收于腹前。放松下沉。左脚虚脚点地。

 

 

 

第二十九式 右擦脚

 

势名考释:此势也有人名为"擦脚",我因"擦"字在此讲不通,故采用老名。这个势子的动作以踢法为主,踢时必须利用对方的空隙,所以原名"插脚",并加"左"、"右"字样以区别方向。杨、吴等势则名之为"左右分脚"。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左、右凡3转。步法从前势高探马的左侧马步,变左半盘步、左小盘步,成左独立步;手法包括左、左封、左引右打兼右脚踢等法。

 

陈式太极拳着法,凡以手进攻,必先以步法创造条件。所以陈鑫先生说:"手到步不到,发人不巧妙。"但用足着法攻人,又必须先用手创造条件,然后根据对方形势,而发踢、蹬法。这符合"先保全自己,然后打击敌人"的科学方法之妙用。至于用什么手法,则又因敌而变,不应拘泥。

 

 

 

 

 

 

 

歌诀:左捋引化右脚踢,不在颌下即裆中。一粘即踢神速妙,踢者须知随中找。

 

左手与右手相合,然后下捋,然后两手交叉,提左腿,手脚同时交叉,然后重心移到左腿,两手向上掤,再打脚。

 

 

 

第三十式 左擦脚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加"左"字以别方向。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法转向左前方;身法右、右、右3转;步法从上势的左独立步,右足随身之右转走外右下弧线,落在左足尺许,足尖外摆,成右半盘步;同时,右手加大顺缠,沉肘下塌外碾,走外右下弧线向胸前转落;掌心侧向左后上斜角,中指扬向右前上斜角,同时,左手也顺缠走外右下下弧线,从左后方向右转落在右腕上侧,掌心侧向右后上斜角,中指扬向右前上斜角。

 

双手掤法。当上势我以右足上踢时,有人在我右方左步在前,双手按我腰部,意欲为被踢之人解危,我随即塌裆劲右转,右脚落在他的左足侧,以双手顺缠,从他的两手里侧向个掤之,再顺势踢左脚。

 

歌诀:右脚踢罢势不停,上步抄手似旋风。指上打下拳中诀,插进裆中方有用。

 

身体向右转,右脚外摆,两手交叉,重心移向右腿,两手上掤,打左脚,

 

 

 

第三十一式 左蹬一跟。

 

势名考释:各式太极拳名"左转身蹬脚",洪师也采用"左转身蹬脚"之名。陈式老架原名为"蹬一根"或"蹬一根子"。听洪师讲:当初陈家练拳从实战出发,在地下埋一些木桩子,一根一根地蹬,蹬到有功夫时,不但蹬倒它,还可蹬倒它,还可能蹬断它,所以叫做"蹬一根"。此势因包含练功方法在内,故采用老名。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先转左后方,成为向左前方;身法左、右、左凡3转:步法从右独立步变左小侧马步、右独立步;手法包括左转身肘、提、左打右蹬等法。

 

注意:凡足向前蹬,左蹬则左拳发在左膝外旁,右蹬则右拳发在右膝外旁。因为手法是开法,如不将拳走到此处,则被拿的手解不开,便会被对方松肩沉肘随化,而不能抬腿更无法蹬出。现在练这个势子的都是拳只发到膝部内侧,腿却抬得较高,因为是练空架子,所以用错的配合方法仍能错着去练。如经过实践,便会认识到"过犹不及"的要求是多么重要。

 

歌诀:身法松圆正无偏,双拳翻转左脚悬。提膝蹬足随敌使,手足齐放中单鞭。

 

然后转身,手相合,变左蹬一跟。手先分,然后再变拳,提左腿周身相合,把劲力发在左脚和两拳上,"哼"!

 

 

 

第三十二式 前趟拗步。然后前趟拗步,动作一、二、三。

第三十三式 击地捶。

 

势名考释: "击地"字样表示拳打得极低,并非真打地面。其他各式太极拳名为"进步栽捶"。

 

要领:此势共有2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法右、左两转;步法从左侧马步变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转蓄劲,左上引、右下击法。

 

    陈照丕先生名之为"神仙一把抓",在实践中又一用法,其实是击地捶后一动作。其练法击地捶下打之后,顺缠一抓松沉其势,有抓裆之法;也可抓土撒向敌面部之用。

 

歌诀:击地捶势奔前堂,连三赶步不容让。斗打捶击手抓裆,静听耳后应八方。

 

两手变拳,放松下沉,左拳从左膝下划弧上提,右拳走上弧从右耳前向下栽拳。

 

 

 

第三十四式 踢二起。

 

势名考释:前两势是单踢法,这一势为连环双踢法,也就是先左踢,后右踢的连环右踢的方法。各式太极拳均同名,陈式老架也称为"踢二起"。

 

要领:此势共7个动作。眼法先右前,后右后,最后向正前方;身法左、右、右、右、左、左、左凡7转;步法从前势左弓蹬步变左半盘步,内八字马步,手法包括右侧,右转肘靠,右转左兼右扫带、左引右踢、左侧等法。

 

歌诀:左引右击踢二起,虚虚实实随敌使。不是平日空中跃,何来左右连环踢。

 

翻身踢踢二起,重心右移,身体向右转,右肘向上翻。右拳变逆缠,左拳逆缠向下,左脚尖内扣,身向右转,把右脚收回来,右拳拳心向上,左拳拳心向内。重心向右移,两手在身体的两侧这样划弧转圆,同时跳步与右脚相合。

 

 

 

第三十五式 护心拳

 

此势考释:此势手法都是围绕胸部反复运动的。主要保护胸肋,名为护,十分恰当。陈式太极拳在此处也名"兽头势"。陈鑫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图说》中将此势叫做"兽头势",但在七言俚语又名"护心拳",一势两名,练法不一。今录出陈鑫先生七言俚语以供研究:"两拳上下似兽头,左足西往又东收。护心拳里无限意,欲用刚强先示柔。"

 

陈鑫先生解释"兽头势"一名极为详尽,但练法与现在不同。他说:"兽头势右拳在右额,左拳在左膝上中间,瞪住眼而视之,其形凶恶如房上兽头,故名。"

 

杨、吴各式太极拳则将此势动作分开,名为左、右打虎势,取象形之义,也有道理。

 

要领:此势共7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右、右、左凡7转;步法从右小侧马步,变右弓步、右前虚步、右扑步、右半盘步、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收、右前、右进步靠、肘、挤、等法。

 

歌诀:护心拳先斜退掤,右进靠肘平挒成。两手护心无限意,双目如电似兽头。

 

开左步向前上步,两手上掤后下捋,下沉,重心向左移把右脚收回来。两手向左边上掤,然后开右步,右手从右膝前转过,然后两手变拳上提,身向左转,两拳向前掤,拳心向内。

 

 

 

第三十六式 旋风脚

 

势名考释:此势前三动作手、足均由右向左旋转,如旋风之状,最后方以双手横开,左足向左横开,如同旋风越刮越猛,故名"旋风脚"。老谱名"踢一脚"。其他各式太极拳无此名。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法先向正前,后转向左前;身法右、左、右、右凡4转;步法从上势护心拳的右侧马步变右半盘步、右小盘步、右独立步;手法包括右转掤、左转捋、右转封掤、右转左手掤打、左膝平攻等法。

 

此势虽用腿法,却非蹬、踢。因蹬踹都是对方在我前方,捭法系对方在我右侧;此则我从原来斜对面向左后发劲,又以左膝从他的右侧。所以左手从他的前面向左后发劲,又以左膝从他的后面向左前发劲。手足前后夹击,使之成为背势。

 

歌诀:双手拧转右脚扫,十字手法护腿进。踢一脚下旋风腿,旋转变化右转身。

 

身向右转,两拳变掌划弧变上捋。然后重心再移向左腿,两手下沉,把右脚提起来外摆,脚跟外侧着地,两手交叉于胸前,身体继续向右转,重心移向右腿,两上向外掤。左腿变里合腿,两手这样横向外开,与左脚相合,所以这样就形成一个爆发力,转过以后变右蹬跟....

 

 

 

第三十七式 右蹬跟。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洪师改名为"右转身蹬脚"。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从前势旋风脚由左方转为右后方,但因身步向右转过180°,所以它第二动作为眼法向左前方,从第三至第五动作又转而向右;身法右、右、左、左、左凡5转;步法由右独立步变左侧马步,右小侧马步,成左独立步;手法包括右转身右截掤、左进步挤、右转身收掤、下掤变拿,右打右下击蹬法等。

 

此势是应付两方对手的着法,一、二两动作应付右后方,当身步已向右转进,便以左前方为主,接着又有人从我右后方来攻,我急转身迎之。但两上右转发央的上下手足配合得不同,而且由于前一势的来脉不同,所以手足必须因敌而变。第一个动作的前一动作是我以左足横攻左方之敌。有人为了援救他,利用我右足独立,左足向左发劲,向右后方拧我右手,本来可以使我向右仰跌,但我先塌好裆劲,继续右转,却将右手向左拧转过来,以致反背为顺,赢了对方。但又有人从我右手方进攻,不敢向右后再拧我的右手,却进步向左按我右手,我立即变为收掤、下掤,拿他右腕,而以右足蹬之。

 

陈鑫先生说:足的踢蹬,较手法更重要,不遇真正死敌,不可轻用。而且用足法必然一足独立,万一发出之足被人接住,最易仰跌。

 

歌诀:旋风脚下蹬一根,四面八方任人侵。随身依人蹬足使,就是神仙也断魂。

 

左步向左开,两手向上分,重心移向左腿,提右腿相合,蹬右跟。"哼"!然后转身震脚。

 

 

 

第三十八式 掩手肱拳。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这个势子是蹬一根势的下一个势子。

 

要领:此势与前势练法不同。共有6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右、右、郁郁葱葱、左凡6转。步法左独立、右转震脚左侧马步、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左收掤、右转开掤,双拿、左挤右引、左引右打等法。

 

据洪均生先生说,陈发科师爷讲到陈式太极拳发劲的方法有4种。一为轮子边上的劲,只能打起对方,而无损伤。二为轮子内则的劲,即是挒法,能折断骨节,不可轻试。三为钻头劲,演手红捶就是这种劲,非遇真正敌人,更不可轻使。武术界常有"拳打寸劲"之语,一般解为:拳到离对方一寸才发劲。陈式太极拳则贴住对方皮肉后方发劲,在意念上能打进一寸去,所以易受内伤。四为崩炸劲,当对方紧搂我腰或擒拴我身任何一部位,方用此劲,然非功力深者发不出这种劲。此劲也名"惊弹劲"。

 

歌诀:蹬一根下演手捶,来脉转关膝上回。引手擒拴震右足,火焰钻心追人魂。

 

 

 

第三十九式 小擒打。

 

势名考释:此势是接演手红捶而变的。对方接我右拳,欲向右退步,引我右臂使我成背势,我随势进步前掤,再因敌变化的着法。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看右前方。身先右后变右、左、左凡4转。步法从前势末动的左弓蹬步变右前虚步、左扑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进右步掤、右采左按、左转身掤、左上挤右下按等法。

 

据洪师讲,当年陈发科师爷讲解此势时说:这个势子的最后一着虽然同是一挤一按,但上挤下按的劲分两截,较为厉害。因为对方只顾注意我的左手。而用右手向上掤挤,我以左手贴胸部也向上掤挤,对方的气都集中在上盘,对方的右腿在我左腿里侧,他的劲难以下塌,因而不免下盘空虚。而且未防我同时以在后方的右手攻到小腹报海,我虽用暗劲发出,但劲向下按,可使对方的气突然成为上下两截断开,而致气脱休克,在互相试验时,必须注意右手按劲,不可真的按在对方气海穴。所以陈发科师爷常常教导:对抗不可能常胜,而应常保不败。输要输得有理,赢得须有分寸。这就是"既有拿手(不败),还有招手(不伤人)"。

 

歌诀:小擒打先沉右肘,右脚转进上步掤。右手采拿左手按,左脚再进挤按成。

 

松肩沉肘下合,同时提腿上步,再移重心,右手臂逆缠上掤,提左腿,左脚和左手同时下开。重心再走下弧向左腿移,左手上掤,右手与左手相合。然后重心再移于右腿,两手再合于胸前,重心再由下弧向左腿移,同时两手向前推出去。

 

 

 

第四十式 抱头推山

 

势名考释:此势陈鑫先生解为:"有人从我背后袭来(此势是从小擒打末一动作变的),来势既猛,用意不善,我必须转身应敌。转身时为防击面部,故须抱头。转身后对强敌不应软弱,纵使他是座山,也应以全力将他推倒。

 

陈鑫先生有七言俚语赞比势:"推山何必上抱头,唯有劈顶据上游。转身抱首往前进,推倒蓬瀛盖九州。"

 

要领:此势共6个动作,眼法在第一个动作转向右后,以下系向右方。身法左、右、左、右凡6转。步法从小擒打末一动作的左侧马步变左半马步、内八字马步、右前虚步、右扑成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倒掤、右转靠、右转退步,右挒兼右足转带,左引右下挤、右双按等法。

 

歌诀:抱头推山右倒掤,右转靠肘变化中。左手掩面柔无骨,锁扣双推山欲崩。

 

两手相合,右脚收回,脚尖点地。然后以腰领劲向右转,左脚跟外摆,两手下分,在上合的同时开步,两手抱头,裆劲走下弧向前移,两手合力推出去。

第四十一式 六封四闭。

 

 

 

下面动作六封四闭,下捋,再上合,移重心,下按。

 

 

 

第四十二式 单鞭。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法第一动作向右,后均向左、身法左、右、左、右凡4转。步法从三换掌末一动作的右半盘步变外八字马步、右侧马步、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左引右按、左靠、肘、采、按等法。

 

歌诀:声东击西势最强,此势平日善用方。转身靠肘按变挤,一字长蛇应八方。

 

前边都讲过了,在移重心的时候,注意走下弧线移过来,再向右回旋穿掌外翻,用腰带,把左手拉开,放松下沉。

 

 

 

第四十三式 前招。

 

势名考释:说明作用以前方为主。陈鑫先生名为"前昭"。解"昭"为看。可能是豫省方言。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法向前。略偏左;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单鞭之左弓步变左侧马步,左前虚步;手法为左侧掤、右收法掤。这个势子的运输和手法是云手的缩小、步法是斜的活步。陈鑫先生引《易经》卦象为"小过"。谓此折小巧灵便,如鸟之回旋,角度不大,而十分轻巧善变。

 

歌诀:眼顾左手是前招,上掤下打肘藏靠。浑身柔软若无骨。才能识破其中妙。

 

右手变掌下沉到腹前,然后再移重心,右手上掤外翻,左手合于腹前,同时把左脚收回,虚脚点地,左腿再提起,脚跟着地向前开步,然后左手再划弧上掤,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收回,虚脚点地,这个动作为前招。

 

 

 

第四十四式 后招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但眼睛转而向后,所以名为"后招"。

 

要领:此势两个动作。眼睛转向右后方tmd法左、右两转;步法从小侧马步变右后虚步,成右前虚步;手法左退步掤,右转身挤。

 

拳论有"彼不动,已不动;彼微不动,已走动"之句。我曾体会前句对交手的方法应当是有礼、有利、有节的。陈式太极拳的战略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以说是"有礼"先动手在战术上容易被人看出我的动向,而乘机防御并进攻,不先动则使人难测,所以是有利的。至于如何做到有节,却在于功夫的深浅,也表现出人的品质。洪均生先生常说:"与人交手,既有化法,更要有打法。"化法是保证不败,打法是胜得要有分寸。洪师特别研究拳法,虽然对手是外人,也总是先说:"你随便进招,不要有什么顾虑,我对你只是点到为至,绝对不伤害你。"当时我听了洪师傅这番话,总以为是非常谦逊的。现在我回忆起来,细思之下,双觉得谦逊之中,隐含着一种自豪感。

 

我对"彼微动,已先动"这句话,曾思之为"彼微动,已随动"比较铪乎实践。我请教洪师,他说:"彼微动,已先动"这句话不如孙子兵法"后人发,先人至"讲得合理易明。彼虽动得微小,终是先动,怎么我又成了先动?最后我结合实践细加体会,感觉到所谓"微动"是在背势中欲转背为顺之际的微动。我们感觉出这个"微动"的方向,就立刻按照拳的理法,不待他的动作形成,应该借劲时就要顺其动向而加大借法,迫使对方走的偏过的丢劲;应该适应截劲就要逆其动向而迅速堵截,使其不得转变,而从这一背势变为另一背势。所以不如说成:"彼微动,已先发",这就是陈鑫先生说的"出奇在转关"那个转关的微妙时刻。"后招"这个动作,就是利用彼方微动,而发出的一种着法。

 

歌诀:前招后招转无痕,车轮飞转度金针。出手描出太极图,一开一合在我身。

 

是脚步不动,以腰脊为轴,右手逆缠上掤,左手顺缠下合,先左后右旋转。

 

 

 

第四十五式野马分鬓。

 

势名考释:这是象形的势名。这个势子是云手的放大。动作的身法、手法和步法都是开展奔放的。陈鑫先生说:步子放大到三尺宽,老练法手的中指能够擦地前转,如同野马奔驰中鬃毛被风吹得左右分披,如今没人再做得那么大而又快了。各式太极拳均有此名,而练法不同。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看右前方,但身法转变后,眼的方向虽未移动,却形成向左前方虚步变右侧马步、右侧马步、左小侧马步、左前虚步,成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转进步右掤变靠,右转右采左靠,左转身挤、右退步掤、左进步挤等法。

 

歌诀:野马分鬃穿裆靠,双手开合步轻松。双手擦地如风转,留下古法世世传。

 

左手上掤,右手下合,同时提右腿上步,然后重心前移,右手上掤外翻,左手顺缠相合,右脚尖外摆再提左腿上步,左手再上掤逆缠外翻,右手合于右膝前。这是野马分鬃.

 

 

 

第四十六式 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洪师加"左转身"三字,以别方向。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法先看左前方,进步后因方向未变,自然形成为向右前方。身法左、左、右凡3转,步法从前势野马分鬃的左小侧马步变左小盘步,右前虚步,成左后虚步。手法包括左转身捋,进右步双上掤,跟左步双右按等法。

 

歌诀:劲发财略向右转,掤住左转变闭封。闭后左转退步捋,立即变换跟步卦。

 

右手去与左手相合,然后下捋,重心随着移过来,然后再向上翻变上捋,同时左脚尖向左外摆,然后上右步,变六封四闭,下捋,上合,下按。

 

 

 

第四十七式 单鞭。

 

这又一个单鞭,一、二、三、四、五,拉开,六,放松下沉.第四段将小擒打的用法介绍一下小擒打里面又能擒拿,又能上掤下打,好比对方,在出手以后,接着对方的手,要抓住对方的手就用这个合力,可以作为一种擒的方法,这样一合,是用缠丝劲里合的方法,就是双逆缠,用双逆缠可以形成一种里合,好象往里卷的劲一样。这是一种擒拿的方法。另外就是对方出手以后,上掤下打,这是用上掤,上掤.上掤下打的方法.

 

 

 

第四十八式 玉女穿梭

 

势名考释:陈式太极拳各种套路都有这个势名。但练法、作用不同。一路玉女穿梭是左右上下斜开,而左步前纵,右步后随。二路(砲捶)则双手同时一收一放,长拳108势则前纵右转回,名为:"玉女穿梭倒骑",都是像织布梭的动作。加"玉女"二字不过艺术美化而已。各式太极拳同名,练法不同,无前纵,而改为向四个斜角转动。

 

要领:此势共同两个动作。眼法先以右前方为主,跃出后定势时,则转向左前斜角。身法只右转一次。步法先跃进左脚,右脚随之跃进成右侧马步。同时,左手逆缠向右平按。右手贴身逆缠右采。步法跃出时,左手下按齐左胯,右手上采齐右眼。

 

歌诀:左脚跃起右脚进,右采左按右转身。此势平纵谁双迅,一片神行自古稀。

 

动作一,右手下合与左手相合,同时把右脚收回,虚脚点地,再以腰为轴向右旋转,带动手臂相合立掌与胸前,然后两手逆缠下沉,身体下沉相合。两手顺缠上升的同时把两脚提起,叫双震脚,然后动作两手相合,把右脚提起,合好以后要蹬脚发力。"哼"!然后跳步,转身两手捋过来。

第四十九式 懒扎衣

 

势名考释:势名取义同前。洪师加"第三"字样,以别次序。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身、步法均同第一揽擦衣第三、四、五动作,作用亦同。只是步法向右进时,仅开半步。

 

歌诀:玉女穿梭接擦衣,屡次分疏识者稀。即擒即纵缠丝劲,须于此内会天要。

 

两手交叉于胸前,开一大步,然后再移重心,以腰为轴把右手拉开,左手叉腰,放松下沉。

 

 

 

第五十式 六封四闭。下个动作六封四闭,下捋,上合,再下按

 

 

 

第五十一式 单鞭,开步

 

 

 

第五十二式云手。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因采用陈鑫先生次序规律,第二个云手加上中字。

 

据《陈式拳械谱》所说:"陈式太极拳头套(十三势)把三个云手分为:春云,夏云,秋云。上云手为春云,一片生机,和风细雨。中云手为夏云,乌云滚滚,雷、电、狂风交加,有乌云压城城欲摧之势。陈式拳家把中云手形容为乌云滚滚,摆脚如狂风闪电,跌叉震足为惊雷,跌叉势成如狂风暴雨。"所以陈鑫先生说:"打太极拳要练出情、景、神、意。"

 

要领:此势共8个动作。眼法为左前方;身法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凡8转;步法前三动作同前;第四动作右足是从左足的后方进到左足的左前方少许,右膝恰在左膝弯里侧,用足尖向右斜角踏地,成左小盘步;第五坳作左足从右足的前方向左横开,足尖亦偏于右前斜角,成左侧马步;手法为一上一下,上逆下顺的双正旋,但身右转时,手偏右此,左转进左步时,手向左走得略少些。

 

歌诀:乌云滋滚中云手,偷天换日步如溜。左右循环如日月,太极图中有无有。

 

这个云手采取是偷步,就是步从左腿的后边插步过去,前边一个云手叫并步,这个叫偷步,好,最后一步完了以后,变摆脚跌岔。

 

 

 

第五十三式 摆脚跌岔。

 

势名考释:这是象形的势名,言足之摆动近乎"风摆莲叶",陈式老谱又名"怀心腿"。摆脚是实说动作,取义更为明显,故采用摆脚老名。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法从云手的向左看转为向右;身法右、左两转;步法右侧马步变左独立步;手沅括右平掤、右手引、右足捭法。注意:右足尖随右膝内合提起,再向右发劲。

 

歌诀:右引左击捭法使,松腰膝打怀心脚。右采膝捭破诸靠,身手松开虚又灵。

 

势名考释:此势也是说明动作的。陈鑫先生说:"何为跌岔?身从空中跌下去两腿岔?身从空中跌下去两腿岔开方为跌岔。今练法为单跌岔,以双跌岔非用纵法不能起,不若单跌岔只用左足踵往前一合右膝往外一开,右足踵用力一翻即遂落遂起,较之稍易故用之也能制胜,且今拳家皆如此,故从之。"看来跌岔老练法为双岔,今为单岔,杨式、吴式则名为"单鞭下式"。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向左前方;身法左、右、掤两转;步法从震脚并步变左扑步;手法包括左转合掤、右采左按兼左足前踢法等法。

 

歌诀:摆脚闪电狂风起,震脚如雷跌岔势。此身若非成铁汉,落地好似倾盆雨。

 

由下划弧向前移重心,再变后捋。然后重心移到左腿,两手继续向右后方,然后把劲转换过来,由捋变成向前合,然后右腿由前边划弧外摆,震脚。两手变拳,右拳拳心向上,左拳拳心向下,重心移在右腿,提左腿,用脚跟铲地滑出,这叫跌岔。

 

                       

 

第五十四式 金鸡独立。

 

势名考释:是以公鸡经常一爪独立,一爪蜷曲而象形取名的。此势有左、右两势。陈鑫先生将右势尊照老谱名为"朝天镫",说是左手高举过顶,似古兵器中之朝镫状。据《陈式拳械谱》所载此势练法与今不同。它的练法:左手与左脚同时齐向上行;一蹬一托、难度极在,今人无人能练,有待培养后辈。各式太极拳均名"金鸡独立",不分左右。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向左前,后因身、步转变,成为正前方:身法左、右两转;步地左半盘步、变右独立步;手法包括左掤下引,右手上托兼右膝打等法。

 

歌诀:随势直上手擎天,左手下垂待敌变。一木冲天独立势,不防右膝暗中悬。

 

势名考释:左手朝上,左脚上蹬,如古代兵器"朝天镫"象形,故名朝天镫。其练法同金鸡独立,所以今之名为"金鸡独立"。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向左前方;身法左、右、右、左、左凡5转;步法从左独立步变小正马步、左侧马步、左前虚步,成右独立步;手法包括下掤、右转掤、右退步掤、捋右独立右下引、左上托兼左膝攻裆等法。

 

歌诀:左手托颌向上端,左膝上打足朝天。上打咽喉下打阴,下震双足筋骨断。

 

然后金鸡独立,向上冲拳,两拳变掌,右掌上托,左掌下按,同时提右腿,震脚下沉。然后开右步,两手划弧上掤。重心再向右移,两手下沉,把左脚收回,脚尖点地,然后左手上托,右手下按,左脚提起。

 

 

 

第五十五式 倒卷肱。

 

势名考释:势名考释同前,洪师加"第二"字样,以区别次序。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法仍向正前,最后转向右前;身法右、左、右、左凡4转;步法从右独立步变右侧马步,左侧马步、右小侧马步;手法包括前侧掤、退左步挒、退右步挒、退左步捋等法。

 

此势与前一势子同名倒卷红,为何前者7个动作,此势则4个动作?陈鑫曾说:"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在拳势中上一动作便是下一动作的来脉,来脉有大小、高低、斜正之分,则转关必须因势承接得恰当。第一倒卷红是接前势肘底看捶的左前虚步而变的,所以退步较小。此势则是接右独立步的左足悬空而变的,所以退步较小。此势则是接右独立步的左足悬空而变的,所以退步自然放大,又回来势既猛且快,所以退的手步自然加快。正是符合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所说:"动急应,动缓则缓随"的规律。

 

歌诀:两手转来似螺纹,一上一下甚平均。全凭太极真消息,四两化动八千斤。

 

连续倒四步,这个倒卷肱是倒步的方法,前向推掌是倒步防守。 到第五步的时候两手相合下捋,变白鹅亮翅。

 

                     

 

第五十六式 白鹅亮翅。

 

势名考释、要领同前。

 

洪师在此势中加"进步挤,顺拦肘"为过渡动作。其练法为反旋合手发顺拦肘,有从左、右下分为亮翅之形,所以不另立新名。

 

虚脚点地,两手掤圆。

第五十七式斜形。身向左转,右手上领,左手向后摆动,然后身再向右转,右手向下划弧按掌。左手立于鼻前中线,然后提左腿向左前方上一大步,然后松胯转腰向左,左手向左膝下转过去,五指合拢提起松肩沉肘。右手向前推,向右划弧拉开,放松下沉。

 

 

 

第五十八式 闪通背。

 

势名考释:势名考释同前,但此势与前势闪通背练法不同。此势又名为"背口袋",是摔法。

 

要领:此势共6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右、左、左、右、右、右凡6转;步法从上势搂膝拗步的左弓蹬步变右侧马步、右小侧马步、左半马步、内八字马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转掤、左转退步挒、进右步穿裆靠,左转撩阴背摔法、右转背靠等法。

 

歌诀:右掤拴手穿裆靠,左转撩阴势下行。

 

退步闪身滑摔法,双手缠紧身要灵。

 

动作:

 

两手相合,在左膝上,然后划弧下捋。重心移到右腿,把左脚收回,虚脚点地,然后左手上掤,右手下合,提左腿上步,右手合于右腰间,再移重心穿掌,左手五指合拢在身后,然后再突然转身向上翻,提右腿震脚落地,两手交叉于胸前。变掩手肱拳。

 

 

 

第五十九式 掩手肱拳。

 

势名考释:势名考释同前。洪师加"第二进步"字样,说明有进步的动作,而且是第二个进步。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法先向左前方、后转右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凡4转;步法从前势第二闪通背末一动作的左侧马步变右盖步、左侧马步、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左前掤、右双拿、右引左挤按、左掤右蓄法、左引右击等法。

 

歌诀:闪通背下演手拳,飞步撩阴足暗悬。拴手左引右击法,罗汉堂前展红拳。

 

动作:

 

两手下分再合,右拳合于右腰间,左掌掌心向前,这时候重心在右腿,以腰脊为轴,前拳后肘同时发力,重心向左移,"哼"!

 

 

 

第六十式 六封四闭。两手相合,下捋,重心右移,左脚尖外摆,然后提腿上步,再上合,下按。

 

 

 

第六十一式 单鞭,每个单鞭都是到转折的时候动作的变化.

 

 

 

第六十二式 云手。

 

要领:此势亦8个动作,是盖步练法。第四动作也是不进左步,而以右足从左足的前方转进,落步时用足踵踏落,足尖斜向左前方,右腿弯正好合在左膝之上,成右小盖步;手法从第四动作向右转的少,第五动作左足从右足下向左横进时,偏于左方多些。但须注意:不论偷步、盖步都是身向右转,手向右收时右足左进的姿势。

 

据《陈式拳械谱》释下云手一势为"秋云",以变化多端为秋天云的特点,所以此势用法小巧玲珑,变化莫测,为手足齐用法。

 

歌诀:一来一往手再运,旋转变化有分寸。但从下掤右脚揣,秋水文章不染尘。

 

 

 

 

 

第六十三式 高探马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手法均同前。只是末一动作身加大左转,步法随身转向左方,成右后虚步;眼法虽未变转方向,因身步左转加大,眼法自然形成向右。

 

歌诀:高探马势古法传,新势老势皆倒转。右采左捋左足转,手挥琵琶抱胸前。

 

动作:

 

一,手脚相合,然后再开步,右手划弧下捋,左手向前推,然后右手再变顺缠上翻,右脚尖向内扣,身体向里合,重心移于右腿,然后身体向左转,把左腿收回,再转身,右手推出去,左手收于腹前,手心向上,放松下沉。

 

     这一段主要介绍一下单鞭的用法,单鞭在两手相合的时候,那就是看对方出左手?出右手?出右手,出左手都是一种擒拿的方法,好比对方出左手,这样一抓抓住,刚好顺着他的劲合劲,如果对方拿住我这个手,我这样一旋转是解脱擒拿的方法,这样腕部一转又擒住对方。就是以守为攻,转化为攻,这就是太极拳里面的解化擒拿,转败为胜的一种方法,这样往下走,这样一挫对方,他走了以后,这样上去可以用打对方的咽喉,用腕部,"嗒",可以这样点他的咽喉,往这边来,这边对方过来了,过来以后,一过来,这边一进步,这可以用靠,这样,啪!用靠的方法,架起来靠完了,离身近用我用靠,如果他远就用肘,再远就用手,这就是肩、肘、手三节打人的方法,近用靠远用肘,再远就用手。

 

第六十四式 十字脚

 

 

 

势名考释:此势练法先以双手交叉横排成十字状,然后单手击拍右脚横摆,故名十字脚。也有称为"十字摆莲"的,各式太极拳名同,老谱名为"十字脚"。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先向左前方,后两动作转向为向右;身法右、右、左、右、左凡5转;步法从第二高探马的左后虚步变左扑步,左侧马步、右转内八字马步,成左独立步;手法包括左合掤、右采左按、左挤右按、右转合掤、左单打兼右单脚捭等法。

 

这个手法是比较特殊的。一般双手合住,只合在腕部,此势却是横排成十字。陈鑫先生说:这样做法,名为"拴横",乃陈家太极拳所忌,但只要两臂放松,裆部塌好,重心不偏,转身进步用靠法反击,最为便利。

 

歌诀:双手拴横被人封,十字脚下岂容情。提膝使脾筋骨断,松腰一靠灵又精。

第六十五势   指裆捶

 

 

 

势名考释:此势与下演手捶、击地插是同一动作,但有大、中、小之分。下演手捶的旋转最小,而为顺步横打法;击地捶的身、手步法最大;指裆捶则是中型的。

 

要领:此势共有3个动作。眼法向右前斜角;身法右、右、左凡3转;步法从左独立步,变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转下掤,左进步靠、左引右下击法。

 

歌诀:指裆捶下靠为锋,震脚转身灵又雄。左引右击裆内使,击着三节不见形。

 

 

 

第六十六势  猿猴献果(一名青龙出水)

 

 

 

势名考释:此势名是象形的。右拳为果,向对方口部献出。名为"猿猴献果",取其灵敏的动作如同猿猴。

 

此势陈鑫先生名之为"青龙出水",解说:"右拳拧转上掤,右足下蹬向右前跃进,如鱼龙跃出池中之状"。同样是象形的势名;因练法各有不同,如今采取猿猴献果练法,故名"猿猴献果"。

 

要领:此亦一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法继续向左转;右足逆缠,走左里弧线,向右前斜角跃进一大步,左足走顺缠走里左前弧线跟进到右足左后外斜角尺许,成左后虚步;同时,右手变顺缠,走里上左弧线,下塌外碾地向右前转出,高其下颏,拳心侧向左后上斜角,拳眼侧向右前上斜角;左手亦在胸前顺缠自转,掌心侧向右后上斜角,中指垂向右前下斜角,两手仍距离一小臂宽。

 

歌诀:指裆捶下接献果,指下打上势不弱。来脉转关无痕迹,方懂太极真消息。

 

 

 

第六十七势 单鞭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亦先右后左。身法右、左、右、左、右凡5转;步法从进退步揽擦衣末动作的右侧马步变右半盘步,左侧马步,左弓蹬步。同时,手法为右下挤、右肘打、左转靠、肘、采、按、挤等法。

 

歌诀:七日来复*运转奇,上虚下实象坎离,岂识刚柔无不具,六子由来宗两仪。

 

 

 

第六十八势  铺地鸡(一名雀地龙)

 

 

 

势名考释:势名为象形。凡拳套中的低势,差不多总用龙、蛇、虫之类作为势名,因为这些动作都是在地上爬行的。陈鑫先生说:"此势亦名为‘铺地鸡',因鸡性畏热,欲就湿土卧以凉其胃,其卧地时一翅展开,一腿伸开,也是象形的意思,故名‘铺地鸡',又名铺地锦。"洪师名为"穿地龙"。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向左前方;身变左、右两转。步法从左弓步变左半盘步、左扑步;手法包括左转掤击、右转后臀压等法。这个势子与跌叉好像相同,但作用不同,所以练法自然也略有不同。

 

歌诀:左掤右击铺地鸡,下惊上取君须记。扑前扫后随敌变,贴地势行古今稀。

 

 

 

第六十九势  上步七星(一名上步骑鲸)

 

 

 

势名考释:此势为古老势名,取名重在"上步",洪师名为"上步骑鲸"含意深远,与"下步跨虎"之名相对,一上一下,同是象形而又说明进退方向。

 

各式太极拳均名"上步七星",我从之。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左扑步变右前虚步。手法包括左前掤变右解拿下采等法。

 

歌诀:上步七星拴手变,之前七星盼顾全。下采膝打进退变,彬彬克敌分寸间。

 

 

 

第七十势  下步跨肱(虎)

 

 

 

势名考释:此势是象形的,取名下步为主,跨虎则象形步法的形状,各式太极拳名为"退步跨虎",陈式老谱名为"下步跨虎",结合前势"七步七星"一上一下,势法严谨,故采用老名。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从正前方转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右、左凡4转;步法从右前虚步,变左侧马步,成左前虚步;手法包括左转下掤、右下步掤、右引左挤按、左收掤等法。

 

按照陈鑫先生说,右手应高转过头顶,这是又一练法。今之练法略有不同,故说明以告读者。

 

歌诀:下步跨虎旋转变,两手斜缠皆倒转。左足收跨手收合,取象推演离中虚。

 

 

 

第七十一势  转身又摆莲(摆脚)(一名双摆莲)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洪师加"转身"二字,以区别动作。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先右后左,最后3个动作转为左前方;身法右、右、左、右、左凡5转;步法从下步跨虎的左前虚步变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右侧马步、成左独立步;手法包括右转掤、右采左按、右转身掤、左引掤兼右足捭等法。

 

歌诀:扣摆星月步法奇,身似螺旋变身姿。摆脚使捭筋骨断,双手鞭法奇更奇。

 

 

 

第七十二势   当头炮(一名当门炮)

 

 

 

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作用的。双拳向前方发劲,故名当门炮。这是一捋一挤击的动作。老练法系左拳上掤、右拳上击对方头部,故名当头炮。今之练法为一捋一挤发劲,所名"当头炮"。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右、左两转。步法从左独立步变左扑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退步捋、左转身挤按等法。

 

凡捋法要注意前手是收肘不收手,也就是以肘化劲而退,手在退中有进。证明太极拳的"收即是放"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第七十三势  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取义同前。洪师加"左转身进步"以区别动作方向。老谱无此名,但有金刚捣碓练法,故采用其名。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先向左方,因身步变化,成为向正前方。身法右、左、左、右、左凡5转。步法从前势当门炮的左侧马步变左小侧马步、左小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小正马步。手法包括退左步采、左转身进步小捋上掤、右足旋扫、抱缠、膝打、震足等法。

 

此势也可以变为退步捋,上步左挤右按,如第一捣碓各动作,但方向一前一后。所以陈式太极拳一路以西南起,西北终。也是陈鑫先生所说的:"文象起,武象终。"

 

歌诀:捣碓着法略有变,圈中日月随时换。功夫无穷在百练,浑身开合太极拳。

 

一着一法细心研,实践当中有高见。劝君心静势松下,我以不变应万变。

 

先师留下理与法,缠绵旋转痕不见。

 

第七十四势 收势

 

 

 

    右拳变掌,双手向左右下分,身体微下沉,屈膝松胯,目光自然注视前方。双手同时各向左右划弧,向上合于两肩前。

 

    双手顺身体两侧缓慢下按于两大腿外侧,身体缓慢立起,恢复自然站立姿势,右足收在左足内侧,两足并立,双手掌心朝内,合于两大腿外侧,成立正姿势,目光自然注视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