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活动感想:教育的虚伪——由教师演讲赛想到的|邳州教育·培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23:57:41
  教育的虚伪——由教师演讲赛想到的

    某日,在某片区“铸师魂、炼师能、修师德”为主题的演讲大会现场,大家无不被一名“优秀”选手煽呼得一愣一愣的,也难怪,呵呵,人家选材贴近教育实际,言语生动,思想深刻,表达行云流水,讲到动情处欲语泪先流,结尾处又弄首名家小诗渲染得淋漓尽致。    然而,坐在席间的我却越听越不对劲,呵呵,真是大白天撞鬼,这位选手的演讲稿竟是一字不差地从我的教育博客里倒弄出来的,也就说,内容是我的,演讲是她的。但面对其深厚的表演功底和表达天分又怎能不敬佩得五体投地,哪敢揭穿?不过还是要友情提示一下,如果实在拿不出分内的小事一桩,又急着“一讲成名”欲得“超女效应”',不妨搜肠刮肚去捏造杜撰也比全盘抄袭来的巧妙。     无疑,这样的演讲本身就是对这次演讲主题的反讽和亵渎,或者说一贯的形式主义变异催生出了这类以假乱真的赝品展示。再想:这年头,真亦假来假亦真,甚而,虚假一旦穿上道德的外衣,再放到台面之上,竟然比真实和真诚更容易撼人眼球、动人心魄。譬如,当今大小校园里常常上演着这样的“伪善”戏目,比如有人打着为贫困生或重病患者捐款的幌子私吞“香火钱”;有人主动要为学生解决喝水难,搬来几桶劣质矿泉水,可收费比喝牛奶还贵;有人盛情发起读书热,要求学生集体订阅报刊,每学期一生上交5元钱却只能领到两张报纸、一页书,一举创下“下邳纸贵”的佳话。还有一些情境逼真的慰问、支教、捐赠等,充其量不过是略施法术而已,谁叫我们生活在一个过分崇尚谋略的社会,权与术是相依相生的。    再看,近年来我们的“师德”评比日趋面纱重重、难孚众望。所谓的“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模范”等这些神圣称号的大帽子,往往神不知鬼不觉地或在公然买卖的倒行逆施中戴在了某些刻意沽名钓誉者上的头上。众人皆知,教育系统评选推出师德优秀个人,意在示范、辐射和影响广大教师的素养品德方面的提升。固然本意是好的,问题是,到底有多少被授予此类殊荣的获奖者在教师心目中是名副其实的,能真正起到正面的自然的示范、辐射和影响力量?如果“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在学生心里不留痕迹,甚至反感的要命;“师德标兵”竟然是学校人际生态的破坏者,“师德模范”超出一般的思想庸俗、人格低下、擅长掺杂使假、独辟“邪”径。事实上老师们就亲眼经历了某“师德先进”脏口骂街;某“师德模范”锒铛入狱,还有一些享受荣光的人正在上演着反教育、反师德丑剧, 那么,这样的评比结果不过是“播下龙种,收获跳蚤”,这种缺乏舆论监督、缺少事实根据的评比形式,不过是为教育系统中的“伪道德”、“假公平正义”推波助澜而已。     如此一来,不透明、不公正的领导选拔、荣誉设置评比机制,特别是当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在一些学校愈演愈烈的胡作非为的“假和谐”,与国务院所讲的规范化的绩效工资差距甚远,这些都在向教师们暗示、传递着怎样的管理思想呢?又熄灭了多少教师对制度的信任和希望的灯火?事实上教师们困惑于“良莠不分”和'“多劳少得”的教育现实,于是乎,在无奈悲愤中不自觉地放慢了修炼师德师能的脚步,渐渐随波逐流,最后给社会公众留下了“教师素质大滑坡”的浓重阴影,这终究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只是亡羊补牢的事谁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