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有趣的故事:教育叙事:生活中的“误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0:01:03

教育叙事:生活中的“误会”

(2011-07-02 07:19:01)转载 标签:

生活经验

符号系统

沟通理解

教育

分类: 教育故事

这是在杨茂秀的《我们教室有鬼》一书中读到的这个故事,我曾经将它讲述给一些老师听,他们也觉得很有意思,现放在博客里和大家分享。

 

独眼和尚与挂单和尚

 

有两个和尚,住在同一个禅寺。

一个老和尚是修行的,研究禅道;另一个小和尚,是工作的,他煮饭洗衣扫地,照顾这个修道和尚的生活。小和尚虽然是个和尚,却不识字,而且只有一只眼睛。

照佛家的规矩,如果有云游的僧侣来到寺院,通常是可以住下,要求食宿服务的,他们称这为“挂单”。也就是说,云游的僧侣能把自己的名牌挂上去,暂时算是寺院的一员。通常,每个寺院都有自己的规矩。这个寺院的规矩是:来挂单的人,得先与寺院的住持论辩禅道。来客如果胜利,寺院就得收留;来客如果失败,就得自行离去。

那天黄昏,晚饭之后晚课之前,忽闻山门钟响。

“喔!有人要来挂单了。”住持对小和尚说,“我今天很累,无法辩论,你去接迎。”

独眼小和尚说:“我去接迎!?我……我大字不识一个,只会念阿弥陀佛。我不去,你去。若要我去,你就得保证我一定会赢。”

大和尚说:“保证赢,保证赢,只要你去,我教你,你照着我的话做,你就一定赢。你跟来客见面时,什么话都不要说,用沉默对答,跟他用比的,那你就一定赢。”

“用比的?沉默对答?喔!我是做事的和尚,只要不说话,就没有什么问题啦!”说完,他就去准备接迎来僧。

天快黑了,来僧肚子很饿,他们在禅堂盘腿坐下。

小和尚与来僧面对面,沉默地比手画脚论辩起禅道来。

    来僧法相庄严,垂眉举手伸出食指一根。

    独眼和尚,面现困惑,略加思索,左右两手同时伸出食指。

    来僧满脸惊讶,沉思片刻,把左手伸出,做三指指天状。

    只见独眼和尚一脸悲愤,右手握拳,举在胸前,上下抖动做捶打的样子。

    来僧立刻起立,鞠躬引退,背起包袱往山门走去。

    此时,住持正在山门前散步,见来僧神色仓皇,不禁趋前问个究竟。

    来僧说:“贵寺独眼小和尚禅道高深,我的辩论已经输了,趁天色未晚我得赶往他寺求住。”

    住持说:“稍安,稍安,请将详情简单述来。”

    来僧说:“我们两人用沉默论答:我先伸出一指,表示为佛。小和尚伸出二指,表示佛与法。我伸出三指,表示佛、法、僧三宝。小和尚立刻握拳震荡,表示佛、法、僧三宝需在一物中得之,否则只是空虚。我无言以对,只得起立敬礼认输了。”云游和尚说完,仓仓皇皇往他寺奔去。

    来僧刚走,独眼小和尚气急败坏追奔过来,差点儿撞倒住持。

“那个无礼的小子哪里去了?我不痛揍他一顿,难消我心头之恨!”小和尚说。

住持老和尚劝慰小和尚:“唉!他都已经认输走了,你何必气成这个样子?何况他还称赞你的禅道高深呢!”

    “称赞我禅道高深?”小和尚惊讶地望着老和尚,“怎么会?你知道吗,他一坐下,就伸出一只手指,指着我的脸说:‘和尚和尚,你只有一只眼。’你说,他无礼不无礼?”

老和尚微微点了一下头。

    小和尚继续说:“我心想他远来是客,就恭祝他:‘你很幸福,你有两只眼睛。’没想到那个恶和尚,第二次出手,就伸出三个手指头,表示找们两个合起来只有三只眼睛。你说气人不气人?”

老和尚再度轻轻点头。

“我也就不管他是客不是客啦!我握拳做出捶打的样子。我的意思是说:你再啰嗦,我就把你揍扁。没想到,他不只是无礼,而且胆小,拔腿就跑。让我追上,我可真要好好修理他一顿。”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方面的启发呢?

第一,遇到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对它的解释,都是基于自身的经验来进行的。云游和尚想留在寺庙里挂单,他知道该寺庙的规矩是论辩禅道,于是,他总是从禅道的角度去思考、应对;小和尚没有这些佛学的功底,但对自己的残疾还是很敏感的,在和云游和尚比划的时候,始终觉得他是在拿自己的残疾说事,所以就出现了如此戏剧性的一幕,如此的“误会”。

这样的情景,我们在电视里也经常看到。一些娱乐节目里,常常会让一个人根据某一个情景做一个动作,让另一个根据这一动作来重现情景,结果总会出现令人捧腹的结果。其原因就取决于自身的经验。

第二,教师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就像云游和尚和独眼和尚。教师长时间浸淫于自己的学科之中,对所任教学科的符号系统非常熟悉,很多符号在教师的眼里是如此的自然,以至于教师潜意识里会认为这些符号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解释就可以明白。但学生是成长中的一员,他要学很多的学科,对各个学科的符号体系了解的都不够,甚至还会出现这些符号互相打架的现象。学生听教师讲述学科知识,总是从自身已有的经验去尝试理解,常常不会顾及到学科中的那些符号。于是,大家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各自的思考和理解差距很大,是可以理解的。

不光教师和学生如此,领导和群众之间,任何存在交流和互动的两个人之间,都会发生类似的故事。因为很多人的生活经历是不一样的,它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也是不一样的,而所有的理解,都是基于自身的经验而展开的。

第三,教师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于搭桥。教师有自己的学科符号体系,学生有学生的日常符号系统,这两个符号系统就像河的两岸,看上去很近,但其实很难跨越。只有在两个符号系统之间架设桥梁,才有可能将学生从自身的日常符号系统过渡到专门学问的符号系统里去,这需要教师做很多“翻译”的工作。

架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需要理解学生的日常符号系统,能够走到学生这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分析”;还需要仔细研究学科的教学内容,敏感地揭示这些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符号法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材分析”,更需要设计好路径,使得学生能够从自身的系统进入到学科的符号系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流程设计”。

领导要求自己的下属去执行某些决定的时候,也需要做类似的工作。很多时候,上级的要求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有人总是怪罪基层的人不努力,其实更有可能是没有做“架桥”的工作,各自的思想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