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力量8个拓展技巧:志敏老师的作文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5:57:50

谁动了我的奶酪

                ---------贾志敏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生问好。

师:“要坐的正,坐的直,眼睛要看着老师。”我们上课。”

师:“黑板上的两个字,谁会念?”

生齐:“童话”。有拖音。

师:“不要拖腔拿调,再念一遍。”

生共念了三遍“童话”。

师:“对了,千万不要拖腔拉调的读。”

师:“顾名思义,童——是写给孩童看的,话——故事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写给儿童看的故事。”

师问:“你们看过的童话有哪些?”

生:“丑小鸭。”

师问:“丑小鸭谁写的?”

生:“安徒生。”

师再问:“安徒生哪个国家的?”

生迟疑,回答:“是——丹麦的。”

师点点头继续和学生交流各自读过的童话。(边交流,边让学生把题目写在黑板上)

交流完毕。

师:“这些都是美丽的童话,童话有三个特点:

1、  都告诉我们美丽生动的故事

2、  都有鲜活的人物形象,可以是人,动物、甚至某件东西,人身上的某个器官。

3、  每一个童话都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要团结友爱,要保护环境、要爱护眼睛、要孝顺长辈等等,所以小朋友们爱看,大人也支持小朋友们看,世界上只要有一点文化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读着童话长大的。

师动情地讲述童话:“几个小朋友在沙滩上玩游戏,他们挖了许多的沙道。挖着挖着,就挖出了一个蛋,这个蛋又大又圆,小朋友们很好奇:这是个什么蛋呢?有的小朋友猜是乌龟蛋,有的猜是鸟蛋……到底是什么呢?有一个小朋友提议:我们把它拿回家,让它慢慢地孵,看看到底能孵出什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个蛋最后孵出什么?’

学生自由猜测

师:想听答案吗?这个蛋孵出了个里根总统

大家一片哗然

师:童话大家听着很开心。那童话是作家写的,比如说格林、安徒生,还有中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家能写,我们小朋友也能写,只要想象丰富,有扎实的语文功底。今天我们就来学写童话。

师播放松鼠的图片。

师:写童话得有主人公。(课件:小松鼠图片)话说松鼠。谁来说说松鼠?

【在这一环节中,开始的时候,学生说的都是短句,后来,一个学生说了完整的一句话。贾老师及时引导——没有一个学生像他那样,说的长,说得多,说的丰富。请你再说一遍。这样一来,教师通过自己的评价告诉了学生说话要具体完整,有内容。“请你再说一遍”其实是给了其他学生示范的作用。同样的教案,为什么会上出不同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细节的处理。】

师:老师把11个小朋友的话归纳一下。(把刚才十一个同学的发言整理成了一段通顺的话复述了出来)

师:接下来说一个短的,你在松鼠的前面加一个修饰词,什么样的松鼠?

生交流后。

师:活泼。

师:内容老师给大家提供几个资料,听写,老师念你听,字迹要工整,坐正坐直。(点四个人到黑板上各写一句)

1、松鼠一家忙着采集松果。(师边听写边评价:黑板字写得很漂亮,一般地说字如其人,字漂亮人就漂亮)

2、冬天快要到了,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师在巡视过程中不断指导——认真写;坐正;拿笔姿势要正确;字要漂亮;分行写……)

3、小松鼠高兴得说:“哈哈,今年过冬咱们不用愁了!”(师指导:字迹工整,很好;格式错了,前面要空两个格……)

4、仓库里堆满了小松鼠最爱吃的核桃。

师在黑板上写好的四句话前面加上括号。

指读。

一生读后,贾老师评价:“这个小朋友读得没有生气,听我读。”

第三个学生读得好,贾老师说:“你读得很好,我要奖励你,就奖励你再读一遍吧。”

【这个时候,台下的教师都被贾老师的诙谐幽默给逗笑了。课堂上,一个老师的机智幽默是多么的重要!一个教师的智慧尽现于此。】

师: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四句话连起来读?

一生读。

师评价:你四句话中第三句读得最好,再读一遍。

师:再看黑板,(指第一句)谁写的?你写的字歪歪扭扭的。(指第二句)字可以,有错字,要认真。(指第三句)是咱们,不是我们。要认真听。(指第四句)字最好,看人多清秀,字也清秀。

师:这四句话顺序乱了,谁能标上次序?

一生到黑板上标次序,其他学生自己在下面进行。

师:看看是不是2143?(指黑板上的句子)真聪明!谁按顺序再读?要读得好。

【这一环节中,学生边读贾老师边指导,随时随地。真正的重视了学生语感的培养】

师:把本子合拢。(同时把黑板上的句子擦掉)谁来说?

    生说刚才的四句话。师表扬,好的地方再读一遍。

:进行一个聪明人的游戏。听——一天早上,小松鼠到仓库里吃核桃,结果发现仓库里一个核桃也没有了。他连滚带爬的喊着:“不好啦,不好啦,仓库里的核桃全被偷走啦!”开始写。

师巡视,指导:写好的看看标点写的对吗?

请两个小朋友来读,指导朗读。

师:下面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如果把它放到故事的开头,你会怎样往下写?根据你的生活体验,大胆想。

        1:狐狸——狡猾。

        2:蚂蚁——个子小,能从小缝里钻进去。

        3:猴子——灵活。会爬树。

        4:袋鼠——前面有一个大口袋,能装好多核桃。

        6:自己吃忘了——记性不好。

        7:啄木鸟——昨天他来咱们住的这棵树上捉虫子了。

        8:可能是老师,老师爬上了树,偷走了小松鼠的核桃。

师:你的想象可真丰富,同学们他想到了老师,是老师爬上树偷走了小松鼠的核桃,这个想象很有意思。

师:我告诉大家核桃哪里去了。大家读(指童话)真实的故事。北京景山公园的野生松鼠,偷走核桃的不是小松鼠,是人!(课件出示报纸新闻,标题是《小松鼠过冬核桃被游客偷走》《朋友你动了小松鼠的核桃吗》……)

师:我很心痛,被偷走核桃的小松鼠结局会有几种可能?

         1:再采(师:亡羊补牢)

         2:到朋友家去过

         3:报复(师:去人类那里再偷)

         4:把小松鼠也抓走了。

         5:离家出走。

     师做动作,引导有一种可能就是人类后悔了,来道歉,归还松果。

师:给大家40分钟的时间来写,想象要大胆、合理;题目要醒目。400字以上。

同学们用一节课时间进行写作。

 

 

 

第二课时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文章不厌百回改”和一段话:我最喜欢的老鸭汤搬上来了。妈妈扯下两条腿,一条放在我的碗里,另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

师:故事写好了吗?能交上来吗?——不能!重要的部分是修改。古人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什么意思?要不厌其烦的多次修改。所以会写文章的,要会修改。怎么修改?要会读。

(黑板出示句子:我最喜欢的老鸭汤搬上来了,妈妈扯下两条腿,一条放在我的碗里,另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

师:这里有六处错误。标点也可以是修改的地方。

    生改。

师:多恐怖呀,妈妈扯下自己的两条腿给“我”和奶吃?谁敢吃呀!

    [所有的人忍俊不禁]

师:要会“读、品、思、改”。

师生互议:

         1 “老鸭”前面加上“喝”。这样表达的意思更清楚一些。

         2、第一个标点,逗号改成句号。

         3、“搬”一般来说移动比较重的物体。一锅汤就那么重,需要众人来搬吗?建议把搬上来改成“端”上来。

         4、妈妈扯下来的应该是鸭子的腿吧?所以在“两条腿”的前面加上“鸭”。

         5、后两句,中国人讲究孝敬,谦让,应该先把鸭腿给奶奶。 把“奶奶”和“我”的位置调换一下。

师:还有一处,可改可不改。两个“放”,看出词汇的贫乏。怎么改?

师生交流。师拿筷子夹粉笔演示妈妈把鸭腿夹给奶奶时候的动作。

师:妈妈把鸭腿给奶奶,奶奶一定会推让。妈妈这样(动作)给奶奶,改成“塞”,体现出长幼互敬互爱。

   (修改后:我最喜欢喝的老鸭汤端上来了。妈妈扯下了两条鸭腿,一条塞在奶奶的碗里,另一条放在我的碗里。)

    请两个同学来读。一个读原句,一个读修改后的句子。生边读,师边评价。

师:说到改,我想起了一个人-----姚明,大家认识吗?对,他是著名的篮球明星。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一位记者问姚明,说你什么时候回美国?姚明郑重其事地说:“不是回美国,是去美国。”

作家夏岩知道吧,写过很多有秀作品《包身工》……文学家,剧作家。夏岩病重住院,一天,夏衍呼吸困难,身边的人连忙说:“我去叫医生。”已经病得说不上话来的老先生忽然瞪大眼睛,大声说——不是叫医生,是请医生!!!然后倒下,去世了。语不惊人死不休呀!文章是需要不断的修改的,修改的过程,就是提高自己的过程。

板书——童话。

师:童话——给孩子们看的故事。请三个人到前面来执笔,把知道的童话题目写出来,知道题目作者的也写出来,加上括号。

师:剩下的小朋友把你的童话题目说一说。

师生互议:

                  《森林里的盗窃案》。

                  《人类的罪行》罪行改成过失。

                  《松树、核桃、人》有文学功底。

                  ……

     [每一个学生都说了题目,贾老师逐一评改]

     贾老师点四个故事题目新颖的同学到前面,写文章题目。

      指其中一人读自己的作文。

师:三分文章七分读。

: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

师打断:重复,“天刚蒙蒙亮”就是早上,改!

生:……

师:1、“闻讯赶来”这个词好,简练。

    2、“是谁呀?是谁呀!”这不重复,表达了悲痛的心情。

    3、不用“谅解”,而是“原谅”,为什么?谅解是误解,原谅是明知有错误还相互握手,握手言和。

     4、“一对”好朋友,去掉一对,松鼠和人不是一类的,不能用一类。

     5、“居然一个都没有了。”为什么用“居然”?

     6、 “依稀可辨”解释一下。

【在这个环节中,贾老师的地评价穿插其中,一遍遍的打断学生的朗读,抓住其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评价。看似琐碎,却是最贴切、最有效的修改。另外从贾老师的评价也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知识底蕴是多么的重要。好比练武之人有了深厚的内功后,过招拆式信手拈来,少了花拳绣腿,却招招命中要害。这让我感觉到要钻研教学,更要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要想在语文教学中达到随心所欲、信手拈来,道路何其漫长?】

贾老师与四个同学评改后,说“你们都很优秀,我要奖励你们。奖励什么呢?”每人奖励了一个核桃。“你拿了这核桃,以后想怎么办?”

 【仍在训练孩子们说话,师紧紧抓住教育理念,穿插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师:回头看看童话题目(指黑板,读童话题目),现在又增加了三篇经典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