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拓展训练题:励志--<鹰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29:09
第1节:序言
鹰是怎样炼成的
(序言)
整个动物王国三分天下,海陆空各自拥有一位霸主。那就是海上的霸主鲨鱼,陆上的霸主狮子,而主宰天空的则是——雄鹰。
雄鹰,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动物。鹰对天空拥有统治权,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一直都是强者的代名词。
《诗经》中记载:“鹰飞戾天”;毛泽东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长沙》也说到:“鹰击长空”,雄鹰争强好胜,气势非凡,在天空中勇猛地搏击,总是给予每一个有志之士以强烈的震撼力和驱动力。
雄鹰有矫健强劲的双翼,可以不受羁绊地自由翱翔于天际,浩瀚的天地,变幻的风云,在它的眼底一览无遗;飞翔于天地风云之间,自然有说不出的力量和勇气。
雄鹰的视野,雄鹰的胸襟,雄鹰的力量,雄鹰的意志,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崇拜和讴歌的对象!
一般的人想到雄鹰,也总是有无尽的仰慕。不过,人们的思维总是有种惰性,以为鹰既然是天空的霸主,好像这是必然的事。然而人们大都不曾想过,鹰究竟是怎样成为天空之霸的呢。
而这正是本书要探讨的主旨所在,那就是,鹰是怎样炼成的呢?
笔者在对鹰仔细研究过之后,发现好多我们原来以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背后其实掩藏着无数的秘密和奇迹。
不要以为鹰是轻而易举就坐上天空霸主的地位了。鹰在成为霸主之前,是经历过非人的磨难的。鹰的成长,是一个异常艰辛的过程。鹰从出生开始,就经历了残酷的考验,鹰是依靠超乎常人的意志,经受无比的磨练和苦难之后,才铸就其超强的力量,才实现其统治天空的宏愿的。
考察鹰的成长历程,首先,鹰一出生,命运对它就有一个残酷的挑选。同时出生的几只幼鹰,父母让它们互相争斗,胜者生存,败者死亡。鹰从这时就明白了命运的艰难和争斗的殊死残酷性。
鹰被父母挑选后,又被教会飞翔。然而这种教,可不是老师那样谆谆教导,而是一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考验。幼鹰被逼着从巢穴里坠落下去,当快坠落到谷底,差一点摔得粉身碎骨时,幼鹰的潜能发挥了出来,它学会了飞翔!
学会了飞翔,以后也没有舒服的。父母看到幼鹰已经具有了求生的基本能力,便把它赶出家门,让它从小就习惯独立。父母不让幼鹰呆在安乐巢穴里,而是很早就让它走向自然。
这样锻炼出来的鹰,是独立的,是坚强的,是不畏任何艰难困苦,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的。
这样锻炼出来的鹰,身体就远远超过一般的水平。在它的身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强键的体魄。鹰有发达的肌肉,硬朗的骨骼,锋利的爪,体格凶猛,气度高贵,相貌堂堂。
2.敏锐的目光,果断的个性。鹰有凶狠而尖锐的眼神,瞄准了目标,在关键时刻果断地发动攻击,“该出手时就出手”,捕捉食物时百发百中。
鹰是强劲的,鹰是敏锐的,同时,鹰也是苦难的,是艰辛的。
正是这样成长起来的鹰,所以能不甘安逸,胸怀大志。它拒绝像鸭子那样碌碌无为,拒绝安逸的生活,而宁愿挑战环境,挑战天空。
正是这样成长起来的鹰,才有勇气明知有危险,仍然去尝试、去冒险。在它的眼里,没有懦弱、没有屈服、没有胆怯,没有放弃。挑战是一种本性,冒险是一种享受。
也正是这样成长起来的鹰,才有凌云之志,王者之风,才有资格为王为霸,才有能力统治天空、傲视群雄。
英雄豪杰,莫不出生于寒微,莫不崛起于艰难困苦。做人处世,就像鹰的成长,也是同样一个道理。
第一章在逆境中求生存
鹰的一生注定不平凡,因为从它一生下来,命运就向它显示了异常的残酷和艰辛。
通常鹰每次产卵3至4枚,经孵化30天后,雏鹰破壳而出,但老鹰不是将所有的孩子全部抚养大。老鹰以饥饿法让几只幼鹰争斗,弱小的幼鹰被杀死,只有强健的那只存活下来。
第2节:在逆境中求生存
在如此艰难环境中长大的鹰,还有什么不敢面对?还有什么不能成就?
卢梭和科贝特:杰出人物常崛起于寒微
每一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真正杰出的人物,总是能突破逆境,崛起于寒微。艰难的环境既能毁灭人,也能造就人;不过,它毁灭的是庸夫,而造就的往往是伟人!
一位伟人说过:“并不是每一次不幸都是灾难,早年的逆境通常是一种幸运。与困难作斗争不仅磨砺了我们的人生,也为日后更为激烈的竞争准备了丰富的经验。”高尔基也曾说过:“苦难是最好的大学。”逆境和苦难常常能锻炼人们的意志,一旦具备了像钢铁一般的意志,成功对于他们而言,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事实上,每一位杰出人物的成长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是他们善于在艰难困苦中向生活学习,磨砺意志,才在最险峭的山崖上扎根成长为最伟岸挺拔的大树,昂首向天。
大约在两个半世纪以前,在法国里昂的一个盛大宴会上,来宾们就一幅绘画到底是表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某些场景,还是描绘了古希腊真实的历史画面,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看到来宾们一个个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气氛越来越紧张,主人灵机一动,转身请旁边的一个侍者来解释一下画面的意境。
这是一位地位卑微的侍者,他甚至根本就没有发言的权利,来宾们对主人的建议感到不可思议。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这位侍者的解释令所有在座的客人都大为震惊,因为他对整个画面所表现的主题作了非常细致入微的描述。他的思路非常清晰,理解非常深刻,而且观点几乎无可辩驳。因而,这位侍者的解释立刻就解决了争端,所有在场的人无不心悦诚服。大家对侍者一下子产生了兴趣。
“请问您是在哪所学校接受教育的,先生?”在座的一位客人带着极其尊敬的口吻询问这位侍者。
“我在许多学校接受过教育,阁下,”年轻的侍者回答说,“但是,我在其中学习时间最长,并且学到东西最多的那所学校叫做‘逆境’。”
这个侍者的名字叫做让·雅克·卢梭。他的一生确实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早年贫寒交迫的生活,使得卢梭有机会成为—个对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深刻认识的人,尽管他那时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侍者。然而,他却是那个时代整个法国最伟大的天才,他的思想甚至对今天的生活仍有着重要的影响。让·雅克·卢梭的名字,和他那闪烁着人类智慧火花的著作,就像暗夜里的闪电一样照亮整个欧洲。
这一切伟大成就的取得,莫不得益于那所叫“逆境”的学校。
“逆境”是最为严厉最为崇高的老师,它用最严格的方式教育出最杰出的人物。人要获得深邃的思想,或者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就要善于从艰难穷困中摒弃浅薄。不要害怕苦难,不要鄙夷不幸。往往不幸的生活造就的人才会深刻、严谨、坚忍并且执著。
很多年轻人也许都心存愤懑,也许都在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抱怨环境对自己的不利影响,那么,读一读英国著名作家威廉姆·科贝特当年如何学习的事,一定能让你停止这类的抱怨。
科贝特回忆说:“当我还只是一个每天薪俸仅为6便士的士兵时,我就开始学语法了。我铺位的边上,或者是专门为军人提供的临时床铺的边上,成了我学习的地方。我的背包也就是我的书包。把一块木板往膝盖上一放,就成了我简易的写字台。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没有为学习而买过任何专门的用具。我没有钱来买蜡烛或者是灯油。在寒风凛冽的冬夜,除了火堆发出的微弱光线之外,我几乎没有任何光源。而且,即便是就着火堆的亮光看书的机会,也只有在轮到我值班时才能得到。为了买一只钢笔或者是一叠纸,我不得不节衣缩食,从牙缝里省钱,所以我经常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
“我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用来安静学习的时间,我不得不在室友和战友的高谈阔论、粗鲁的玩笑、尖利的口哨声、大声的叫骂等等各种各样的喧嚣声中努力静下心来读书写字。要知道,他们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属于最没有思想和教养、最粗鲁野蛮、最没有文化的人。你们能够想像吗?”
第3节:它毁灭的是庸夫
“为了一支笔、一瓶墨水或几张纸我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每次,揣在我手里的用来买笔、买墨水或买纸张的那枚小铜币似乎都有千钧之重。要知道,在我当时看来,那可是一笔大数目啊!当时我的个子已经长得像现在这般高了,我的身体很健壮,体力充沛,运动量很大。除了食宿免费之外,我们每个人每周还可以得到两个便士的零花钱。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个场面,回想起来简直就是恍如昨日。有一次,在市场上买了所有的必需品之后,我居然还剩下了半个便士,于是,我决定在第二天早上去买一条鲱鱼。当天晚上,我饥肠辘辘地上床了,肚子在不停地咕咕作响,我觉得自己快饿晕过去了。但是,不幸的事情还在后头,当我脱下衣服时,我竟然发现那宝贵的半个便士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不翼而飞了!我一下子如五雷轰顶,绝望地把头埋进发霉的床单和毛毯里,就像一个孩子般伤心地嚎啕大哭起来。”
但是,即便是在这样贫困窘迫的不利环境下,科贝特还是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在逆境中卧薪尝胆、积蓄力量,坚持不懈地追求着卓越和成功。
科贝特后来成为了著名的作家。艰难的环境不但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成为他不断前进的动力。他说:“如果说我在这样贫苦的现实中尚且能够征服艰难、出人头地的话,那么,在这世界上还有哪个年轻人可以为自己的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找到开脱的借口呢?”
读到这里,你是否感觉到心灵一震,那好,如果你想出人头地的话,就让一切借口和抱怨都见鬼去吧!
卢梭和科贝特,出身都贫穷艰难,然而,真正杰出的人物,总是能突破逆境,崛起于寒微。艰难的环境既能毁灭人,也能造就人;不过,它毁灭的是庸夫,而造就的往往是伟人!
林肯:简陋木屋里长出来的总统
林肯的童年异常艰辛,他出身贫寒,父亲是个极端贫穷的农民。然而,肯塔基一座简陋木屋里出生的林肯,后来却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这位在美国内战中建立丰功伟业,至今仍是美国人心中的偶像的总统,并没有显赫的家世,相反的是,林肯的童年生活却异常艰辛。
林肯的出生地是当时美国肯塔基州最寂寞最荒凉的地段之一,印第安人在那儿繁衍已有数代之久,然而看起来那里还是块“不毛之地”。1808年12月,林肯的父亲汤姆以每英亩二十六又三分之二美分的价格买下这块“不毛之地”中的一块农田。农田上有一栋猎人留下来的简陋小屋子。
1809年冬天,林肯就降生在这栋猎人小屋里。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林肯出生在一张铺着玉米皮的床上。外面是一片银色世界,2月的寒风把雪花吹进圆木的缝隙里……这一切就是林肯出生时的景象。
林肯的父亲是个酒鬼。1816年秋天,林肯7岁,父亲把肯塔基的这块农田换成酒喝,举家只好又迁到印第安那州的荒凉林野。在这里,乔木、灌木、葡萄藤长得太密了,以至必须砍树才能开出一条进出的通道。林肯一家抵达的时候,冬天的初雪已经降下了。父亲就胡乱地搭了一个窝棚,没有门,没有窗,除了三面墙外,就只有圆木搭成的屋顶了。一家人都住在里面。在严寒的冬天,它四边透风。
他们没有牛奶,没有蛋,没有蔬菜,连马铃薯也没有,只能靠野生的猎物和坚果度日。
林肯在这里住了14年,日子过得远比他日后所解放的黑奴还要穷困。
1818年,林肯9岁时,母亲南施不堪艰难的拓荒生活,积劳去世。母亲去世,家里更少了一个依靠,生活更糟糕了。
林肯15岁时才开始认字母。那是1824年的秋天,一位在森林中漂泊的教师流落到这里,设立私塾。林肯每天早晚要走4里的森林小路,到私塾里求学。老师名叫阿策尔·朵西,他要求学生很严格,但他的学问不深,而且教学的方法简单。他相信只有大声朗读,才可以看出学生是否认真,谁的声音小,他就用教鞭打谁,因而学生们都拼命地大声读书。阅读的教材是以《圣经》的章节为主。教室是个既矮小又粗陋的小屋,教师几乎直不起腰,学生的座位是用圆木劈开做成的。在这所学校里,林肯只读了几个月,5年后,他又在另一所类似的学校里不定期地上过课——这些就是林肯受过的全部正规教育,总计起来,时间不超过12个月。
第4节:不断超越自我
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贫苦却没能磨去林肯奋发拼搏的意志,反而更激发了他与天、与人、与命运相抗争的斗志。他把艰苦的生活视为一种锻炼,他要借此使自己的身体和意志变得更加坚强。
当林肯长大了,受雇来到伊利诺州的纽沙勒的时候,村子里有一伙粗野荒唐、好勇斗狠的地痞流氓,名叫“克拉瑞树丛帮”。他们夸口说,在喝威士忌、骂人和打架方面,全伊利诺州没有别的帮派能比得过他们。
有一次,雇主丹顿·奥福特先生在镇上夸奖他雇用的林肯体力过人。“克拉瑞树丛帮”听到后就想去教训一下林肯。他们的领袖杰克·阿姆斯特朗向林肯提出挑战,要进行摔跤比赛。
在伊利诺州,勇敢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没有什么能比胆怯表现更迅速地把一个人置于众人排斥的境地。林肯也没有示怯,立即接受了阿姆斯特朗的挑战。
摔跤开始了。林肯占据优势,当他俩扭打时,他翻到上面,毫不留情地把阿姆斯特朗的双肩压向地面。“克拉瑞树丛帮”的伙伴们不愿见到他们的领袖被打败,加上去参加扭打。林肯摆脱了他们,背靠着一面墙站着,大声发出挑战说:“我愿意和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单独地较量,斗打、赛跑或摔跤都行。”
没有人能够打败林肯,阿姆斯特朗也很钦佩他,并主动走过去和他握手。以后阿姆斯特朗和林肯变成了亲密的朋友,阿姆斯特朗的伙伴们不仅接纳了这位新来者加人他们一伙,而且承认他是他们的领袖。在林肯居留伊利诺州期间,他们对他十分忠诚。
这么一来,林肯不仅在当地赢得了承认,而且也在粗汉子中取得了领导地位。对于许多像他这类家境清贫的人来说,这就够令人心满意足了。然而,林肯自打离开家庭以来,他那改善自身处境的潜在雄心已开始表现出来了。头一次摆脱了从事艰苦劳动的迫不得已的命运,他渴望要提高自己所受的教育。他在自己写的小传中说:“23岁以后,我就同我的父亲分开了,我学习英文文法,当然学得不很完整,但就此我就能像现在这么讲话和写文章了。”他也学习数学。大部分时间是自学,遇到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他就向当地的小学校长门特·格雷厄姆和其他有学问的人请教。杰克·凯尔索是村里一个没有什么人生目的的人,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钓鱼和打猎上,但他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林肯通过他而对莎士比亚和诗人罗伯特·伯恩斯的作品发生了持久的兴趣。
从此以后,林肯开始努力改善他的文化修养。毫无疑问,这一奋斗过程充满了困难和艰辛,但林肯凭借他顽强的斗志最终慢慢地走向了成功。
第二章磨练意志,激发潜能
鹰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向命运挑战,不断磨练,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就会把巢穴里的铺垫物全部扔出去,这样,雏鹰们就会被树枝上的针刺扎到。因此,它们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
而这时,鹰妈妈就会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雏鹰开始坠向谷底的时候,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老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困境历练意志,磨练召唤成功!每个人都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而只有当你爬到巢穴的边缘,冲向天空--展翅飞翔的时候,这种力量才能激发出来!
意志坚定者出人头地
面对困难的态度十分重要。困难就像纸老虎,如果你害怕它,畏缩不前,不敢正视,那么它就会吃掉你;但是,如果你毫不畏惧,敢于正视,它就会落荒而逃。对于懦弱和犹豫的人来说,困难是可怕的,你越犹豫,困难就越发可怕,越发不可逾越;但当你无所畏惧时,困难将会消失。
第5节:人人都来做强盗
在奋斗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普通人与那些杰出的成功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心态的迥异。
在很久前的一场战争中,一枚炮弹破坏了一座花园般的城堡,却炸出了一个泉眼,股股清泉喷涌而出,这里后来还成了著名的喷泉景区。挫折对于我们也是一样,它暂时破坏我们的心灵,却激发出奋斗的泉水。
有一个笑话很有人生哲理。两个强盗在路边看见一个绞刑架,一个强盗说:“这破玩意儿,要是没它,我们的职业该多棒啊!”另一个强盗却说:“啊呸!蠢驴,多亏有这破玩意儿,才轮到我们吃这碗饭,要不然人人都来做强盗了!”这个强盗的看法可远远超出了普通的人。世上很多事都如此,挫折击退大批竞争者,意志坚定者反而趁此出人头地。
有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看似不可克服的困难,往往是新发现的预兆。在人的天性中,有一种神赐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不能形容、不能解释的,它似乎不在普通的感官中,而隐藏在心灵深处。
一旦处境危急,这种力量就会爆发出来,使我们得救。在交通事故中,面临死亡威胁时,不论是谁,都会竭尽全力从险境中挣脱。那些潜藏在内心的精神力量,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曾唤起的精神力量,使凡人成为巨人。
那些真正意识到自己力量的人,他们永不言败!对于一颗意志坚定、永不服输的心灵来说,永远不会有失败;他跌倒了再爬起来,即使其他人都已退缩和屈服,而他永不!
有多少次困难临头,开始以为是灭顶之灾,感到恐惧,受到打击,似乎无法逃脱,胆战心惊。然而,突然间我们的雄心被激起,内在力量被唤醒,结果化险为夷,一场虚惊。
一个真正坚强的人,那就是不管什么样的打击和失败降临,都能够从容应对,他们能够临危不乱。当暴风雨来临,软弱的人屈服了,而真正坚强的人镇定自若,胸有成竹。
人生路上,其实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自私自利、贪图享乐是所有进步的阻碍;懦弱、怀疑和恐惧是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我们除非学会清除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不惜一切代价去克服成功路上的障碍,否则很可能将一事无成。这点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警惕你的弱点,征服自己,就会征服一切。
面对困难的态度十分重要。困难就像纸老虎,如果你害怕它,畏缩不前,不敢正视,那么它就会吃掉你;但是,如果你毫不畏惧,敢于正视,它就会落荒而逃。对于懦弱和犹豫的人来说,困难是可怕的,你越犹豫,困难就越发可怕,越发不可逾越;但当你无所畏惧时,困难将会消失。
塞万提斯一生的命运坎坷曲折,他写出那部享誉世界的《唐吉珂德》的时候,是被关在马德里的监狱里。那时他穷困潦倒,连稿纸也买不起。有人劝一位富裕的西班牙人资助他,那位富翁却说:“上帝禁止我去接济他的生活,唯有他的贫穷才能使世界富有。”果然如此,贫穷让塞万提斯在死去几百年之后还让人们尊敬崇拜。
此外,《鲁滨逊漂流记》、瓦尔德·罗利的《世界历史》、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等也都是在监狱中写出的。在这些人当中,司马迁的境遇最为悲惨,他入狱前被除掉了生殖器。
文学家如此,音乐家也一样。贝多芬,在两耳失聪、穷困潦倒之时,创作了他最伟大的乐章;席勒病魔缠身十五年,却写出了他最著名的著作。为了得到更大的成就和幸福,有位名人甚至还说:“如果可能的话,我宁愿祈祷更多的苦难降临到我身上。”
帖木儿皇帝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他被敌人紧追不舍,不得不躲进了一间坍塌的破屋。就在他陷入困惑与沉思时,他看见一只蚂蚁吃力地背负着一粒玉米向前爬行。蚂蚁重复了69次,每一次都是在一个凸起的地方连同玉米一起摔下来,他总是翻不过这个坎。哦,瞧!到了第70次,它终于成功了!这只蚂蚁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这位彷徨的英雄,使他开始对未来的胜利充满希望。
第6节:统统捆缚起来
当你足够强大,困难和障碍就微不足道;如果你很弱小,障碍和困难就显得难以克服。
向困难屈服的人必定一事无成。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一个人的成就与他战胜困难的能力成正比。他战胜越多,取得成就越大。
成就平平的人往往是善于发现困难的天才,善于在每一项任务中都看到困难。他们莫名其妙地担心,使自己丧尽勇气。一旦开始行动,就开始寻找困难,时时刻刻等待困难出现。当然,最终他们发现了困难,并且为困难所击败。
他们善于夸大困难,缺少必胜的决心和勇气。即使为了赢得成功,也不愿意牺牲一点点安乐和舒适作为代价。总是希望别人能帮助他们,给他们支持。
如果机遇总是不曾垂青他、他总是找不到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他就承认自己不是环境的主人,他不得不向困难低头,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力量。
那些只看到困难的人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没有坚强的意志去驱除障碍。他没有下定决心去完成艰苦工作的意愿。他渴望成功,却不想付出代价。他习惯于随波逐流,浅尝辄止,贪图安乐,胸无大志。
这些人似乎带着一副有色眼镜。除了困难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前进的路上总是充满了“如果”、“但是”、“或者”和“不能”。
他们认为,去争取获得一个著名公司招聘的职位是毫无希望的。因为当他去申请的时候,已经有数百个申请者递交了申请书。失业者如此之多,他怎么可能得到工作呢?如果他有一份工作,他会觉得许多同事都做得比他好,更得老板赏识,他要晋升存在很大的障碍。
有一个年轻人哀叹他没有机会,抱怨命运注定让他平庸,他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开创自己的事业,而只能为别人打工。这样的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处处看到不可征服的困难。他告诉别人说,如果别人能帮助他开办一个企业,他一定能取得成功。这样的年轻人,他不太可能取得成功,因为他不具备成功的品质。他承认他不能泰然自若地面对危机,他承认自己软弱,他承认在面对困难时自己显得无能为力,而别人却能克服这些困难。
另一个年轻人说,他渴望受教育,渴望上大学,但他没钱,没有一个富翁爸爸,他自己无法供自己上学。这个年轻人其实并不真的渴望求学,他只想不劳而获。有的年轻人知道自己追求什么,却畏惧成功道路上的困难。他把一个小困难想象的比登天还难,一味悲观叹息,直到失去克服困难的机会,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恶性循环,终将一事无成。
意志坚定、行动积极、决策果断、目标明确的人能排除万难,勇敢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去争取胜利。成就大业的人,面对困难时从不犹豫徘徊,从不怀疑是否能克服困难,他们总是能紧紧抓住自己的目标。自己的目标是伟大而令人兴奋的,他们会作坚持不懈地努力,暂时的困难微不足道。
拿破仑:成功取决于坚定的自信心
卓越人物在开始做事之前,总是具有充分信任自己能力的坚强自信心,深信所从事之事业必能成功。这样,在做事时他们就能付出全部的精力,破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
人跟人有所不同,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败,成功或者失败很大程度系于意志力的强弱。具有坚强意志力的人,遇到任何艰难障碍,都能勇敢地克服,消除障碍。而那些意志薄弱的人,一遇到挫折,便只知退缩,最终难免归于失败。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很希望上进,但是意志薄弱,没有坚强的决心,—遇挫折,立即后退,所以终遭失败。
在坚定的决心下,成功之敌必无藏身之地。
一个人有了决心,方能克服种种艰难,去获得胜利,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敬仰。成功也有很大的偏心,总是垂青那些有坚强决心的人。只有决心,才能增强信心,才能充分发挥才智,从而在事业上做出伟大的成就。
对很多人来说,犹豫不决的痼疾已经深入骨髓,这些人无论做什么事,总是留着一条退路,决无破釜沉舟的勇气。他们不明白把自己的全部心思贯注于目标是可以生出一种坚强的自信的,这种自信能够破除犹豫不决的恶习,把因循守旧、苟且偷生等成功之敌,统统捆缚起来。
第7节:这件事太困难了
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一遇到重要的问题,总是先把它搁在一边,留待以后解决。如果你有这样的倾向,你应该尽快将其抛弃,你要训练自己学会敏捷果断地做出决定。无论当前问题是多么的严重,你固然应该把这—问题的各方面都顾及到,加以慎重地权衡考虑,但你千万不要陷于优柔寡断。你倘若有着慢慢考虑或重新考虑的念头,你准会失败。优柔寡断的习惯对人生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即使有时候你的决策会有失误,但也请千万记住,别优柔寡断!
如果你养成了决策以后一以贯之、不再更改的习惯,那么在做决策时,就会运用你自己最佳的判断力。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决策后决不更改,你就会深刻地认识到,未经深思熟虑的决策,必定不会成功,做出了这样的决策也只是徒受损失。这样,你就会在决策之前,小心翼翼,慎加判断,从而训练、发挥你自己的最佳判断力。
拿破仑就是一个具备了坚强自信的人。据说只要拿破仑亲率军队作战时,同样是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便会增强一倍。原来,军队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士兵们对于统帅敬仰的信心。如果统帅抱着怀疑、犹豫的态度,全军便要混乱。拿破仑的自信与坚强,使他统率的每个士兵都增加了战斗力。
坚强的自信具有无限的驱动力,往往能使平凡的男男女女,做出惊人的事业来。胆怯和意志不坚定的人即便有出众的才干、优良的天赋、高尚的性格,也终难成就伟大的事业。
自信有多大,一个人的成就就有多大;人的成就,决不会超出他自信所达到的高度。拿破仑在率领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的时候,面对着严寒冷峻的高山如果他说:“这件事太困难了。”无疑,拿破仑的军队永远不会越过那座高山。所以,无论做什么事,坚定不移的自信力,都是达到成功的所必需的和最重要的因素。
取得伟大成功的源泉,便是坚强的自信。不论才干大小,天资高低,成功都取决于坚定的自信心。相信能做成的事,一定能够成功。反之,不相信能做成的事,那就决不会成功。
有一次,一个士兵骑马送信给拿破仑,由于马跑得太快,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猛跌了一跤,那马就此一命呜呼。拿破仑接到了信后,立刻写封回信,交给那个士兵,吩咐士兵骑自己的马,迅速把回信送去。
士兵看到这匹骏马非常强壮,身上装饰无比华丽,便说:“不,将军,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士兵,实在不配骑这匹华美强壮的骏马。”
拿破仑则严肃地告诉他说道:“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法兰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
像这个法国士兵一样的人,世界上到处都有,他们以为自己的地位太低微,自己太不起眼,别人所有的种种幸福,是不属于自己的,自己是不配享有的,以为自己是根本不能与那些伟大人物相提并论的。这种自卑自贱的观念,往往成为不求上进、自甘堕落的主要原因。很多人都这样想来着: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不是自己这样的人所应享有的。他们认为,生活上的一切快乐,都是留给那些所谓的命运的宠儿享受的。人一旦有了这种卑贱的心理后,当然就不会有出人头地的观念。许多年轻人,本来可以做大事、立大业,但实际上竟做着繁琐小事,过着平庸的生活,原因就在于他们自暴自弃,他们没有远大的希望,缺乏坚定的自信,所以难免沦为庸俗。
与金钱、势力、出身、亲友相比,自信是更有力量的东西,是人们从事任何事业的可靠的资本。自信能排除各种障碍、克服种种困难,能使事业独获得完满的成功。
还有的这样一种人,他们最初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估计,自信能够处处胜利,但是一经挫折,他们却半途而废,这是因为自信心不坚定的缘故。所以,光有自信心还不够,更重要的还在于,要使自信心变得坚定无比,这样即使遇着挫折,也能不屈不挠,向前进取,决不会因为一遇困难就退缩。
如果你去分析研究那些成就伟大事业的卓越人物的人格特质。那么就可以看出一个特点:这些卓越人物在开始做事之前,总是具有充分信任自己能力的坚强自信心,深信所从事之事业必能成功。这样,在做事时他们就能付出全部的精力,破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
第8节:我要战胜它!
有位名人就说过:“如果我是块泥土,那么我这块泥土也要预备给勇敢的人来践踏。”如果在表情和言行上时时显露着卑微,每件事情上都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那么这种人自然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造物主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巨大的力量,鼓励人去从事伟大的事业。而这种力量潜伏在我们的脑海里,使每个人都具有宏韬伟略,能够精神不灭、万古流芳。如果不尽到对自己人生的职责,在最有力量、最可能成功的时候不把自己的强项尽量施展出来,那么你不可能改变你陈旧的一生。
罗斯福:用超人的意志战胜苦难
罗斯福39岁的时候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这场疾病让他以后只能呆在轮椅上。在残酷的疾病面前,罗斯福没有屈服,反而以更大的勇敢在政治上一步一步攀上顶峰。
自古英雄多磨难。富兰克林·罗斯福于哈佛大学毕业后不久,便正式开始了政治生涯。先是于1909年参加纽约州参议员竞选获胜;继而于1912年积极为威尔逊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和为威尔逊竞选总统出力奔走。威尔逊当选为总统后,罗斯福被任命为海军助理部长。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请假三周与民主党党阀支持的詹姆斯·杰拉尔德竞争联邦参议员职位,结果党内提名遭到失败。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宣布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了增加实战经验,作为海军助理部长的罗斯福于1918年赴欧洲战场考察,目睹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1920年,在总统选举中,他被任命为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结果被共和党候选人柯立芝击败;同年,回到纽约重操律师旧业,暂时退出政坛,积蓄力量,准备东山再起。正在这时,一场意外的大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1921年8月10日,他在他的海滨别墅扑灭了一个小岛上的一场林火后,汗流浃背地跳人芬地湾游泳,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一场严峻的考验摆在了39岁的罗斯福面前,它比生死的考验更为残酷,也更叫人难以忍受。
开始,他还竭力让自己相信病能够好转,但实际情况却在不断恶化。他的两条腿完全不顶用了,瘫痪的症状在向上身蔓延。他的脖子僵直,双臂也失去了知觉。最后膀胱也暂时失去了控制。每天导尿数次,每次都痛苦异常。他的背和腿疼痛难忍,好像牙痛放射到全身;肌肉像剥去皮肤暴露在外的神经,稍一触动,就忍受不了。
但最让人受不了的还是精神上的折磨。他从一个有着“光辉前程”的年轻力壮的硬汉子,一下子成了一个卧床不起、事事都需别人照料的残废人,真是痛苦极了。在他刚得病的最初几天里,他几乎绝望了,以为“上帝把他抛弃了”。但罗斯福毕竟是罗斯福,他依然受着痛苦的煎熬,却又以平时那种轻松活泼的态度和妻子埃莉诺开玩笑。他理智地控制住自己,绝不把自己的痛苦、忧愁传染给妻子和孩子们。他不允许把自己得病的消息告诉正在欧洲的妈妈,以免母亲牵肠挂肚。当医生正式宣布他患的是小儿麻痹症时,妻子埃莉诺几乎昏过去,而罗斯福却只是苦笑了一下。
“我就不相信这种娃娃病能够整倒一个堂堂男子汉,我要战胜它!”
但罗斯福也知道这只是在说大话,不过大话使他比较容易保持勇气。为了不想自己的病情,他拼命地思考问题,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回想自己接触过的各种各样的政治家,谁是可资学习的导师,谁是卑鄙的政治骗子。他也想到人民,想到饱受战争创伤的欧洲人民,想到那些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社会下层的人们。到底今后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做人,他在思索,在探求。为了总结经验,他不停地看书。他比较系统地阅读了大量有关美国历史、政治的书籍;还阅读了许多世界名人传记;还有大量的医学书籍,几乎每一本有关小儿麻痹症的书他都看了,并和大夫们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他几乎成了这方面的一个权威。
第9节: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
苦难可以造就一个人,当然也可以压跨一个人。关键在于处于苦难中的人如何面对他所面临和忍受着的苦难。罗斯福面对病痛是乐观而镇静的,虽然这并不能使他所遭受的苦痛减轻,但是,乐观的态度使他又像从前那样生气勃勃了。他虽然仍卧床不起,但他相信这场病过去之后,他定能更加胜任他所要担当的角色,重新返回政治舞台。当母亲急匆匆来到他的床前,他以微笑迎接母亲,宽慰母亲说:“妈妈,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的。说真的,我实在想亲自到船上去接你呢。”医生的嘱咐进行艰苦的锻炼。为了使两腿伸直,不得不打上石膏。每天他都好像在中世纪的酷刑架上一样,要把两腿关节处的楔子打进去一点,以使肌健放松些。但是,这个曾被看成花花公子的人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勇气,所以不久就出现了病情好转的迹象——他的手臂和背部的肌肉逐渐强壮起来,最后终于能坐起来了。
为了重新走路,他叫人在草坪上架起了两根横杠,一条高些.一条低些。每天,他接连几个小时不停地在这两条杠子中间挪动身体。他给自己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能走到离斯普林伍德四分之一英里远的邮政街。每天,他都要拄着拐杖在公路上蹒跚着朝前走,争取比前一天多走几步。他还让人在床正上方的天花板上安装了两个吊环,靠这两个吊环坚持锻炼。到开春,他已经日见好转,甚至能够到楼下在地板上逗孩子们玩,或者在图书馆的沙发上接见客人了。
1922年2月,医生第一次给他安上了用皮革和钢制成的架子,这副架子他以后一直戴着。架子每个重7磅,从臂部一直到脚腕。架子在膝部固定住,这样,他的两腿就像两根木棍一样。借助于这架子和拐棍,罗斯福不仅可以凭身体和手臂的运动来“走路”,而且还能站立起来讲话了。但做到这一步也不容易,开始时经常摔倒,夹着拐棍的两臂也经常累得发疼,尽管如此,他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坚持锻炼。
经过艰苦的锻炼,罗斯福的体力增强了。1922年秋天,他重新回到病前任职的信托储蓄公司工作。开始,他每周工作2天.又慢慢增加到3天,最后每周4天。他的日程排得很满,每天早晨8点半在床上会见他的顾问路易斯·毫和其他来访者,这样他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两个小时后,他来到办公室,一直工作到下午5点。午饭就在办公室里吃。上午他处理公司的事务,下午办些私事。回家后,喝点茶,活动一下身体,就又会见来访者。事情往往要到吃晚饭时才完。由于重新回到了社会,罗斯福的名字又响起来了。
病痛并没能吓倒罗斯福,甚至没有成为罗斯福的负担,他给人的印象是,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健康人。他面对病痛所表现出来的超人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态度,他那蓬勃的生命之光不仅增添了他个人的自信,也赢得了别人的尊敬和信任。
1924年又是总统选举年。民主党由于上届总统选举失败,所以迫切需要罗斯福出来竞选,重振士气。罗斯福表示:“在摔掉丁字形拐杖走路以前我不想竞选。”但他决定出席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以发出他本人重新返回政界的信息。在儿子的协助下,他撑着拐杖走上讲台,这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罗斯福巧妙地控制着讲演的节奏,完全把听众吸引住了。他呼吁大家团结起来,这时听众全都起立。他充满激情地号召大家:“要牢记亚伯拉罕·林肯的话:‘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所有的人都充满友善。’”他的讲话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这是人们对他表示的一种少有的敬意。他的心好像又长上了翅膀,他的腿被架子夹得麻木了,他的手由于把全身的重量都撑在桌上而不停地痉挛。但他全然顾不上这些,他那浑厚有力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着。
罗斯福最终赢得了这次选举,他的胜利在于他那非凡有毅力和超人的意志。苦难并没有使他绝望,相反,他坚强地“站”了起来,“走”了出来,并最终得到了民众的一致认可。
苦难本身是一次洗礼,是一种考验。苦难使罗斯福变得更加坚强,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显示了杰出人物那种固有的特质。
第10节:我很喜欢它
罗斯福的朋友帕金丝就相信这一点,她写道:“罗斯福在他得病的那几年里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变化。我注意到,当他回来时,多年的痛苦与折磨扫除了他得病前有时表现出来的不太严重的傲气。他变得非常热心,精神很谦卑,思想很深沉。因为他经受了巨大的苦难,他变得更能理解苦难中的人……他相信神圣的上帝把他从彻底瘫痪、绝望和死亡中拯救了出来。”
坚韧是克服困难的利器
凯瑟林·罗琳,这个女人离婚、生了孩子的时候,却失业了。她穷困潦倒,受尽轻蔑,在孤独绝望中感知人情淡薄。为了逃避公寓的寒冷,她经常推着婴儿车到低档咖啡厅取暖。然而也就是这个女人,后来写成《哈利·波特》,一下子轰动了全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
凯瑟林·罗琳,1965年7月31日出生于英格兰西南部的温特伯恩市。父亲是一名退休的机场管理人员,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员。
罗琳喜欢读书,从小,罗琳家里就有许多书可读。她的姨妈常常隔几个月就给他们家寄一大箱子书来。中学时的罗琳是一个安静又害羞的女孩。她擅长编故事,同好朋友在一起时,她经常讲故事给她们听,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她的这些好朋友们。这些故事让朋友们听得很着迷。
罗琳读中学时,老师摩根太太是一位严厉而又古怪的更年期的妇女,罗琳和同学们都害怕她。摩根太太每接到一个有35~40人的新的班级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分出聪明和迟钝的学生。在开学的第一天上午,她就叫学生做一张叫做“日常10题”的算术卷子,包括智力测验题和小数知识,考卷上都是罗琳还没学过的东西。
这次罗琳考试得了50分,被摩根太太安排到她认为愚钝的那一排。罗琳没有哭。后来她回忆道,这种糟糕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精神创伤要比身体上的处罚大得多。
中学毕业时,罗琳参加了牛津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公布后,她被列入了后备录取名单里,但最后还是没能被录取,据说是因为她上的中学没有名气。罗琳后来就读的是离家很近、只有两小时车程的埃克塞大学。她主修法语,但也学过一段时间的希腊文和罗马文。在大学期间,她读到了由牛津大学中世纪文学教授托尔金写的著名幻想小说《指环王》。她特别喜欢这本书中的传奇故事,1000多页的书在几年内甚至给翻破了。
大学毕业后,罗琳在伦敦有过一段漂泊的日子。当时她靠打零工糊口,一份工作做完后,不知道下周会在哪儿工作。其中有一份工作是给出版商处理退稿通知,在这期间,她学会了快速打字,这项技术对于日后成为作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她还养成了在咖啡厅和酒吧里写文章的习惯。
罗琳在大学时的男朋友去了曼彻斯特,她决定去那儿找他。这次旅行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罗琳在曼彻斯特花了很多时间找房子,却没有找到,只好乘火车返回伦敦。在火车上,她很不开心,40分钟的路程,她一直望着窗外一成不变的英格兰乡村发呆、幻想。罗琳总是一个爱幻想的人,当她看着窗外那些可怜的黑白花奶牛时,她想到的是一辆火车载着一个男孩去一所巫师寄宿学校的情景,她说:“突然,哈利的形象浮现在我的脑海。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是由什么引发的。但我很清晰地意识到,我有一个哈利和魔法学校的想法。我突然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一个小男孩,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得到魔法学校的邀请以前,也不知道自己是个巫师。我从没因为一种想法而如此兴奋过。”
很可惜,在火车上的那个晚上她既没带笔也没带纸。罗琳很失望,只好闭上眼睛把浮现在脑海中的每个想法都记住。回到房间以后,她迅速潦草地把她在车上想到的写在了一个廉价的小笔记本上——这就是《哈利·波特》的首稿。此时距罗琳第一次读《指环王》已经有5年了。很快,罗琳写的关于《哈利·波特》的短笺就装满了一个鞋盒。罗琳这时就已决定,她将写成7本书,也许这对于一个还没有出版过作品的作家来说,未免有点自大。但她的决定是很合理的:每本书分别记述哈利在霍格沃茨的每一年。她也确定了主人公的名字,“哈利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男孩名字,我很喜欢它,所以就借用了。”
第11节:你必须接受问话
罗琳的母亲安妮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罗琳记得,在她12岁时,母亲因疾病所困已经拿不起茶壶了。母亲于1990年12月30日去世时,年仅45岁。
母亲安妮的病逝对罗琳影响很大,这件不幸的事不仅改变了罗琳的生活轨迹,也改变了《哈利·波特》的发展方向。有一段时间,她的生活漫无目的。她悲痛地返回了曼彻斯特,返回到一种漫无目的的生活中。有个晚上,她一夜未眠。为了使自己不再想发生过的事情,罗琳想,如果人们在魔法学校霍格沃茨玩一种特殊的魔法比赛肯定很有趣。
罗琳后来与葡萄牙记者乔·阿兰特斯结婚。婚后,罗琳住在葡萄牙城市波尔图,与丈夫经常吵闹,最终被他踢出家门。惟一的安慰是,她身边还有一个4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
罗琳和小杰西卡乘坐北上的火车到了爱丁堡,以便跟妹妹住得近些。她离开波尔图时,带着第一集已写好的头3章和其他章节的笔记,还有系列中的其他部分的很多构思。妹妹说服罗琳让她看已写好的部分,并且立即被迷住了。罗琳承认:“要是她不笑,我很有可能会把这些东西全部撇在一旁,但她笑了。”
尽管罗琳从妹妹那儿得到了亲情的温暖,但罗琳的生活中还有比《哈利·波特》更重要的事。罗琳不想成为妹妹或朋友的拖累,她找到一个临时居所,安顿自己。她的生活已经开始陷入可怕的悲惨境况。“我没想到会弄得这么糟,没想到自己会住在一套没有暖气、有老鼠出没的公寓,照看我的女儿。”而且,她还不得不面对官僚制度的噩梦。1993年12月21日,她来到利斯区商业街,向社会福利署讲述她的不幸遭遇。她必须填写一份又一份的表格,申请援助和房屋津贴。对于这种难堪经历她记忆犹新:“你必须接受问话,向很多陌生人解释你如何变得身无分文,变成孩子惟一的照看者。我知道并不是有人要让我感到耻辱和不中用,但那确实是我的感觉。”
她得到的带有耻辱的赏赐是每周69英镑,她得用这笔钱来供自己和小女儿吃穿和交一切杂费。她再也无法忍受老鼠弄出来的声音,便向朋友借了600英镑,想租住好一点的房子。她原以为这样一来,能加快改善杰西卡和自己的居住环境,但是这个希望却被现实击个粉碎。她打电话给爱丁堡十几家房屋出租中介,希望找一个新寓所,但都被拒绝。罗琳回忆起这件事时说,当她说明她是单亲母亲,想用补贴租房子时,电话另一头一个不耐烦的声音说:“我们不把房子租给领住房救济的人,对不起。”
绝望中,终于有一个女房屋中介人表示同意——也许是怜悯她,也许是被她缠得不耐烦。罗琳回忆说:“我见到一线希望,便急匆匆跟她讲,快得她根本没有机会插嘴。”就在那个下午,她去看利斯区龙恩街七号一套有一间卧室、没有家具的公寓,她愿意租下。这是一个开端。妹妹和在爱丁堡的两三位朋友借给她几件家具,于是她和杰西卡搬入那幢公寓楼。
罗琳再度失去自由,因为她必须独自留在家中照顾和陪伴女儿。残酷、悲惨的日子接踵而至。其中最糟糕的日子是她去探访妹妹的朋友,见到那个朋友的儿子有大量玩具,“相比之下,当我收拾杰西卡的玩具,它们还不够一个鞋盒。我回家后大哭了一场。”
那时,她的妹夫罗杰与朋友办了一个合股公司。他们在南桥和皇家马埃尔街交汇处的附近买下了一家名叫尼科尔森的咖啡馆。它不是特别时尚的那种,但这对罗琳来说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她可以在这儿写《哈利·波特》。她讲故事的愿望和想成为职业作家的愿望从没减弱过,这是她的理想。她设想自己在一个商店里把自己的信用卡递给任何一个人,他们就会告诉她,她写的是他们最喜欢的书。
罗琳想要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能使她感到不孤独,不与世隔绝,能够有人陪伴她,但不干涉她追求自己的目标。回想她在伦敦和波尔图工作时,咖啡馆给了她很多灵感,但现在,她那点儿可怜的预算连她在咖啡馆喝一下午咖啡的钱都付不起。这时,上帝赐予了她尼科尔森。尼科尔森咖啡馆里的员工们看到她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才喝一杯咖啡,都很同情她。
罗琳常常推着躺在婴儿车里的杰西卡出发,步行半小时,来到市中心。当杰西卡熟睡的时候,罗琳会推着她前往咖啡馆,艰难地登上通往二楼的20个台阶,找一个安静的角落,专心写她的《哈利·波特》。
第12节:人生就是受苦
尼科尔森咖啡馆的墙壁都涂成了绿色和黄色,有很鲜明的窗饰和灯饰,给人一种学校般的感觉。只有在尼科尔森,她才感到她还活着,还是有价值的。这听起来很浪漫,但是当你设身处地过这种生活的时候,实际上一点也不浪漫。”
后来,罗琳找到一份秘书小差事,每周赚取15英镑的外快。她发现,这就是她所能赚取的最高限额,超出这个限额,政府便会在她的福利金中扣除相同的数目。至少,这笔钱可以带来一点儿改善,尤其是给女儿买尿片。
与此同时,她每周仍然必须到利斯路的邮局领取福利金。她从未忘记在领取福利金的过程中,社会制度让她蒙受的羞耻: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救济簿拿到柜台上。
罗琳说:“我不知道,如果我背后那些老女人看到救济簿,会说些什么。她们心里也许在想,乞丐懒人是社会的负担。这个时候,我大部分的自尊都被挤掉了。”
罗琳最喜欢说的话是:“人生就是受苦。”这也提示我们,必须随痛苦才能成长。从那个时刻开始,罗琳名气就越来越响。她以惊人的速度成了英国最富的女人之一,她的成就与财富都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与她相关的一切被不厌其烦地反复提起。尼科尔森咖啡馆也在1998年被彻底改造,成了一间带咖啡吧的豪华饭店。
2000年7月,随着第四部《哈里·波特》的问世,一股“哈里·波特”热潮在全球迅速生成。罗琳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帝国勋章。美国《财富》杂志也曾经评选罗琳进入世界百名首富排行榜,名列第24。
第三章坚强的个性,独立的精神
鹰的独立精神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
强健的那只幼鹰被挑选下来,喂养长大,父母会轮流给它喂食。一旦幼鹰学会了飞翔,就被父母赶出家门,不许小鹰再回到巢中。小鹰求生的基本能力有了,父母就不再让它久居在安逸的窝里,而是趁早就把它推向大自然,领略环境的残酷,以便及早地适应环境。
这样培养出来的鹰,是坚强的,也是独立的,它在长期与环境的抗争中养成了坚强的个性和独立的能力。
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当一个青年人独立了,放弃了依赖性的时候,当一个青年人真正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无比强大。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是你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每一个成大事的人都应当明白,独立生活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选择独立生活,对于培养良好的品质,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你有没有独立自主的习惯,从你的生活方式中,就可以看出。如果你足够聪明,你就要学着独立去生活,自主地去做些事情,一个成大事者是不会在生活中依赖他人的。
一位美籍华人谈起他在美国的一段经历。为了16岁的儿子能够成才,狠下心来,送他到一所远离住家却十分有名的学校去念书。那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每天都需要转三站公共汽车,换两次地铁,穿越纽约最豪华和最肮脏的两个街区,历时三个多小时。而纽约的地下铁又是世界上最乱最不安全的地方之一。每天都有抢劫、强奸、甚至杀人的事件发生。为什么这位朋友让自己的儿子放着附近的高中不读,而冒那么大的风险,整天奔波于那危险的路中呢?
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儿子以后能考上美国最好的大学,另一方面更是由于这位美籍华人思想中的独立生存的观念使然。在美国,16岁的孩子应该是具有独立人格和精神的。那位美籍华人始终认为: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一关,都要穿越这样的危险地带,否则就难以在这错综复杂、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他告诉儿子说:人生的道路是更危险的,因为人生只有去,没有回,走的是只能走一次的路线,而每一步跨出去都是自己不曾熟悉的道路,若一步稍有不慎,你的整个人生都将遭到打击或挫折。所以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语重心长地写道:“年轻人,你渐渐会发现,当你个人独行的时候,会变得格外聪明,当你离开父母的时候,你才会知道父亲是对的。”年青人应该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并且用这种习惯去在对世界,对生活中的一切。
第13节:独立地面对社会
很多的时候,也许你会觉得社会太黑暗,你会抱怨别人太势利。感受了人世间的冷暖之后,你变得孤独,寂寞,总有许许多多不能名状的情绪要发泄。这时,你应该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其实,你只是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外表成熟而内心却仍然依附着过去扶持着你的那些力量而生活的一个孩子。也就是说,你还没有独立,不能独自承担这许多事情。所以你活得不顺心、不积极,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独立,对于我们每个人都而言,都显得不可或缺。生活的一切,都只能靠你自己,因为你自身就是你自己的生存环境之一。你才是你自己的主人。鲁迅先生的故事不知被多少人传诵:鲁迅小时候,由于家道的败落和父亲的病情,使还是孩子的鲁迅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不仅要学习,还要每天往返于药店与当铺之间,为生活而奔波。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不忘自强不息地奋斗。一次,由于上学迟到,老师对他加以批评,鲁迅从此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上了一个“早”字,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提醒,更是一个人人生观的体现:自立、自强。
当一个青年人独立了,放弃了依赖性的时候,当一个青年人真正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无比强大。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是你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社会的进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异化,每个人都充满了智慧,又都有一副适应自己人生经验的“如意算盘”。然而,谁也无法在课堂上、书本中和家庭里教会青年们如何自如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利害关系,如何克服自身的惰性和弱点,以一个成熟者的目光来审视世界上的一切。只有独立地去面对,去体验,才会获得这些知识。正如一位先哲所说:若想让小鸟学会飞,就让它飞吧。
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被一位朋友领着穿过几条不曾到过的小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第二次自己来时,竟然无法辨认上次走过的路线;反而当初第一次去的时候如果能按图索骥,走一路问一路,再来时我们就能十分肯定地找到要找的目标——这就是独立的境界。
独立的境界是美妙的,独立的习惯却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和培养的。独立地面对社会、面对自然、面对你自己、面对生活。
独立的习惯是成大事者应该必备的条件之一。一个独立的人,他会坚守信仰,保持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才能为自己的人生涂上一道亮丽的色彩。
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这种习惯会在成功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青年人学会独立生活,拥有了独立的品格,你就拥有了成功者必备的一个条件。
不做依赖别人的弱者
摆脱对父母的仰仗依赖,经过风霜雨雪的历练,正是我们这一代青年需要培育的良好品格。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只有勇于闯荡、自立自强,方可大有作为。
只会蜷伏在父母翅膀下的雏鹰,充其量不过是只柔弱的“鸡”,而绝不会成为搏击万里云天、俯视苍茫大地的雄鹰。
青年人要勇于自强自立,不要仰仗父母的保护伞。要自信本人的能力,自己探出一条成才之路来。过多的依附、仰赖,只能造就平庸孱弱、无所作为的凡夫俗子;过分的温存、溺爱,只能消磨意志,磨平锐气,养育娇嫩的花朵。
在中国,几千年来,青年人依赖父辈的传统很顽固,自主意识淡薄。但是,历史上也不乏有鼓励子女自强自立的有识之士。清代画家郑板桥老年得子,却并不溺爱,而是力促他自立,要求他:
淌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天靠人靠祖宗,
不算是好汉。
在传统的意识中,人们崇尚出身门第,钦羡继承权,而自我创业的意识淡薄。这样做只会害了自己。在当今的社会里,应提供给后代以“工具箱”,而不是万贯家产。对于青年人,确立不依赖父母长辈,一切靠自己独立创业的自立意识,则是明智的;若是一切都仰仗父母,做蜷伏在先辈脚翼下的小鸡,是最没出息的。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人们驯良的心理、依赖的性格和盲从意识仍大有市场。社会的变化正冲击着传统意识的大堤。当代中国青年,自立意识在逐步成长。青年们开始意识到仰仗家庭并不光彩,而是要用自己的双脚去走路,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这样自立于社会才感到无限自豪。
第14节:他应该落到地面
摆脱对父母的仰仗依赖,经过风霜雨雪的历练,正是我们这一代青年需要培育的良好品格。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只有勇于闯荡、自立自强,方可大有作为。
在这一方面,西方世界中的青年人较强的自立意识值得我们效法。尊重个人价值,个人尊严是自立、自强观念的核心。尤其在美国更是如此,美国人的自立意识是生活方式中的最根本观念,他们信奉个人主义,其含义是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都应按其本人的意愿和表现来对待和衡量。这种个人主义同自私自利不同,在社会实践中,它表现为对个人独立性、创造性、负责精神和个人尊严的尊重。在家庭中,孩子应受到作为一个个人所应受到的尊重,成年后,他对自己的生活和前途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从而对自己的遭遇,不论好坏都由自己负责。父母只能起“咨询作用”,不能为儿女代为安排个人的事宜。成年儿女一般都自立门户,独立生活。
美国的一些大学生,尽管父母有钱,也不愿仰仗父母。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职业,用不上专业特长,宁可降格以求,大材小用,目的是要有工作,自己挣钱独立生活。
美国大学生中,自力更生、勤工俭学的占较大比例,“花花公子”式的占少数。学生在学校里“打工”,维护环境卫生等,收取一定报酬。他们并不以各种杂工为耻,都能尽职做好。因而美国的大学生当临时工的不少,他们养成了劳动习惯,增长了社会知识,还学会了某些技能,也解决了部分学习费用。
一位有名的富豪,为自己大学学成的孩子举办了毕业酒会。他举着一杯100美金的酒,对众人说:“我今天真高兴,因为从现在起,他应该落到地面,自己走他的路了。”
这个富豪之子,只身到了纽约,租了一间小公寓,自己闯荡江湖。23岁的他,再不要父母的呵护,不要父母的供应,而义无反顾地走自己的路,向着成功的阶梯攀登。
“向父母要钱是件不光彩的事。”在日本,不少大学生也树立了这样的观念。日本是个重教育的“学历社会”。进人大学学习,学费、书费、生活费用不少。大学生们普遍在业余时间兼工,勤工俭学,来贴补学习费用。他们认为,除必要的费用依靠家里提供外,应尽量自己解决读书的各种开销。他们认为向大人频频伸手很不光彩。男同学向家里要钱,更怕女同学看不起他。即使是家境极好的学生,也耻于得到父母的资助。
“把巨额金钱留给孩子们的父母最终将使孩子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枯萎。”——一个世纪前,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这样断言。
1992年,有3位经济学家对拥有15万元以上遗产的继承人纳税记录做了调查,发现这些人中已停止工作的竟占20%。他们的结论是:“很多有钱人不知不觉地就把他们的孩子搞垮了。”
所以,培养孩子养成独立的意识,不但不是对孩子的苛刻,反而是对孩子负责的一种表示,给予孩子遗产和金钱,也许毁了他一生;给予他自主独立的人格魅力,也许是他一生辉煌事业的源泉。
自助者天助
当我们遭遇逆境的时候,首先应该学会依靠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思想上的独立者;我们需要有独立而坚定的个性,只有这种个性习惯才能帮你走好自己的路。
我们生活在芸芸众生之中,当我们遭遇逆境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学会依靠自己。这并不是教你单打独斗,更不是教你万事不求人。而是想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麻烦。别人没理由,更没有义务非要帮你不可。社会不是家庭。社会不是妈妈。社会不是充满爱而是充满竞争的。
当你陷入困境的时候,你只有具备充分的能力,并学会了对自己负责,你才有可能得到更多别人的帮助和关心。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你才能更多地体会到社会上善的一面、美好的一面,而不是仅仅看到它的冷漠和自私。
天助自助者,便是这样一个道理。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思想上的独立者。青年人在学业上更应该有这种独立的习惯。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观点,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正在讲说此观点的人是何等有名气,何等有威望,只要是有疑问,就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之讨论。这才会使你不断进步与壮大,从而更快的成长。
第15节:你这样讲有根据吗?
在这方面,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北京大学一直有个传统,对于学术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坚持己见,但也要容许别人坚持己见,而且择善而从的事也不少。教师之间如此,师生之间亦是如此。
胡适与其学生罗家伦、傅斯年就经常切磋。其间罗、傅二人讲了许多否定老师的话,胡适也不以为忤。
有一次胡适讲话,提到某小说,说“可惜向来没有人说过作者是谁”。有一个同学马上站起来说:“不对。有人说在什么丛书里的什么书见过。”胡适很惊讶,亦很高兴,以后上课,逢人便说:“北大真不愧为北大。”
另一位著名的教授俞平伯也是这样一位老师。有次俞平伯讲古诗,讲到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其中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俞平伯说:“‘知’就是不知的意思。”
某同学站起来质疑:“俞先生,你这样讲有根据吗?”
俞平伯说:“古书这种反训不少。”随手拿起粉笔写出六七种来。
提问的同学说:“对。”然后坐下。
在北大坚持己见的大有人在。某课上,某教师和某学生对一学术问题意见相反,且互不相让,直到学期终了还没有争出结果来。不知是教授有意为难还是选择得意之点,反正考题正好出了这一问题,这位同学自然要按自己观点回答。教授阅卷,自然判其错误,于是被评为不及格。按规定,不及格下学期开学要补考,补考成绩按九折计算,所以补考试卷上照例盖一长条章,上写:“注意,六十七分及格。”补考之时,也许为了表示不让步吧,教授出题,仍是原样。那位同学也照原样答无误。结果教授评分为60,打九折,仍不及格。再补考,双方仍是原题原答案,评分仍是60。但这次算及格了,问为什么,说是规定只说补考打九折,没有说补考的补考还要打九折,所以不打折扣了。
在北大,学生与老师所具有的平等关系,是基于对知识的尊重,对真理的崇尚,对独立人格的锻造。面对知识与真理,无所谓个人的体面和尊严,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师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不严,相反,正基于此,老师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要懂得知识的分量,懂得做人的原则,所求的应是真才实学,而不应是其他,或是虚幻的光环之类。
北大并不是浑浑噩噩的一群人。这里面的人不善于“地位”之争,却喜好学术的争论和对真理的追求。学术自由是融进每一个北大学人的生命的。年轻教师可以提出与学术泰斗不同的看法,阐述自己关于学科发展的不同思路。毕业生们也有时不知深浅地向一些知名学者质疑。另一方面,那些老学者也乐意同别人进行学术上的讨论和论战。更不用说一个系内部同事之间的互相批评以至学术上的相互“否定”也很正常。学术上的讨论不讲情面,但绝不包含恶意的指责和攻击。始终保持自我的独立,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寻找自我的发展方向:也许正是因此,北大一直保持着学术繁荣的局面,培养出了数不清的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成功人才。
在这些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的“独”行者们身上,闪烁着智慧的光华,使他们能够保持自我的真风采,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不失本色,保持真我之品格,独立而又坚定,书写了一篇篇值得后人品味玩读的生活诗章。
北大人给了我们很多启迪。青年人不向这样的人学习,养成良好的成功的习惯,还等什么呢?立即行动起来,认准你的目标,走你自己的路吧!
每一个有梦想,想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应敢于向权威挑战,这样才不致隐去自身智慧的光华,才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所突破。你首先需要有独立而坚定的个性,只有这种个性习惯才能帮你走好自己的路。
第四章胸怀大志,敢于拼搏
比较过鸭子和老鹰的不同吗?鸭子在水塘里生活,他们游水、呱叫,随同伴定期移居,但从不高飞。相反鹰却不断冒险,独自振飞向高处攀飞。
鸭子习惯安逸,胸无大志,所以一辈子庸庸碌碌,没什么作为。老鹰则勇于拼搏,享受着征战高空的喜悦。
第16节:激情投入,把握人生
大约只有5%的人会选择成为老鹰。这5%的人愿意做一些别人不想做的事,他们勇于冒险,他们愿意为了追求人生中更重要的事情,而放弃自己现有的安逸。
你呢?为了你的希望和梦想,是否敢于拼搏,敢于挑战呢?
路易士:激情投入,把握人生
路易士原本有一份很好的差事,他放弃了,要去寻求自己的创业。在安逸与冒险之间,路易士宁肯选择后者。后来他所成就的事业,也远远高于一般人。
对于每一个不甘心平庸生活的人而言,在安逸与冒险之间,你应该选择后者。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的话,就勇敢地投入到人生的激流中去,积极把握自己的人生吧。人生就像一条河,时有漩涡,时而平缓,时而湍急。你在河流当中,可以选择较安全的方式,沿着岸边慢慢移动;也可以停止不动,或者在漩涡中不停打转。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的话,你还可以接受挑战,用挑战来检测你的自信心。
每一次漩涡都是一次挑战,每一次挑战都能增加你的自信。为了检测你是否比以前更自信,你可以游向危险的河中央,突破重重艰难险阻,奔向理想的彼岸。你可以对自己提出来一个大的飞跃,超越以前的你。
摩洛·路易士是个善于挑战自己的人。他的非凡成就来自两次成功的拼搏,一次在20岁,另一次在32岁。
摩洛在9岁时随家人一起搬到纽约。在此之前,他的生活已是多姿多彩,比一般人丰富许多。由于家人皆爱好音乐、喜剧,所以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下,几乎所有乐器摩洛都能演奏。他是一般人眼里的天才儿童——不到10岁,他便指挥过交响乐团;12岁时,他从事鸡蛋专卖,做得有声有色,雇有16名少年为他工作;到了14岁,他独立组织了一个舞蹈团;高中毕业之后,他又投身新闻界担任一名采访记者,与许多新闻界的老前辈像班·希特、查尔斯、马卡沙等人一起工作;19岁时,他曾获音乐奖学金,但由于举家搬至纽约,所以只好放弃此次进修的机会。
在纽约,他在Veiw广告公司找到一份一周14美元的差事。对当时的情景,摩洛是这样回忆的:“那时候我经常跑外勤,工作非常忙碌,成天像发疯似的,时间也过得特别快。6点下班以后,我还到哥伦比亚大学上夜校部,主修广告。有时候,由于工作尚未做完,所以下课后,我还会从学校赶回办公室继续未完成的工作,从11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摩洛非常喜欢需要创意的设计工作,而他也的确做得有声有色。
20岁时,摩洛放弃在广告公司内很有发展的工作与旁人梦寐以求的职位而决心自己创业。这便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拼搏。他放弃收入稳定、前途似锦的工作,完全投身于未知的世界,从事创意的开发。结果,成绩令人满意。
他的创意主要是说服各大百货公司,通过CBS电视公司成为纽约交响乐节目的共同赞助人。摩洛本人认为此法十分可行:一方面,当时的百货公司业绩都不好,都希望能借助广告媒体高形象与销售成绩;另一方面,在纽约,交响乐节目的听众多达100万人,十分值得投资。于是,摩洛便立于其间帮两边牵线。
在当时,这种性质的工作对人们来说相当陌生,所以做起来困难重重;而且,同时说服许多家独立的百货公司,分别采纳各公司的意见加以整合,这种事过去从未有人完成过,更别说要他们拿出几百万美元的经费来。所以,一般人预测他不可能成功。
尽管如此,摩洛仍然十分卖力地在各地进行说服工作。结果可以这么说,在说服工作上他做得相当成功。一方面,他的创意大受欢迎,与许多家百货公司签成合约;另外,他向CBS电台提出的策划方案也顺利被接受。此后的10个星期,他干劲十足地与电视台经理一同展开一连串的系列广告活动。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期间内他没有任何收入。
计划眼看着就要步入最后的成功阶段,然而没有料到的事发生了,由于合约内某些细节未能达成而终告流产,他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事结束之后,CBS公司马上来挖角,聘请他为纽约办事处新设销售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并支付给他3倍于以往的薪水。于是,摩洛又再度活跃,他的潜力得以继续发挥。此时他年方20。
第17节: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CBS服务几年之后,摩洛再度回到广告业界工作,但这次不是从基层做起,而是直跃龙门——他担任了承包华纳影片公司业务的汤普生智囊公司的副总经理。
那个时代,电视尚未普及,与今日相比,仍处于摇篮期。但摩洛非常看好它的远景,认为电视必将快速发展,大有可为,便专心致力于这种传播媒体的推广。由公司所提供的多样化综艺节目,为CBS公司带来空前的大成功。
这便是摩洛人生中的第二次拼搏。为了它,他再次放弃原来可以平步青云的机会,走入另一个未知的世界。但这次冒险并不完全是孤注一掷,他是看准后才堆上自己的“赌注”。最初两年,他仅是纯义务性地在“街上干杯”的节目中帮忙,没想到竟使该节目大受欢迎,以后连续多年被评为美国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之一。从1948年开始到1988年,整整40余年的时间,它的映播从未间断,这是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视界内非常难能可贵的现象。除了节目成功之外,他被CBS公司任命为所有喜剧、戏剧、综艺节目的制作主任。
就这样,摩洛的两次冒险,两次游向激流中央,最后都获得了成功。有志之士应该以他为榜样,勇敢地投入到人生的激流中去,积极把握自己的人生。
狭路相逢勇者胜
无论你的一生是平淡或是辉煌,无论你是长成大树还是小草,无论你是变得杰出还是平庸,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意念,取决于你心中的愿望。在人类历史上,只有那些相信自己、勇敢而富有创造力的人,以及那些富有冒险精神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信念的力量是如此奇妙,以致有的人活了一辈子却从未获得过巨大的勇气、力量和耐力,但有的人却从体内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和控制力,而有的人做梦也没想过自己蕴藏着这样巨大的能量。
一个人应当勇于挑战自我,你身上的潜力是巨大、无穷的。如果你高估了自己,那么经过努力,你可以达到高估的标准;但如果你低估了自己,那么你就永远在低处徘徊。你应该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并坚信自己可以战胜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对任何事情都兢兢业业,无所畏惧、永不退缩地去做,永远富有勇气和决断力。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坚强地去克服种种困难,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有时凭一点点勇气就能够把事情做好,但人们之所以不去做,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其实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
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不同国度、不同语言的有志青年。而拿破仑本人就是这一名言最好的实践者。作为一个矮小的科西嘉人,常受人欺负,在别人眼里是与将军、元帅无缘的,然而他偏偏渴望着统率千军万马。这强烈的愿望加上不屈不挠的奋斗,使得他成为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枭雄和伟大的军事家。
如果一个人懦弱心理较重,那么你就需要接受意志考验的训练,除了要努力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想像和激荡的热情之外,还必须培养战胜胆怯的勇气和决不向困难妥协的冒险的精神。消除畏惧,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毫不畏惧的人,在一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当中,有着按自己的意图行事的坚韧生命力。他们可以抛弃一切、无所顾忌地向着奋斗目标英勇前进。他们由强烈的自信,产生出不怕危险和失败、大胆猛进的勇气,具有敢于挑战、反对现存秩序的气魄。他们不断从事着改造社会、改造自己的工作,并力图寻找自己的对手,打垮敌人,以此来激发斗志,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齐藤竹之助,日本人,1952年在朝日生命保险公司获得登记,成为该公司的正式推销员。这一年他58岁,已退休两年。他去拜访的第一个对象是东邦人造丝公司,因为这个公司的总经理佐佐木是他的朋友。他跟佐佐木总经理谈过之后,佐佐木让他去跟总务部长详谈。在总务部长那里,他了解到第一生命保险公司的渡边幸吉也来了。渡边幸吉当时在生命保险界号称“全日本第一”。齐藤竹之助望着渡边乘坐的卡迪拉克,顿时一股沉重的悲壮感向他心头压过来,但片刻的犹豫怯懦之后,他的心中升起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成为日本首席推销员,也要获得那象征着荣耀的卡迪拉克。”在这一强烈愿望的推动下,他卧薪尝胆,刻苦背书本,拜访推销名人,辛勤奔走,废寝忘食,精诚感人,终于在1959年成为日本首席推销员。
第18节:保持健康的心态
可以说,齐藤竹之助的辉煌始于一个强烈的愿望——获得一辆象征荣耀的卡迪拉克。愿望召唤着人内心的力量。我们有时会活得很累,也会有很多的困惑、迷惘和说不清的哀伤,但换一个角度想,出路总是有的。梦想和愿望能温暖一个人的心,即使有一天希望破灭了,毕竟曾支持自己走过一段路,也许这段路正是我们最难走的一段。走过这一程后,我们就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去应付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远大的目标就像寒夜里的一盏明灯,鼓励你一路走下去,不气馁,不灰心丧气,说不定不远处就有你所寻觅的东西。岁月的流逝会在皮肤上刻下皱纹,而热情的消失也会在心灵上留下痕迹。担心、疑惑、恐慌、绝望——这些东西正是泯灭精神之树的元凶。
人的一生精神上可能受到沉重的打击,心灵上可能受到残酷的摧残,感情上可能受到巨大的压抑,然而我们并不会毁灭,我们挣扎,我们奋斗,我们崛起。我们的脚步虽有些凌乱,但最终还是一定会跟上社会的发展,并且终将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正如西方一位哲人所说:“迎头搏击才能前进,勇气减轻了命运的打击。”中国古时候也有一句俗语“狭路相逢勇者胜”,人的勇气和胆识是在屡战屡败中锻炼出来的,也是自己给自己灌输的。鼓足勇气,直视困难,你会发掘自己抵抗逆境的强大力量。
肯特·卡勒斯于1949年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由于早产,接生时输了大量氧气,他的视网膜受到了破坏,生来便双目失明。面对残酷的现实,他的父母却坚信儿子一定能做到常人所作的一切。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但他有超凡的毅力,在很小的时候就凭一次次不屈的努力,能靠感觉知道物体的位置,仿佛体内装着一部雷达。父母经常告诉他,你能做到一切。小卡勒斯在父母的帮助下,不仅能够同健全的孩子一样上学,而且一直是出类拔萃的全优学生,他的聪颖好学了也使他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帮助,以致后来他成了美国国家宇航局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
所以,无论你的一生是平淡或是辉煌,无论你是长成大树还是小草,无论你是变得杰出还是平庸,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意念,取决于你心中的愿望。你应该相信自己的潜在优势,增强自信心,解除懦弱感。胆小的人真正的敌人是自己。一个进取的人,必须具备勇敢和创造力。在人类历史上,只有那些相信自己、勇敢而富有创造力的人,以及那些富有冒险精神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第五章锻炼强壮的体魄,保持健康的心态
在残酷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鹰,造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
鹰的嘴弯曲而锐利,四趾是钩爪样,目光炯炯发亮。尤其鹰的骨骼硬朗,肌肉相当发达,因此显得十分有力量。
发达的肌肉,为鹰提供捕食野兽的力量;强健的体魄,让鹰有能力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任凭风霜严寒依旧卓然挺立。
健壮的身体是成大事的必要条件
第19节:精神使身体强健
思维产生于头脑,为了赢得成功,你必须增强头脑的力量;而没有什么比一个健康的身体更有助于增强头脑的力量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胜利只属于那些努力使身体保持健康,努力使思想承受住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的人。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我们必须拥有健康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在所有的职业中——从学校、到商店、到各行各业,身体的健康以及头脑的反应敏捷都是必需的。
通常,健壮的身体是成就伟大事业的条件。美国开国元勋杰克逊,早年就决定要克服他自己身上的全部弱点,无论是身体上的、精神上的还是道德上的。他集中了自己的全部力量,靠着非凡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的决心是那样的坚定,以致于为了锻炼自己对于天气变化的承受能力,他在冬天也不肯穿上大衣。他说:“我不能屈服于寒冷的天气。”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任教职期间,由于消化不良,整整一年他只能靠酪乳和面包为食,并依照医生的嘱咐只穿一件衬衫,尽管其他人都觉得这个主意很可笑。他的医生建议他在9点钟要上床休息,因此无论在哪里,无论谁在场,他总是在9点准时找一张床睡觉。他的一生都严格遵从这套苛刻的生活纪律要求。这样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控制,使他具有超越他人的巨大能力。而这样做本身就意味着他是一个天才。
拥有健康的身体,充满好奇心、青春的活力和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同时具有应付任何紧急状况的感知力——这就是主宰大局的人所具有的特征。还有什么其他东西能够与此媲美的呢?年轻人的力量在于他们年轻的身体。
这一点确实不应该受到丝毫忽视,年轻人都必须要有生气勃勃的个性,必须有健康的活力,而健康不仅指不生病,它还意味着昂扬的精神、勃勃的生气和充沛的精力,是它给我们带来了生机和美丽,是它给我们带来力量和希望。
精神使身体强健
成功不取决于财力,而取决于精力和能力、如何有效地使用它们、以及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一个人如果疾病缠身、身体虚弱,或者烟酒无度、元气大伤,其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他们在与生龙活虎的人竞争时,明显处于劣势。
这种感觉每个人都差不多,当我们看着一个虚弱不堪、能力有限的年轻人拼命追求成就与声望,却一无所获,真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而最让人心痛的是,依他自身的雄心和愿望,本来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本来可以拥有一种高尚而充实的生活,但由于身体条件所限,却无法实现。
症结究竟在哪呢?
每一种观念都会自我复制,那些可怕的精神缺陷、疾病、纵欲以及各种各样的罪恶,都会制造出心灵上的疾病,而接着又会在身体上再生和复制出来。头脑接受了外界的所有东西——有真有假,有好有坏,然后,根据我们提供给它的东西的本质,会制造出公正或腐化、美丽或残缺、正确或错误、和谐或不和谐。
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小病有着很大的自我暗示作用。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坏习惯,好像自己总是不舒服。如果谁早晨起床有点头痛或其他小毛病时,不是立即想办法克服或采取积极的心态面对,而是不厌其烦地向别人诉说;不是去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摆脱消极情绪,而是赶紧吃头痛药或其他特效药,这种做法只会使自己真的觉得生病了。
产生了生病的假象后,这种人开始自怜起来,并想方设法博得别人的同情。不知不觉间,一个或有或无的小症状被自己夸大了,甚至主宰了整个思想,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大病。这样,一天的工作也就无法做下去。
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类似的人,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不舒服,不管他睡觉有多香、饮食欲有多么旺盛、气色有多好,只要你问他感觉怎么样,就肯定会得到一个透着压抑与沮丧的回答:“不怎么样。”“没有什么两样。”“感觉很不好。”如此等等。这种人似乎整天沉浸在健康不佳、心情不宁之中。
在交谈中,他们不厌其烦地与你讨论那些不良症状,诸如消化不良、胃部不适、头疼发烧、手脚不利索等等,让人避之而惟恐不及。他们越是娇惯自己,就越是抱怨不休,当然也就什么事也做不成。整天只是深陷在沙发上或懒洋洋地斜靠在躺椅上。这种懒散的态度会消蚀人的意志力,使人萎靡不振、得过且过。
人生能获得的最好奖赏莫过于身体的健康、结实和强壮。布雷厄姆曾经连续工作将近144个小时;拿破仑持续24个小时都骑在马背上行军;富兰克林70岁时还在露天宿营……
身体素质状况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来说,意义是非同小可的。一般说来,能迅速做出重大决策的人总是有着极好的身体素质。头脑就像计算机的软件,产生智谋,发出指挥;而身体素质像硬件,给予人们进行思维的能量和基础。
在人们的心目中,那些性格极为坚定的人,总是显得强壮有力的。通常,体质好的人可以承担重任并容易令人信任。像古时候有关英国统治者威廉的传说中,他被人描绘成的出神入化——“海盗般的性格镶嵌在他伟岸的身躯、令人敬畏的面容和不顾一切的勇气之中。他的对手认为,天底下再没有其他勇士可以和他并驾齐驱,没有任何人可以使威廉屈服。他的力量可以摧毁任何一个英国勇士所具有的从躯体到精神的一切东西。在其他人绝望时,他仍然能够坚强地挺身而出。在英国王室管辖之下的疆域之内,没有任何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
人生能获得的最好奖赏莫过于身体的健康、结实和强壮。强劲的肌肉就像一架不知疲倦的发电机,供给人们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精神力量。布雷厄姆曾经连续工作将近144个小时;拿破仑持续24个小时都骑在马背上行军;富兰克林70岁时还在露天宿营;格莱斯顿85岁高龄还紧紧掌握着国家这艘航船的方向,他每天能奔走数英里,在85岁还能砍倒大树——这些人都成就了生命中的伟大事业。
第20节:成功是难以得到的
人是一种惰性十足的动物,或多或少,都易于放松自己。年轻人常感到自己很累或不舒服,习惯于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这是世界上最容易、最简单的事情。许多所谓的“无能为力”,只是懒惰的藉口,这从孩童时代就已经形成,并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而唯有拥有了健康,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胜利属于能够承受巨大压力的人,这需要健康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工作,精力充沛地作一小时,比有气无力地一天,成效还大。
有位哲人说过:“正是精神使身体强健。”精神是身体天然的保护神。一种意识健全、有教养、受过良好训练的智力首先会反映在体格上,而且会使体格与自身协调一致。另一方面,虚弱、犹豫不决、狭隘和无知的精神,最终只能把身体也带入同样糟糕的状态。每一种纯洁和健康的思想,每一个对真善美的崇高渴望,每一个对更高和更好生活的向往,每一种高尚的想法和无私的努力,都会反映在身体上,使身体更强壮、协调和优美。一种纯洁、高尚、神圣和正直的思想,一个清醒的头脑,很容易使人长寿;远大的理想,高尚的生活,慷慨的心胸,仁慈心以及博爱无私的情感,都有助于延长寿命;而相反的品质则会缩短寿命。
拿破仑的身体就强劲的让人惊讶。传记中记载说,拿破仑的脉搏从来不超过62次,尽管他的胸脯上没有几根毛。“我还从来没听到过自己的心跳,简直就像我没有心跳一样。”拿破仑自己开玩笑说。但是他又说:“大自然赋予我两种有价值的才能:只要想睡就能睡;不能吃喝过度……吃得太多会使人生病,吃得不够量却从来不使人生病。”长时间的骑马、乘车增强了他的体质,“水、空气和爱干净是我喜爱的药物。”
他能一口气乘车将近500英里从蒂尔西特到德累斯顿,到目的地之后依然精神饱满。他能在马上骑50英里从维也纳到塞默灵,在那里吃早饭,当天晚上再回到申布伦,继续工作。他能骑马奔驰5个小时、80英里,从巴利阿多里德到布尔戈斯。他经过长时间的骑马和行军,于午夜抵达华沙,早晨七点又接见新政府成员。与英格兰的战争爆发后,他与四位秘书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然后在热水里泡六个小时口授快信。他对梅特涅(奥地利大臣)说:“有时候死亡只是由于缺少活力。昨天,我从马车里甩了出来,我以为这一下完了。但我正好有时间对自己说:我不会死。别的任何人碰上这事,也许会丢了性命。”无论这种说法有没有医学依据,至少,这强大的信念存在于他心里,支撑他去奋斗,使他在关键时刻能够释放出超人的能量,全力以赴。事实上,不仅是拿破仑,还是其他那些著名的将军,所有干出轰轰烈烈的事情来的人,无一例外都有这样的感受。身体对于每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任何忽略身体因素的人都会受到命运的惩罚。
拥有健康就拥有了一切
聪明的将军,不肯在军士疲乏、士气不振时,统率他们去应付大敌。他一定要秣马厉兵,充足给养,然后才肯去参加大战。在人生的战斗中,能否得到胜利,就在于你能否保重身体,能否保持你的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
把人生比作一场战斗,身体在这场斗争中往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体力的强旺与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勇气与自信心的有无;而勇气与自信,是成就大事业的必需的条件。体力衰弱的人,多是胆小、寡断、无勇气的。
要想在人生的战斗中得到胜利,其首要条件,就是每天都能以一副体强力健的身体、精力饱满的状态去对付一切。然而有些人却以一个有气无力、半死半活之躯从事于事业,其不能得到胜利,不言自明!
全心全力做事是一种对自己的职责。对于整个生命所系的大事业,你必须付出你的全部力量才能成功。只发挥你的一小部分能力从事工作,是一定干不好的。如果你以一个精干、健壮、完全的“人”去从事工作,那么,工作对于你,是趣味而非痛苦;你对于工作,是主动而非被动。假如你以一个精疲力竭的身体去从事工作,你的工作效率自然要大减。在这种情形之下,你所做的一切,将都带着“弱”的记号,而在弱的中间,成功是难以得到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失败在这点上——从事工作时,不能发挥出全部的力量。一个活力低微、精神衰弱、心理动摇、步骤不定、情绪波动的人,自然不能做出了不起的事业来。
第21节:积累成功的资本
聪明的将军,不肯在军士疲乏、士气不振时,统率他们去应付大敌。他一定要秣马厉兵,充足给养,然后才肯去参加大战。在人生的战斗中,能否得到胜利,就在于你能否保重身体,能否保持你的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一个具有一分本领的体力旺盛的人,可以胜过一个体力衰弱而具有十分本领的人。假如在你的血液中没有火焰的燃烧,在你的身体中没有精力的储存,则你在人生战斗中一经打击,就会失败的。
而一个人如果有大志,有彻底的自信,同时又具有足以应付任何境遇、抵挡任何事变的旺盛的体力,则他一定能够从那些烦闷、忧虑、疑惧等种种精神束缚中解脱出来。
旺盛的体力可以增强人们各部分机能的力量,而使其效率、成就较之体力衰弱的时候大大增加。强健的体魄,可以使人们在事业上处处得到便利,得到帮助。
那么,又如何才能保有强健的体魄呢?
首先,凡是有志成功、有志上进的人,都应该爱惜、保护体力与精力,而不能有稍许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因为体力、精力的浪费,都将可能减少我们成功的可能性。
身心不断地活动,是祛病健身的最好处方。要保持健康,必要的活动是绝对前提。人体中的各部分机体,如不经常活动,决不能保持健康。工作中一切行动和过程都是生命中调节机制的结果。“空闲”最足误事。人们的犯罪作恶行为,大都是在空闲时才发生的。一个在正当的事务上忙碌的人,他是安全的。他能避免许多在空闲时可能使他误人歧途的种种诱惑。
有一位著名的英国医生曾说,人要得长寿,必须要做到除了睡眠时间以外使脑部不断活动。每个人必须于职业、工作之外找一种正当嗜好。职业给他以生活资本,嗜好则给他以生活乐趣,可以使他在愉快、高兴的心情下,活动其精神。“行动”的意义等于“生命”,而“静止”则等于“死亡”!
第六章迅捷而果断地做出决定
鹰的目光敏锐,视野开阔,反应灵敏,飞行迅速,动作快疾。
鹰展翅高飞时,在6分钟内可飞到1800米的高空,滑翔时时速为45公里,最高时速可达85公里,比陆地上的马、羚羊都快。
鹰最爱吃野兔,还有山羊、小鹿、小牛与松鼠。这些陆地上的动物,对鹰有特别的恐惧。鹰一旦从天而降,这些动物都难逃其利爪。这是由于鹰的果断、迅捷。
鹰有迅捷的步伐、果断的智慧。每次捕食时,它先寻找目标,然后在半空中跟踪,看准时机,突然下扑,在几秒钟内把抓住的动物拎到半空中,然后重重扔下摔死,一顿美餐就到手了。
鹰看准了目标,很少有失手的时候,这都是因为鹰能够在最恰当的时候发动攻击,“该出手时就出手”,决不让行动留下遗憾。
果断是积累成功的资本
果断要以果敢为基础,要求人们当机立断,迅速地采取决定并且执行决定。
果断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它是指一个人能适时地做出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并且彻底地实行这一决定,在行动上没有任何不必要的踌躇和疑虑。果断是成大事者积累成功的资本。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如果能秉持果断的个性,那么就能有效地克服不必要的犹豫和顾虑,勇往直前。有的人面对困难,左顾右盼,顾虑重重,看起来思虑全面,实际上渺无头绪,不但分散了同困难做斗争的精力,更重要的是会销蚀同困难做斗争的勇气。果断的个性在这种情况下,则表现为沿着明确的思想轨道,摆脱对立动机的冲突,克服犹豫和动摇,坚定地采纳在深思熟虑基础上拟定的克服困难的方法,并立即行动起来同困难进行斗争,以取得克服困难的最大效果。
在形势突然变化的情况下,果断的个性可以使我们能够很快地分析形势,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对计划、方法、策略等等做出正确的改变,使其能迅速地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而优柔寡断者,一到形势发生剧烈变化时就惊惶失措,无所适从。他们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重新做出决策,而是左顾右盼,等待观望,以致坐失良机,常常被飞速发展的情势远远抛在后面。
第22节:该出手时就出手
果断的个性,是由勇敢、大胆、坚定和顽强等多种意志素质的综合而成。
果断的个性,是在克服优柔寡断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的。人有发达的大脑,行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但过多的事前考虑,往往使人们犹豫不决,陷入优柔寡断的境地。许多人在做出决定时,常常感到这样做也有不妥,那样做也有困难,无休止地纠缠于细节问题,在多个方案中徘徊犹豫,陷入束手无策和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这就是事前思虑过多的缘故。大事情是需要深思熟虑的,然而生活中真正称得上大事的并不多。况且,任何事情,总不能等待形势完全明朗时才做决定。事前多想固然重要,但“多谋”还要“善断”,要放弃在事前追求“万全之策”的想法。实际上,事前追求百分之百的把握,结果却常常是一个真正有把握的办法也拿不出来。果断的人在采取决定时,他的决定开始时也不可能会是什么“万全之策”,只不过是诸方案中较好的一种。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他可以随时依据变化了的情况对原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从而使原来的方案逐步完善起来。“万事开头难”,许多事情开始之前想来想去,这样也无把握,那样也不保险。当减少那些不必要的顾虑后真正下决心干起来,做着做着事情就做顺了。
果断的个性,是在克服胆怯和懦弱的过程中实现的。果断要以果敢为基础,特别是在情况紧急时,要求人们当机立断,迅速地采取决定并且执行决定。比如在军事行动中就需要这样,因为战机常在分秒之间,抓住战机就必须果断。
平时注意养成干脆利落、斩钉截铁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育果断的个性。无论什么事情,不行就是不行,要做就坚决做。生活中不少事情确实既可以这样又可以那样,遇上这样的小事,就不必考虑再三,大可当机立断。否则,连日常的生活琐事也是不干脆,拖泥带水,你又怎能够培养果断的性格来呢?
另外,还必须经常地排除各种内外部的干扰,这些干扰对我们的决策是不利的。果断不是一时的冲动,它必须贯穿于行为的各个环节,在确定目的的时候需要同各种动机进行斗争,这时果断表现为能够抑制和目的相反的意向,抑制错误的动机,保证做出正确的决断。但在决断做出后,还会有许多因素不断地动摇我们的决心,如舆论啦,压力啦,困难啦,各种诱惑啦,等等。周围的人们可能会对我们的决心评头论足,来自各个方面的各种压力都有可能使我们已经做出的决定发生动摇。并且,在执行决断时排除内外干扰的果断性,有时比确定目标和初下决心时候的果断性还要难。因此,在执行决定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果断性的培养。要养成决心既下就不轻易改变的习惯,不要让一些本来微不足道的因素干扰我们的决心,把自己弄得手足无措。
该出手时就出手
犹豫不决的教训是:一匹毛驴幸运地得到了两堆草料,然而幸运却毁了这可怜的家伙,它站在两堆草料中间,犹豫着不知先吃哪一堆才好,就这样,守着近在嘴边的食物,这匹毛驴活活饿死了。
面对突然变故,有些人手足无措,而一些伟大的人物,此时仍然镇定自若,他们都是一些果敢决策的高手,审时度势后,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些狐疑寡断者,简直是无可救药的。他们不敢决定各种事件,因为他们不知道这决定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是吉是凶。有些人本领不差,人格也好,但因为寡断,他们的一生就给糟蹋了。
分析他们该出手时犹豫不决的原因,根本的一点,就是怕犯错,而怕犯错,又是一个人易犯的大错。犹豫不决是避免责任与犯错的一种“方法”,它有一个谬误的前提:不做决定,不会犯错。
犹豫不决的人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人尽量不做太多的决定,而且尽量拖延决定,他们根本做不了事情,因为他们一点也没有行动。第二种类型的人习惯仓促地做决定,但他们所做的决定太不成熟,而且一定半途而废,他们时常在冲动与考虑欠周的行动之间自寻麻烦。
古时候有个关于一匹可怜的毛驴的故事:一匹毛驴幸运地得到了两堆草料,然而幸运却毁了这可怜的家伙,它站在两堆草料中间,犹豫着不知先吃哪一堆才好,就这样,守着近在嘴边的食物,这匹毛驴活活饿死了。
第23节:不要轻易反悔
从毛驴的教训中可以看出,世间最可怜的,是那些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经常彷徨歧路,不知所措的人,是那些自己没有主意,不能抉择,依赖别人的人。这种主意不定,自信不坚的人,也难于得到别人的信任。那些总是犹豫不决的人,世上没什么东西能帮助他们形成迅速决断的行动习惯。因此,一个人试图面面俱到是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的。决策就是决定性的、不可更改的,一旦做出就要尽力执行,就算有时候会犯错,也比那种事事求平衡、总是思来想去、拖延不决的习惯要好。当我们致力于形成一种快速决策的习惯时,哪怕在最初这种做法显得有些机械,它也会让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信心。由此,一个人将会获得一种全新的独立精神。
一份调查过2500名事业中失败了的人的报告显示,他们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很多,迟疑不决、该出手时不出手,几乎高居所有失败原因的榜首;而另一份分析数百名成功企业家的报告显示,这其中每一个人都有迅速下定决心的个性,即使改变初衷也会慢慢来。累积财富失败的人则毫无例外地遇事迟疑不决、犹豫再三,就算是终于下了决心,也是推三阻四、拖泥带水,一点也不干脆利落,而且又习惯于朝令夕改,一日数变。
快速决策和异常大胆使许多成功人士度过了危机和难关,而关键时刻的优柔寡断几乎只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父亲试图用金钱赎回在战争中被敌军俘虏的两个儿子。这个父亲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和一笔赎金来救儿子。但他被告知,只能以这种方式救回一个儿子,他必须选择救哪一个。这个慈爱而饱受折磨的父亲,非常渴望救出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但是在这个紧要关头,他无法决定救哪一个孩子、牺牲哪一个。这样,他—直处于两难选择的巨大痛苦中,结果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处决了。
而快速决策常常能带来明显的有利结果。世界第五大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其最醒目的个性之一,即是迅速达成确切决定的个性。福特先生的这一项个性出名到背上顽固不通的骂名。也就是这一个性使得他在所有顾问的反对下,在许多以往市场经验促他改变下,仍—意孤行,继续制造他有名的T型车种。
也许福特先生在改变这一项决定的时候拖了太久,但是换种角度来看,正是他的坚定不移为他赚得巨额财富。这些财富早在T型车有必要改变造型之前,已使他成为汽车大王。无疑地,福特先生决心之坚定,已几近刚愎自用的程度,但是这份个性还是比迟疑下决定又朝令夕改来得好。
该做决定的时候怎么办?要决定的事,简单的如今天该穿什么衣服,到哪儿吃午饭;慎重的,譬如要不要辞职等,你是不是难以做出决定,只好按部就班接着做下去?还是过分担忧会有什么后果?
由于恐惧自己做主,恐惧批评,恐惧改变,迟迟不能决定,而愈是犹豫就愈恐惧。人产生犹豫的缘故十之八九是因为有某种怕犯错的恐惧感。
恐惧、后悔、效率差都和缺乏决断力有连带关系。先耗了时间和精神去想该不该去这么做,又要耗时间和精神去想要不要那样做。心情整日被这些事压得沉重了,人也变得郁闷无趣。可能因为拿不定主意而爱听别人的意见,依赖别人,久而久之,觉得别人都在找你的别扭,随时等着挑你的毛病,以至于仇视他人。
决断敏捷、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即使犯错误,也不要紧。因为他对事业的推动作用,总比那些胆小狐疑、不敢冒险的人敏捷得多。站在河边,呆着不动的人,永远不会渡过河去。
假使你有寡断的倾向,你应该立刻奋起击败这个恶魔,因为它足以破坏你各种进取的机会。在你决定某一件事情以前,你应该对各方面情况有所了解,你应该运用全部的常识与理智,郑重考虑,一旦决定以后,就不要轻易反悔。
练习敏捷、坚毅的决断,你会受益无穷。那时,你不但对自己有自信,而且也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敏捷、坚毅、决断的力量,是一切力量中的力量。要成就事业,必须学会该出手时就出手,使你的正确决断,坚定、稳固得像泰山一样。
第24节:给你什么奖励呢?
机会来自于决断力
我们需要有敏锐的决断能力。决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如果能具备洞察事物的能力和付诸实践的能力,他就好像是一个有着天生才能的统治者。往往普通人还在为错失时机而叹气时,这些人却已乘风而上,早干出一番大事来了。
决断力对于每个想创业的人都是无比重要的,这一点一再在那些做出了非凡事业的人身上显现。
威廉·菲浦斯,一个来自美国缅因州的牧羊男孩,有一天,他刚跟造船木匠学完手艺,正在波士顿大街上闲逛。他偶然听到了几个水手在谈论一艘在巴哈马岛附近海域沉没的西班牙船的事情。据水手们说,船上载有大量的钱财。男孩下定决心要找到那艘沉船,并且立刻就开始了行动。在历尽千难万险之后,他终于成功地找到了那批遗失的宝藏。
水手们只是在空发议论,而这个年轻人却是实干。这说明他是一个有决策能力的人。在他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特质,具有常人所缺乏的那种洞察力。他能在别人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形下,发现好的东西;能够在机遇来临的时候,快速而坚决地抓住机遇。
想到一位名人说过的:“对于一个不能利用机遇的人而言,机遇又算作什么呢?”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都是能够发现机遇,并能及时把握机遇的人。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特的一个名叫詹姆士·雷德的摄影师的经历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一天,他偶然从一张德文报纸上读到了一条消息,说波西米亚的艺术家发现了一项新的工艺,就是用一种先进的仪器对底片进行润色,这样可以去掉作品中的瑕疵。詹姆士马上到波西米亚聘请了一名艺术家,并迅速把这项新技艺引入到了自己的摄影业之中,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第一时间里抓住了这个机遇,并最大程度上利用了它,他马上为自己的新摄影技术做广告,并且拓展了业务。在波士顿举行的一次摄影展上,他赢得了美国最有名的一项摄影奖。
托马斯·库克的故事也是有关决策力的一个很好的注脚。那时,托马斯·库克为了去莱斯特参加一个戒酒会议,要徒步行走15里地。就在他走在路上的时候,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一定可以很容易地劝说铁路公司为这些与会者专门开一列车。结果是他开展了一项铁路短途客运业务。后来托马斯·库克成为一个全美大公司的老板了,而这个公司就是源于当初托马斯独自走那15里路的奇思妙想。同样15里路,好多人都走过,其中也许还会有其他一些人有过这个念头,但是托马斯·库克与他们不同之处在于,他把它付诸了实践。
在最早期的棉纺业中,一些小的纤维总是粘在线轴上,人们不得不经常停下机器来清除它们,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使生产者损失很大。罗伯特·皮尔先生注意到,他的一个纺织工人迪克的机器总是全负荷运转,从来没有停下来过。
一次皮尔先生问迪克:“监工告诉我说,你的线轴总是干干净净的,你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他们就是那样的。”迪克回答说。
“迪克,你是如何使他们做到这点的?”
“哈哈,皮尔先生,这是一个秘密,如果我告诉了你,你不就变得和我一样聪明了吗?”
皮儿笑着回答说:“的确是这样,但是如果你告诉我的话,我会给你一些奖励。你能让我所有的织布机都和你的一样吗?”
“老板,我可以让每一部机器都像我的那样不会停下来。”迪克回答。
“好,那我该给你什么作为奖励呢?”
“每天给我一杯啤酒,我就告诉你这个秘密。”
“好的!”皮尔同意了。迪克便趴在他的耳边小声说:“在你的线轴上涂上粉笔末!”这就是这个天大的秘密的内容。随后,皮尔先生走在了他所有竞争者的前面,他制作了一批机器来给他自己的机器线轴上粉笔粉。迪克也因此而被奖励了一笔钱,虽然不是啤酒。迪克的这个小点子,为世界节省了几百万美元。然而,如果不是皮尔先生的直觉和决断能力,人们可能要很久以后才会知道这个方法。
第25节:他得到了无价之宝
危地马拉城的约翰·奈特在1860年时,还只是阿拉巴马州的一名黑奴。得到自由之后,他成为一名码头工人,负责为一个公司装运来自中美洲的水果。在工作中,他开始考虑自己作为一个水果种植者单干的可能性。在与他一起工作的码头工人想都不敢想的时候,他把这个想法付诸了实践。他从危地马拉政府手里买了5000亩土地,并与新奥尔良州的水果商达成了协议,他们每年进口200万的危地马拉水果。从那时起,他就成为了一个咖啡种植者和水果批发商。后来他便成为中美洲最富有和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同样,当伊卡博德·华圣博在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给一个铁匠当学徒的时候,他还仅仅是一个害羞的男孩。他发现美国没有制作精良的金属线,而英国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那里的一个手工坊垄断着全国所有钢琴用的金属线的制造。那时他就默默下定决心,要做出世界上最好的金属线,并大规模地生产。这个害羞的男孩儿瞪大眼睛来寻找机遇。他终于得到了这个机会。很快,他的金属线标准开始被各地所采纳,他的生意规模不断地扩大,他雇用了700人为自己工作,每天生产12吨的金属线。伊卡博德依靠他敏锐的判断力慢慢步入美国强人的行列。
年轻人为了抓住机遇而应当具备几种重要的素质。一个人只是具备了精确、全面、勤奋等好的品质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直觉力也是不可少的。只有拥有了直觉力,你才能在机遇来临时迅速做出判断和行动。
除了直觉之外,我们还需要有敏锐的决断能力。决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如果能具备洞察事物的能力和付诸实践的能力,他就好像是一个有着天生才能的统治者。往往普通人还在为错失时机而叹气时,这些人却已乘风而上,早干出一番大事来了。
查尔斯·古德,他曾是一个收藏家,虽然也算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但并不富有。一次,他以500美元的价格从一个人手中买下了一个自动联结器的专利。那个汽车自动联结器的发明人坚持说:如果这个发明被投入市场的话,作为发明人,他必须要在查尔斯的工厂里担任要职。古德先生知道,政府专利局已经给70种不同型号的汽车自动联结器发布了专利。但是他的直觉告诉他,手中这个自动联结器与市面上的任意一款都截然不同,他知道,他得到了一个无价之宝。除了铁路业的扩张之外,没有什么可以限制他手里这个发明的应用前景。更重要的是,古德先生有着非凡的决断力,他是那种一旦得到机会就会尽最大力量利用它的人。他毫不犹豫地付钱给了那个发明人,并签了一份书面保证来保证他能在自己的工厂里得到一个职位。后来,古德先生利用这个汽车自动联结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与此相似的一个例子就是纽约州州长科内尔的事迹。科内尔最大的成功就在于他创办了全美地区通信组织,这个组织已经为他赚了将近50万美元,并且后来每一个接受这个组织的人也赚了大把大把的钞票。他是从一个不怎么富有的人手中以2000美元的价格把这个发明买下来的。如果科内尔先生像其他人一样忽视了这项发明的话,那个发明家就会灰心失望,也许就会放弃把这个发明公之于众的努力。可以这样说,其他人没有看到这样的机会,他们没有科内尔那样的决断能力。
所以可以这样说,直觉和行动,敏锐独到的眼光,充沛的经历,灵敏的双手,这些是每一个成功人士应具备的素质。
卡内基:以超人的胆识抓住机遇
“钢铁大王”卡内基,名震天下。他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创业者:以自己非凡的天赋、聪明才智和善于抓住机遇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事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最后建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王国。
卡内基是世界著名的“钢铁大王”和亿万富翁,是美国近代企业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人们议论起美国最富有的大财阀,总是把卡内基的名字和“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名字列在一起。
卡内基,1835年出生于英格兰的登弗梅林,1848年,随父母移居美国。从13岁起,他开始为生活而奔波,曾经当过电报公司的信差,干过铁路公司的秘书等工作。1872年,卡内基开始创办钢铁厂,并很快发达起来成为拥有亿万资产的钢铁巨富。由一个信差,最后发展成为全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第26节:决定去拼一把
卡内基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他以自己非凡的天赋、聪明才智和善于抓住机遇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事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名震天下的大富翁。
1860年前后,卡内基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西段任秘书,开始做股票投资。由于他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借了600元钱当了股东,三年竟获得500万元的现金红利,这是卡内基获得的第一次成功,是他发家的开始。
一天,宾夕法尼亚铁路西部管理局局长斯考特先生突然问卡内基:“喂,卡内基,你能筹集到500元钱吗?”卡内基面露难色,十分尴尬。因为他父亲刚刚过世,为支付丧葬费、医疗费,他全部的积蓄仅剩50元。斯考特见他困窘的样子,便说:“我的一位朋友过世后,他太太将遗产的股份卖给了友人的女儿,现在这位女子急需用钱,想转让股份,是亚当斯快运公司的10股股标,恰好500元。红利是一股1元……”
“这么大一笔钱,我实在是筹集不出来。”卡内基一脸无奈的样子。
“那好,我先替你垫上,无论如何也要把它买下来。”斯考特先生坚持让卡内基一定要做成这笔生意。
第二天,斯考特先生却犹豫起来,他问卡内基:“对不起,人家非600元不卖。还要吗?”
卡内基却一反昨日的暧昧,坚定地说:“要。我一定要,请代我先付600元。”由于斯考特先生昨天对他的坚决支持,使他的自信心坚定起来,毅然决定去拼一把。
1856年5月,卡内基用借据和股票作担保写了一张600元的借据,半年利息10元,交给了斯考特先生。
半年后,卡内基母子俩节衣缩食、向亲戚高利借款,以房子为抵押品,千方百计总算还清了所借的债款。不久,一封装有10元钱红利支票的信寄到卡内基手中,他将其交给斯考特先生作为利息。卡内基像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那样,心中充满成就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叫做伍德拉夫的设计师找到卡内基。他设计发明了一辆卧铺车的模型。这种卧铺车可方便旅客夜间旅行,构思奇特新颖,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客车车型。卡内基把他请到斯考特的办公室。斯考特看到伍德拉夫设计的卧铺车模型,非常感兴趣,为其巧妙的构思所吸引,当即双方达成了交易。
伍德拉夫说:“如果你们准备制造,请付给我设计费和专利使用费。”斯考特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好的,请快点制造出两节来看看。”
走出了斯考特办公室,伍德拉夫游说卡内基说:“卡内基先生,有没有意思合伙做这笔生意,我打算开一家卧铺车车厢制造公司,你出1/8的资金……要您马上拿出1/8的资金,或许有些困难。第一次只要您付217元5角,第二年再按同额的比例付款。也就是说,随着订货的扩大,再增加投资金额……”
卡内基非常想试试,心理充满了想干一番事业的冲动。他走访了匹兹堡的银行,申贷资金。银行对他的计划很感兴趣,那位银行家对他说:“那是值得投资的事业,我愿意借你。将来若是赚了大钱,要存入我的银行啊!”
试投产后,卧铺车厢的订货单非常多,许多铁路公司对新车型给予极大关注。卡内基这次投资获得成功,他投资的200余元,一年之间的红利不下5000元。
卡内基后来被提升为匹兹堡管理局长,他与创办匹兹堡铁路工厂的柯尔曼出4万元买下了斯陶利农场。这是一个盛产石油的地方。他雇佣马车拉油桶,用于底船行驶于阿勒格尼河不停地运送石油,建立了储存糟,大量存油,等市场油价上涨时高价卖出。一年后,卡内基分到100万元的现金红利,3年后达到500万元。
卡内基以600元买下的股份,3年后,他就成为拥资500万的富翁。他的出色的才干与非凡的能力,使他今后的事业如日中天,步步走向辉煌。
他没有满足自己暂时的成功,他有更高的目标去追求。29岁的卡内基把目光投向了钢铁业。“美洲大陆现在是铁路时代、钢铁时代,需要建造铁桥、火车头和钢轨,钢铁是一本万利的。”卡内基准确地预见了钢铁业发展的大好前景,他毅然辞去了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职务,带着如何实现自己理想的思考,渡过大西洋到伦敦考察。这是他事业上的一次飞跃。他买下了道兹工程师兄弟的钢铁制造的专利。他给其弟弟汤姆的信中说:“我和乔治一同参观了钢铁的最新制法,这种新方法将会给今后的铁路铁轨制造带来革命。我已经和道兹兄弟签约买下美国的专利,这项专利的价值至少值5000磅黄金。”
第27节:勇于冒险,驾驭人生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钢铁的需求大增,卡内基抓住良机,全力以赴地大干起来,向钢铁业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他又一次获得了成功。
他把全部股票换成现款,投入钢铁工业。他用35万美元在匹兹堡南部建立起一座现代化的钢铁厂。虽然这时股票全部下跌,但这之前,卡内基股票已全部兑换出手,这场灾难丝毫未能影响到他。这时他投资的新兴钢铁厂正独领风骚、热火朝天地大干着。他加强管理,科学经营。他聘请化学专家检验原料,使原料、产品检测系统组织化,改变过去原料购入和产品卖出的无秩序状态,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经济形势的发展正像卡内基预测的一样,军火、铁路各方面对钢铁的需求愈来愈大。半年过去了,他的资金翻了几番,他的公司在钢铁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成了美国的大富翁之一。
卡内基在与同行的竞争中也是一个天才,他眼睛盯住自己的对手,抓住机会以强击弱,逐步建立自己对钢铁业的垄断。他看见了一家叫狄克仙的钢铁公司。这家公司所发明的轧延铁轨制法,在全美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工人罢工,这家公司危机重重,濒临破产。
“若买下狄克仙的话,要垄断全国的铁路用轨就不是梦想了。”董事长佛里克对卡内基说。卡内基早有此意,现在机会已到,他想的是出多少钱的问题。他要董事长佛里克先出60万与狄克仙公司谈判,结果遭到拒绝。这时,突然传来令人吃惊的消息:“不知是谁散发了奇怪的传单给全美铁路,说狄克仙的铁轨材质缺乏均一性,是有缺陷的产品。”消息传出,狄克仙极为被动,迫不得已以100万美元的低价忍痛将公司卖给了卡内基。
吞掉狄克仙公司,第二年收益就达到500万。之后,卡内基将资金增到2500万元。公司更名为卡内基钢铁公司。不久,又更名为US钢铁企业集团。他的公司几乎垄断了美国的钢铁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
1900年,卡内基与华尔街金融巨头摩根在“钢铁战争”中,卡内基表现出超人的胆识。他以退为进,看似退步实则为进。双方经过几番较量,最后达成协议,卡内基的钢铁业归摩根所有。按合约,摩根以1对1.5的比率兑换了卡内基钢铁公司资产的时价额。据华尔街的评价,据说有3.5亿至4亿美元,使卡内基的资产从2亿多美元一下增至4亿美元,翻了一番,超过美国当时的国防预算。
第七章勇于冒险,驾驭人生
鹰与蛇有宿怨。鹰喜欢抓蛇,把蛇带到半空中扔下,置蛇于死地。做这样的事,鹰会感到很伟大,很开心。
不过蛇也不是好惹的,如果是一条毒蛇,它会在被抓起时反咬鹰一口,中毒的鹰会在半空中掉下来,当然蛇也会被摔死。鹰后来学乖巧了,它会飞下突然抓住蛇的头部,不让蛇的毒牙得逞,但蛇却会把尾巴身子紧紧地缠住鹰,并越收越紧,最后鹰在剧痛中与蛇同归于尽。
尽管与蛇的斗争常常是两败俱伤,但鹰一次都没有退却过,每年总有一些时候鹰会再次抓蛇,它们还是希望置蛇于死地。
鹰抓蛇是一种殊死搏斗,鹰明知有危险,仍然去尝试、去冒险、去向命运挑战,这是鹰的个性,是鹰的伟大之处。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旅美华人谭仲英是一个敢于在逆境中冒大险,成大功的人。勇于冒险的精神使谭仲英后来拥有20个与钢铁有关的企业,跻身于大牌美国钢铁企业的行列当中。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于冒险,敢作敢为,是杰出人物身上重要的性格特征。实际上,冒险和成功常常是相伴在一起的,尤其是在当今的商场中,冒险精神更为竞争所必需。时代急速变化,旧的模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经营上的逆境,随时都会出现,没有听过一帆风顺就能发财的。要经营致胜,就必须敢于冒险,敢于创新,否则就会寸步难行。
第28节:结下不解之缘
当然,冒险不等于不分清情况就莽撞,不等于一意孤行,在冒险中需有谨慎的态度。有了谨慎的态度,跌的跤肯定会少一些。当然,若是过分谨慎,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处处谨小慎微,未免显得懦弱无能;不敢去做前人未做过的事,不敢去攀登前人未曾攀登过的高峰,当然也难以体验到冒险的刺激与成功的喜悦,结果只能是永远也不会有什么作为,甚至被时代所抛弃。
软弱的人要求永远不犯错,这正是什么也做不成的原因。就好像一封信始终不写因为还没想到恰当的措辞,万一永远想不起来,不是永远也写不成了吗?所以,我们需要改掉这种坏习惯。
旅美华人谭仲英就是一个敢于在逆境中冒大险,成大功的人。谭仲英初到美国时,两手空空,吃了上顿没下顿,好不容易才在一家钢铁企业中谋上了一份销售员的工作,从此以后,他与美利坚的钢铁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经过十年的苦心拼搏,到1964年,谭仲英建立第一个属于自己的钢铁公司。不过,富有冒险精神的谭仲英并不满足于做个小老板,他接二连三地买下了许多破产公司,从此,他所经营的企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假如谭仲英没有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他不可能在短短几年中,快步地入围美国最大的私营企业行列。他的成功,秘密就在于他那敢于冒险,敢为他人所不敢为的智慧和勇气,就在于他那胆在心细、善于见机行事的作风。
在美国这样的一个社会,商场中的竞争尤为激烈,商场如战场,这里设有那种所谓完全没有冒险的生意。谭仲英的创业史表明,他的确是一个敢于冒险敢于花巨资购买倒闭公司和工厂的能手。谭仲英在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不管其中冒险的成分有多大,隐藏在那大胆的作风背后,肯定有精心的谋划。这个冒险家绝不是那种头脑简单、莽莽撞撞,到处乱撞的鲁莽无谋的冒险家。从这一点上可以说他是胆大心细、有勇有谋。
1982年,美国工业出现了严重的衰退,粗钢产量大幅下降,只有6570万吨,比1981年减了40.1%。美国7家最大的钢铁工业公司的业务亏损总额在1982年的前9个月内超过了10亿美元。
居世界第七位的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因亏损巨大,不得不在1982年底宣布永久关闭设在纽约州拉卡瓦纳和宾西法尼亚州约翰斯顿的两个分厂,这一举动让近1万名工人失业。更为严重的是,伯利恒钢铁公司的下属麦克罗斯钢厂竟在一个季度内亏损了1亿美元。亏损如此惨重,麦克罗斯钢厂虽竭尽全力但仍无力回天,大钢厂前途叵测,4000多名员工面临即将失业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谭仲英经分析思量,冒着风险,买下了这个钢厂。这个冒险之举后来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谭仲英不仅敢冒险收购即将倒闭的工厂,而且善于经营把濒临破产的工厂扭亏为盈,随后,再以高价把工厂卖出,再做更大的投资。对谭仲英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经营作风,他的朋友威廉·马克曾这样进行评价,他说:“谭仲英总是在葬礼上买下公司,而在婚礼时将它脱手出卖。”这段话可以说是既实在又风趣,然而就在这一买一卖的进出之间,充分展示了谭仲英的精打细算和勇于冒险精神。
在资本运作上,谭仲英也表现出他那种胆大心细,见机行事的作风。谭仲英每收购一家即将倒闭的公司,都向银行争取相当的贷款,并且用第一个公司作抵押,再向银行争取贷款收购第二个公司;然后,又用第二个公司作抵押向银行争取贷款收购第三个公司……如此不断地发展,终于使谭仲英拥有20个与钢铁有关的企业,跻身于大牌美国钢铁企业的行列当中。
上帝赐给每一个人的机遇都一样,但就像美丽的玫瑰花总带刺一样,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
开创性的工作总是充满着风险,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能在风险面前毫不畏惧,敢于开拓道路,敢于追求常人不敢追求的目标,才有可能取得常人所永远无法取得的成就。
第29节:不放弃有利机会
抓住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
美国的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就是一个敢于冒险,善于冒险的勇士。他的经验之谈极其简单:“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古语揭示了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世界的改变、生意的成功,常常属于那些敢于抓住时机,大胆冒险,不放弃有利机会的人。
有些人自以为很聪明,对不测因素和风险看得太清楚了,不敢冒一点险,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永远只能“糊口”而已。实际上,如果能从风险的转化和准备上进行谋划,则风险并不可怕。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冒险的荆棘之路,世界上大多数人却不敢走。他们熙来攘往地拥挤在平平安安的大路上,四平八稳地走着,这路虽然平坦安宁,但距离人生风景线却迂回遥远,他们永远也领略不到奇异的风情和壮美的景致。他们只能在拥挤的人群里争食,闹得薄情寡义也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穿上裤子,养活孩子。而这,岂不也是一种风险吗?这是一种难以逃避的风险,是自我沉沦的风险,是一种越来越无力改善现状的风险。
有些人就不一样,比如美国的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就是一个敢于冒险,善于冒险的勇士。他的经验之谈极其简单:“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
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们对此可能不屑一顾,其理由是:第一,希望微小的机会,实现的可能性不大;第二,如果去追求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倒不如买一张奖券碰碰运气;第三,根据以上两点,只有傻瓜才会相信万分之一的机会。
约翰·甘布士不是这样看的,他相信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并且善于抓住这种机会,因而能战胜逆境,取得成功。
有一次,约翰·甘布士所在地区经济陷入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金可以买到100双袜子了。
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才。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抛售的货物,并租了一个很大的货仓来贮货。
他妻子劝他,不要把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入,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是准备用作子女未来的教育经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过后又安慰道:“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
甘布士的话似乎兑现不了。过了10多天后,那些工厂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存货用货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
太太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来。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为了防止经济形势恶化,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甘布士所在当地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业。这时,当地因为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约翰·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妻子又劝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一天飞涨。
他平静地说:“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他的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业务也十分发达。再后来,甘布士成为了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他在一封给青年人的公开信中诚恳地说道:“亲爱的朋友,我认为你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
第30节:选你作我的晚餐
茫茫世界风云变幻,漠漠人生沉浮不定,而未来的风景却隐在迷雾中,向那里进发,有坎坷的山路,也有阴晦的沼泽,深一脚浅一脚,虽然有危险,但这却是在有限的人生中通往成功与幸福的捷径。你的才华,你的能力,只有通过冒险,通过克服一道道难关,才能锻炼和展现出来。
附录小寓言,大智慧
老鹰喂食
老鹰是所有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根据动物学家所做的研究,这可能与老鹰的喂食习惯有关。
老鹰一次生下三四只小鹰,由于它们的巢穴很高,所以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而老鹰的喂食方式并不是依平等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给谁吃,在此情况下,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都死了,最凶狠的存活下来,代代相传,老鹰一族愈来愈强壮。
寓意: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公平”不能成为组织中的公认原则,组织若无适当的淘汰制度,常会因小仁小义而耽误了进化,在竞争的环境中将会遭到自然淘汰。
小鹰学飞
在学习飞行时,老鹰爸爸及妈妈会逐步丢弃巢中的羽毛、茅草、小树枝,让鸟巢变得越来越不舒服,接着它们更会把巢也丢弃,此时失去巢的小鹰蹲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只好学习如何去飞行。
如果小鹰胆怯,老鹰爸爸及妈妈干脆就会把小鹰推出巢。如果小鹰没有展翅,老鹰爸爸及妈妈就会飞去撑起小鹰,再把小鹰抓回巢里,直到小鹰学会飞行为止。
寓意:生活在“老鹰”四周的人都得成长,因为老鹰没办法忍受停滞不前和懒惰。“老鹰”对环境的期望很高,同时也会督促其他人。所以“老鹰”是有影响力的人,也是很好的领导者。他们对新事物很有兴趣,他们随时在观察环境,想让一切变得更好。
老鹰和鸭子
老鹰和鸭子虽然从表面上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从本质上它们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物。
老鹰能在高空盘旋注视四面八方,而鸭子却只能在水面上生活。鸭子整天都会嘎嘎叫,换句话说,鸭子除了只会嘎嘎叫以外,它什么都不会做。任何人都愿意拥有老鹰,而不愿意拥有许多个鸭子。
一般来说,鸭子和老鹰的差别如下:
1.鸭子常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事情,而就此放弃;而老鹰则会反问自己该如何做才能完成。
2.鸭子们比较倾向以负面的角度来分析事情;而老鹰则会以正面的角度去分析事情。
3.鸭子通常光说不做,而且很会找藉口;而老鹰总是时时学习,努力做事,少说多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鸭子通常不敢冒险;老鹰通常会鼓起勇气去做事,而且经过详细计划。
5.鸭子总是等着别人来喂食,如果饲料不够,它便会大声叫嘎嘎叫;而老鹰懂得如何想办法去主动获取它所需要的东西。
寓意:在你的公司里,你要懂得辨识老鹰和鸭子。只会嘎嘎叫的鸭子,通常都会找一些理由及借口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及无能,好一点的鸭子会将问题反映出来,但是基本上不会提出解决问题的良方。老鹰可就不同了,老鹰不仅会主动去发掘问题,而且还会主动去寻求最快且最有效率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对公司的贡献度也最大。因此对于识货的老板来说,拥有1只老鹰远胜过拥有10只甚至以上的鸭子。
一只模仿老鹰的乌鸦
老鹰从高岩上飞下来,以非常优美的姿势俯冲而下,叼走了一只绵羊。一只乌鸦见到了立刻学样。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能这样去抓一只羊,就不用天天吃腐烂的食物了,那该多好呀。乌鸦尽管身单力薄,嘴却特别馋。它在羊群上空盘旋,盯上了羊群中最肥美的那只羊。这是一只可以用作祭祀的羊,天生是留给神享用的。乌鸦贪婪地注视着这只羊,自言自语地说道:"我虽不知你是吃谁的奶长大的,但你的身体如此的丰腴,我只好选你作我的晚餐了。"说罢呼啦啦带着风就扑向这咩咩叫唤的肥羊。
第31节:我比鹰飞得更高
绵羊可不是奶酪,乌鸦不仅没把肥羊带到天空,它的爪子反而被羊鬈曲的长毛紧紧地缠住了,怎么拔也拔不出来。尽管他不断地使劲怕打翅膀,但仍飞不起来。牧羊人看到后,跑过去将它一把抓住,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傍晚,他带着乌鸦回家,交给了他的孩子们。孩子们问是什么鸟,牧羊人回答说:“这确确实实是一只乌鸦,可是自己却要充当老鹰。”
乌鸦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它以为自己只要用老鹰的姿势就可以抓到羊;第二,它没有看清楚,老鹰抓的是一只羊羔,而它却去抓一只公羊。乌鸦想学老鹰,其精神是值得钦佩的,但是乌鸦要认清自己,如果要想蜕变成一只鹰的话,需要付出异常艰苦努力。而不只是简单的学习老鹰俯冲下山崖的姿势。它也许要锻炼自己的力量、反复的磨砺自己的爪子、练习自己的眼力……只有这样,乌鸦才有可能抓到羊羔;只有这样,乌鸦才可能变成一只老鹰。
寓意:人不可不自量力,做事必须量力而行。人各有所长,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发展事业。看到他人名利双收,便想依样画葫芦,是得不偿失的。
鹰背上的小鸟
有几只鸟在争论,谁能飞得更高,最后它们决定来一次比赛。鹰觉得它肯定能飞得最高,就越飞越高,直到不能再往上飞了。这时候其它的鸟都已经回到地上,只有鹰高高地飞在天上没有回来。但是它没有想到,在它的背上趴着另一只小鸟。当鹰已经飞不动的时候,这只小鸟从它的背上飞了起来,飞得比鹰还要高。
寓意:职场中,有时候我们就像那只小鸟,如果凭着自身的能力无法飞到自己期望的那个高度时,不要把精力花在埋怨自己的学历不硬、天资不够上,睁大眼睛去选择一只可以带你一起高飞的鹰,找准工作中的良师,让他带着你前进,但是一只鹰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想要飞得更高,一辈子不能只让一只鹰驮着,要在旅途中不停地寻找着更强的鹰,这样,你才能越飞越高,总有一天,你可以从鹰背上飞起:“看啊,我比鹰飞得更高。”
鹰和蜣螂
鹰是一种凶孟的飞禽,而蜣螂是一种小虫。一次兔子被鹰追逐,在走头无路的时候碰到了蜣螂,便向它求救。蜣螂鼓励兔子和鹰讲理。但鹰却蛮横地吃掉了兔子。蜣螂从这个悲剧中悟出:同鹰是无理可讲的,必须勇敢地和它做斗争。于是,蜣螂经常等候在鹰巢下面,只要鹰一生蛋,它就飞上去,把鹰蛋推滚起来,把它打碎。鹰到处躲避不成,最后只好飞到希腊神话中最高的神宙斯那里,请求宙斯为它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繁殖后代。宙斯便叫鹰在自己的膝上生蛋,以为这样就安全了。但蜣螂毫不惧怕,它知道这一消息后,便带了一个粪团,飞上天去,将粪团抛在宙斯的膝上。宙斯忙掩面捂鼻,慌忙站了起来,膝上的鹰蛋也落地粉碎了。
寓意:小人物可以向强者挑战,可以蔑视宙斯这样所谓天上的“最高神祗”,只要不屈不挠,坚持战斗,最终定会取得胜利。
老鹰、百灵鸟和捉鸟人
一个农民用镜子捉小鸟,镜子中鸟的影子引诱来了一只百灵鸟。一只老鹰在田野上空觅食翱翔,看到那只濒临危险却还在不停歌唱的百灵,就从高空一头扎了下来,朝百灵鸟猛扑了过去。百灵鸟虽然还没被农民的险恶机关捉住,却随时有落入鹰爪之中的危险。就在老鹰快要接近百灵鸟时,它自己却被农民的网给逮着了。
“捉鸟人,求求您放了我吧,”鹰用飞禽的语言对农民说,“我可从来没有损害过您的利益。”
捉鸟人马上接话回答道:“那么这只百灵鸟又几时曾加害过你?”
寓意:坏人的劣行径恶常常会成为人们干坏事的借口。你若做恶,就不要抱怨别人干坏事。
鹰和喜鹊
空中的皇后鹰与喜鹊玛尔格从草原上空飞过,它俩无论从什么方面,包括性格、谈吐、情趣乃至服饰都截然不同,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两者在这偏僻之处相遇了。喜鹊很惧怕,幸好老鹰已用过餐,而且吃得相当饱。喜鹊为讨老鹰喜欢,就建议道:“让我们结伴而行吧,就是统治宇宙的朱庇特,也经常有烦恼的时候,大家一路同行,您就不会感到寂寞。路上可以聊聊天吗!”为了讨好鹰,绕舌的喜鹊没完没了的说开了,它东家长、西家短,什么都评论到了,就像贺拉斯的《书信集》中提到的维尔特聿斯·梅纳那样,说长道短好坏兼评,信口开河,滔滔不绝,但这人要与喜鹊比,那也是小巫见大巫。
喜鹊提醒老鹰注意这,提防那,边说边跳,手舞足蹈,它可真称得上是个好密探,可惜所讲的事情并不惹人喜欢。老鹰忍无可忍,生气地对它喝道:“你还是在你原来的地方待着吧,你这宝贝,一个耍贫嘴的,分手吧!在我们的宫廷里,你这长舌妇能作何用?这真是一种不能再坏的性格了。”玛尔格听到此话,明白自己的处境不妙,赶紧夹着尾巴灰溜溜地离开了鹰。
寓意:侍候君王并不如人们想像的那么潇洒容易,这种荣誉时常伴随着种种忧虑。告密者、挑拨之人、衣冠禽兽,人人心怀小九九,时间一长,必定令人生厌,就像喜鹊一样变幻黑白羽毛,在官场上总是随机应变,见风使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