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逻辑思维训练书籍:新闻呼唤文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5:49:23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说过:“言之无文,其行不远。”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新闻作品。

  文彩之于文章,绝不是可有可无。令人遗憾的是,操持笔墨生涯的文字记者,并非人人衷情文字之美,,并非人人意识到美文的重要。文笔的粗糙、呆板、单调、平庸,几乎是随处可见,败坏了读者的兴致。报刊文章,即便称不上是名山之盛事,经国之大业,至少也还是文化之载体、文明之先导,具有美化、升华人们的精神境界之职。

  读一读有关新闻学的专著和论述,一种失落感油然面临。但见教授、专家不厌其烦地讲述,新闻要写得真,写得实,写得鲜,写得活,却只字不提新闻要写得靓,写得美。其实,人的天性崇尚美,仅仅从传播媒介的效果和效率考虑,也不该忽视文章的美质。如今,报业竞争激烈,不少报人殚精竭虑地在文章标题和版式上出新、出彩,却没有重视文字本身的美韵天成。我以为这是弃重就轻、舍本逐末,虽然可见效于一时,却难得持久。耀人眼目者,未必夺人心魄。报纸、杂志要想征服读者,最终还是要通过文字。优美、隽永的文字,就像人穿上了一件美丽的彩衣,不仅令读者爱看,而且耐看;报刊有过时作废的可能,美感却历久弥新。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我常想,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有怎样的一股气呢?好的记者不能有官气、不能有商气,却要有文气。道理很简单,记者不是官人,也不是商人,而是文人。然而,真正以文人自励,愿意以文士自诩,着实在文章上用力的记者又有多少呢?!于是,报刊文章中缺少文采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如果文字记者不知爱业、敬业、勤业,所谓报刊美文,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不要以为写一手好文章,仅仅是纯粹的技术问题,它需要一个人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没有良心与良知,何谈良能?!知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立志把文章写好的记者,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具备两个基本功。一要学好古文,二要掌握外文。二三十年代的文章大家,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林语堂等,个个都是学贯中西。纵的方面有古代文化典籍的熏陶,横的有外国语言文学的滋养,行文之际方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古文,是现代文章之母,其重要性自不必说。外文,则常常能提供给我们新的视角、新的概念、新的思维方式,颇助文思。

  新闻呼唤文采,报纸杂志呼唤学者型、作家型的编辑、记者。新闻机构是作家的摇篮。《王子与贫儿》的作者马克·吐温,曾是一位新闻记者。《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曾亲赴战地采访。《独立宣言》的签署者本杰明·富兰克林曾是《宾夕法尼亚报》的主笔。并非要让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都立志成为文坛泰斗;让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创作才能,实在是工作之需。学者型、作家型编辑记者不断涌现,将有利于报纸杂志形成钻研业务、探讨学术的风气,新闻所需要的文采飞扬的文章便会不请自来。

  新闻体裁多样,小到百字简讯、消息,大到洋洋上万字的长篇通讯、报告文学,每一种形式的新闻作品都可以展示个人文采。如果我们只满足于把人物、事件、问题一一交代清楚,此外再无更高追求,便属于自暴自弃。

  人们会说,文化新闻当然需要文采,需要有文学品位,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其实,何止是文化新闻,科技新闻、财贸新闻、工交新闻、体育新闻……只要是新闻,都存在一个把文章写得靓、写得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