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运动会通讯镐:知人者智 知己者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6:30:06

知人者智 知己者明 

老子有言:“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实在值得深思。

这简简单单八个字,却包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惠及后人和各个领域。其中,最典型的是《孙子兵法》对这一哲理思想的延伸,那就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知人者智,是个人聪敏才智对周围世界,特别是对他人的透彻了解。任何人都会因所处环境、个人经历、性情性格、智力强弱等差异,其思维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就不一样。掌握了这一个基本规律,智者首先要懂得知人。何以知人,就是要换位思考,从对手的角度去思考他可能采取的方法。《三国演义》“空城计”一章中,诸葛亮掌握了司马懿“性多疑,必不料我行险”的心理活动,在司马大军围城的情况下,大开城门,竟然吓退了围兵,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知己者明,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入剖析。一个人往往能看透别人,掌握别人的心理活动,了解别人的长短处,但是,对自己就不一定有一个客观、公正、全面的了解。《三国演义》中的马谡也可谓一时俊杰,自幼熟读兵书,也有奇谋,但从未亲临战事。然而马谡却自以为熟读兵书,就能领兵打仗、决战胜负,故而昂然领命守街亭。街亭被围前后,不知权变,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终被司马大军兵困孤山,断送了蜀军取得的优势,最后落得被诸葛孔明“挥泪”斩首的下场。

由此可见,一个真正的聪敏人,不仅仅要深知对方,全面掌握外部世界的活动规律;更要真正了解自己,比较完整地知道自己的长短优缺,而且要将了解自己放在第一位。唯有如此,才能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所向披靡,立于不败之地。

相对“知人”而言,“知己”更为重要。古人常言“人,贵有自知之明”,实是修身养性的之理格言。

古诗有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远非旁人所清,这也就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习惯性的生活散漫、不拘小节,讲话不讲场合、信口开河,大事不会做、小事不肯做,好大喜功、文过饰非,缺乏同情心、冷漠无情,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斤斤计较、爱贪小便宜,大是大非面前摇摆不定、小事小非当头自作聪敏,纸上谈兵口若悬崖、实际操作稀松平常,有了成绩得意洋洋、遇到挫折灰心丧气,凡此种种,都是人性中一些缺陷。

当然,人不可能没有缺陷,问题是有些人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又加以改正,这就是明知之举;有些人明知自己有缺点却放任自由,实属愚蠢之举;更有些人对自己的缺陷一无所知,那就是木鱼脑袋了。

要做到自知自明,最好的办法是照镜子擦脸洗澡。

每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既是个体,又是群体中的一份子。人类创造的文明是镜子,周围其他人的言行举止也是镜子,都可以折射出自身的不足。古文明中的“三人行必有吾师”、“业精于勤而荒于戏”等,莫不告诫人们做人要谦虚谨慎,做事要兢兢业业。同时,周围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们的接人待物、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都可以成为你的比较对象。

一个完美的人格就是在这种学习、比较、改进中逐渐完成。

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客观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见,必返求于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
老子说了,知道别人,你是智慧。你了解别人,你是智慧;你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这是高明。知道别人是智慧,知道自己是高明,合起来就是明智,你这个人很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