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拓展活动申请邮件:医药行业系列之2012年结构化行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1:50:13

    资料来源:东北证券

    1. 医药行业仍将维持较高增速
    1.1. 老龄化进程在加快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地区60 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或者是65 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这个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按照2000 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65 岁以上人口已达8811 万人,占总人口6.96%,60 岁以上人口达1.3 亿人,占总人口的10.2%,这两项指标均已经达到或者接近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65 岁以上11,883 万人,占总人口的8.87%,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统计,2009 年,我国40 岁~60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76%,总人口超过2.1亿人,这意味着未来20 年,我国平均每年将有1000 万人成为60 岁以上老人,人口老化速度远超前20 年。
    人口老化程度的加剧,将促进医疗保健需求的快速增长,从而带动健康产业的加速发展。
    1) 老年人的患病率大大提高。60 岁以上老人慢性病的患病率是全部人口的3.2 倍,导致老年人用药需求大大提升。有资料显示,65 岁以上的老人中有66%需要使用药物,一个老年人每年要开12-17 次处方,平均每次要使用4.5 种处方药和2.1 种OTC 药。
    2) 老年人的消费能力逐渐提升。随着国家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实现“老有所养”。若假设未来10 年内城市60 岁以上老人增长到1 亿,人均年退休金为1 万元,那么仅城市老人的消费能力就在每年1 万亿元以上。另外,老人的医疗报销比例高于年青人,医疗保健消费能力更强。
    3) 老年人储蓄意愿明显下降。老年人的消费支出尤其是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意愿大大加强,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资源的1.9 倍。老年人比重的增加也将带动人均卫生费用支出的增加,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由1990 年的65.4 元增加到2009年的1289 元,20 年增长了近19 倍。
    1.2. 慢性病发病率增长较快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和致死率逐年降低,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骨质疏松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上升较快。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15 年,中国慢性病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将达到5000 多亿美元。我国目前有高血压患者1.6 亿人,血脂异常患者1.6 亿人,糖尿病患者9000 多万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000 万人,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 万人,新增冠心病75 万人,新增脑卒中患者150 万人。
    如果不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我国40 岁以上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的人数在未来20 年可能增加到现在的2~3 倍。据卫生部报告,目前慢性病已经导致45.9%的全球疾病负担,而中国已经达到60%以上。根据卫生部2010 年卫生统计年鉴,2009 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率居前的疾病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另外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近20 年上升较快,由1990 年的4.99/10 万上升到2009 年的6.89/10 万。
    1.3. 政府和社会投入持续增加
    从政府投入上看,我国政府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在逐年加大,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0 年的4.47%提高到2009 年的6.18%,投入金额也由2000年的709.52 亿元增长到2009 年的4685.6 亿元,10 年增长了5.6 倍。
    除了国家财政投入外,社会和居民个人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资金也在持续增加。我国卫生费用支出由1990 年的747.4 亿元增加到2009 年的17204.8 亿元,20 年间增加了22 倍。但从卫生费用占GDP 比重这个指标看,20 年间仅由4%提高到5.13%。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发达国家的卫生费用占GDP 的比重超过10%,其中美国达到16%,部分发展中国家也达到6%-8%。我国人均GDP 已经达到4000 美元,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我国目前的卫生费用占GDP 的比重刚到5%,发展潜力巨大。
    1.4. 医改激发民众释放保健需求
    国家在2009 年启动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基本医疗覆盖面大幅扩大,医保支付水平和支付效率大大提高。
    1) 从医保覆盖面看,城乡居民参保人数合计达 12.8 亿人,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城乡人群,其中新农合参保人数在8.34 亿人以上,参合率在96%以上。
    2) 从支付水平看,中央财政在2009~2011 年新增医改资金3318 亿元,加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累计投入超过当年承诺的8500 亿元。2011 年,我国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由每年120 元提高到200 元。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有望分别提高到75%、70%和70%,最高支付限额从3 万元增加到不低于5 万元。扩大门诊统筹,新农合门诊可按比例报销20~25%。
    3) 从医保支付效率看,90%以上的统筹地区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福建、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开展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天津、重庆、宁夏等省份,以及成都、杭州、厦门等40 多个城市实现了基本医保制度城乡统筹。新农合基金结余率不高于15%,累计结余不高于25%,可实施二次补偿。
    国家层面保障力度的加大,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医疗保健需求的释放。从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来看,从去年底以来,全国医疗机构的月度诊疗人数的同比增速在快速提高,今年前8 个月,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数达到13.9 亿人次,同比增长了8.8%。从出院人数来看,今年前8 个月的出院人数为9332.9 万人,同比增长4.2%。
    1.5. 今年的行业净利润增速在 20%左右
    从行业增速看,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的月度同比增速较为稳定,今年以来的月度收入增速一直稳定在30%左右,下半年的增速要高于上半年。利润增速的波动要大很多,去年2 月份月度增速达到45.71%的高峰后,便逐渐下滑,由于环比因素,第四季度的利润增速开始略有回升,10 月份的利润增速为22.28%,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较为明显。从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来看,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21.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9.42%,预计今年全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0%左右,明年的净利润增速可能会略低于今年。
    2. 估值依旧偏高
    2.1.预测今年市盈率在31 倍左右
    根据WIND,在各个一级行业中,申万医药生物板块2011 年的预测市盈率(整体法)为26.8 倍,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6 位。但由于WIND 的数据包含了分析师去年的乐观情绪,实际数据应当低于WIND 预测。根据2011 年11 月30 日的收盘价,预测医药板块2011 年的实际市盈率应当在31 倍左右,估值依旧偏高。
    从子行业看,根据WIND 预测数据,截至2011 年11 月30 日,医疗服务板块估值仍然最高,但相比去年已经大幅降低,相比于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对政策的良好预期,其高估值应能得到延续。化学原料药在各板块中估值最低,反映了市场对于波动性较大的原料药业绩不确定性的担忧。化学制剂经过大幅下跌后,估值已趋合理,业绩增速的放缓是其估值提升的最大阻力。生物制品板块由于是前两年的热点板块,虽然今年以来跌幅较深,但板块整体估值仍然不便宜,创新性产品的获批仍是其估值提升的最大动力。医疗器械和中药板块,今年相对比较抗跌,估值也均在30 倍以上,明年这两个子板块仍有望维持在较高的估值范围。
    2.2. 目前市场估值比 2011 年合理估值高估约32%
    关于估值模型,市场有PEG 法、现金流折现法等。现金流折现法常用来估算企业的绝对价值,但通常要预测5 年或更长时间的企业盈利状况,看似精确,实则很难,且计算较为繁琐。PEG 法较为简单,将企业估值与利润增速较好地结合起来,但由于影响因子较少,没能考虑到股票市场与其他市场收益率的差别。现实中,人们常在股市和其他投资市场切换投资,不同市场的投资风险也有较大差别。为了较简便同时更合理地快速估计企业的估值情况,构建了一个新的数学模型,影响因子包括无风险收益率、风险系数和企业利润同比增长率。
    假定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风险系数是假定企业净利润零增长的情况下,相比于银行贷款,股票给予多大的折扣比例,人们才更愿意去投资股票而不是去放贷。风险系数体现的是交易的便利性、资金的安全性、财务数据的可靠性、信息的真实性、市场的波动性等方面的市场风险,不反映企业的成长性。风险系数的值一般为0~1,值越高,说明风险越小。从人性的角度看,只要有一倍的利润,投资者就会铤而走险,另外即便在很成熟的股票市场,股票投资的系统性风险仍然存在,因此,风险系数的值建议在0.5~0.9 之间比较适宜。就不同板块不同个股而言,估值会受到流通市值大小、行业或企业的声誉度、企业波动性等方面的影响,因而风险系数会有较大差别。
    企业利润同比增长率是对企业成长性所做的预测,可以是反映市场预期的增长率,也可以是自己测算的更反映实际情况的真实增长率(计算企业合理PE 时,选择自己测算的真实增长率)。根据A 股现状,一般建议考察未来至少三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速。根据所建立的分析模型,在贷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若假设未来 3~4 年医药行业的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为20%~25%,根据的计算,医药板块现在的市场估值比2011 年的合理估值大约高估了32%,比2012 年的合理估值大约高估了13%。
    3. 子行业投资机会
    3.1. 原料药不容乐观
    3.1.1.原料药出口面临挑战
    我国是全球原料药供应大国,今年前9 个月,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金额165.43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8.07%。其中,维生素C 出口4.44 亿美元,同比下降31.90%,出口均价比去年下降28.48%;肝素及其钠盐出口金额7.19 亿美元,同比下降19.27%,出口均价下跌14.21%;青霉素工业盐出口1.01 亿美元,同比下降4.59%;6-APA 出口1.8 亿美元,同比上涨6.84%;氨基酸类量价齐升,出口8.75 亿美元,同比上涨20.64%;激素类出口
4.51 亿美元,同比上涨了17.23%。
    预计 2011 年全年,我国原料药出口仍能维持平稳增长态势,但我国原料药出口也面临诸多挑战。第一,由于欧债危机,欧美发达国家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医保福利面临削减,国外制药企业谨慎生产,这就导致我国原料药企业的国际新订单呈现出小额化和短期化的趋势。第二,成本压力巨大,基础化工原材料、能源成本、人力成本、环保成本近年上涨较快。第三,部分国家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和出台技术性贸易壁垒,导致部分产品出口受到牵制。第四,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现象进一步加剧,出口价格下滑严重,企业利润微薄或者出现亏损。第五,人民币汇率逆转可能较小,外向型原料药企业将继续承压。
    3.1.2.维生素价格稳中有降
    进入第四季度后,VA 和VE 的价格不再坚挺,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截至2011年11 月30 日,VA 和VE 的价格分别为122.5 元/千克和112.5 元/千克,均较10 月份下跌近30%。VC 在产能过剩严重的情况下,今年价格一路走低,从6 月初起,就一直维持在36 元/千克的低价,进入11 月份,再次下跌至34 元/千克。
    第四季度,维生素B 系列价格大都比较平稳,截至2011 年11 月30 日,VB1、VB2、VB12 和VB6 的价格分别为190 元/千克、142.5 元/千克、170 元/千克和300 元/千克,均较年初有所上涨。
    在8 月份云南曲靖铬污染事件后,VK3 价格一度冲高到150 元/千克的高位,第四季度后价格有所回调,但仍在132.5 元/千克,较年初上涨2 倍以上。生物素的价格在5 月份快速上涨,最高达到170 元/千克,11 月份价格稳定在160 元/千克的高位。泛酸钙由于产能过剩,价格在低位徘徊,10 月份起价格有所下降,目前在58 元/千克。
    3.1.3.抗生素原料药价格多数下降
    抗生素原料药产能过剩严重,国家对抗生素和大输液的限用政策,进一步加剧了供需不平衡,今年以来,大部分抗生素原料药以及相关中间体的价格都出现下降,其中,7-ACA 降幅最大,从年初的930 元/千克下降到11 月份的455 元/千克,已经逼近成本线。
    硫氰酸红霉素的价格继续维持在高位,11 月份的价格为515 元/千克,而其下游产品阿奇霉素的价格却继续下移,11 月份的价格为1160 元/千克,现代制药等阿奇霉素原料药生产商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下半年本应是抗生素原料药的旺销季,但除了少数品种外,大多数头孢类原料药、喹诺酮类原料药以及青霉素工业盐等价格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随着抗生素和大输液的限用,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大部分抗生素原料药的价格走势未来仍不乐观。
    3.2. 仿制药受益国际专利药过期浪潮
    2011 年~2015 年,全球有多个重磅炸弹级别的专利药物过期,其中2011 年和2012年是专利过期高峰期,过期专利药包括立普妥、波利维、再普乐、舒立迭、万艾可等明星级产品。专利药到期意味着失去独占销售权,据统计,在仿制药参与专利药竞争后的6个月内,品牌药的销售额将下降72%,仿制药在一年内可以抢占70%左右的市场份额。5年内过期专利药涉及的年销售额超过1200 亿美元,由此大约产生220 亿美元的通用名药物市场,这就给仿制药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仿制药企业若能抢首仿,在美国将能获得 180 天的销售独占权,但我国仿制药企业研发实力还比较弱,目前还很难参与到欧美发达国家的首仿药竞争中。我国对于首仿药也给予一定的价格优先权,若能抢到国内首仿,也能快速凭借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当年的恒瑞就是靠着抢国内首仿快速成长起来的。但目前的过期专利药,国内大多已经有厂家在生产相应制剂,而原研外企仍然能凭着较高的定价获取市场优势,因此,制剂的国内竞争格局短期内难以大幅改变。
    专利药过期,影响更多的是欧美市场,仿制药由于价格低廉,必然能带动销量的大幅增加,由此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相应的特色原料药生产企业,例如沙坦类药物专利的集中过期,带动了沙坦类原料药需求的大幅增加,这大大促进了华海药业的业绩增长;依诺肝素钠的专利过期,将带动仿制药生产商诺华的销售,诺华的原料供应商千红制药也将从中受益。
    另外,国内制药企业或扩产或合作,纷纷筹划“走出去”,谋划产业升级,试图进军毛利率更高的国际仿制药市场,例如京新药业、海翔药业、华海药业的增发扩产,海正药业与辉瑞公司的合作等。
    3.3.“防未病”催热保健品、疫苗和中药饮片
    在科技部、卫生部、SFDA 等十个部分发布的《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医学科技发展要做到“重点前移”和“重心下移”,从“治已病”为主转向“防未病”和养生保健,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从关注大城市、大医院转向关注农村和社区基层。
    随着医疗保健费用的逐年攀升,国际、社会和居民个人的医疗负担也日渐沉重,相比于“治已病”,“防未病”成本低、效率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防未病”符合我国传统的中医健康理念,必将受到国家在政策上更大力度的支持。保健品、疫苗和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子产业均有预防保健、费用较低等特点,或将受益于“防未病”需求的快速增长而较快发展。
    从疾病预防角度看,疫苗对于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贡献最大,国家计划免疫规划帮助国人消灭了多个重大传染性疾病,疫苗可以说是疾病防控效率最高的医药品种。疫苗技术近年发展迅速,基因疫苗、多联疫苗、治疗性疫苗、肿瘤疫苗等新型疫苗层出不穷,大大拓展了疫苗的应用范围。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今年10 月26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尽快完成手足口病等6 种新型疫苗的研制及产业化,中央财政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给予支持,重点项目安排投资规模约94 亿元。国家计划免疫目录新一轮的扩容明年可能就会实行,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沃森生物、华兰生物、智飞生物、天坛生物和长春高新等具有新型疫苗研制能力或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或将从中受益。
    从民众普及角度看,保健品最受百姓的欢迎,市场空间也最大。保健品产业包括保健食品、膳食营养补充剂和保健器械等,据统计,仅仅膳食营养补充剂在2008 年的市场规模就达到了550 亿元以上,其中安利一家公司就销售了100 亿元。保健品不受药品降价的限制,营销模式多种多样,市场竞争也相对较为激烈。随着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以及老龄化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保健需求日益提升,保健产业在未来数年的增速有望高于医药产业。另外,我国的保健品正在改变“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局面,一批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保健品公司正在崛起,部分医药制造企业也在向保健品产业拓展。进军高端保健品的江中药业、从事膳食营养补充剂的汤臣倍健、从事保健器械生产的蒙发利、提供营养强化剂的金达威等均可给予一定关注。
    从应用历史角度看,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中药炮制的记载,中药饮片在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中药饮片近年发展极为迅速,根据WIND 资讯,中药饮片加工业的营业收入从2005 年的149.18 亿元增长到去年的614.58 亿元,今年前9 个月的收入就已经达到570.46 亿元;营业利润从2005 年的7.67 亿元增长到去年的46.26 亿元,今年前9 个月的利润累计为42.11 亿元,今年以来的每月利润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55%以上,表现出远远超越医药产业增速的高速成长性。
    从上游中药材看,根据中药材天地网的信息,已经上涨两年多的中药材价格终于出现回调,目前中药材200 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左右。中药材价格的回调,有利于促进终端消费,也有利于生产企业营业利润率的回升,建议关注中药饮片的龙头企业康美药业、中药配方颗粒企业红日药业,以及受益于成本下降的华润三九、江中药业、昆明制药和中恒集团等。
    3.4. 基础医疗器械发展动力十足
    从2005 年开始,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消费市场,2009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到812 亿元人民币,2010 年规模超过了1000 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的工业产值就达到了957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3%,继续保持较快增速。从2002 年至2009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加了近6 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1%,高于药品的市场规模的年均增速。
    和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以药养医”模式的存在,以及国内医疗器械工业制造基础的薄弱,我国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装备较为落后。根据第66 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FF)发布的《2011 中国医疗行业年度报告蓝皮书》,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总市场总规模的42%,而我国医疗器械仅占医药总市场规模的14%,发展潜力巨大。国内基础医疗器械行业仍具有强劲的发展动力,主要体现在:
    1) 医院发展的内在动力: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多个药价调控政策,医院依靠药品收入来提高收入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随着“以药养医”模式的逐渐转变,医院出于自身发展考虑,必须去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医疗服务和检验诊断的收入占比有望持续增加。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加服务种类,医院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加大医疗设备的采购力度。
    2) 政府投入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增加:“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装备医疗器械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明确提出,计划在3 年内安排36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全国2176 家县级医院的建设。
    3) 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减: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大医疗器械产业的扶持力度。2010 年10 月,工信部、卫生部和SFDA 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要大力发展医学影像、放射治疗、微创介入、外科植入、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2011 年11 月15 日,卫生部、科技部等十部委发布的《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医学科技发展要“重心下移”,要更加关注广大农村和社区基层。在2011 年3 月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将“新型医用诊断医疗仪器设备、微创外科和介入治疗装备及器械、医疗急救及移动式医疗装备、康复工程技术装置、家用医疗器械、新型计划生育器具(第三代宫内节育器)、新型医用材料、人工器官及关键元器件的开发和生产、数字化医学影像产品及医疗信息技术的开发与
应用”列入了医学鼓励目录。另外,国家还将医疗器械产业列入新兴产业规划中,并即将发布“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
    4) 终端需求的增加:第一,“十二五”规划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这必将促进新医疗机构的建设,从而带动医疗设备需求的增加;第二,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老龄人口的增多,人民群众对于医疗保健需求的在增加;第三,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民众对于中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在提升,中高端医疗服务的受众群体也在快速扩大。
    5) 国内企业研发和制造能力的提升:在金融资本的推动下,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实力在近年大大提升,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优势逐渐体现,研发投入也有所增加,新技术、新产品的跟随开发速度在明显加快。由于基础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含量不高,我国企业一旦突破技术瓶颈,将能凭借成本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较快实现“进口替代”。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对于基础医疗器械,尤其是对于医学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和医疗信息化等方面的需求仍很旺盛,而国内企业也具备了大规模供应相关产品的能力,具有了与外资企业叫板的实力。
    3.5. 医疗服务板块的高估值有望维持
    2010 年12 月,国家发改委等五个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这激发了市场对于医疗服务板块的热情,今年以来,医疗服务的股价表现明显好于大盘,也好于整个医药板块。2011 年11 月, “求是”杂志发表了李克强副总理的讲话,李总理明确指出:“在保基本的同时开发非基本领域”,“最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院与多元办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李总理的讲话为社会化办医指明了政策方向,民营医疗机构明年在政策上或许能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床位数占全国医院床位总数的89%,门诊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数均占总数的92%。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相比还很弱小,但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李克强副总理指出,“开弓没有回头箭”,并指出,“要认真贯彻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要求,抓紧清理和修订相关规章办法,消除政策障碍,实行同等待遇,加快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外在推力”。民营机构若能获得与公立机构同等的政策待遇,必能迎来一个快速的发展期。
    在 A 股上市公司中,目前已经有15 家公司涉足了医院经营业务,这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科连锁医院,包括通策医疗、爱尔眼科和马应龙等,这类医院复制能力较强;第二类是第三方医学诊断中心,包括迪安诊断和达安基因等,不直接面向患者,通过与医院的合作来开展业务,复制能力也较强;第三类是单体医院,包括综合性医院和单一的专科医院,上市公司进入这类公司大多由于机缘巧合,公司缺乏专业的医院管理能力,多采取合作或收购股权的形式,复制能力较弱。
    更看好前两类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的拓展能力,国家在明年可能继续出台放开医疗服务的政策,具有复制能力的连锁医疗服务机构的高估值有望得到维持。

    表:拥有医疗机构的A股上市公司
    公司代码公司名称  医院资产情况
    600763  通策医疗  口腔医疗服务连锁机构,同时进军妇幼保健医院等
    300015  爱尔眼科  眼科医疗服务连锁机构
    600993  马应龙    肛肠诊疗服务连锁机构
    002030  达安基因  第三方医学诊断中心
    300244  迪安诊断  第三方医学诊断中心
    600196  复星医药  “和睦家”医院
    000919  金陵药业  持有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人民医院有限公司63%股权
    00999   华润三九  三九脑科医院,并计划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共建医疗机构
    600518  康美药业  普宁康美中医院
    002038  双鹭药业  新乡市中心医院
    002004  华邦制药  贵阳利美康医疗
    600594  益佰制药  灌南县人民医院
    600829  三精制药  黑龙江三精女子专科医院、黑龙江三精肾脏病专科医院
    000661  长春高新  长沙贝诺医院
    000516  开元投资  西安高新医院

    3.6. 医药商业关注龙头企业
    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医药商业产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商业格局日渐清晰。国药、上药和华润为第一阵营,这三家将争夺全国性医药商业企业的龙头地位;九州通、南京医药、广州医药、天津医药、重庆医药、华东医药等为第二阵营,为区域性龙头企业。
    2) 整合大戏仍未结束。按照商务部发布的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到2015 年,形成1-3 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 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60%以上,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2/3 以上。但2010 年,销售额最高的国药集团的销售收入仅为 亿元,过百亿元的企业仅家,零售连锁企业百强集中度仅为 37.7%,连锁率近34.5%。要达到商务部要求,行业新一轮洗牌在所难免。
    3) 第三终端的影响力有望继续扩大。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数据,2010 年全国医药商业销售规模7556 亿元,其中第三终端1445 亿元,占比为9.29%;到2019 年,预计全国医药商业销售规模为40188 医院,年均增长率为20%,而第三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0766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5%。
    4) 零售药店面临业务转型。基本药物的零差率销售、药品的降价政策、抗生素限用政策等给零售药店的销售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另外,国内的收入水平已经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零售药店的经营需要转型,网络药店、药妆经营、健康大卖场等经营业态日益兴起,例如九州通与京东商城的合作,百姓人的网络药店等。
    5) 大型医药商业企业谋求工商一体化。比如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和国药集团除了继续拓展商业疆域外,也在加大医药工业的发展。
    4. 投资建议
    虽然医药板块的估值依旧偏高,但医药行业成长性确定,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医药板块依旧能获得一定的估值溢价,结构化行情值得期待,因此给予医药板块“优于大势”的评级。以下三类个股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一是受药品降价影响不大的家用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类,比如科华生物、鱼跃医疗等;二是受益于国家政策方向的医疗服务、疫苗和中药保健类,比如通策医疗、马应龙、江中药业等;三是具有产业整合能力或并购重组概念的企业,比如华润三九、康美药业等。
    5. 风险提示
    1) 药品降价超预期的风险;
    2) 成本继续上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