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运营部职能:著名帝王的成败兴衰10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09:57
 著名帝王的成败兴衰108  编者:清南文兵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就帝王来讲也有数百名。本贴的宗旨是想选出部分影响较大的帝王加以介绍,让你通过这些介绍能对我们的历史增加一些了解。虽然没有对所有帝王全部介绍,但我们从这些比较著名的帝王中也可了解到很多事情。这108个帝王的选择只是个人观点,每位帝王前面加了四个字,是对这个帝王的一个大概的评价,不一定准确。排序大致是按在位的时间顺序而排列的。

  还是先列一下目录:

001其仁如天——唐尧        002仁孝典范——虞舜

003治水大王——夏禹        004世袭先锋——夏帝启

005失道寡助——夏帝桀       006网开三面——商帝汤

007酒池肉林——商帝纣       008灭商建周——周武王姬发

009烽火一笑——周幽王姬宫涅    010春秋伊始——周平王姬宜臼

011千古一帝——秦始皇赢政     012自掘坟墓——秦二世胡亥

013亭长建汉——汉高祖刘邦     014与民休息——汉文帝刘恒

015移风易俗——汉景帝刘启     016雄才大略——汉武帝刘彻

017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     018真伪谁知——新帝王莽

019以柔治国——汉光武帝刘秀    020明章之治——汉明帝刘庄

021傀儡帝王——汉献帝刘协     022治世能臣——魏武帝曹操

023笑傲三国——魏文帝曹丕     024被迫禅让——魏元帝曹奂

025草鞋帝王——蜀昭烈帝刘备    026安乐素丝——蜀后主刘禅

027江东英雄——吴大帝孙权     028暴君亡国——吴末帝孙皓

029三国归晋——晋武帝司马炎    030苟且偷安——晋元帝司马睿

031命丧妃手——晋孝武帝司马曜   032禅让被杀——晋恭帝司马德文

033姿仪魁伟——前赵文帝刘渊    034刑政宽和——成汉武帝李雄

035奴隶帝王——后赵高祖石勒    036英明君王——前秦宣昭帝苻坚

037治军有方——后秦昭武帝姚苌   038时势英雄——宋武帝刘裕

039元嘉之治——宋文帝刘义隆    040叱咤风云——齐高帝萧道成

041荒唐为侯——齐东昏侯萧宝卷   042舍身佛寺——梁武帝萧衍

043能征善战——陈武帝陈霸先    044荒唐文士——陈后主陈叔宝

045年轻勇士——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046善战英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047锐意改革——北魏孝文帝元宏   048功过参半——北魏宣武帝元恪

049终未亲政——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050大智若愚——北齐文宣帝高洋

051俯首听令——西魏文帝元宝炬   052行事不密——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053乱世明君——隋文帝杨坚     054千古唾弃——隋炀帝杨广

055开国明君——唐高祖李渊     056贞观圣主——唐太宗李世民

057软弱皇帝——唐高宗李治     058两次称帝——唐睿宗李旦

059无双女皇——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060半明半昏——唐玄宗李隆基

061只能戡乱——唐肃宗李亨     062创造中兴——唐宪宗李纯

063清明聪慧——唐武宗李炎     064无可奈何——唐哀帝李祝

065两面三刀——后梁太祖朱温    066宠伶亡国——后唐庄宗李存勖

067民心尽失——后晋高祖石敬瑭   068空怀剑气——后汉高祖刘知远

069为人做嫁——后周世宗柴荣    070苦念家国——南唐后主李煜

071争取民心——吴武帝杨行密    072重视宦官——前蜀高祖王建

073楚天一霸——楚武穆王马殷    074黄袍加身——宋太祖赵匡胤

075重文轻武——宋太宗赵光义    076厉行变革——宋神宗赵顼

077才高庸帝——宋徽宗赵佶     078窝囊帝王——宋钦宗赵恒

079万人不耻——南宋高宗赵构    080称金为叔——南宋宁宗赵扩

081囚徒和尚——南宋恭帝赵显    082昏庸无能——南宋度宗

083金戈铁马——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084一意孤行——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085英明睿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086励精图治——金世宗完颜雍

087无力回天——金哀宗完颜守绪   088雄才大略——西夏景宗李元昊

089一代天骄——元太祖铁木真    090英雄酒徒——元太宗窝阔台

091称雄欧亚——元世祖忽必烈    092优柔寡断——元顺帝妥欢贴睦尔

093文武兼治——明太祖朱元璋    094能屈能伸——明成祖朱棣

095太平天子——明宣宗朱瞻基    096恭俭爱民——明孝宗朱祐堂

097先清后浊——明世宗朱厚熜    098传奇之路——明光宗朱常洛

099出色木工——明熹宗朱由校    100煤山亡魂——崇祯帝朱由俭

101天命大汗——清太祖努尔哈赤   102军政全才——清太宗皇太极

103盛世长疆——清圣祖玄烨     104严猛治国——清世宗胤镇

105鼎盛名帝——清高宗弘历     106回天无力——清仁宗禺琰

107变法维新——清德宗载湉     108末代皇帝——清逊帝溥仪

 

001其仁如天——唐尧


  帝喾次子,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号为陶唐氏。其号曰[尧],史称为唐尧。在位百年,有德政,常征求四岳的意见,而且设立谤木,让平民可以发表意见,设立多项政权组织,要求荐举贤人,加以任用,后让位于舜。《史记》卷一中五帝本纪中说: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传说尧帝发明围棋。

  四千五百年前,上古宇宙大战结束后,华夏面对生存逼扼的困局,严峻的生存形势所迫,华夏两方有史以来首次坐到一起商讨对策。商讨的结果达成了华夏联盟,公举尧任联盟长,统一协调领导华夏生存战略事宜。由华人领导联盟,王都扎在夏地,尧为华夏联盟首先付出了生活的牺牲,为了华夏生存战略的共同利益,说服本部接受公举,离开自己的都落生乡,舍弃习惯的生活人事,毅然南行去履王任。夏人首领齐集灵石口迎接,欢欣拥护尧王到任,华夏联盟宣告成立。尧初政即定下了公平调节的路子,防止旧日的武力冲突,各部落均表赞同,拱听尧王裁命。自后华夏交流不绝于史,民族亲和始于尧。

  尧王殚精竭虑不辞辛劳,奔波各部落大力化解矛盾调和嫌怨,以其高度的号召力逐渐淡化了旧怨,促进了部落间亲善友谅。促生了宇宙亲和化敌解怨,各势力均不再轻动武力,慑雄威仰华夏王尊。尧为华夏生存战略付出毕生的精力才华,华夏联动文明的熹光冉冉升起,虽然华夏联盟只维持了半个多世纪,但创造影响了三皇时代百年多和平发展,大力催进了上古文明升华,影响及于千代后世。

 

002仁孝典范——虞舜


  虞舜(约生活于原始公社末期),姓姚,名重华.今山东诸城市万家庄乡诸冯村人。舜,相传为尧之后的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依儒家所列世系,虞舜即位于公元前2255年,在位48年。相传虞舜执政时,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虞舜崩于南巡途中的苍梧之野,享年110岁。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因曾任有虞氏首领,故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叫瞽叟,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很贤德,可是早早就亡过了。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虞舜(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姓姚,名重华.据《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

  传说中,舜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按照儒家所列世系,虞舜即位于公元前2255年,在位48年,崩于南巡途中的苍梧之野,享年110岁。相传虞舜执政时,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而,舜的时代,成为儒家理想社会的黄金时代。

 

003治水大王——夏禹


  夏禹也称大禹,名文命,姓姒。身高9尺2寸,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在位8年,出生于上古父系氏族社会晚期向夏代过渡阶段。河南省阳城(今河南颖川)人。父崇鲧或姒鲧,禹是黄帝第10代后裔。生于茂州汶川县(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西73里的万纽山。祖籍西夷人。舜禅位于邵族联盟首领禹。治水日夜奔忙。三十开外才结婚(壬申结婚癸酉生启),婚后第四天出家门,治水居外十三年,三次往返过家门而不入家中。从东循山而西改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船,奔山巅徒梁山、岐山(梁山在左冯翊夏阳或同州韩成县东南19里)。过五岳,开九州,渡江河湖泽,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决江疏河、通三江五湖,注之洪水东流入海。除水患,益凡民,种水稻,食于民,护之国,铸九鼎。禹时期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弗氏、杞氏、绘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等氏。

  禹治水东巡浙江山阴县(今绍兴)途中,于前2023年夏历8月劳累病亡。葬山阴县(今绍兴)会稽山北麓。今禹陵村旁。墓地面积1亩,墓旷深7尺,坛高3尺,土阶三等,桐棺三寸厚,不易盗墓。宋末曾修禹庙,公元1995年修缮大禹陵庙,同年4月浙江、绍兴省市政府首次公祭禹陵,后每隔5年公祭禹陵一次。九江寿春东北当涂禹庙距禹陵东南11里处。

 

004世袭先锋——夏帝启


  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夏禹子。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在位9年,病死,葬于安邑。

  禹王去世前几年,想效仿尧舜,找一个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最初,人们推举在帝舜时就掌管刑法的皋陶,但是没等接任,皋陶就病死了。后来经过商议,又一致推举伯益做他的继承人。但禹王也让儿子启参与治理国事。过了几年,他的儿子启由于把国事处理得很好,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高了起来,而伯益做为继承人,却没有新的政绩,他过去办的好事,人们也渐渐淡忘了。禹王死后,他的儿子夏启就真地行使起王权来了。而多数部族的首领,也都表示效忠于启,他们说:“启是禹的儿子,我们愿意效忠于他。”

  启夺位后,攻杀禹选定的继承人伯益,开创了世袭的由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和启同姓的有扈氏部落(在今陕西省户县)不服,启发兵攻伐,被有扈氏打败。为了赢得民心,启便严于律已,过着粗茶淡饭的俭朴生活;还尊老爱幼,任用贤能,然后在人民的支持下,他再次出兵攻灭了有扈氏,巩固了王位。这以后,他又一反以往的作风,生活变得腐化起来,整日饮酒作乐,歌舞游猎。传说他曾创作了名为《九韶》的大型乐舞。

 

005失道寡助——夏帝桀


  夏桀,又名癸、履癸,(生卒年不详),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2年。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生卒年不详。发病死后继位,为历史上著名的君。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

  夏朝当发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至桀时,延续了400多年的夏朝,更是德政衰败,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改革,骄奢自恣。四方的诸侯也多背叛,夏王朝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七年,东方商部落的首领汤将一个德才兼备的贤人伊尹引见给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嗜杀成性。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

  这时候,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日益兴旺了起来。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就借故将他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省禹县境内)。不久,汤设计使桀释放了自己。后来,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西)。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两军交战,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桀匆忙携带妹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结束。

 

006网开三面——商帝汤


  汤,姓子,原名履,又称成汤,(生卒年不详),商部落首领,灭夏而建商。在位13年,病死。汤,据说是帝喾后代契的子孙,为商部落首领。眼见夏桀暴虐,失去民心,汤决心灭夏。桀担心汤势力壮大而威胁自己,便将汤召入夏都,囚禁在夏台。商族又送桀以重金,并贿赂桀的亲信,使汤获释归商。

  汤的妻子有个陪嫁奴隶,名叫伊尹,汤知道他是一个贤才,免除他奴隶的身份,任为右相。自此,在伊尹的谋划下,汤积极准备灭夏。汤以仁厚收揽人心,争取人民的支持,人民都称赞他对待百姓宽厚仁慈,纷纷拥护,汤的势力进一步壮大。汤历数夏桀的暴虐无道,号召夏的附属小国背弃桀,归附商。对不听他劝告者,就先后出兵攻灭。一年后,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残暴统治,纷纷叛离,使桀的力量大为减弱,汤和伊尹见时机成熟,就由汤召集部众,出兵伐夏,在鸣条一举攻灭了夏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定都毫。汤建立商朝后,减轻征赋,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使商的势力扩展至黄河上游,成为又一个强大的奴隶制王朝。汤为部落首领17年,建商后称王13年,病死。

 

007酒池肉林——商帝纣


  纣,一作受,又称帝辛,(生卒年不详)。帝乙子帝乙死后继位,在位33年而国亡,自焚于朝歌 鹿台,葬处不明.是著名君。纣身材高大,外貌漂亮,力大无穷,能徒手和猛兽格斗,又聪明机智,具有文才。他曾多次攻伐东夷,俘虏了大量奴隶。他又经营东南,使中原文传播到淮河、长江流域,对奠定中国统一的规模起了一定的作用。

  为了制服东南夷的搔扰,帝辛一改先君帝乙的征伐办法,注重用兵策略(还用过象队)。当时,东夷是比较强大的部落,常常入侵殷商之地,搔扰掳掠庶民百姓,自武丁至帝乙等虽然多次讨伐,均未彻底制服。受辛则以雄才大略,命天下各路诸侯选派武功高强的勇士到黎地(今山东省郓城西一带)进行大规模的演练,以向东夷展示其攻防实力,致使东夷面对强大的殷商王朝,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受辛还是一个开拓者,为了扩展疆土,统一天下,他亲自率兵征东夷、伐八方,使疆土面积不断扩大,并将中原文化传至江淮、浙赣、川陕、山西、湖北、江西、四川、甘肃、内蒙等。淇县的民谚说:“帝辛(受帝)的江山,铁桶一般。”商主力军在外征战,周武王乘虚进攻,牧野之战商朝临时拼凑的军队崩溃,周军乘势杀入朝歌,心高自傲的纣王自焚。

 

008灭商建周——周武王姬发


  周武王(约公元前11世纪),中国周代第一代王。姬姓,名发,周文王子。文王长子伯邑考为商王纣杀害,立发为太子。文王死,太子发继位,将周都从丰迁到镐,即宗周(今陕西长安西北)。武王继承文王事业,即位第二年,观兵于盟津(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传有800诸侯不期而会,要求伐纣,但武王认为时机尚未成熟,还师归周。随后,纣继续淫乱,商统治阶层分崩离析。于是,武王起兵,联合西方及西南方国部落,渡过盟津,与诸侯相会,并作《太誓》,谴责纣的罪恶。甲子日凌晨,周师与诸侯兵陈师于商郊牧野(今河南淇县南),又作《牧誓》,号召决战。这时纣也发兵抵抗,进行会战。武王命太公率先犯敌,大军随即冲击,纣军纷纷倒戈叛纣。纣见大势已去,逃登鹿台(一称南单之台)自焚而死。武王进入商都,商灭亡。武王灭商后,分其王畿为邶、鄘、卫,设三监(纣子禄父、管叔、蔡叔,一说管叔、蔡叔、霍叔)加以治理。继而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残余力量。据记载,当时共讨伐了99国,有652国向武王臣服 。武王分封了一批宗室功臣,如太公封于齐,周公封于鲁,召公封于燕等;还封了一些前王之后,如焦、祝、蓟、陈、杞等。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武王选定伊水、洛水一天王簋内铭文拓片,铭文记述武王灭商、祭告文王的事迹带,准备建立新的都邑,但不久卒。其子成王继位,周公辅佐,终于和召公一起建成了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

 

009烽火一笑——周幽王姬宫涅


  姬宫涅(前795~前772年),中国西周末代君主。周宣王之子。出生于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据干宝《搜神记》记载)。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即位,以明年为元年。在位时,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幽王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国人怨愤。又听信宠妃褒姒的谗言,废掉王后申后及太子宜臼(申后之子),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与宜臼逃回申国。为博取褒姒的一笑,幽王下令,宫内宫外人等,能让褒姒一笑者,赏赐一千两金子。虢石父献上烽火戏诸侯的计策,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看到烽火台上起了狼烟,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大家辛苦了,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玩儿,你们回去吧。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后来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镐京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燃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公元前772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举兵入攻西周,各地诸侯拒不救援,幽王惨败,带着褒姒、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宝逃至骊山,后被杀。犬戎攻破镐京,西周遂亡。前后共三百五十余年。

 

010春秋伊始——周平王姬宜臼


  姬宜臼(前771~前720),中国东周第一代王。西周幽王之子。姬姓,名宜臼。公元前770~前720年在位。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经犬戎侵袭,十分残破。太子宜臼受到申、许、鲁等诸侯拥戴,在申(今河南南阳北)即位,是为平王。为避犬戎,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依仗晋、郑、虢等诸侯的力量,勉强支持残局。但是周室衰微,周天子失去其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各国之间的兼并越来越有发展,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春秋时期。平王死后,因其太子洩父早死,立平王之孙林为太子,是为周桓王。

 

011千古一帝——秦始皇赢政


  秦始皇即嬴政(前259─前210),原为战国时秦国国君,秦庄襄王的儿子(相传为吕不韦所生),公元前246年即位,当时年仅十三岁。由于未行成人之礼,实际专权用事者为吕不韦及太后宠信的宦官。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开始亲政,当年镇压了的叛乱,第二年又免去了吕不韦的职务。接着任用李斯为丞相,采纳其灭六国以成一统的建议,派大将王翦等人进行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他在十年之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四海统一。统一全国后,他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可决定国家一切事物,直接任免重要的中央及地方官吏。此外,秦始皇又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又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他下令销毁民间兵器,将山东六国贵族迁移到关中,又焚毁儒学诸书,坑杀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实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第五次出巡途中,在返回咸阳的路上病死于沙丘(在今河北邢台)。

 

012自掘坟墓——秦二世胡亥


  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最小的儿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逼死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胡亥即位后,下令秦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又将营造骊山墓地下机弩的工匠都活埋在墓中。他怕诸公子和大臣不服,于是与赵高密谋,更为法律,诛杀诸公子、公主二十余人和秦始皇亲信大臣蒙恬、蒙毅等,株连者不可胜数。其后,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胡亥又承袭始皇弊政,继续修治阿房宫等,并征调材士五万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遂下调郡县,以此赋敛越重,戍徭无已。二世元年(前 209)七月,征发闾左戍边,终于激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反秦斗争随即席卷关东地区。秦二世变本加厉,行督责于群臣,以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于是刑者相半于道,死人堆积于市。又听信赵高谗言,诛杀左丞相李斯,迫使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自杀。随即,任赵高为中丞相,听其专擅朝政,致使众叛亲离。二世三年七月,章邯、王离率领的秦军主力投降项羽,刘邦(见汉高祖刘邦)带领的起义军,攻下武关。赵高恐诛罚及身,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合谋,乘二世斋于望夷宫,诈诏发兵围宫,劫令二世自杀。以平民之礼葬。

 

013亭长建汉——汉高祖刘邦


  刘邦(前256~前195)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谥号高皇帝。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也引兵入关。并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当年二月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即位后,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等,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他还剪除异姓诸侯王以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败亡,于是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他还接受娄敬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

  秦亡以后,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初,匈奴不断侵扰汉的边郡,高祖六年(前201),韩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陈平计谋,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脱险。此后,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而逝世。

 

014与民休息——汉文帝刘恒


  刘恒(公元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周勃等人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刘恒母为薄姬。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文帝即位后,又在这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从而开创了历史上所称的“文景之治”。

  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同时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二年还废除了过关用传的制度,这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汉文帝对秦代以来的刑法也作了重大改革。

  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也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吕后时,南越王赵佗自立为帝,役属闽越、西瓯、骆,又乘黄屋左纛,与汉王朝分庭抗礼。文帝即位后,为赵越佗修葺祖坟,尊宠赵氏昆弟,并派陆贾再度出使南越,赐书赵佗,于是赵佗去黄屋左纛,归附汉王朝。公元前162年,文帝又与匈奴定和亲之约,此后匈奴虽背约屡犯边境,但文帝只是诏令边郡严加备守,并不兴兵出击,以免烦扰百姓。他即位不久,就废止诽谤妖言之罪,使臣下能大胆地提出不同的意见。文帝自奉也相当节俭,他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

  文帝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结果,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封建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得多。

 

015移风易俗——汉景帝刘启


  刘启,(前188~前141)中国西汉皇帝。刘启。汉文帝长子。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君主之一。汉景帝继续推行文帝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他即位后,节俭爱民,与民休养生息,田赋三十税一,人民负担减轻。还大力兴办水利事业,以促进农业生产。针对地方各诸侯割据势力越来越大而直接威胁到中央权力,景帝采用晁错之策,着手削藩,削弱各诸侯王的权力,结果引起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的七国之乱。景帝为平息叛乱而杀晁错,向七国“谢罪”,但七国仍然进攻不止。于是景帝派遣周亚夫率军抵抗,于公元前154年平定叛乱。之后,下令把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打击了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景帝还大力加强军事力量,反击匈奴的侵袭和骚扰。同时,他又采取和亲政策,将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汉景帝在位期间,由于他采取比较开明宽松的政策,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政治上相对稳定,统治得到加强,社会十分殷实富足。历史上把这一段时期和汉文帝时期并称之为文景之治。

 

016雄才大略——汉武帝刘彻


  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六个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七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

  汉武帝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后继续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推恩令,让诸侯封他们的儿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被分裂。同时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级,用来对地方加强控制。在军队和经济上他也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等事物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他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集中于他的手中。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但是认为他表面利用儒学统一思想,事实上是采用法家思想亦不乏其人,即是所谓的“表儒法裡”。当时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对外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对匈奴他一方面派卫青、霍去病征伐。他消灭了南越政权,使今天的两广地区进入中国版图。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开创了基础。汉武帝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觴,对后世影响很大。

 

017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


  刘询(前92~前49)中国西汉皇帝。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公元前74~前49年在位。出生数月适逢戾太子巫蛊事件,被关押于郡邸狱中。后遇大赦,恢复皇族身分。元平元年(前74)昭帝死后,因无嗣子,霍光等大臣奏请皇太后迎立刘询为帝。

  宣帝即位之初,委政于霍光,地节二年,霍光死后始亲政事。他着力整顿吏治,强化皇帝威权,命令群臣奏封事,以疏通下情。地节四年,彻底清除霍氏的势力。宣帝尊崇儒学,于甘露三年诏诸儒讲论五经异同,称制临决。但他任用官吏比较注重名实相副,多数选用那些熟悉法令政策的文法吏,并以刑名考核。同时,为了维护封建法律的正常行使,宣帝设置了治书侍御史,审核廷尉量刑的轻重失当。还蠲除了某些苛法。宣帝招抚流亡,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并屡次蠲免和削减田租、算赋、口钱以及罢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减天下盐价。设置常平仓以省边境转漕等。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宣帝时,西汉王朝与周边少数族的关系大体上相安无事。神爵元年,赵充国平息羌患。三年,郑吉袭破车师,西汉王朝的政令自此颁行西域。甘露二年,乌孙及其西至安息诸国尊汉,为政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宣帝统治期间“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史称中兴。但是由于西汉封建王朝积弊已深,元帝即位后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使西汉王朝一蹶不振。

 

018真伪谁知——新帝王莽


  王莽(前45年~23年),在位16年。性格伪诈勤俭。父王曼,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西汉末年外戚,新朝建立者。字巨君。早年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孝事老母,养护寡嫂兄子,以德行著称。成帝时封为新都侯。哀帝时,外戚丁、傅两家辅政,王莽被迫告退,闭门自守。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刘为平帝,由他总揽朝政。遂诛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官为侯,广植党羽,以此获得了许多人的拥护。平帝死,改立2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以摄政名义据天子之位,称“假皇帝”。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称皇帝,改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于是托古改制,下令变法: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限制个人占有数量;奴婢改称“私属”,均禁止买卖;推行五均六,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国家税收;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经济混乱,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恢复五等爵,经常改变官制和行政区划等等。由于贵族、豪强破坏,改制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使阶级矛盾激化;又对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发动战争,赋役繁重,横征暴敛,法令苛细,终于在公元17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新王朝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王莽也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唐有一首诗专说王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019以柔治国——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公元前6~公元57)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光武帝,公元25~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父钦曾任南顿令。

  王莽末年,赤眉、绿林起义先后爆发,新莽政权呈现败亡之兆。宛人李通宣扬图谶“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劝说刘秀起兵。地皇三年(公元22),刘秀与其兄刘縯抱着恢复刘姓统治的目的,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发动宗族、宾客,联络附近各县的地主豪强,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武装,称为“舂陵军”。舂陵军初战不利,不久与绿林军下江兵约定“合纵”。次年二月更始政权建立后,刘縯任大司徒,刘秀任太常、偏将军。地皇四年六月,王莽命王邑、王寻率领大军围绿林军于昆阳(今河南叶县)。刘秀突围调集援兵,与以王凤、王常为首的留守城内的义军合击,重创莽军。昆阳之战对于绿林军入关和新莽政权的覆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立了大功,刘縯又夺取了宛城,他们的势力逐渐与农民军分庭抗礼。于是新市、平林的农民军将领劝更始帝刘玄杀掉刘縯。刘秀闻讯赶赴宛城谢罪,以此取得了农民军的信任,被封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同年九月,新莽政权覆灭。更始帝北都洛阳后,刘秀又行大司马事。不久,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次年五月诛灭称帝邯郸的王郎,封萧王。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力支柱。此后,刘秀拒绝听从更始政权的调动。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编了河北地区的铜马、高湖、重连等部农民起义军,扩充了实力,因此,关西称刘秀为“铜马帝”。不久,刘秀派遣吴汉等袭杀更始政权的尚书谢躬,与农民军彻底决裂。建武元年(公元25)六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于鄗(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020明章之治——汉明帝刘庄


  刘庄(27~75)东汉皇帝。字严,庙号显宗。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母为阴皇后。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立为皇太子,中元二年(公元57年)即皇帝位。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明帝以及随后的章帝在位期间,史称“明章之治”。明帝热心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时,基本上消除了因王莽虐政而引起的周边少数族侵扰的威胁,使汉族和少数族的友好关系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十六年,命窦固、耿忠征伐北匈奴。汉军进抵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取伊吾卢地。其后,窦固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自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至此,西域与中原断绝关系65年后又恢复了正常交往。次年,又复置西域都护。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明帝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于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书及沙门,并于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明帝之世,吏治比较清明,境内安定。加以多次下诏招抚流民,以郡国公田赐贫人、贷种食,并兴修水利。因此,史书记载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2100多万,至明帝末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激增至3400多万。

 

021傀儡帝王——汉献帝刘协


  刘协(181~234),字伯和,祖籍江苏沛县,生于洛阳。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崩,刘协为陈留王。在袁绍等人诛杀宦官时,被宦官张让和段圭绑架,遇到董卓。董卓曾和少帝谈话,少帝语无伦次,再和刘协谈话,刘协则将事情经过完整交代。董卓认为刘协贤能,且为董太后所养,又自以为与董太后同族,遂有废立之意。

  董卓为了立威,于是废少帝,立当时九岁的刘协为皇帝,以使他挟天子而令诸侯。董死后,刘协成为诸侯争夺的目标,李傕、郭氾执政,后来李、郭二人内讧战斗。他被迫流亡,屡被劫持。196年,曹操迎刘协到许昌。改称许都。但刘协依然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曹操虽然利用刘协来试图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刘协试图谋杀曹操的计划未能实现。先有大臣董承联同刘备等谋杀曹操,后有伏皇后,但事情泄露,董、伏等被杀。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认为自己在北方的地位已经足够稳固,于是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开辟了魏国。刘协被封为山阳公。由于当时盛传刘协被杀,所以刘备以此为借口,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即皇帝位,建立蜀汉。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献帝驾崩,魏明帝以素服为他发丧。八月壬申,葬于禅陵。

 

022治世能臣——魏武帝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後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於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  公元175年曹操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於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後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後,逃亡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奉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昌。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战中败於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受九锡,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他名义上虽仍为汉臣,权倾朝野,实际上已具备皇帝的权力和威势,但仍未纂汉自立。   曹操死於公元 220年3月,享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国的奠基人。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着作和《蒿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後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023笑傲三国——魏文帝曹丕


  曹丕(187~226年),字子桓,沛国谯人。曹操的第二个儿子。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曹操立为魏太子。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他继承曹操的官职和爵位,为丞相、魏王。这年冬天,他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大魏皇帝。历史上称魏文帝。

  曹丕是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又是文学家。曹丕即位后,颁布了“九品官人法”,这是对过去曹操选拔官吏办法的一种改变。实行“九品官人法”本来是为了更好地为朝廷选拔官吏,但是,由于选人不看才能,而看重门第、出身。从此,官吏的升降,不是凭才能,看政绩,而单纯以家世高低为准。出身微贱的人不能入品,低级士族只能列在下品,这就确立和巩固了士族门阀的政治上的特权。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倒退。曹丕在位时实行的某些政治措施,在当时还是有一定进步作用的。如对宦官、对外戚在政治上实行限制,规定“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他主张轻刑罚、薄赋税,反对厚葬和墓祭,比较重视兴修水利和发展农业生产等等。

  曹丕爱好文学,在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上都有成就。现存诗歌四十首,形式多样。其中《燕歌行》二首是代表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有贡献。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专著。他阐明了文学的价值和作用,强调了作家的气质才性和作品的关系,对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

 

024被迫禅让——魏元帝曹奂


  曹奂(246~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是曹魏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从260年继位到265年禅位于司马炎,此后被废为陈留王,谥号为元帝。曹奂是燕王曹宇的儿子,曹操的孙子,甘露五年(260年)曹髦死后立曹奂为皇帝,实际上曹奂手中毫无权力,在大臣和军队中也没有任何势力,完全是司马兄弟的傀儡。曹奂在位期间,263年曹魏大将邓艾和钟会伐蜀汉,蜀汉灭亡。司马昭被晋升为晋王。不过蜀汉灭亡没多久,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就于咸熙二年(265年)废掉了小皇帝曹奂,魏亡。魏亡后,曹奂被封为陈留王,并迁居邺城。出城时,太傅司马孚握著他的手说:“我到死都是大魏的忠臣。”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死去,享年五十八岁。追封元皇帝,后人称魏元帝。

 

025草鞋帝王——蜀昭烈帝刘备


  刘备(161~223年)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君主。涿郡涿县人。汉朝皇室疏宗。早年丧父,家孤贫,与母以贩履织席为业,好交结豪侠。汉灵帝末年,黄巾起义军起,他聚徒众,从官府进行镇压有功,除安喜尉。因与郡督邮冲突,弃官亡命。后投靠中郎将公孙瓒,为别部司马,数有战功,领平原国相。徐州牧陶谦为曹操所攻,备率兵相救,陶谦死,刘备据其遗命,代为徐州牧。与盘踞寿春的袁术相拒,为另一军阀吕布所乘,败归曹操。操荐为豫州牧,进位左将军。很为曹操看重。因与汉献帝舅董承谋杀操事泄,逃至徐州,杀刺史车胄,统众数万人。建安五年 (200),被曹操击破,弃妻与子,往依袁绍,极受尊重。官渡之战后南奔刘表,刘表始以上宾礼待之,使屯新野,后因刘备声望日高,荆州豪杰归者日多,于是对他有所防备。曹操北征乌桓,刘备建议袭取曹操根据地许都(今河南许昌东)。刘表未采纳。十三年,曹操南伐,刘表卒,子刘琮降。刘备逃至夏口,采纳诸葛亮之议,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见赤壁之战)。又南取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据有荆州之地。十六年,率军数万人应益州牧刘璋之请,西入蜀。原为共同制御张鲁,抵抗曹操,后两人失和,刘备攻下成都,推翻刘璋统治,夺得益州。二十四年,击斩曹操大将夏侯渊,曹操率军亲征,无功而还。刘备遂占领汉中,为汉中王。同年,关羽被杀,荆州为孙权夺去。蜀国规模自此基本确定。

  刘备知人善任,有名将关羽、张飞为左右手;自得诸葛亮,信任专一,言听计从,措施得宜,故能在地狭民少的蜀地,开创与魏、吴鼎立局面。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都成都。当年,兴师伐吴,欲报杀关羽、夺荆州之仇。孙权遣使求和,不许。次年,两军决战于夷陵(见夷陵之战)。因战略错误,且相持七八月,蜀军疲惫,士气低落,为吴国大将陆逊所败,损失惨重。刘备逃归白帝城,第二年病重,托孤于丞相诸葛亮,不久,卒于永安宫,谥昭烈帝。

 

026安乐素丝——蜀后主刘禅


  刘禅(207~271年),刘备之子,被刘备立为太子。刘备于公元223年4月病死,他于同年5月继位,改年号为“建兴”。刘禅庸碌无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蒋琬、费祎之后,姜维执政,多次对魏用兵无功,消耗了国力。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

 

027江东英雄——吴大帝孙权


  孙权(182~252年),字仲谋。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吴郡富春县人。孙坚次子,幼年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起兵西进,剿灭了黄祖。 同年,曹操南下,刘备大败,孙权有意一战。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战后,孙权为联合刘备,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取川成功,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从。鲁肃单刀会后讨回了三郡。后孙权出战合淝,被张辽击败。217年,魏吴大战于濡须口,双方均不能获胜。濡须口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和睦,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共伐关羽。吕蒙在麦城生擒了关羽并将其杀害,头颅送给曹操。220年,曹丕代汉。孙权宣称东吴是魏国的附庸,曹丕授予孙权九赐。221年,刘备称帝,然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名曰为关羽报仇,实为争夺荆州。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都督,迎战刘备。陆逊在彝陵火攻大破刘备。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为了北伐,派邓芝过江讲和。孙权与蜀汉和睦,共伐曹魏。229年,孙权称帝于武昌。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

 

028君亡国——吴末帝孙皓


  孙皓(242~284年),字元宗,中国三国时代东吴的第四代君主,孙和的长子,也是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孙皓即位后,追谥父亲为文皇帝,并为他举行祭祀。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但很快他便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孙皓即位的次年,曹魏的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司马炎本来打算立刻攻伐东吴,但国内赞成及反对征吴的两派发生纷争,使吴国在这段时期得以苟延残喘。

  孙皓曾任用陆逊的族子陆凯为丞相。陆逊次子陆抗亦被孙皓委派镇守襄阳等处的边防。两人均是东吴名臣。据正史记载,孙皓曾对两人的直谏有所不满,但因他们家族势大,孙皓始终没有惩罚他们和他们的子孙。陆凯、陆抗二人于269年和274年相继去世。吴国失去了两位重臣,政局转坏。不久,西晋内部达成了伐吴的一致意见,遂于280年挥军南下。吴军毫无抵抗之力。结果建业陷落,吴国灭亡,孙皓本人也成了晋武帝的俘虏。

 

029三国归晋——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236~290年),字安世。晋朝的开君主,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265年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8月司马昭过世之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次年1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晋武帝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使其掌握兵权,以补曹魏由于过度压抑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权臣所篡的前车之鉴;同时于268年颁布泰始律令,并于279年命贾充、杨济、杜预、王濬等伐吴,280年3月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自从黄巾之乱以来的分裂局势暂时获得统一。司马炎在统一之后,将州郡的守卫兵加以撤除,同时实施占田法与课田法,企图与民生息;但是司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经于西元273年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亡孙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后宫,于是司马炎的后宫便有万人规模。边境的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引发少数民族与汉人的冲突,郭钦、江统等人相继以徙戎论,劝晋武帝用武力将内迁的少数民族强制徙迁回原住地,但晋武帝不用。290年晋武帝死于含章殿,葬于峻阳陵。

 

030苟且偷安——晋元帝司马睿


  司马睿(236~290年)中国东晋皇帝。庙号中宗,谥号元皇帝。司马懿曾孙,司马觐之子。字景文。河内温县人。15岁嗣琅琊王位。八王之乱后期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越以其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汉主刘渊举兵后,中原局势恶化,司马睿用王导之谋,请移镇建邺。朝廷遂于永嘉元年命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九月南下。他在王导王敦辅助下,优礼当地士族,压平叛乱,惨淡经营,始得在江南立足。建兴四年汉刘曜陷长安,俘愍帝。西晋亡。次年三月,司马睿即晋王位,始建国,改元建武。司马睿于318 年即皇帝位,改元太兴,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区,史称东晋。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主持,军事上依靠王敦。王敦于永昌元年以诛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直扑石头城。王导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暗助王敦。王敦攻入建康,杀戴渊等,刘隗投奔石勒。同年闰十一月,晋元帝忧愤病逝。

 

031命丧妃手——晋孝武帝司马曜


  司马曜(362~396年),字昌明。简文帝子。简文帝死后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宁康”。司马曜继位时,只有10岁,由褚太后听政。不久,桓温率军入都,合朝震惊,怕他前来夺帝位,但没过多久,桓温就病死,使东晋王朝又度过了一个危机。司马曜在位期间,司马道子和桓温之子桓玄当政。司马曜沉溺于酒色,整天在宫中享乐,朝政荒废。

  公元396年9月庚申日,司马曜在宫内清暑殿中与宠爱的张贵人一起饮酒。他狂饮不止,并硬要张贵人再陪他对饮。张贵人已经酒足,难以再饮,极力辞谢。他面露愠色,开玩笑地说:“你今天如敢违抗君命,拒不陪饮,我可要定你的罪!”张贵人一时火起,恃宠起身顶撞说:“妾偏偏不饮,看陛下定我什么罪!”司马曜醉眼蒙胧,起身冷笑一声说:“你用不着嘴硬。你已经年近三十,应该废黜了。我有的是年轻貌美的佳人,难道少了你一人就不成?”说到这里,又大口呕吐,喷得张贵人满头满身都是。左右慌忙将他扶入卧室,让他上床,昏睡过去。张贵人自从得宠以来,恃宠生骄,从来没有受过如此训斥、羞辱,她又嫉妒成性,平日最担心司马曜再宠爱别人,废弃自己。这时,想到自己容貌将衰,司马曜已经厌弃,一时又气又恨,顿时起了杀心。她洗脸换衣后,召来心腹宫女,命令她谋害司马曜。宫女不敢答应,她厉声威吓说要处死宫女,宫女只好偷偷溜进卧室,见司马曜熟睡,就用被子蒙住他脸面,再搬来重物压在他身上。他挣扎一番,终于被活活闷死。司马曜作为天下至尊,只因酒后一句戏言而遭杀身之祸,成为千古丑闻。

 

032禅让被杀——晋恭帝司马德文


  司马德文(385~420年),晋孝武帝子,晋安帝弟。刘裕勒死安帝后,立他为帝。曾受封为琅蚜王。刘裕杀安帝后,见时机尚不成熟,就伪造遗诏.于同日立司马德文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元熙”。公元419年6月,刘裕见时机成熟,于壬戌日命令党徒傅亮草拟好禅位诏书,入宫逼司马德文誊抄。司马德文强作欢颜地对左右说:“桓玄篡位,晋朝那时已经失国,多亏刘公出兵讨平,恢复晋朝,才得以再延续了近20年。今日禅位,我心甘情愿,没有什么怨恨。”说完,提笔抄誊诏书,交给了傅亮。然后,携同后妃等眷属凄伤出宫,被刘裕降封为零陵王,迁居秣陵县城(今湖北省荆门县),由冠军将军刘遵考带兵监管。东晋灭亡。司马德文皇后的兄长褚秀之、褚淡之,原封为晋朝的太常卿和侍中。这时见皇帝、皇后落难,他们就背叛求荣,甘当刘裕的走狗,协助监视帝后。刘裕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皇后,命令自己的亲兵暗暗跟在后面。褚皇后听到兄长来了,出外相见。亲兵乘机越墙进入司马德文室内,将司马德文挟上床去,用被子蒙住他脸面,用力扼死,然后跳墙而去。司马德文被杀后,谥号为恭帝。

 

033姿仪魁伟——前赵文帝刘渊


  刘渊(?~310年)字元海,十六国时期前赵的开君王,生年不详,南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孙,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十六国匈奴汉国的创立者。    刘渊自称是匈奴冒顿之后,于西晋永兴元年自称汉王,改年号为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以祭之,立妻呼廷氏为王后。署置百官,建立汉国。

  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迁都平阳,国号为汉。以刘宣为丞相。这年冬天,刘渊派刘聪、刘曜、刘景率五万精骑进攻洛阳,西晋东海王司马越派参军孙询、将军丘光率兵拒阻,汉军败还。永嘉四年( 310年)七月,刘渊病重,不久病卒,在位六年。

  刘渊是汉化的匈奴贵族后裔,他在西晋日趋衰败、各地流民纷纷起义反晋的浪潮中,趁势在中原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匈奴汉国政权。汉国政权建立进一步把中原推向战争和动乱,同时改变了曹操以来匈奴五部统治结构,重新恢复了匈奴传统旧制。但从少数民族对汉人的长期统治过程中,为各民族之间深层次的融合,准备了条件。

 

034刑政宽和——成汉武帝李雄


  李雄(274~344年)在位31年。性格勇烈有谋。父李特,母罗氏。字仲儁。李特第三子。李特率流民起义,以雄为前将军。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罗尚击杀。继任者李流旋亦病故,雄以大都督名义继续领导流民作战,驱逐罗尚,攻占成都,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以范长生为谋主。306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成 。李氏封建政权在流民反晋斗争中建立,史称“为国无威仪,官无禄秩,班序不别,君子小人服章不殊”。但李雄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并兴文教,立学官,简行约法,政治较为清明。注意发展生产,赋役较轻,男丁1岁谷3斛,女丁1斛5斗,疾者减半;户调绢不过数丈,棉不过数两。多次遣使东晋朝贡,遣将开拓疆域。李雄征战多年,伤痕累累,344年头部伤口化脓,诸亲子无人真正关心,只有其兄之子李班日夜照料以口吸脓。李雄死后由李班继位,但不久就被李越杀死,李越立李期为主,李期猜忌功臣李寿,欲杀之,李寿先下手为强,将李期软禁后自己登基。

 

035奴隶帝王——后赵高祖石勒


  石勒(273~333年)在位14年。性格雄武果敢。父周曷硃,字世龙,原名匐勒。上党武乡人,羯族。石勒出身低微﹐早年饱经忧患。他富於军事才能,政治上也颇有识度,自比在刘邦、刘秀之间,鄙视曹操﹑司马懿欺负孤儿寡妇以取天下。石勒是个有勇气、有理想和有毅力的人。石勒仅以十八骑而成其大业,能与其相比者真是不多。而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首领,还能在文治上有所建树,本已难得。十六国帝王数个,能出其右者,也只有前秦王符坚而已。石勒胸襟开阔﹐不念旧恶。少数族统治者忌讳胡字,法令甚严,但他并不对无意中触犯的人加以惩罚,还依靠汉族士人巩固其统治。主要参谋张宾就是汉人。他攻下冀州郡县堡壁后,蒐罗“衣冠人物”,组成“君子营”。后赵建国后﹐“典定士族”,区分士庶。选拔人才的办法,大致也是沿用九品中正制。因石勒往往从谏如流,对於臣下劝阻的事,有时虽不同意,也暂且停办,说是为了“成吾直臣之气也”。所以后赵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兴盛的气象。

 

036英君王——前秦宣昭帝苻坚


  苻坚(338~385年)在位27年。性格聪敏仁孝,父苻雄,字永固,氐族人,自称大秦天王,早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曾统一中国北方,国力一度超过东晋数倍,很有机会统一全国,但是苻坚的军队由多民族组成,缺乏团结和统一,而他过度仁厚,对各地投降贵族一律厚待,而各民族的贵族都是虎视眈眈等待时机,想找机会推翻前秦的统治,加上苻坚刚愎自用,不顾大臣们和其弟苻融的反对及王猛的遗言,没等条件成熟就倾全国之兵力,号称87万大军,入侵东晋,但是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前秦元气大伤,鲜卑、羌等部族相继叛变,西燕主慕容冲在长安城外围城日久,苻坚倾家底设宴款待群臣,客座分不到几片肉吃,塞进嘴里不敢吞下,回到家“吐肉以饴妻子”。慕容冲攻入长安,苻坚出走逃到五将山,剩下十余个侍卫,然帝王之度不改,后被姚苌缢杀于新平佛寺。苻坚有四大善事——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后人对待亡国贵族往往以苻坚之仁为例,而选择屠杀殆尽。

 

037治军有方——后秦昭武帝姚苌


  姚苌(330~393年)。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君主。公元384—393年在位。字景茂。羌族。是羌族首领姚弋仲子。姚襄弟。357年与前秦战于三原,兄襄死,兵败率众投降,后为苻坚部将,累建战功,累迁龙骧将军。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大败,姚苌趁机据岭北之境,384年率羌人独立,自称大单于、万年秦王,年号白雀。羌胡十余万户归附。旋进据北地(治今陕西耀县东南)。385年缢杀苻坚于新平佛寺(今彬县南静光寺),白雀三年(386年)称帝于长安,国号大秦,改年号建初。391年破苻登军于长安,政权始终不稳。姚苌晚年,常于宫中梦见苻坚前来索命,夜里宫殿乱跑,为卫士误伤阴部,伤部发炎,肿胀如瓜。临终前跪伏床头,叩首不已。393年姚苌病死,子姚兴继立。兴灭前秦。

  姚苌长于以计代战,以智取胜。建初四年(389),前秦军屡胜后秦军,进逼安定(今甘肃泾川北)。后秦众将皆劝姚苌与之决战,苌认为逞强拼力,兵家之忌。遂命尚书令姚旻留守,于当夜率3万骑往袭前秦储藏辎重的大界(在安定与新平两郡之间),俘前秦名将数十人,男女5万余人。姚苌还注重收抚人心,网罗贤才为其效力;且治军有方,奖惩严明。建初八年十二月,病卒于长安。

 

038时势英雄——宋武帝刘裕


  刘裕(363~422年)中国南朝宋王朝的建立者。字德舆,小名寄奴。原籍彭城。刘裕少贫困,以樵渔及贩履为生。隆安三年任前将军刘牢之参军,随从镇压孙恩起义,累官建武将军,下邳太守。桓玄逼安帝退位篡晋后,刘裕于元兴三年与刘毅、何无忌等自京口起兵,杀桓修,击溃桓玄。桓玄挟安帝退往江陵,后为刘毅所统率的北府兵击垮,安帝回建康复位。刘裕以平乱功,加侍中,进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京口。义熙四年以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入京辅政,独揽朝权。占据山东的慕容氏侵扰东晋边境,大掠淮北,刘裕兴兵北伐。次年追获慕容超,斩首建康。以后则清除异己势力,巩固后方。九年乘机伐后秦,后秦亡。这时因留在朝廷坐镇的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病故,刘裕怕政权旁落他人之手,便留次子刘义真镇长安,自己仓猝返回建康。刘裕南返后,加相国宋公九锡之命。安帝死,恭帝即位,征其入辅,封为宋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改元永初。他在称帝前后,注意节俭,整顿东晋朝纲弛紊的局面,抑制豪强,赈济百姓,精简了侨州郡县。还减轻刑罚,亲自听讼,兴学校,策试诸州郡秀才。江南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为元嘉之治奠定了基础。

 

039元嘉之治——宋文帝刘义隆


  刘义隆(407~453年)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皇帝。小字车儿。原籍彭城,生于京口。宋武帝刘裕第三子。在位三十年。义隆博涉经史,善隶书,深沉有谋略,但体弱多病,好猜忌。永初元年封宜都王。刘裕病死后,太子义符继位,因他游戏无度,不亲政事,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于景平二年五月废黜刘义符,迎立当时任荆州刺史的刘义隆为帝,改元元嘉。同时由谢晦出任荆州刺史,掌握重兵。但是,义隆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废立,元嘉三年杀徐羡之、傅亮、谢晦,从此政由己出。六年,因病由其弟彭城王义康执政。义康任司徒、录尚书事,后又加领扬州刺史,进位大将军,专总朝权,势倾天下,曾擅杀名将檀道济。十七年,义隆采取断然措施,罢斥义康,后又下令将其诛杀。南朝王室的自相残杀由此始。他在位期间,提倡文化,整顿吏治,清理户籍,重视农业生产。元嘉十七年、二十一年两次下令减轻以至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诸逋债”。江左自东晋义熙十一年至文帝统治末年,“役宽务简,氓庶繁息”,三十多年中相对安定,所以旧史常称“元嘉之治”。但元嘉末年,北魏军队在江淮间一进一出,江南地区经过大规模战乱,邑里萧条,版籍大坏,所谓“元嘉之治”从此结束。

 

040叱咤风云——齐高帝萧道成


  萧道成(479~482年),字绍伯,即齐高帝。祖藉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后迁居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属“布衣素族”。南朝刘宋末年,任建康令、禁军中领军将军。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互相杀伐,自孝武帝刘骏即位到顺帝刘准止,新皇帝登基往往对掌握州镇兵权的兄弟子侄疑忌。皇帝对宗室诸王的压抑,激起诸王反叛,但均遭镇压。宋末,“民荒财单,不及昔日,而国度引费,四倍元嘉”,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各地起义不断发生,刘宋政权面临严重危机,萧道成乘机独掌朝廷兵权,477年,自封相国、齐王。同年5废顺帝刘准,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齐。

  萧氏的先祖为西汉相国萧何,萧道成是萧何的第24代孙。所以他的父亲萧承之算是刘宋的外戚亲属。因父亲的关系,萧道成也由此走上了通往帝位的坎坷之路。凭借准确的判断力,他选择了本来属于弱势的明帝。后来又凭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指挥才能平定了战乱,反而使他成为执掌朝廷政权的权臣,为自己通往皇帝之路又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称帝后,敢于祛除弊政,恪尽节俭。但因弊端百出,激起人民反抗,萧齐政权一开始就处于不稳定之中,是南朝中持续时间最短的一个政权。

 

041荒唐为侯——齐东昏侯萧宝卷


  萧宝卷(483~501年),父萧驾,母刘氏。明帝死后继位,时年16岁,萧宝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萧宝卷之父萧骛以阴谋手段篡夺帝位后,滥杀高帝、武帝的子孙以巩固帝位,临死之时对萧宝卷说:“作事不可在人后!”萧宝卷禀承父训,宰辅大臣,稍不如意,立即加以诛杀,逼得文官告退,武将造反,京城几度发发可危。

  南朝皇帝多奢侈腐靡,萧宝卷尤甚。后宫失火被焚,就新造仙华、神仙、玉寿三座豪华宫殿,又剥取庄严寿的五九子铃装饰殿外,凿金为莲花,贴放于地,令宠妃潘氏行走其上,就是“步步生莲花”。他还特别喜欢干屠夫商贩之类的事情。曾在宫苑之中设立市场,让太监杀猪宰羊,宫女沽酒卖肉。潘妃充当市令,自己担任潘妃的副手,遇有急执,即交付潘妃裁决。萧宝卷又极其吝啬钱财。梁王萧衍的军队已攻打到城外,太监茹法珍跪在地上请求他赏赐将士,他仍旧不肯,还说:“反贼难道就只捉我一个人吗?为什么偏偏向我要赏赐?”梁王萧衍联合齐将攻入建康城的那一夜,萧宝卷在含德殿签歌作乐才罢。还没有睡熟,听到军队闯进来的声音,连忙从北门溜出,太监黄泰平举刀砍伤了他的膝盖,他摔倒在地,骂道:“奴才要造反吗?”另一名太监张齐不由分说一刀砍下他的头。萧衍掌权后,授意宣德太后褫夺萧宝卷的帝吊,追封为东昏侯,但陵墓仍按皇帝的级别修筑而成。

 

042舍身佛寺——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464~549年)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人。南朝梁皇帝。萧衍博学能文,长于音乐诗赋,并擅书法。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梁朝,是为梁武帝。在位期间,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选,又立国学,招五馆生,不限门第立集雅馆、士林馆等。梁武帝深通佛学,常大兴寺庙,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并常在那里讲经。大同二年接受东魏大将侯景归降。次年,侯景叛乱,引兵渡江,攻破京都,萧衍被拘禁而卒。死后诸子争立,梁朝瓦解。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有纵情声色犬马的,有一心励精图治的,有驰骋疆场、喜好武功的,而“以佛化治国”以至到佛寺里舍身为奴的,却只有一个,这就是南朝梁武帝萧衍。萧衍早年以武功起家,信奉道家学说,后皈依了佛门,成为了虔诚的佛门弟子。更为难得的是身为天子的梁武帝身体力行。据载,梁武帝到了晚年,一天只吃一顿饮,肉食一丝不沾,只吃豆类的汤菜和糙米饭。50岁时,他又断绝房事,远离嫔妃。平时,他穿的是极朴素的便服,不喝酒.不听音乐。除非是祭祀宗庙,不举行任何大会、餐宴。梁武帝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一个守持佛教戒律的信徒。

 

043能征善战——陈武帝陈霸先


  陈霸先(503~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庙号陈高祖,史称陈武帝,浙江长兴人。陈霸先因出身寒门,担任新喻侯萧映侯府的传令吏。由于受到萧映器重,萧映任广州刺史,授陈霸先为中直兵参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广州爆发兵乱,萧映被围。陈霸先率三千精兵,一战解围,受到梁武帝瞩目。梁大同十一年,陈霸先受任为交州司马,兼武平太守,前往交州讨伐地方分离势力。梁太清二年,首都被侯景围困,梁武帝饿死,萧纲被扶为傀儡皇帝。大宝二年十月,侯景残杀梁简文帝萧纲,十一月自立为皇帝。大宝三年,陈霸先征讨大军出发,三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大决战,终于彻底摧毁了侯景势力。萧绎就在江陵称帝,即历史上的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建康。梁承圣三年,西魏发兵突袭江陵,梁元帝被杀。陈霸先与王僧辩反复商议,迎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至建康,准备称帝。

  承圣四年九月,萧方智登基称帝。陈霸先任大都督,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太平二年,禅梁称帝,实际上受命于危难之际,既是民情所需,也是时局所迫。陈霸先生逢乱世,尽管身经百战,收拾的却是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公元559年6月,陈霸先病逝。

 

044荒唐文士——陈后主陈叔宝


  陈叔宝(553~604年),字元秀,南北朝时期陈朝末代皇帝,在位7年,年号至德、祯明。他是陈宣帝陈顼长子。他虽然身为太子,但是其皇位却来得十分不易。陈宣帝的次子、陈叔宝的弟弟陈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便想杀了陈叔宝。宣帝去世,叔宝在宣帝灵柩前大哭,叔陵趁机拿着把磨好的刀刺向叔宝,正好砍向叔宝的脖子,幸好没有砍到脖子内部,叔宝在左右的护卫下窜出去,派大将萧摩诃杀向叔陵。最后叔陵被杀,叔宝就登上了皇帝宝座,就是陈朝末代皇帝—陈后主。 

  陈叔宝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就只知道游宴玩乐,制作艳词,又大建宫室,滥施刑罚,朝政极度腐败。后主即位前两年,一向与陈朝为敌的北周发生了一件改朝换代的大事,北周丞相隋国公杨坚废掉了年幼的周静帝宇文衍,北周灭亡,自立为帝,隋朝建立。而陈叔宝却一点也不防备隋朝。大陈祯明二年,即隋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元帅,率八十总管、五十一万士兵南犯。陈叔宝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照样吃喝享乐,还说什么:“王气在此,齐兵三度来,周兵再度至,无不摧没。虏今来者必自败。”翌年(大陈祯明三年,即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隋军分道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陈叔宝与爱妃张丽华、孔贵人避入井中,后被俘,陈灭亡。长达四百多年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结束。陈叔宝死于隋仁寿四年(604年),享年51岁。  

 

045年轻勇士——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拓跋珪(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一说为什翼犍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秦灭代国,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10年后即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前秦灭亡、北方混乱的机会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自己最后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如果说仅仅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开创一个新的王朝,那历史上真的找不到几个人。而如果这个开国皇帝又仅仅16岁的话,那么可能就只有拓跋珪一人做到了。拓跋珪谥号为道武皇帝,庙号太祖。 

 

046善战英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拓跋焘(408~452年),北魏第三位皇帝,是前任皇帝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小字佛狸,非常善于使用骑兵,并且开创了骑兵闪击战的雏形。他攻破统万,先后消灭夏国,北燕,北凉诸国,统一北方。后又讨山胡,降鄯善,西逐吐谷浑,南取南朝刘宋的四大重镇。向北又兵伐漠北高原,大破柔然。拓拔焘整顿吏治,励精图治,令人刮目相看,北魏国力进入鼎盛。拓跋焘赏罚分明,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法者,朕与天下共之,何敢轻也。”拓跋焘成年后,颇识事体,生活十分清俭,讨厌奢华。俭朴耐苦,而赏赐功臣绝无吝惜。他常从卒伍中选拔将才,用其所长。治军严格,赏不遗贱,罚不避贵,但诛戮过多。从而结束了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北方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北方,至此,使中原老百姓的生活得以安定下来。

  450年,南朝宋文帝派兵30万大举北伐,但是前锋主力被拓跋焘亲自率军击溃,不久,北魏开始大举反攻兵分五路,向南大范围的纵深穿插。拓跋焘亲率大军南下,经过彭城、盱眙,直达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今江苏六合东南),南朝震动。其他各路也先后到达江淮一带。但魏军还不具备渡江灭亡南朝的条件,因此退军。不过他在对宋的战争中,虽然大胜,但又使军民疲惫,后期又刑罚残酷,使国内政治混乱。宦官宗爱(时任中常侍)于承圣元年(452)暗杀拓跋焘。      

 

047锐意改革——北魏孝文帝元宏


  拓跋宏(467~499年)后改名为元宏,是北魏一位杰出的皇帝,他五岁即位,聪慧机敏。在他亲政以后,为了巩固北魏封建国家,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魏孝文帝推行文治,在亲政之初,即整顿吏治。对官吏实行三年一考,经三考,“升贤明有绩者,退庸劣无功者”。他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吏由他亲自考核。六品以下的官吏由吏部会同地方考核。“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其任”。这种整顿,改变了官吏冗散的状况,使百官勤于政事,对完备封建国家封建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公元485年魏孝文帝又颁布了均田令,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他还提倡思想解放,带头学习汉族文化知识,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与汉族通婚,在他迁都洛阳后,又下令改穿汉服,一年后他又下令改去鲜卑姓,自己首先改姓元,按一元复始的讲究,作为全国第一姓。

  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出现了历史上的北魏盛期。在他迁都洛阳之后大规模营造了龙门石窟,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048功过参半——北魏宣武帝元恪


  元恪(499~515年)北魏宣武帝,在位16年。性格端严好奢。父元宏,母夫人。孝文帝次子,原太子元恂死后立为太子。即位初16岁,由大臣辅政,501年亲政后,宠用外戚高肇,翦除宗室。提倡佛教,境内共有寺院13727座之多。吏部定价卖官,人称“市曹”,与萧梁连年战争,互有胜负,取得寿春,义阳等城。北魏在元恪统治时期国势达到了顶峰,他趁南朝政治昏暴之时,大举进攻南朝,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他延续了父亲的汉化改革,巩固了元宏的汉化成果,扩建洛阳,使之更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他踌躇满志,渴望做出一番成绩,但是他姑息污官,宠信外戚,最后将北魏又推向了深渊。在其统治后期,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虽然他采取了一定的办法来镇压,这也耗费了他太多的精力,使他过早病逝。总体来说他的所作所为毁誉参半,其执政后期朝纲不振,财力日乏,政治腐败,崇盛佛教。元魏遂由盛转衰。

 

049终未亲政——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元善见(524~551年)东魏孝静帝,是北魏孝文帝曾孙,清河文宣王元但之子。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十月,经高欢和百僚的详细商议後,决定立元善见为皇帝,即位于邺城东北,改元天平,东魏正式建立,年仅十一岁。由于年幼,由权臣高欢辅政。高欢善于玩弄权术,权势益大,权倾朝野,令孝静帝天天都提心吊担,对高欢颇为畏惧。高欢执政至547年死,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皆尖锐,屡败於劲敌西魏宇文泰。而欢死後,其子高澄承继父职,权势更大。公元549年,高洋再继任父兄之职,他见篡魏之时机已到,於次年废帝而自立,改国号“齐”,东魏亡。天保二年,元善见被高洋以毒酒毒死,终年仅二十八岁,谥号孝静帝。孝静帝自幼聪明,能洞悉先机,且好文学,美容仪。力能挟石师子以逾墙,射无不中。嘉辰宴会,多命郡臣赋诗,从容沉雅,有孝文风。但只是一个傀儡,始终未能亲政。

 

050大智若愚——北齐文宣帝高洋


  高洋(529~559年)字子进,南北朝时期北齐开国皇帝,在位10年。他是东魏权臣高欢次子、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其实大智若愚,聪慧过人,虽偶然被兄弟嘲笑或玩弄,但其才能甚得父亲欣赏。高澄被奴隶刺杀以后,高洋便牢牢地掌握了大权。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只好封他为丞相、齐王。高洋不甘当傀儡皇帝的大臣,就于550年就废掉了元善见,自立为帝,改元“天保”,建都邺,北齐建立,年仅二十岁。

  他在位初年,留心政务,削减州郡,整顿吏治,训练军队,加强兵防,使北齐在很短的时间内强盛起来。高洋便出兵进攻柔然、契丹、高丽等国,都大获全胜。同时,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同陈、西魏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可谓中国歷史上少见年轻有为之君。可是他没过多久就腐败起来,整日不理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他在都城邺(今河南安阳)修筑三台宫殿,十分豪华,动用了十万民夫,简直是奢侈至极。高洋在位后期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他虽然是汉人,但是他大肆屠杀汉族人民,维护鲜卑贵族利益,因此北齐便成为了一个黑暗无比的“人间地狱”。朝政的腐败,国势的衰落,使军队也日益削弱。腐化的生活缩短了高洋的寿命。北齐天保十年(559年),高洋死,时年仅31岁,他的谥号为文宣皇帝,庙号为显祖。

 

051俯首听令——西魏文帝元宝炬


  元宝炬(507~551年)西魏文帝。公元535~551年在位。正光中,拜直阁将军。永安三年(530年),封南阳王。元宝炬即位前,因父有罪,全家被幽禁宗正寺。后孝武帝被丞相宇文泰毒死,即帝位,改元大统,史称西魏。朝政由宇文泰控制,文帝实际上是一傀儡,只能俯首听令而已。文帝在位期间,东、西魏之间互相声讨,连年战争。但宇文泰尚能汪意内部改革,建立计帐和户籍制度,以保证国家收入。还注意民族团结,这样西魏的统治逐渐超过了东魏。皇后乙弗氏在宇文泰的强逼下被废,使得西魏皇后青灯做伴。

 

052行事不密——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宇文觉(542~557年),即北周孝闵帝。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的三子。七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当时有善于面相者史元华为他面相,私下告诉他的亲人:“这位公子有至贵之相,但可恨的是他不长命。”556年三月,西魏恭帝拓跋廓命宇文觉为安定公世子;四月,拜为大将军。到了十月,宇文泰过世,由宇文觉继承他太师等官位。十二月,拓跋廓又下诏给他岐阳之地,封为周公。次年在其堂兄宇文护的支持下,受禅位,正式即位称天王,是为北周的开始。

  宇文觉生性刚毅果敢,对于宇文护专政感到相当不满,而司会李植与军司马孙恒也对宇文护权高位重颇有微词,便与乙弗凤、贺拔提等人一同私下向宇文觉请求诛杀宇文护,宇文觉同意。他们又找了张光洛一同行事,不料张光洛却将此事告诉宇文护。于是宇文护改封李植为梁州刺史,孙恒为潼州刺史,将他们外放。乙弗凤因此表示他将把宇文护引进宫后诛杀,但张光洛又将此事告诉宇文护,宇文护反而与尉迟纲合谋废立之事,先设计诛杀乙弗凤,并使宇文觉身边没有侍卫;接著派贺兰祥逼迫宇文觉逊位,将他贬为略阳公并幽禁,不久将他毒死,年仅十六岁。

  后来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下令为宇文觉上徽号。于是派遣蜀国公尉迟迥在南郊上谥其为孝闵皇帝,称其陵墓为静陵。

 

053乱世君——隋文帝杨坚


  杨坚(541-604),弘农华阴(今陜西华阴)人。隋朝开国皇帝,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杨坚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封为隋国公。杨忠死后,杨坚袭父爵,女儿为周宣帝的皇后。由此可见,杨坚不仅是关陇集团上层强有力的行政首脑、军事统帅,还是皇亲国戚,享有极高的名誉威望与政治地位。周宣帝死后,年仅八岁的周静帝宇文阐即位,宣召杨坚入宫辅政,总揽军政大权,号称「假黄钺左大丞相」,都督内外军事。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杨坚登基当天,长安城出现了八百年一次的祥瑞天象----庆云,仿佛上天也在热烈庆祝大隋皇朝的成立。在中国历朝历代中,他被公认为是才智最高的皇帝,也是最为仁慈的圣皇天子。他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他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强锐,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后人一般将隋文帝的大治誉为“开皇之治”。

  杨坚能登上龙庭,都是一种必然。况且,他勤俭自律,善待百姓,能在街上给百姓让路,能只娶一个独孤皇后,这是一般的皇帝所无法做到的。至于残暴,作为一个政权的统治者,他完全有必要或者有理由维护自己的地位,这在所有的皇帝中是几乎都存在的现象。总体来说,他还是个优秀的君。

 

054千古唾弃——隋炀帝杨广


  杨广(569~618)是隋朝第二个皇帝,隋文帝杨坚第二个儿子,少年时得皇后独孤氏的宠爱,养成骄横习气。开皇二十年(600)隋文帝废太子杨勇后被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在大臣杨素等参与下,杀死父亲隋文帝及兄长杨勇夺取帝位。

  隋炀帝在位期间(605~617),穷奢极侈,滥用民力,常年征发以数百万计的民(亻夫),开凿南北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筑西苑,缮离宫,修长城,开驰道,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先后三征高丽(今朝鲜北部),兵役也极其繁重。激化各地农民起义,隋朝的官吏也乘机割据,隋王朝迅速土崩瓦解。大业十四年(618)三月,在江都(今江苏扬州)为禁军将领司马德戡和宇文化及所杀。

  历史上,隋炀帝一直是以昏君著称的,并以其杀父弑兄而让后人不耻。但是,他在位期间兴修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改善了中国南北运输,造福子孙后代1 500年。他还继承和完善了隋文帝科举制度,使中国用人选人制度定型下来,并影响后世1 000多年。

 

055开国明君——唐高祖李渊


  李渊(618~626年),唐朝开国皇帝。鲜卑姓大野,字叔德。先世本为赵郡李氏。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李渊自知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又深晓炀帝猜忌嗜杀,政局动乱,难于自保,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事,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十一月攻拔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自加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次年(618)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唐统一了全国。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武德年间,统治集团内部充满了复杂的斗争。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发了玄武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渊立己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李渊在度过一段闲散失意生活后,死于太安宫。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056贞观圣主——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598~649年)唐代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隋朝将亡,乃于大业十三年在晋阳起兵,接着南攻霍邑,西渡黄河,攻取长安,五月,李渊即位,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世民军功甚多。他首先打败了据有金城一带的薛举,迫使举子薛仁杲降唐;接着又打退了倚仗突厥势力南攻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武德四年又打败窦建德,消灭夏政权;同时迫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出降,郑随之灭亡,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唐太宗即位后,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唐太宗为防止身后发生兄弟仇杀的悲剧,贬魏王李泰,改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以后的唐高宗。

  太宗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危,令长孙无忌、褚遂良在其身后辅佐李治。去世后,葬于昭陵。

 

057软弱皇帝——唐高宗李治


  李治(628~683) 唐代皇帝。庙号高宗,太宗第九子,贞观五年(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次年(650)改元永徽。起初四五年间由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破乙毗射匮可汗,自号沙钵罗可汗。永徽六年,唐遣程知节西击沙钵罗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至显庆二年(657),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奔石国被擒。西突厥亡。高宗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部护府于龟兹。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

  高宗即位后纳武则天入宫为昭仪,不久欲废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对此,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对。李义府、许敬宗等却迎合帝意,表示赞成;宿将李绩则奏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在永徽六年废王皇后,立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贬斥,不久,无忌被迫自缢。显庆(656~661)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从此武则天成为掌握实权的统治者,高宗处于大权旁落的地位。

 

058两次称帝——唐睿宗李旦


  李旦(662~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如不将武则天算为唐朝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684年,武则天废中宗帝位,立其为帝,改元文明。不过由于是武则天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690年,武则天自己登皇帝位,于是废除睿宗。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于是睿宗再次即位。与其子李隆基(后任皇帝唐玄宗)一起铲除了杀害唐中宗的势力。712年,让位于唐玄宗,自称太上皇,716年病逝,享年55岁。其并无特别的治国才能,晚年也受其子李隆基的左右。

 

059无双女皇——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huo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性巧慧,多权术。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武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媚,时年14岁。649年,太宗死,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是长子李弘,晋为昭仪。655 年,王皇后被诬以杀死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武氏为皇后。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贤、李显、李旦和太平公主。足见其专宠之地位。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权。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斥。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060半明半昏——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年)中国唐代皇帝。即李隆基。712~756年在位。 一称唐明皇。唐睿宗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神龙元年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少帝被迫逊位,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李隆基以除韦后功,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太平公主死,尽诛其余党。改元开元。唐代进入了开元至天宝长达40余年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阶段。

  玄宗早年英明果断。他深知安定升平的政局来之不易,所以即位以后,擢同州刺史姚崇为相。开元四年姚崇罢相以后,玄宗又重用宰相宋璟。在姚、宋执政时期赋役宽平,刑罚清省,天下富庶。从开元末年起,玄宗在长期升平殷富的盛世中逐渐发生变化。在政治上,他以为天下无复可忧,便深居禁中,怠问政事。自开元二十二年起,奸臣李林甫专权达19年之久,宦官高力士亦日见重用;玄宗一再受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的蒙蔽,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后,直逼长安。唐玄宗于天宝十五载六月急忙率从官及杨贵妃等离长安西逃。行至马嵬驿,禁军哗变,杀杨国忠,玄宗被逼缢杀杨贵妃,军情始定。此后,太子李亨率一部分禁军北趋灵武,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李隆基迁居太极宫甘露殿,以致抑郁寡欢而死。

 

061只能戡乱——唐肃宗李亨


  李亨(711~762年),唐玄宗第三子,唐肃宗李亨,原名李与,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马嵬驿兵变后,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都使,负责平叛。玄宗继续西逃,他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公元756年,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肃宗任用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借用回纥兵,先后于至德二年收复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九月,唐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围攻相州,讨伐安庆绪。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统帅大军、总揽全局。鱼朝恩根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致使唐军大败,鱼朝恩将相州失利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肃宗不明是非,罢免了郭子仪兵权。自鱼朝恩之后,肃宗开始信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操纵军政大权,宦官势力日益嚣张。李辅国假传太子的命令,鼓动禁兵入宫将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狱中。张皇后闻变,慌忙逃入肃宗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不从,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受此惊吓,一时说不过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又无人过问,当天就死于长生殿。

 

062创造中兴——唐宪宗李纯


  李纯(778~820年)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的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了一些藩镇。他宣布一切按省估(中央政府规定的价格)折纳赋税,规定观察使须先征用所治州市税,不足时方可征所属其余州之税;又下诏蠲租税,出宫人,绝进奉,禁止南方掠卖奴婢;并在北边开营田和并省各级官员。他还利用德宗以来积蓄的财力,重用主张裁抑藩镇的大臣,坚主用兵,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被后人誉为唐代的中兴之主。为削弱藩镇势力,宪宗采取以下措施: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均就军中任命;元和二年,以左金吾大将军范希朝出任朔方、灵盐节度使,以革旧弊;分割强镇之州县,以少其力。元和十四年,又诏诸道节度使、都团练使、都防御使及经略使所属支郡兵马均归刺史统领,以分方镇兵权。经过削藩,藩镇势力暂时有所削弱。后为宦官陈弘志(一作弘庆)等人谋杀。

 

063清明聪慧——唐武宗李炎


  李炎(814~846年)中国唐代皇帝。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封颍王,累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病重,宦官、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废皇太子,立李瀍为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瀍即位。次年改元会昌。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会昌三年(843),泽潞镇(今山西长治)节度使刘从谏死,其侄刘稹欲袭位割据。武宗采纳李德裕的建议,命诸道出兵征讨。次年,刘稹为部下所杀,叛乱平息。武宗崇信道教,且鉴于佛教势力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  ,于会昌五年(845)下令拆毁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经数月努力,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还俗僧尼26.1万人,奴婢15万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

 

064无可奈何——唐哀帝李祝


  李祝(892~908)是唐朝最后的一个皇帝,从小颠沛流离,在腥风血雨、惶惶不安中过日子。他是唐昭宗的第九个儿子。天佑元年,唐昭宗被朱温谋杀时,朱温立13岁的辉王李祚为皇太子,当天又矫皇后命太子于柩前即位,是为唐哀帝。他即位的那天,宫中一派恐怖气象,皇亲国戚、宫女嫔妃和大臣们为唐昭宗的惨死悲伤,但没有人敢哭出声来。唐哀帝即位后,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天佑二年二月初九日,唐哀帝才登位半年。朱温派枢密史蒋玄晖将哀帝的几个兄弟全部活活勒死,尸体投入九曲池。14岁的唐哀帝得知兄弟们被朱温派人杀死后,也不敢放声痛哭,只在深夜里暗暗抽泣。他只有和母亲何太后相依为命了。

  天佑四年春正月,朱温逼迫唐哀帝下诏于二月行传禅之礼。将帝位禅让给朱温,奉朱温为帝。朱温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朱温封唐哀帝为济阴王,迁居曹州。朱温命人在他居住的四周围上荆棘,第二年又派人将唐哀帝杀死。

 

065两面三刀——后梁太祖朱温


  朱温(852~912年)唐朝宋州砀山人,庙号太祖。朱温幼时,随母在萧县刘崇家当佣工。后参加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随军入长安。九月朱温叛变,降于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僖宗任命朱温为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次年,改宣武军节度使,加东北面都招讨使。四年,全忠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以后十余年间,朱全忠凭借汴州(今河南开封)优越的地理条件,逐步吞并割据中原和河北地区的藩镇。天复元年(901)被封为梁王。同年,宰相崔胤召全忠入关,谋诛宦官。宦官劫唐昭宗到凤翔﹐投靠节度使李茂贞。全忠攻凤翔,茂贞屡败。天复三年,茂贞势蹙,被迫杀死劫迁昭宗的宦官,送昭宗出城。昭宗还长安后,全忠尽诛宦官,废神策军,从此昭宗为全忠全权控制,成为傀儡。天佑元年,全忠迫昭宗迁都洛阳,随即遣人杀之,立其子(哀帝)。后又贬杀宰相独孤损等朝官三十余人。四年,朱全忠废李代唐称帝,改名晃,是为后梁太祖。都开封(后曾一度迁都洛阳),国号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也由此掀开了五代十国的篇章。

 

066宠伶亡国——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885~926年)即后唐庄宗。五代唐王朝的建立者。沙陀部人。李克用之子。唐哀帝天祜四年,朱温灭唐,建后梁,晋仍用唐天祜年号。天祜二十年,李存勖在魏州即帝位,是为庄宗,国号唐,史称后唐。改元同光。同年,灭后梁,迁都洛阳,仍称东都。晋与后梁争夺天下,混战十余年,双方民众都遭受严重的战祸。后梁既灭,存勖遂以享乐为事。皇太后行诰令,皇后行教令,令出多门,政治紊乱。庄宗又亲信宦官、伶官,宦官总数达千余人,作威作福;伶官景进居中用事,败政乱国。庄宗又重用租庸使孔谦,峻法厚赋,民众穷困。同光三年,诏括天下私马,大举征蜀。虽灭前蜀,而皇子继岌与枢密使郭崇韬争权,存勖又妄杀郭崇韬。当时两河大水,户口流亡者十之四五,军士乏食,危机隐伏。四年,赵在礼反。李存勖派嗣源平乱,嗣源随即据汴州(今河南开封)反。伶官郭门高(即郭从谦)攻入宫城,乱兵将存勖射死。

 

067民心尽失——后晋高祖石敬瑭


  石敬瑭(892~942年),五代后晋皇帝。祖先为中亚人,从沙陀移居太原。其父从李克用父子征战,官至洺州刺史。少为李嗣源赏识,被招为女婿。同光四年(926年),魏州兵变,他力劝李嗣源回兵入汴,转攻洛阳。嗣源即位后,石敬瑭历任保义,宣武,河东诸镇节度使。李从珂继位后,忌其实力过大,贬为天平节度使。于是石举兵叛变,投靠契丹为父,自称儿皇帝,借契丹兵灭后唐。936年建立后晋。在位期间,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每年纳岁绢三十万匹,并向比他小10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称“儿皇帝”,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可谓奇耻大辱。后因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接受吐谷浑部族投降,屡遭契丹责问,乃忧愤而死。

 

068空怀剑气——后汉高祖刘知远


  刘知远(895~948年)为后汉建立者。刘知远初与石敬瑭一起为后唐明宗手下将领,后帮助石敬瑭在契丹扶持下建立后晋,被任为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等职。公元947年2月辛未日,他在晋阳称帝,建国号为汉。第二年建年号为“乾枯”。史称后汉。刘知远称帝后,为了赢得民心,沿用后晋的年号天福,以争取后晋文武官吏的支持。他下诏书慰劳各地自发武装抗辽、保卫乡土的起义军,又不夺民财而取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士,获得了军民的支持。然后趁辽军北退,辽统治集团忙于争夺皇位之际,他统帅大军自晋阳出发,一路势如破竹,2l天后进入洛阳,又8天后开进汴京,定为都城。

  同年12月,刘知远所宠爱的太子、开封尹刘承训病死。刘知远也悲伤过度而病倒,一直不见恢复。公元948年正月,他自知不行了,召宰相苏逢吉、枢密使杨邡、郭威等进宫,委托他们扶立次子刘承祜即位,又秘密嘱咐他们要赶快除去归附辽国的杜重威。丁卯日,病死于汴京。刘知远死后的庙号为高祖。

 

069为人做嫁——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921~959年)后周太祖郭威内侄,收为养子,又名郭荣。继位后复本姓。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性刚毅,善治军,有雄才大略。初历后汉左监门卫将军、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后周立国,任镇宁节度使。三年,擢开封尹,封晋王。显德元年正月,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总管内外兵马事。是月,太祖卒,继帝位。二月,北汉主刘崇乘其新立,与辽合兵4万攻后周,柴荣力排臣僚劝阻,断然率军迎战,于高平南大破北汉军,稳定了政局。战后严肃军纪,惩办骄惰;整军练卒,裁汰冗弱;集诸道精锐建殿前诸班、诸军,军威大振。同时在政治、经济上继续实行改革,成绩卓著。二年,求贤纳谏,诏众臣作《平边策》,后又命兵部撰集兵法,名《制旨兵法》,制定铲削割据、实现统一的方略。派军收取秦、成、阶、凤四州;继连续三年三次率兵亲征南唐,并创建水军,尽得南唐江北、淮南14州。六年三月,为收复燕云十六州,率军攻辽,水陆并进,连克瓦桥等州地。五月,欲乘胜进取幽州,因病重班师。六月十九日,卒于东京。柴荣的文治武功,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070苦念家国——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亦为五代时出色的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莲峰居士。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元宗李景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

 

071争取民心——吴武帝杨行密


  杨行密(852~905年)字化源,庐州合肥人,祖籍河南。唐末受封吴王,为五代十国中南吴国的实际开国者。由于其去世时唐朝仍然存在,形式上杨行密仍奉唐正朔,实际上也未建立独立王国,因此就理论而言,杨行密还只能算是唐朝的封国国君。杨行密原为庐州牙将,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受唐政府任命为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高骈后为秦、毕所杀,杨行密命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大恸三日。杨行密击杀秦、毕二人,入扬州,自称淮南留后,用军粮救济百姓。其后消灭其他势力,逐渐占有此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

  乾宁四年(897年)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大举南侵,杨行密败之于清口,朱全忠此后即无力南下,此后数十年间,南北遂成分裂之局。天复二年(902年)拜东面行营都统、中书令、吴王。 哀帝天佑二年(905年)去世,谥武忠王,后来杨溥称帝时又被追尊为武帝,庙号太祖,其子杨渥继立。

 

072重视宦官——前蜀高祖王建


  王建(公元847~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人,少年时为无赖,以屠牛驴和贩私盐为业,后投忠武军。公元903年,受唐朝封为蜀王。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后梁,他于9月在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第二年建年号为“武成”。

  王建不识字,却喜欢与文士谈论,优待避难于四川的亡唐文士。他又信任宦官,收养大批义士。晚年好色,将军政人权交给宦官唐文以。他对北方小朝廷后梁、后唐持对立态度。王建的太子原为王宗懿,好逞性斗勇,经常在大庭广众侮辱枢密使唐道袭。唐道袭是王建最宠信的大臣,凡事王建必与他商量。唐道袭伺机一再在王建面前诬告太子企图谋反,并授意于被太子侮辱的一些臣子作假证。王建便命令唐道袭率兵进宫负责禁卫。太子怕唐道袭下手杀掉自己,就先发兵突袭,杀死了唐道袭。公元918年6月,王建得病。养子王宗弼趁机杀死专权的宦官唐文以。王建急忙抓紧安排后事,任宦官宋光嗣为枢密使,统领军队,执掌政务。不久病死于成都。

 

073楚天一霸——楚武穆王马殷


  马殷(852~930)字霸图。原籍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五代十国时楚国第一代君主。唐乾宁元年(894年),随刘建锋率部入湖南,据潭州,被授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三年,建锋为部曲所杀,殷被推为主帅。随即略取邵、衡、永、道、郴、朗、澧、岳等州,统一湖南,任武安军节度使。朱温建后梁,殷受封为楚王。后唐灭梁,殷建国承制,自置官属,建楚王天宫幕府,任用高郁、吕师周等人,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持楚境的独立和地方安定,发展经济,使楚国在五代十国中强盛一时.后唐天成五年病卒。

 

074黄袍加身——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27~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宋朝创建者,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赵匡胤任禁军军官。郭威死,周世宗即位,升为殿前都点检。唐朝未年以来,藩镇割据的现象一直延续着,当大梁正式成为一个国号的时候,中国开始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烽火连天,篡夺皇位的剧目频繁上演。在53年间,共出现了14位帝王。就在此时,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而夺后周政权,于960年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

  赵匡胤称帝后,963年平定荆南和湖南,965年灭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灭南唐,俘虏南唐后主李煜,除北汉之外,十国基本统一。统一后,他通过“杯酒释兵权”,将手握重兵的将军与地方官吏的武将军权予以剥夺,委以虚职,并改以文官带军,将军权与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宋朝因此得以免于出现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这也导致地方资源狭少,最终让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败。赵匡胤在位17年,死于976年,时年50岁,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巧,历史上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传说是其弟赵匡义加害,篡夺帝位。真是天道玄远,难以祥说。

 

075重文轻武——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939~997)北宋第二代皇帝。年号为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宋太祖赵匡胤同母弟,初名匡义,太祖时改名光义,称帝后又改名炅。他采用宫廷政变的方式,取得政权。无论“烛影斧声”是不是真事,赵光义都比赵匡胤要残忍得多。至少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的死、赵廷美的死都与赵光义脱不了干系。在他得到皇位后,他很快扫除了被自己视为威胁的赵匡胤的儿子和自己的弟弟,在其死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子嗣,整个北宋的皇帝后来就没有了太祖子孙的关系,可见其自私程度。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太平兴国二年下令取消所有节度使所领支郡,各州均直属中央,继续将各地节度使调至开封,解除兵权,使节度使成为一种虚衔。他大大扩充科举取士名额,每科录取人数由太祖时的数十人猛增至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太平兴国四年和雍熙三年,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他曾用政治和军事手段企图消灭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党项拓跋部势力,也没有成功。在位后期,镇压了四川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

 

076厉行变革——宋神宗赵顼


  赵顼(1048~1085年)又名仲针,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1085年在位。即位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振兴北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惟操之过急,不得其法,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时值夏惠宗在位,母党梁氏专权,西夏国势日非,图一举歼灭羌夏。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灭夏之举未能实现。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羌,惜壮志未酬,于元丰八年饮恨而殁,享年三十八岁。其子宋哲宗亲政后,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

 

077才高庸帝——宋徽宗赵佶


  赵佶(1082-1136)即宋徽宗。宋代皇帝,画家。神宗子,哲宗时封端王。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书画,与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画家往来。1100-1125年在位。为帝时不励精图治,惟穷土木,崇奉道教,任用蔡京、梁师成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宣和七年底,在女真贵族发动掠夺战争期间,传位与儿子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金兵攻进教城汴梁,赵佶、赵桓、以及赵氏宗族、亲属等三千多人,都做了金人的俘虏。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赵佶擅长花鸟画,受吴元瑜影响,书法师黄庭坚,后自创一种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体”。据说赵佶画鸟雀,常用生漆点睛,小豆般的凸出在纸绢之上,十分生动。陆续描写过各种奇花异鸟,命名为《宣和睿览册》。他要求所画花卉,能够画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下的特定情态,他对人物、山水画等,也有一定的造诣。

 

078窝囊帝王——宋钦宗赵恒


  赵桓(1100~1156)中国北宋皇帝。初名亶,崇宁元年(1102)改名桓。宋徽宋长子。初封韩国公,后晋封京兆郡王、定王。政和五年(1115)立为皇太子。宣和七年(1125),金朝举兵南侵,徽宗下罪己诏,传位于赵桓,以稳定人心。即位后,改年号靖康。在李纲等主战派要求下,钦宗被迫下诏拒敌。军民协力,挫败金兵对开封的围攻。开封缓解后,派要员赴金营求和,接受屈辱性条件。时数十万勤王军已至开封,他却依赖主和派,并罢黜李纲,涣散军心。靖康元年(1126)金兵再南犯,攻破开封。钦宗接受金朝条件,下令搜刮民财献敌,并令各州县投降。次年。被迫亲赴金营,被扣。金兵大肆勒索掠夺后,俘徽宗、钦宗及宗室、后妃等数千人,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携大量礼器、珍宝北去。北宋遂亡。他与徽宗先后死于金朝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赵桓是个窝囊得不能再窝囊的皇帝。生活在皇宫里本来就是个比较郁闷的地方,当了太子后,还要战战兢兢地生活。本来想安稳地等着日后做上皇帝,改变上半生的际遇,不料这种希望也被金国的大军浇灭了。金军压境的时候,徽宗仓促地将黄袍加在了他身上,将亡国帝王的名称加在了他头上。在即位的一年时间里,赵桓是在金军的转困下,惶惶不可终日。想来也是够可怜的,他在金国做俘虏的时间比在宋朝还要长。

 

079万人不耻——南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1107~1187)南宋皇帝。名赵构。徽宗子。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南京 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韩世忠等三大将兵权,杀害岳飞。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南侵。高宗以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强烈反对。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1187年,病逝与临安宫中的德寿殿,终年八十一岁,葬于永思陵。著有《翰墨志》。

  人们之所以能记住这个皇帝,并不因为他是个皇帝,而是因为他卖国求荣、残害忠良!所以他是一个万世为人所不耻的皇帝。父兄被掳的奇耻大辱无法激起他对金人的仇恨,反而患上了严重的“恐金症”。到了胜败皆求和的地步。一个堂堂的皇帝,却因害怕岳飞等功高盖主,害怕打赢了迎回自己的父兄而让皇位不保,从而残忍地谋害忠臣!真是万人不耻,万世不耻。

 

080称金为叔——南宋宁宗赵扩


  赵扩(1168~1224)中国南宋皇帝。宋光宗次子。1194~1224年在位。淳熙十六年(1189)拜少保、武宁军节度使,进封亲王。绍熙元年(1190)立为储嗣。五年为宗室、枢密院事赵汝愚和外戚韩侂胄所拥立。即位后,曾以赵汝愚为相,不久罢免,依任韩侂胄,使其专权长达14年。嘉泰四年(1204),采纳韩侂胄的建议,追封岳飞为鄂王。开禧二年(1206),削去秦桧所封王爵。同年在准备远未充分的情况下,依韩奏请,下诏攻金,招致战败。嘉定元年(1208)与金议和,签订嘉定和议。主要条款为:金、宋改称伯侄之国,赔偿金朝银30万两、绢30万匹、钱300万贯 ,函韩侂胄首于金;金退出所占南宋的淮南、陕西等地。这些条款比孝宗与金朝订立的和议条款更具屈辱性。议和期间,南宋政府杀韩侂胄,函首送至金廷。此后,杨后与史弥远操纵朝政多年。十四年,宁宗派使节赴蒙古谈判,拟联蒙灭金,但宋军对金作战失利,反而丢城失地。他死时,权相史弥远矫诏立王子贵诚为皇太子,更名昀,是为理宗。

 

081囚徒和尚——南宋恭帝赵丝


  赵显(1271~1323年),度宗子。度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年,被元军桴后送西藏为僧,又被冤杀。终年53岁,葬处不明。宋恭帝赵显,曾封为嘉国公。度宗病重时,贾似道反对立杨妃所生度宗长子赵是继位,度宗只得按贾似道的意思立赵显为皇太子。度宗于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7月病死后,他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德祐”。恭帝即位时,年仅4岁,由谢太皇太后主持国政,初年实际上仍由贾似道专权。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元军12月攻下鄂州后,沿汉水长驱直入,沿途宋将纷纷降元。太学生和群臣上表,一致要贾似道亲自督师抗元,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贾似道又被大败于丁家州(今安徽芜湖),宋军主力尽丧,元军势如破竹,进逼临安。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恭帝随谢太皇太后投降。2月,他和母亲全太后及随从被押离临安北上,5月到达大都,被元世祖忽必烈降封为瀛国公、开府议同三司检校大司徒。公元1282年12月,恭帝又被迁居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石别苏克),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公元1288年,恭帝已经18岁,元世祖担心留着他将成为后患,准备除掉他。他得知这消息后,请求脱离尘世,永生为僧,以绝元世祖的疑虑。元世祖应允,于同年12月遣送他入吐蕃,习学佛法。从此,他长期居住于西藏萨迦大寺,更名为合尊法师,号木波讲师,过着清苦孤寂的庙宇生活,终日以青灯黄卷为伴,潜心于学习藏文,研究佛法。

 

082昏庸无能——南宋度宗


  赵禥(1240~1274年),原名赵孟启,1251年赐名孜,1253年立为皇子,赐名禥,是南宋第六位皇帝(1265年—1274年),宋太祖十一世孙,儿时聪敏,时常一语破的,可是长大后十分昏庸无能。他即位时,金朝已经灭亡多年,北方元朝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政治十分腐败黑暗,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自己却依旧穷途奢侈,荒淫无道,沉湎于酒色之中,宋朝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只有等着灭亡。北方元军多次出兵进攻南宋,宋廷虽腐朽,但是广大军民的抵抗,使得元军不得不撤回。度宗即位后,元军猛攻襄樊。这一次是决定南宋小朝廷兴亡的关键战役。然而贾似道密而不报,还说已经取胜,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审问的情况下竟对此言深信不疑。最后,元军于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围攻5年的襄樊,为宋朝敲响丧钟,宋度宗闻知顿时昏倒,但是他仍然借酒浇愁。不久就因酒色过度而死。

  宋朝灭亡的原因完全是宋度宗的昏庸无能所致。若度宗不早死,宋度宗才是南宋真正的亡国之君。正因为宋度宗的亡国政策,度宗死了五年后南宋幼皇帝赵昺(时年八岁)被元军逼得跳海而死,宋朝很快覆灭了。

 

083金戈铁马——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 (872~926年)姓耶律,名亿,字阿保机,契丹族。自幼聪敏,才智过人。及长,值伯父释鲁掌权,深得信任,入职任“挞马狨沙里”,组建侍卫亲军。相继降小黄室韦,破越兀、兀古、六奚诸部,被国人誉为“阿主沙里”,唐昭宗天复元年,任本部军事首领,专事征伐,大破室韦、于厥及奚。进大迭烈府夷离堇。次年,领兵四十万南下,讨河东、代北,克九郡。三年北攻女直,南取河东怀远军,略地蓟北。升于越,总知军国事,成为部落联盟的实际操纵者。后在心腹支持下,燔柴告天,即皇帝位,上尊号天皇帝。即位后,平定以刺葛为首的“诸弟之乱”,尽杀要求恢复世选的原七部首领,巩固了帝位。后梁贞明二年(916)二月,于龙化州(今内蒙古敖汉旗东)上尊号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国号大契丹。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创造契丹文化,发展农业、商业。天显元年,东灭渤海,改东丹国,以长子耶律倍为人皇王主之。是年七月,自渤海班师,途中卒于扶余府。

 

084一意孤行——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耶律延禧(1075~1128年)辽天庆二年,耶律洪基于混同江行宫去世,延禧即位,群臣上尊号为天祚皇帝。天祚帝即位后,女真族的反抗斗争波澜壮阔。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渤海人高永昌据辽东京辽阳府自立,辽宰相张玉林征集了2万余饥民讨伐。高永昌向金求援,阿骨打乘机派兵攻打辽东,占领东京。之后,陆续攻下上京,中京、西京、南京,天祚帝一直逃到天德军与阴山之间。

  金攻占辽五京的同时,宋宣和四年、金天辅六年(公1112年),北宋攻辽,充当先锋的是郭药师率领的常胜军,十月间进兵燕京,交战时,郭药师被辽萧干击败。辽保大三年正月,萧干自立,郭药师又乘机来报前仇,萧干战败,为其部下所杀。天祚帝正值上天无路,人地无门之时,恰遇耶律大石率兵来归,又得阴山室韦的兵马,自以为得“天助”,不自量力,谋划出兵收复燕、云。大石劝阻,天祚帝一意孤行。保大四年(公元1124年)七月,耶律大石与天柞帝分裂,自立为王。次年二月,人祚帝在应州(今山西应县)新城东60里,被金兵所俘,辽朝灭亡。

 

085英明睿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完颜阿骨打(1068~1123年)即金太祖。金王朝的创立者。女真族完颜部首领。辽乾统三年,盈歌死 。阿骨打长兄乌雅束任联盟长,天庆三年病死。阿骨打参与对女真各部的战争,屡有战绩,继任联盟长,称都勃极烈,次年辽授为节度使。天庆四年,起兵反辽。攻占混同江东的宁江州;又于出河店大败辽军,乘胜连破宾州等地。天庆五年正月,建国号金,年号收国,都会宁府。九月,统率金兵攻克辽北方重镇黄龙府。十二月辽天祚帝亲征大军。收国二年,夺取辽东半岛东部地区。同年十二月,加号大圣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天辅。

  天辅三年,颁行女真文字。四年,再次率军攻辽,占领辽上京。与宋相约夹攻辽,灭辽后,燕京地归宋。五年,因辽都统耶律余梹来降,得知辽国内虚实,遂下诏兴师灭辽。六年,攻占辽中京等地,辽天祚帝西逃夹山。阿骨打亲自统军占领辽南京析津府,派兵追击天祚帝。七年,把掳掠一空的燕京六州按原约交与宋。当年八月,领兵返回上京,行经部堵泺西行宫病死。葬于上京宫城西南。谥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086励精图治——金世宗完颜雍


  完颜雍(1123~1189年),本名乌禄,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1123年出生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南)。年号大定,庙号世宗。图为大定通宝。

  完颜雍从小善于骑射,才识过人,即位之前,曾先后在会宁、中京、燕京、济南、西京、辽阳等地作过地方官,对民间的疾苦有所了解。金世宗即位之前,金朝的皇帝是海陵帝完颜亮。他统治的时期,赋役繁重,战争接连不断,激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人民的不满。1161年十月,完颜雍在辽阳即位,改元“大定”,他就是金世宗。不久,海陵帝在扬州被部将所杀。总结教训,金世宗采取了一些有益的改革措施,重新整顿了金朝的统治秩序,使金朝出现了当时罕见的好局面。因此,清朝人赵翼说:“金代九君,世宗最贤。” 

 

087无力回天——金哀宗完颜守绪


  完颜守绪(1198~1234年)原名守礼,宣宗完颜珣第三子,公元1223-公元1234年在位,史称哀宗。守绪生逢末世,虽志大才高、卓识有为,但终因生不逢时,国中问题积重难返而回天无力,成为金朝皇帝中令人叹婉的千古悲剧人物。

  卫绍王时,守绪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宣宗登基后,晋封为遂王,并任秘书监,后改枢密使,总揽金国军政大权。面对残局,完颜守绪临危不苟,锐志不丧,试图挽救金朝于垂危之中。为此,他首先重新组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央政权,并且严明法纪,同时,他已意识到了蒙军是大金国最危险的敌人,遂与宋停,并与西夏修好,以便集中兵力抵抗蒙军。但金朝这时气数已尽,钧州三峰山一战,金国主要将领大部牺牲,金军主力溃败,金朝已是大厦将倾。由于汴京城下蒙军大兵压进,所以哀宗出逃蔡州,不久汴京城便被蒙军攻破。天兴三年正月,蔡州城中粮尽。哀宗召集百官,传帝位给完颜承麟。承麟受诏即皇帝位。正在行礼,宋蒙联军已经攻进城来,在激烈的巷战中,哀宗在幽兰轩中自缢而死。群臣收哀宗骨,葬于汝水。

 

088雄才大略——西夏景宗李元昊


  李元昊(1003~1048年)西夏开国君主。又名曩霄,因先世宋赐赵姓,故又称为赵元昊。雄毅大略,不甘臣服于宋,遂称帝,建国号夏。宋伐之于三川口、好水川等战役给予宋朝沉重的打击。宋不能克,乃封为夏国主。曾订定官制﹑军制﹑法律及创制西夏文字。夏景宗凶残暴虐,多疑忌,贪婪好色,1048年,酒醉回宫,被其子宁令哥刺杀,惊觉躲闪,被削去鼻子,惊气交加。不久,鼻创发作,不治而亡。谥武烈皇帝,庙号景宗。

  李元昊有着非凡的气度,他做了爷爷和父亲想做却没敢做的事——建制称帝,向大宋发兵。他在几年之内,让西夏与宋、辽形成鼎足之势。  

 

089一代天骄——元太祖铁木真


  成吉思汗(1003~1048年)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也是蒙古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早年投奔克烈部汪罕,收集亡父旧部,逐渐恢复实力。约在金大定未建立宫帐,称汗。与札答阑部札木合等作战,败绩。金承安元年,与汪罕联兵助金截击塔塔儿部翰里札河,金授察兀忽鲁之官。又随汪罕与乃蛮部战,战后诸部来附,势力增强。金泰和元年二月,与汪罕战胜以札木合为首的蒙古高原十余部盟军。灭塔塔儿撕四部,据呼伦贝尔草原,实力大增。三年,被汪罕发兵掩袭,败退至班朱尼河。不久,乘汪罕不备,奇袭汪罕牙帐,灭克烈部。次年与乃蛮部决战,灭乃蛮。六年于翰难河畔召开忽里台大会,建蒙古国,即大汗位,加号成吉思。即位四年,大举入侵西夏,引河水淹中兴府迫使西夏纳女请和。六年,率大军南下攻金,分兵三路破华北各地。九年,因金帝献岐国公主请和,乃退兵。十年复以金帝迁都南京为口实,攻占中都。病死于六盘山。

 

090英雄酒徒——元太宗窝阔台


  窝阔台(1186~1241年)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在1229年的库里尔台大会中被推举为继任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在任内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主要是继续西征和南下中原。他在位期成功完全征服中亚和华北。1230年,亲伐金朝。1231年召开官山会议,决定兵分三路进攻金。三年内占领陕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淮西一带。1234年冬联合南宋攻蔡州,金哀宗自缢,金亡。但与此同时,由于与南宋接壤,双方的冲突日渐加剧,也拉开了双方往後45年不断争战的序幕。在南方战线僵持不下之时,蒙古大军的铁蹄转往东方的高丽,并使他们臣服,西线方面,蒙古大军完全控制了波斯,并继续西进,占领了除诺夫哥罗德以外罗斯诸国的全部,以及波兰和匈牙利的全境。

  1241年,窝阔台因为酗酒而突然暴毙,使他的西征进程被逼中止。当时大军正朝往维也纳推进,但为了赶返参加位于蒙古的库里尔台大会而急忙撤军,自此以後,蒙古大军再也没有踏足这片土地。窝阔台死后五年,一直都由他的皇后乃马真专政,直到他的儿子贵由继任为止。

 

091称雄欧亚——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1215~1294年)元朝皇帝。成吉思汗孙,拖雷子。又称薛禅皇帝。其兄蒙哥即大汗位后,受命主管漠南汉地。他注意罗致各族上层贵族、封建文人和地主武装,兴办屯田,发展生产,任用刘秉忠等,决计采用“汉法”。1252年,奉命从甘肃经四川至云南,次年灭大理,招降吐蕃。1256年,营建开平。1258年,奉命攻鄂州(今湖北武汉)。1259年,蒙哥死于合州(今四川合川),他采郝经计,与南宋贾似道密约议和。1260年,在开平即大汗位,建年号中统。其弟阿里不哥在和林也宣布为大汗,不久被他平定。中统三年(1262)平李禀叛乱。至元四年(1267)建大都城(今北京),并迁都于此。同年,发兵攻宋。八年,定号为元。十三年,占领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降。十六年,灭南宋余部,全国统一。在位期间,在汉族地主协助下,考求前代典章,建立立行政、军事、赋税等制度,注意农桑,兴修水利,使元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但长期用色目人阿合马、桑哥理财,晚年又多次征日本、安南等国,社会矛盾有所加剧。

 

092优柔寡断——元顺帝妥欢贴睦尔


  妥欢贴睦尔(1320~1370年)中国元代末代皇帝。元明宗和世瓎长子,名妥欢贴睦尔。至顺四年即位于上都。任命有拥戴之功的伯颜为中书右丞相。伯颜独秉国政,专权自恣,排斥儒生,废除科举制。为了加强统治,他下令严禁汉人、南人私造私藏兵器和喂养马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后起用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复科举取士,开马禁,减盐额,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条格》,史称脱脱更化。至正四年黄河泛滥,国库空虚。导致物价上涨;修河时紧工迫,官吏乘机对百姓敲诈勒索,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终于爆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二十三年后,朱元璋势力壮大,渐次统一南方,元王朝已无力对抗。顺帝听信谗言,贬脱脱,于是国家大权尽归哈麻、雪雪兄弟。十六年,哈麻、雪雪谋废顺帝,事败被杀。其后,宫廷内分为两派,一派拥护皇帝,一派支持太子。两派矛盾尖锐化,顺帝的号令已失去作用。洪武元年,明兵逼近大都,顺帝率后妃太子奔上都。八月明兵入大都,元亡。顺帝奔应昌,次年四月,因痢疾死于应昌。

 

093文武兼治——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年)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汉族,民族英雄。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字国瑞。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094能屈能伸——明成祖朱棣


  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

  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095太平天子——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公元1398-1435年),仁宗朱高炽长子,仁宗死后继位,在位10年,病死,葬于景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朱瞻基登基之后,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外藩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建文、永乐、洪熙三朝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朱瞻基即位之后,马上着手整顿军务,准备迎接来自强藩的挑战。他的皇叔朱高煦带头发难,宣宗皇帝御架亲征,明军很快包围了乐安城,见大势已去,朱高煦只得弃城投降。另外一个皇叔朱高燧没有反抗,交出了三卫兵马,明初近半个世纪的藩王问题在宣德朝终于得到了解决。

  宣宗朝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浦)、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这也是明朝二百七十余年间的极盛时期。

 

096恭俭爱民——明孝宗朱祐堂


  朱佑樘(1470~1505年)1487年,明宪宗逝世。宪宗太子朱佑樘即位,改年号弘治,朱佑樘就是明孝宗。明孝宗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逮捕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罢免外戚及党羽 。裁汰传奉官,罢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千余人,论罪戍斥。革除法王、佛子、国师、真人封号。处死妖僧继晓。任用贤能,提拔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名臣参与机密事务。提倡直言进谏,多次修省,求直言,并令讲官进讲直言勿讳。注意节俭,减免供用物料,节省各种费用。孝宗勤于政事,多次减免灾区粮赋。禁止廷臣请托公事,禁宗室、勋戚霸占土地,侵夺民利。重视司法 ,令天下诸司审录重囚,慎重处理刑事案件。弘治十三年(1500年)定《问刑条例》。弘治十五年,《大明会典》成。孝宗在位18年,执政期间,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统治阶级内部亦较稳定,外患平定。孝宗统治的18年,史称“弘治中兴”。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七日,孝宗逝于乾清宫,享年36岁,谥“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据说,孝宗因为偶然风寒。太监张瑜,太医院使施钦,院判刘文泰,御医高廷和等人不诊视就开药,致使孝宗误服药物,鼻血不止而死。十月十九日葬泰陵。

 

097先清后浊——明世宗朱厚熜


  朱厚熜(1507~1566年)明代皇帝,宪宗庶孙,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即位,改年号为嘉靖。即位之初,革除先朝蠹政,朝政为之一新。但不久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礼议之争。史称“大礼仪”之争。他打击旧朝臣和皇族、勋戚势力,总揽内外大政,皇权高度集中。他还重视内阁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权力。但与此同时,他日渐腐朽,不仅滥用民力大事营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二十一年更移居西苑,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不问朝政,首辅严嵩专国20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造成极大破坏。在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寇边, 二十九年甚至兵临北京城下,大肆掠夺。在嘉靖年间,南倭北虏始终是明王朝的莫大祸患。 在用人上,世宗“ 忽智忽愚”、“忽功忽罪”,功臣、直臣多遭杀害、贬黜。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世宗怒不可遏,下瑞诏狱。死后葬北京十三陵之“永陵”,谥“钦天履命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朱厚熜从16岁登基,到60岁去世,嘉靖帝帝在位45年,是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

 

098传奇之路——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1582~1620年)明朝第十四代皇帝。神宗长子,神宗病死后即位,年号泰昌。朱常洛为恭妃所生,四年后郑妃生子常洵。神宗宠爱郑妃,进其为皇贵妃。为立太子而朝臣意见分歧,争论达15年之久。1600年,才立常洛为太子。1615年,有农民闯入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击伤守门官。被抓后,供认是郑贵妃手下太监指使,郑贵妃极力表白,神宗和太子都不愿追究,只处死了太监。在光宗短暂的39岁生命里,他几乎没有过上几天幸福的日子,20岁之前,因为母亲的地位低微而得不到父亲的疼爱,终于当上了皇太子之后,又不得不过那些战战兢兢的日子,幸福的大门刚刚打开,他终于登上了皇位,一个月后,厄运又悄然来临。光宗即位后,恣意淫乐,不久患病,服了鸿胪寺丞李可灼给的红丸后,于次日死去。史称“红丸案”。光宗在位仅一个月,终年三十六岁,葬于庆陵。

 

099出色木工——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1620~1627年)明朝皇帝,年号天启。明光宗长子。即位后令东林党人主掌内阁、都察院及 六部。天启二年诏复张居正原官,录方孝孺遗嗣,给予祭葬及谥号。宠信宦官魏忠贤,使其入掌司礼监并统领东厂。任由魏忠贤与乳母客氏勾结,把持朝政。天启五、六年间,屡兴大狱,诬杀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并 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六年,命顾秉谦等人修《三朝要典》,为魏忠贤等歌功颂德。在位期间,土地兼并剧烈,苛捐杂税繁重,社会矛盾激化。天启七年,农民起义爆发,后金势力壮大,占领辽阳,攻取沈阳,进逼宁远(今辽宁兴城),明代统治濒临溃灭。

  中国的历朝皇帝中,有许多有特殊才能之人,有好赋诗论文的、有好丹青画卷的、有喜好戏剧文艺的等等。明熹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喜欢木工、土木建筑,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而且他有时候还亲自动手,并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100煤山亡魂——崇祯帝朱由俭


  朱由检(1611~1644年),明朝末代皇帝,朱常洛第五子,朱由校之弟。天启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在位期间虽能励精图治,勤于政务,事必躬亲。天启七年十一月,在铲除魏忠贤羽翼使其孤立后,复将其贬谪凤阳,旋下令逮治。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同时,平反冤狱,起复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但因急于求成,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因对外廷大臣不满,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致使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在与后金战争的紧要关头,中后金反间计,冤杀袁崇焕,使辽东防卫几近崩溃。崇祯十七年(1626年),明王朝面临没顶之灾。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崇祯帝于绝望中残酷地手刃妃嫔、公主,逃生不得后,自缢于煤山寿皇亭。明朝灭亡。

 

101天命大汗——清太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1559~1626年),满族人,爱新觉罗氏,明朝时的龙虎将军,后金国(清朝)的创立者。他创建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历时30多年,统一了女真各部,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建年号为“天命”。史称后金。之后,努尔哈赤又花了两年多时间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扩大兵力,使其兵势渐强,势力巨增。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誓师征明。他亲统步骑二万进攻抚顺,抚顺守将李永芳出降。之后,又攻陷清河堡等抚顺城以东的明军诸堡。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在萨尔浒附近与明朝进行了决定后金命运的一次决战。后金大获全胜,从而使辽东局势起了根本变化。公元1625年,努尔哈赤将后金都城迁到沈阳,并把沈阳改称为盛京。

  天命十一年(1626)初,努尔哈赤率领大军攻打宁远,明朝守将袁崇焕率军顽强守御,屡次打退了后金军,使后金军死伤惨重,努尔哈赤被炮弹炸伤,慌忙率领全军退走。同年八月,努尔哈赤因伤势恶化,死于途中的爱鸡堡(今沈阳市南),终年68岁。努尔哈赤在清朝建立后被追尊为清太祖高皇帝。

 

102军政全才——清太宗皇太极


  皇太极(1592~1643年)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满族,爱新觉罗氏。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在位十七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他对内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多次带兵侵略明朝,将西部边界扩张至锦州、宁远一线。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国号大清,正式称帝。

  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多次对外掠夺,处境孤立,受到明朝、蒙古、朝鲜的包围。内部由于贵族分权势力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他虽继承了汗位,但实际上是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按月分值”政务。权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封建化的改革,皇太极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打击、削弱分权势力,提高汗权。天聪四年,皇太极以阿敏弃守滦州、永平(今河北卢龙)、迁安、遵化四城的罪名,将其终身幽禁。五年,莽古尔泰同皇太极发生口角时,竟拔刀相向。皇太极借机以“御前露刃”之罪,革去莽古尔泰大贝勒衔。至此,四大贝勒,仅剩他和代善两人。六年,皇太极终于废除了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政务的旧制,改成自己南面独坐,取得了汗的独尊地位。

 

103盛世长疆——清圣祖玄烨


  玄烨(1592~1643年)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曾租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是清太宗皇太极,祖母是清孝庄太皇太后,父亲是清世祖顺治,儿子是雍正,孙子是乾隆。在清前期的六个皇帝里,康熙是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关键地位。

  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除掉了压在自己头上的辅政大臣鳌拜,二十岁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八年艰苦的战争终于平息了叛乱。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统一台湾。康熙在位61年,享年69岁。这61年来,康熙对中国历史,世界文明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康熙对自己讲究终身学习,对朝政讲勤慎,对臣民讲仁爱,对子女讲教育,对西学讲吸纳,较好的处理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104严猛治国——清世宗胤禛


  胤禛(1677~1735年)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康熙的太子被废后,胤禛继承皇位,改元雍正。胤禛诚信佛教,工于心计,性格刚毅,处事果断。在位间严整吏治,清查亏空,并对满清的赋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虽在再位仅十三年,但他励精图治,力求改革,整顿吏治,清理钱粮,摊丁入地,扩大垦田,火耗归公,以银养廉,创设军机处,革除旗主,平定青海,安定西藏,改土归流,等等,促进了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政局稳定,边疆巩固,统一增强,为乾隆创建「大清全盛之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具有开拓精神,有作为的皇帝。

  雍正之死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民间传说雍正被吕四娘所刺杀的传说最为人所道。

 

105鼎盛名帝——清高宗弘历


  弘历(1711~1799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生于雍和宫邸。是雍正帝的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命养于宫中,时年十二岁。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写好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雍正十三年九月即位,年号乾隆,时年二十五岁。乾隆在位六十年,在祖父康熙,父皇雍正两朝的基础上,奋发有为,勤于政事,政治上,继续平定国内叛乱,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民族团结并大力整顿吏治。在经济上,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屯田垦荒。在文化上提倡汉学,编纂大量图书。在亿统治期间,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把“康乾盛世”时期推向了顶峰。乾隆在位六十年后,自动让位给儿子嘉庆,自称太上皇,但仍旧主持朝政,一直到嘉庆四年他死去为止,实际掌权统治中国达六十三年四个月,不仅是历代封建帝王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也是岁数最大的一位,卒年八十九岁。

  乾隆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死于养心殿,葬入清东陵的裕陵,庙号:高宗。有子17人、女10人。

 

106回天无力——清仁宗禺琰


  禺琰(1760~1820)清代皇帝。满族。高宗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初封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立为皇太子。即位之初政事由太上皇(即清高宗)决定,嘉庆四年亲政后,立即诛杀和珅。统治期间,土地高度集中,官吏腐败,武备废弛,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纷纷爆发。嘉庆元年(1796)开始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历时九年,波及五省。嘉庆十八年李文成、林清领导天理教群众在山东、河南起义,北京的一支曾进攻皇宫。东南海上也有蔡牵、朱愤等起义军频繁活动。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从此清政权日渐转向衰落。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107变法维新——清德宗载湉


  载恬(1871~1908年)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同治十三年皇帝载淳病死,无子嗣继承皇位。慈禧太后选择了载淳的叔伯兄弟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她也成为当然的养母,从而使她可以再次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载湉亲政,然而慈禧太后又玩弄政治伎俩训政了两年,才允许载湉亲政。为了继续控制光绪帝,慈禧太后又立她弟弟桂祥的女儿为皇后,光绪帝在亲政与大婚后仍然形同傀儡。

  载湉亲政后最受震撼的莫过于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中日甲午之战,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由于变法直接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利益,而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因无实力又未能控制政局,反被后党发动戊戌政变,导致变法失败。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沦陷。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往西安。光绪帝本来体质孱弱,加之多年的抑郁与愤懑,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先慈禧太后一天去世。

 

108末代皇帝——清逊帝溥仪


  溥仪(1906~1967年),字浩然,光绪死后继位,是清朝的末代皇帝,年号为宣统,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次年溥仪退位。1917年,溥仪复辟。在全国一片声讨中,溥仪再次宣告退位。1924冯玉祥逼宫。溥仪搬进北府,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为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的执政,建年号为“大同”。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虏,1950年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予以释放。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1964年被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担任人民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后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逝世,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溥仪史称逊帝,也称宣统皇帝。是满清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