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的歌词:捶碎红楼(25)重评《红楼梦》中的人物(探春)(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38:56
捶碎红楼(25)重评《红楼梦》中的人物(探春)(2、3) (2008-07-25 10:15:52)

2、探春的谄媚功夫:

探春其人,深谙“厚黑学”精髓,对于谄媚有权有势之辈也有一套功夫。比如,她对贾母和王夫人等是着力巴结逢迎的。第七十六回中,贾府虽然没有被抄,但大观园中的女儿先自散的散,病的病,这中秋之宴甚是凄凉无味,于是黛玉和湘云就溜出去自行联句作诗,后来迎春、惜春也熬不住去睡了,只有探春却一直陪着贾母和王夫人等。探春也没有白等,终于博得贾母夸道:“只是三丫头可怜,尚还等着”,别看这是小事,探春之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在书中第四十六回,探春更是抓住了好时机表现了一番。当时贾母听说贾赦非要娶她身边的鸳鸯时,盛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却将王夫人劈头盖脸地骂起来:

“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 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来要,剩了这个毛丫头, 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王夫人忙站起来, 不敢还一言。薛姨妈见连王夫人怪上,反不好劝的了。李纨一听见鸳鸯的话,早带了姊妹们出去。

本来李纨已带了众位姑娘出去,但探春此时却不愧是书中说的“有心的人”: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现是亲妹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发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 ”话未说完,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

可想而知,探春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王夫人辩护,替王夫人剖清了是非,这份“拥戴”之功,王夫人必然会记在心里的。不单对王夫人,探春对宝玉也是十分用心巴
结的。第二十七回中说道探春用上好的绫罗给宝玉做了双鞋子,贾政看了都说“虚耗人力,作践绫罗”,可见是花费了不少财力人力的。
其实贾宝玉也并不是缺鞋穿的人,探春是有意巴结,而她对自己的亲兄弟贾环,却不理不睬,视如路人。这当然也引起赵姨娘的不满:“正经亲兄弟,鞋塌拉袜塌拉
的没人看见,且做这些东西!”
而探春怒道:“她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下贱的见识。她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 
看来探春是时时刻刻要和亲生母亲赵姨娘和亲弟弟贾环划清界限的,有人可能说,贾环和赵姨娘确实令人生厌,但是反观人家薛宝钗,却不这样刻薄,送礼物时,
连贾环那里同样也给一份。无论如何,探春做的确实又狠又绝,很有政客的素质。
正是靠了这些平日里攒下的“资本”,探春才可以堂而皇之地主起了家政,大刀阔斧地发号施令。有人常大赞探春在抄家时的“英勇气概”,并敢于给“王善保家
的”一个大耳光,殊不知,探春为什么有这样牛的底气?她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一下“王善保家的”到底是何人物: 
“王善保家的”本是邢夫人的“得力心腹人”,同时也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时调唆的邢夫人生事”,所以这“王善保家的”固然是王熙凤暗下恨之入骨的人,就
算是王夫人,也对她没有什么好感。邢夫人和王夫人虽然面子上没有什么隔阂,但内心中也是敌对的。
所以在晴雯对“王善保家的”发脾气时,王熙凤却是“心中甚喜”,只碍着邢夫人的脸,才“忙喝住晴雯”,晴雯是个直率丫头,没有什么心机,之所以发脾气,
是因为刚受了王夫人一顿窝囊气,而探春却是个十分有心计的人,她的行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探春借势猛抽了“王善保家的”一个耳光,既显示了自己的威风,又变相地讨好了凤姐和王夫人,可谓一石二鸟。探春之所以能大出风头,人家背后是有靠山的,
那就是王夫人这位不显山露水的“善人”,这正是她最大的靠山。







3、探春所谓的“管理才能”:

不少读者受红学评论的影响,常觉得探春志向高远、精明强干,有很难得的理政理财之能。甚至有人夸道:“作者为探春精心安排了施展才能的机会,让探春亮起
她的宝剑,撕裂了黑暗时代的一角”,好像如果让探春一直管家,贾府就能摆脱衰败的命运似的。我们且来看,探春这些所谓的“改革”,真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
于将倾吗?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的种种措施,无非也是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着手,从而改善一下贾府的财务状况。通俗点说,开源就是能“搞钱”,节流就是会省钱。应该
说,开源比节流要更重要,比尔·盖茨就算天天吃鲍鱼、熊掌也吃不穷,靠救济金生活的贫民再啃窝头也攒不了多少钱。在搞钱方面,探春打的是大观园这个园子的主
意:

我因和他们家(赖大家)的女孩儿说闲话儿,他说这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儿,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
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咱们这个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起来,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
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的东西,任人作践了,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老成本分、能知园圃的,派
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然一年好似一年了,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致作践,白
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成年家在园中辛苦;四则也可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并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馀,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探春眼界之浅陋,没的让人笑掉了牙齿。依我看,探春千方百计想和赵姨娘划清界限,其实她还是继承了赵姨娘的遗传基因,小家子气十足。赖大是什么人?原来贾
府的奴才。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家?咱贾府是什么样的人家?一个小老板开的小饭铺门前可以弄上冷饮摊卖点冰棍儿,晚上整大排档烧烤,会多出不少收益,但是钓鱼台国
宾馆也这样搞行不行?所以,这其实是很失体面的事情。所以后来宝钗也委婉地劝道:“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也不可太过,要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
象”。

而且探春这个“承包责任制”确定以后,也带来不少的副作用。承包,固然使得有专人认真修理花木,但是却不免刺激不少仆人渐渐忘了自己的职责所在,变成以赢
利为主要目的,从而各打自己的小算盘。正想宝钗当时就顾虑到的那样:“要果真交给人弄钱去的,那人自然是一枝花也不许掐,一个果子也不许动了,姑娘们分中自然
是不敢讲究,天天和小姑娘们就吵不清”。

事实证明,后来果然就发生了不少类似事件,最为突出的是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叱燕”所写的这一幕:

宝钗的丫头莺儿是个擅长编织技艺的女孩,她见到新柳可爱,就顺手摘花折柳,编出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送给了林妹妹。后来蕊官也想要,于是莺儿就又折了些
花柳,编一个给她。这本来是其乐融融非常和谐的一幕,然而“承包”这些花儿柳儿的老婆子们却看在眼里,怒在心头,虽没有敢直接痛斥莺儿,但却指桑骂槐,将小
丫头春燕又打又骂,甚至当着莺儿的面拿起柳条骂“这编的是你娘的什么?”,最后气得莺儿将花柳“皆掷于河中”,但这些婆子们还是恨恨地骂道:“促狭的小蹄子,
糟蹋了花儿,雷是要劈的”。

我们看这样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观园中的人际关系,正像厨房中的柳家媳妇说的那样:“今年还比往年?把这些东西都分给了众妈妈了,一个个的不像
抓破了脸,人打树底下一过,两眼就黧鸡似的”(生怕别人摘花摘果)。第六十二回中宝玉对黛玉说道:“这园子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根草也不能了”,大观园被管
成了这样,这还像贾府消闲赏乐的花园吗?林妹妹葬花那时候亏得还没有施行这制度,不然,指不定跳出个老婆子来夺花,因为这些花瓣晒干了,像探春她们商量的那
样“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好多钱”。就算不敢明夺,肯定也会趁林妹妹将花朵“一抔净土掩风流”后,又来“刨坟起尸”,将花朵儿再拿去卖钱,你说何等煞风景。

所以,此风一开,使得贾府中佣仆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改变,原来只是当好差服好务就可以了,财务上的事情一切统一调度,虽不免有浪费和偷懒的弊病,但佣仆
们之间的矛盾不像后来这样突出。自从探春管家,各有了“自营业务”后,不免人人想发财赚钱,能够“承包”上的自然处处刻薄搜刮,没有承包上的眼红心热,所以
就有了柳家媳妇管厨房时,司棋想要吃蒸鸡蛋,柳家媳妇就故意推脱的现象。后来又有秦显家的觊觎厨房这个职位而刻意走门子送礼,想挤走柳家媳妇,彼此你争我斗,
惹出许多是非来。

其实大观园并非“生产单位”,贾府的收益一方面来自贾家人中当官的俸禄,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贾府所属田庄的租税,才是大头。大观园只是小姐们消遣玩乐
的花园罢咧,将这里也开发出来搞生产,既有损贾府的品位,又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别说贾府,就算是现在的大城市,住宅区之类的地方,还要有些公共绿地,起到美
化环境,让人消闲放松的作用,要是都一味讲究经济效应,花园绿地都应该刨掉,种上菜,养上猪才好,我们算一下,养上五六头猪,种上几棚菜,一年怎么也有几千
元的收入,足以抵销物业费了,咦,怎么各大城市小区都没有这样做的?大观园的地位,就相当于贾府的一片绿地,是不应该用来搞“生产自救”的。

而且,我们看付出了这么多代价,造成这么多不良后果换来的收益是什么?依探春的计算,也不过是一年才省下四百多两银子罢了。四百多两银子值得什么?第四
十三回中,贾母让大伙儿凑点钱给凤姐过生日,一下子就凑了一百五十两有余,这只是一天的花费,按这样的花法,探春一年省的那点钱,四天就没有了。凤姐弄权铁
槛寺,只是动动嘴修封书信,就坐收了三千两银子,贾赦要买石呆子的扇子,张口开价就是五百两,宫中的太监来向贾琏索贿,张口就是一千两,相比之下,探春这番
大折腾,才省下四百多两银子,实在是小CASE。

另外,探春的所作所为,得罪的人多,获利者只是下层的某些老妈子们。探春将贾环、贾兰等上学的补助(八两银子)免去,又动心意裁减小姐们的脂粉钱,不免
会招惹这些人等的怨恨。其实这一切,王熙凤何尝心里不明白,但是她虽有歹毒的名声,却不办这等损人不利已的傻事。现在探春出头弄这一出,凤姐其实心下暗喜,
她和平儿曾这样说道:

 

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头退步,回头看看。再要穷追苦克,人恨极了,他们笑里藏刀,咱们两个才四个眼睛,两个心,一时不防,倒弄坏了。
趁着紧溜之中,他(探春)出头一料理,众人就把往日咱们的恨暂可解了。

 

看来探春干的这些事,全是犯众怒的勾当。凤姐高兴的原因是,这样一弄,众人忘了自己原来的坏处,将仇恨都凝聚在探春身上。相比之下,李纨和宝钗都精明得
多,李纨知道自己势单力孤,也懒得管这些闲事,只顾好自己的儿子兰儿就好了,所以只是附合,而不发表主见。宝钗也知道自己的身份,不办这越俎代庖的事,甚至
连探春要分派她的丫头莺儿的娘管花,她也坚决推辞掉。依我看,这二人的聪明劲儿,远胜于探春。

有人觉得不管成败怎么样,探春在当时就能想出“承包责任制”这样的措施来,就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其实不然。我们细读《红楼》,你会发现,贾府下面的田
庄其实早就是“承包责任制”了。大家注意看书中第五十三回里,贾珍坐等黑山村庄头乌进孝将地租送来,其实不也是“承包责任制”嘛。乌进孝每年交纳一定的钱粮
杂物,剩下的不也是全由他支配?庄子上的人干活,自有乌进孝管理,也用不着贾珍像半夜鸡叫中的周扒皮一样亲自去催,只是到时候收租收钱就是了。

至于说探春的“兴利除弊”能挽救贾府的命运,更是无稽之谈,贾府的败亡是和政治有关的,是政治帐而不是经济帐。比如和珅家,如果乾隆爷一直活着,他家里
就会一直“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和府中多买几个丫环,多吃几桌酒宴,难道就吃穷了,吃败了?相反,到了嘉庆爷想治和珅的时候,就算和府天天红米饭、南瓜汤,
也逃不了抄家的命运。

说来探春也是“小昭而大聋”,她的聪明才智和政治斗争艺术是相当幼稚的,有人觉得探春会是一个很出色的“政治人物”、“管理者”,但江湖夜雨不这样看。
其实贾府里“藏龙卧虎”,聪明之士所在多有,不单凤姐精明强干,其他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贾母虽老,不大管家事,但第七十三回中,贾母严令查赌,雷厉风行,
如老将提兵,调度自别,手段稳、准、狠,似乎凤姐尚有不及;邢夫人、王夫人等也是心计多多,时刻在掌控着大局,她们的心智都未必逊于探 春。我觉得,探春充
其才智,当个“林之孝家的”那样的大管家可能还称职,但绝对称不上很高段。探春“兴利除宿弊”的这些行止,冲动毛躁,眼界也浅,如果在政坛上混,大体类似于
唐代“甘露之变”中李训、郑注那伙人。

 

《红楼梦》一书中,给探春安排的结局是很不错的,曹雪芹对她偏爱有加,让她远嫁而走。但是,想王夫人等嫁探春时,难说能预见到贾府会注定败落,安排探春
远嫁,想来不会是什么“好意”。探春被打发远嫁,正是说明她最后没有得到王夫人的信任,王夫人还是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有的人认为,探春远嫁后,肯定会“谁知天海阔,别有一家人”,从此鹏程万里,大展宏图。但我觉得也未必完全如此,以探春这样到处得罪人的毛躁性格,虽可
能弄权称雄一时,但也很容易陷入政治斗争的险恶风暴之中,下场也未必会很好。当然,也有可能,探春在斗争中学习斗争,越来越成熟,从而修炼成能呼风唤雨的人
物。但是,我却对探春喜欢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