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制作微信视频短片:高价拍奥运缶者被指冤大头 缶为古时丧器(华商报 2009-3-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24:45

奥运缶最后一场拍卖举行 残损缶拍得612万元

2009年03月18日13:27 [我来说两句(6)] [字号: ] 来源:法制晚报   拍得残损缶的竞拍者(右)与朋友激动得拥抱在一起 摄/记者柴程

  最后一场奥运缶及竹简拍卖上午举行

  残损缶标的612万落槌

  本报讯 (记者周超)今天上午,最后一场奥运缶及竹简的拍卖会举行,记者在现场了解到,33个标的中,残损缶标的最终以612万元落槌。

  记者从北京产权交易所了解到,此次拍卖分33个标的,有132家单位及个人参与竞拍。其中包括奥运缶的制造商北京格申公司。

  虽然14号标的奥运缶残损比较厉害,但场上却掀起了竞标热潮。

  拍卖会开始,拍卖师就该标的做了有关说明,该标的包括90个残损比较厉害的缶及无字竹简,并且这些缶最终可能无法修复。

  在多轮的竞价后,该标的最终以612万元落槌。

  据该竞买人表示,他是广东人,受朋友所托,上次网拍花110多万元买了20多个缶,“我们听了奥组委的声明,有可能这些缶以后就是文物了,我们现在是整个国家缶最多的人。”该竞买人兴奋地说,但对于以后缶如何用未透露。

  据了解,首个10幅一包的有字竹简标的,以800余元起拍,25.1万元落槌。

  北京产权交易所常务副总梁雨表示,三轮拍卖所获得的收入将对北京奥组委尽快收回奥运投资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与首场拍卖不同

  有许多港澳台大买家加价比上次大

  负责此次拍卖会的北京嘉禾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拍卖师夏钢寨表示,因为此次拍卖会都是大买家,其中还有许多港澳台的大企业及个人,所以加价比上次大。

  当首个标的开拍时,场上举牌的有10余人。可3分钟不到,价格立刻由起拍价6000元升到90余万元,场上只剩下7号与201号两人竞价,最后被7号以101万元夺标。第二个标的仍被7号夺标,价格为133万元。

http://news.sohu.com/20090318/n262868256.shtml
 高价拍奥运缶者被指冤大头 缶为古时丧器(图)http://news.QQ.com  2009年03月18日05:35   华商网-华商报    我要评论(12150)  

缶在拍卖

奥运开幕式上的表演

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1000个奥运缶北京拍卖 溢价率高达4667.9%

视频:奥运缶在北京拍卖 第一包10个拍出70万

1890号奥运缶拍出28万元高价

北京1000个奥运缶拍出5244.7万天价(组图)

“奥运缶”网络高价拍出

有人却称买主是“冤大头”

虽然北京奥运会已闭幕半年多了,可2008年8月8日的夜幕下,一片流光溢彩中,“鸟巢”中央那一声声有力的击打,2008尊缶激荡出动人心魄的声音,令每一个中国人久久不能忘怀。

 

有了这样的记忆,日前90个特殊编号的道具“缶”网上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并不令人意外。然而,网络上却传出一种声音:“奥运缶”是丧器,花钱买是冤大头?这一观点引发了网友与各方专家的讨论。

“奥运缶”高价完成首轮网络拍卖

16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启动的一次大规模网络竞价圆满完成。90个奥运缶的最终总成交价为1283.65万元,成交均价为14.26万元。其中,编号为1890的标的以28.8万元成交,成为此次拍卖的最高成交价标的。而网络竞价期间,共有17个标的的报价超过了20万元。据了解,此次拍卖参与人数之众,竞价时间之长,报价轮次之多,均属国内之最。

然而,很快有不同的声音从网络上传出。昨日,一篇署名为“周筱赟”的文章《“奥运缶”是丧器,花钱买是冤大头》被贴在了各大论坛和博客。作者告诫“买‘奥运缶’的冤大头”,你们都上当了!“你们买的缶,是古代死了人才敲的东西,是丧器!”“周筱赟”的个人资料显示,他是广州某报社的记者,曾在《新京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等发表时评若干。

文中重点引用了文化学者、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朱大可的观点:所谓的缶,从先秦以来就是专用的丧器,人死了之后,敲它一敲,表示人们的哀伤之情。秦国也流行过击缶作乐,那是因为它虽然军事上很强大,音乐和文学却很低级,六国都瞧不起它。汉灭秦之后,缶就只剩下丧器的含义了。到现在湖北民间还有丧歌队的传统,正在申请文化遗产。

有顶有踩网友观点对对碰

■顶

最普通老百姓之一:听楼主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不吉利……

麻雀高飞:潮汕地区很忌讳拿箸敲碗(击缶),不吉利,古代死人才击缶,潮汕人管瓷器叫缶。

资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击缶是什么意思

“击缶”或者说“鼓盆”,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个主要涵义:一是下层人民最下等的娱乐,二是葬礼场合表示悲伤的礼节。

■踩

PRCitizen:奥运在确定用缶之前也做了大量工作,来研究这个乐器的含义,即使您说的对,也没有什么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许是为了千百年来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而鸣,因为奥林匹克呼吁世界和平,也可以是为故去的奥运健儿而鸣,因为是他们精彩的表现,感动了全世界,召唤着大家去参与。所以,我个人觉得用缶没问题。

紫Se天堂:就算为5·12逝去的人而鸣,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kamen9376:不管好缶坏缶,击都击过了,买一个作为北京奥运的纪念品,怎么地了?怎么现在的专家,都有向“砖”家发展的趋势啊?

秋葫芦:照你那么说唢呐也是丧器了?古代文物有几件不是殉葬品?楼主发这个帖子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lgj:缶的含义是多重的,用处在各个朝代也是有区别的,不能只抓住不好的一面大做文章。它的含义既然是古人所赋予的,那今天我们也可以赋予它一个新的含义。

雪落无声A:白色在中国传统中还是“白”事上用的呢,大家不照样穿婚纱?

拍卖方:

不便透露买主信息

这个缶到底值不值得收藏,各方又有些什么样的观点呢?水妖昨日首先联系了负责拍卖的北京产权交易所,在该所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出价28.8万的竞拍者ID为“CJJWHC”。

信息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根据竞拍规则,不便透露竞买者的真实身份,加之是在网上拍卖,只要在线注册、交纳了18000的保证金,均可参与竞价,他们也不了解更详细的买主信息。1890编号奥运缶能拍出最高价,应当是因为该缶用浮雕工艺制作,且品相非常好,没有损伤。至于网上的观点,他们只负责处置奥运资产,不参与讨论。

水妖还注意到,在解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导演团队专门解释了选择缶的原因。开闭幕式副总导演张继钢说,奥运会是个隆重的日子,在正式表演之前,要有庆典感,中国人拿什么样的方式来承担欢庆和欢迎,能表达仪式感、隆重感和中华文明的深厚感,最终想到了缶。

缶是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它原本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古时候人们在席间饮酒时,特别是饮到兴起之时通常会击缶而歌。以“击缶迎宾”揭开序幕,不仅表达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开幕式的开篇就传达出对全世界客人的热情欢迎之意。

民俗专家:

收藏价值见仁见智

而文化学者朱大可教授却有不同观点。昨日,他告诉水妖,帖子中的确是他的观点,来自其讲座《中国文化的危机与复苏》。他认为,对历史器物的胡乱开发,常常会制造出新的文化笑柄。奥运开幕式上“击缶而歌”,是一个典型的礼制错误……庄周死了妻子,“鼓盆而歌”,敲的就是缶。庄子所在的楚国,一直有这样的丧葬传统,并一直延续至今天湖北民间的丧歌队传统。最后,他表示,这个问题的确在学术上存在分歧,他个人坚持这个观点,也欢迎大家辩论。

对此,民俗学家、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宇共说,缶就是最早的陶器,因为古人制陶工艺比较好,轻敲时有嗡嗡的声音,那时人们没有更多的乐器,会击缶而歌。但是,在中国礼制里,没有明确记载,丧葬必须击缶。至于庄子为妻子击缶的典故也不能说明缶就是哀伤的。庄子是个很浪漫的人,击缶而歌是为妻子得到解脱、走向自由而高兴。

“网友的观点是有道理的。”赵宇共表示,就算和丧葬有关,也不代表不能收藏,王侯们会有青铜器陪葬,专业术语叫明器,现在古玩市场有很多东西都是明器,只要它有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都可以收藏。“至于这个缶,是现代复制的,收藏价值见仁见智。”

资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击缶是什么意思

缶就是瓦罐瓦盆,在先古时期本来并不是乐器,后来成为一种最低级的乐器。中国古乐器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土就是陶类乐器,有埙、陶笛、陶鼓等,缶甚至都不能正式入其类,可见地位之低。

长期以来,“击缶”或者说“鼓盆”,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个主要涵义:一是下层人民最下等的娱乐,二是葬礼场合表示悲伤的礼节。

从第一个意思说,据《墨子·三辩》中记载:“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殓冬藏,息于瓴缶之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击缶”“鼓盆”只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娱乐。到汉代,桓宽《盐铁论·散不足》载:“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淮南子·精神训》载:“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击缶这种娱乐形式逐渐式微,大概只有叫花子要饭时的特殊表演形式——敲钵,还能略见当年下层社会人民击缶之遗韵了。

从第二个意思说,《周易·离》九三爻辞载:“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耄之嗟,凶。”意思是说,在太阳西沉时的光辉下,不叩击瓦器而歌唱,那么垂暮老人会嗟叹的,这是一个凶兆。这反映了当时一个民间习俗:对即将去世的老人,人们要鼓缶唱歌,以安抚老人,祝愿将死者顺风顺路。战国时期的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则进一步将鼓盆走向丧礼。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下来,北齐颜子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说:“荀奉倩丧妻,神伤而卒,非鼓缶之情也。”宋代岳珂在《宝真斋法书赞》载:“闻有鼓盆之戚,不易派遣。”在元、明、清的文学作品中,“鼓盆歌”、“鼓盆悲”、“鼓盆之戚”之说,更为常见。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即今天许多农村的丧葬仪式中,那个孝子出殡时的摔瓦盆。

由于缶这个乐器具有上述两个特点,因此它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很多政治角色,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也因此而流传至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战国时的“渑池会”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於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於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这个故事的政治要害,是秦王强迫赵王为其弹瑟,并命史官记录下来以辱赵王,蔺相如遂以血溅五步逼秦王击缶,相应地使秦王的身份更降一级,以回击赵王鼓瑟之辱。

http://news.qq.com/a/20090318/000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