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培训证书:如何准确识别地震宏观异常 减轻地震灾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59:38
 一、概述

地震,是各种自然灾害之首,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给人类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近几年发生的台湾地震、土耳其地震、印尼地震、巴基斯坦地震等等等等,太多的大地震造成的惨状令人们尚心有余悸。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最终目的。作为地震预测预报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现象(以下简称地震宏观异常)的观测早已应用于我国的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之中。地震宏观异常有着独特的映震特征,特别是在强烈地震发生前,异常种类之多、范围之广、程度之烈、形态之怪异,都足以令人触目惊心,其它任何的干扰因素所形成的异常都不能与之相比拟,它不用任何处理就能告诉大家:地震即将来临!
什么是地震宏观异常呢?地震宏观异常,是指地震前后发生的,与地震的孕育、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的,靠人的感官就能观察或感觉到的与正常现象不同的自然现象。比如:平时清澈的井水忽然变混了,往常乖巧的小狗却一直狂叫不止,冬眠的蛇顽强地爬出了洞以及地声、地光等等众多的现象,这些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却与平常的表现区别十分明显,那么,它极有可能就是地震宏观异常了。之所以说是可能,就是说,即使发生了这样一些现象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会发生地震,这些现象的发生还可能有另外的原因,如:井水变混,也可能是人为的扰动;小狗狂叫,也可能是生病等原因。另外,在地震多发区还极有可能是由于人们的恐震心理而形成的假像。因此,要特别注意区别这些宏观异常现象是不是地震宏观异常,在后面我们会专门说明这一问题。
我们在处理宏观异常时必须要细心地观察、仔细地分析、详细地核实、及时的报送。
二、地震宏观异常分类
地震宏观异常种类纷繁,形式多样,到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但我们可以对一些常见的地震宏观异常进行粗略的分类:
(一)、地下流体异常
1、地下水异常:水位升降、物理性质(如:温度升降)、化学成分异常(如:变色变味等)。
2、地下气体异常:气体溢出、翻花冒泡、燃气火球。
3、地下油气异常:石油产量异常、深井喷油异常。
河北邢台区隆尧县马兰大队有三口水井,一口在村南,一口在村东,一口在村东北。1966年3月村南那口井突然向外喷砂,村东那口井井水突然冒气泡、翻油花,而村东北那口井井水突然变苦......,这三口井这么闹腾一阵之后,邢台发生了大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之前,先后发现467口井水位有升降变化,此外出现井水翻花冒泡、变浑、变味、变色、浮油花等总共449起。如岫岩县哨子河公社油房沟生产队的养鱼池,在震前4小时,水从冰面上的通气孔中突然喷出,水柱高达7尺余。又如,丹东市郊九连城公社套外三队的一口井在震前井水严重发浑无法饮用。
  1970年1月云南玉溪大地震前,某公社旱情十分严重,但在大震前六、七天,却有几口井的水位突然显著升高,有的甚至溢出井外;那里有几条河,在天旱无雨的情况下,突然变浑而且流量增大;在极度震区,某村的一口甜水井,不仅水位急剧下降,而且水的味道也变咸变苦,相反,有的井水却突然变甜;有的井水,煮的饭变红,用来做豆腐、豆浆不能板结。
  1966年,苏联的塔什干发生一次5.6级地震。该地区有一口2000米的深井,自1961年起至震前,井水中氡的含量增加了3倍,地震发生后又恢复正常。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利用井水开展氡气测量,用以预报地震。
  大地震之前,震区范围的地下含水岩石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挤压或拉伸,引起地下水的重新分布,出现水位的升降和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使水变味、变色、混浊、浮油花、出气泡等。由于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互相补给的关系,震前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河水流量的变化。震前地下水发生的异常变化,是一种很重要的地震前兆现象,是目前预测预报地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生物异常
1、动物异常:(1)动物分类:穴居动物、水生动物、禽类、畜类、昆虫、其它野生动物;(2)异常形式分类:行为异常、习性异常、迁徙异常。
1978年,在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的《地震震情通报》中刊出一幅幽默照片,照片上有一只黑猩猩紧闭双眼,张开大嘴用力叫喊。照片下面写着我能预报地震,地震学家们能不能?照片的作者可能是要大家更相信动物能预知地震,而不是讽刺地震学家。
的确,当人们在总结地震经验时,常常会提到震前动物异常现象,可惜的是在震前很少有人对此进行防范。1902年5月8日,意大利提尼克岛火山爆发,有3万多人死于非命。在清理废墟时,只见到一只猫的尸体。原来这些猫早已逃走了,不仅如此,在火山爆发前一个月,城郊树林里已听不到鸟叫。5月3日,一位中学教师在日记中写到狗吠,母牛在路上急促地奔跑。如果人们在事前早有警觉,这次灾情便会大大降低。
印尼大地震引发的海啸让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2.2万人遇难,但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同样受到海啸肆虐的这里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基地里没有一具动物尸体出现,这说明动物们事前已察觉到灾难将到而及时逃到安全地带。动物们所拥有的这种第六感再次提醒人们,居安思危,只要我们平时多留心周围自然界的变化,就可及时捕捉到灾前的蛛丝马迹,从而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
  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                  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蜒等。
  这些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类:
  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应该说明的是,动物异常的原因很复杂,很多时候与地震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观察宏观变化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2、植物异常:重花重果、再生或死亡。
(三)、地球物理场异常
1、地光异常:大气发光、器物发光、燃气火球发光、地裂缝闪光;
1966年苏联塔什干发生地震,一位工程师听到左方传来发动机隆隆的响声,同时闪现出耀眼的白光,晃得睁不开眼,持续了4.4秒种,接着地震来了,差点把他摔倒在地上。地震过后,光也就暗下来了。
  地震伴有发光现象并非偶然。在我国近年就至少有二三十次地震伴有地光。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地光的形状不一,有的呈片状或球伏,也有是电火花似的。地光的出现时间不一般很短,往往一闪而过,所以不易观测。
  1975年2月4日我国海城、营口发生了7.3级地震,东自岫岩,西到绵县,北起辽中,南到新金,当时震区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看到了地光,近处可见一道道长的白色光带,远处则见到红、黄、蓝、白、紫的闪光。此外,还有人看到从地裂缝内直接射出的兰白色光,以及从地面喷口中冒出粉红色火球,光球像信号弹一样升起十几公尺到几十公尺后消失。
  地光发生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地震前地电和地磁异常,使大气粒子放电发光所致;也有人认为是放射性物质的射气流从地下的裂缝中射出,在低空引起大气电离,因而发光。尽管原因还没有彻底清楚,但由于地光有时出现在大震之前,因此它是临震前的一种前兆现象,可以用来进行临震预报。1976年5月29日20时23分和22时在云南的龙陵、潞西一带发生7.5级与7.6级两次强烈地震时,负责地震值班的同志观察到震区上空出现一条橘红色的光带,便当机立断,拉响了警报器,疏散人员,避免了重大伤亡。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河北的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大震,从北京开往大连的129次直达快车,满载着1400多名旅客于3点41分正经过地震中心唐山市附近的古冶车站,这时司机发现前方夜空像雷电似的闪现出三道耀眼的光束,他果断沉着地使用了非常制动闸,进行了紧急刹车,紧接着大地震发生了,列车却稳稳地停驶下来,避免了脱轨和翻车的危险,保证了列车和广大旅客的安全。
  地光是地震前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报。虽然时间很短,瞬时即逝,但当观察到这种地震前兆后,应该利用这个短短的时间,争分夺秒,立即采取防避措施,减免生命财产的伤亡损失。
2、电磁场现象异常:电磁干扰、静电干扰;
1855年,在日本江户闹市区有一位开眼镜铺的商人,他用长3日尺(1日尺等于30.3厘米)的一个马蹄铁,在马蹄铁上面粘满铁钉,用此来招引顾客。但是,在1855年江户大地震发生的当天,吸到磁铁上的铁钉及其他铁制商品,突然掉落在地,使他大为惊愕。时过两小时,一次破坏性大地震发生了,震撼了整个市区。地震过后,发现那块磁铁又恢复了往日的吸铁功能。类似的事件,在我们国家也曾多次出现。
  1970年1月5日,在云南通海发生7.8级大地震。震前,震中区有些人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忽然发现收音机音量减小,声音嘈杂不清,特别是在震前几分钟,播音干脆中断。再如,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之前,县广播站的人发现,在震前5-30分钟,收音机杂音很大,无法调试,接着发生了大地震。
  地震前磁场变化,很早就被人们注意到了。1872年12月15日印度发生地震前,巴西里亚至伦敦的电报线上出现了异常电流;1930年日本北伊豆地震时,电流计也记到了海底电线上的异常电流。
  地震能引起电磁场的变化。一般认为磁场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二是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岩石温度的改变也能使岩石电磁性质改变。唐山地震前两天,距唐山200多公里的延庆县测雨雷达站和空军雷达站,都连续收到来自京、津、唐上空的一种奇异的电磁波。因此,观测电磁场的变化也成为预报地震的主要手段之一。
3、地声。
  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地声。
  据调查,距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震中100公里范围内,在临震前尚没入睡的居民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听到了震前的地声。震前地声最早出现在7月27日23时左右,这些早期听到的地声比较低沉。如在河北遵化县、卢龙县,很多人在27日晚23时听到远处传来连绵不断的隆隆声,声色沉闷,忽高忽低,延续了一个多小时。在京津之间的安次、武清等县听到的地声,就象大型履带式拖拉机接连不断地从远处驶过。在剧烈的地动到来前半个小时到几分钟内,震区群众听到了不同类型的地声。据后来人们回忆,有的听来犹如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有的如狂风啸过,伴随飞沙走石、夹风带雨的混杂声,有的似采石放连珠炮般声响,在头顶上空炸开,或如巨石从高处滚落。这奇怪的声响和平日城市噪声全然不同。
  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几十天内。实际上临震前几分钟内出现者居多。所以地声确是一种临震的信号。有的震区就是因为重视奇怪的地声现象,使人们躲过了灾难。
  1830年6月12日河北磁县发生7.5级大震,震前人们听到地声如雷吼,若千军涌溃,万马奔腾,于是争先恐后,扶老携幼,走避空旷之区,紧接着发生了屋宇倾颓,砖瓦雨下的地震灾害。
  1855年12月11日辽宁金县发生5-6级地震,当地人民未震之时,先闻声如雷,于是早已预防,从住房里躲避出来,所以未经压毙多人,只伤男妇子女共七名,大大减轻了伤亡和损失。
  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大致判断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一般说,如果声音越大,声调越沉闷,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当听到地声时,大地震可能很快就要发生了,所以可把地声看作警报,应该立即离开房屋,采取紧急防御措施,避免和减少伤亡损失。
(四)、地质现象异常
地裂缝、滑坡、坍塌。
从多年来的大地测量结果中发现,我国几次较大的地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69年渤海地震、广东阳江地震、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玉溪地震等等,震前都有地形变活动。
  以邢台地震为例,震区内某水准点的高程变化。从1964年12月开始,一反其历年来长趋势下降的常态,以每年82-110毫米和速度急剧上升,到1996年3月15日突又转为迅速下降,到3月22日就发生了地震。
  1968年山东郯城8.5级大震之前,在震中区东面海上有个小岛,由于地面慢慢隆起,小岛不断上升,后来居然同大陆连成一片。地震爆发时,极震区东侧猛然上升,使相邻的江苏赣榆东面的海水后退了十五公里。
  美国地震学家沿着圣安德烈斯大断层共布设了80多个观测点。由于这条断层的活动,使得加利福利亚州西海岸成为世界上地震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圣安德烈斯断层的突出特点在于水平方向错动。如1906年地震时,一次断层两侧错动了6.4米,按地质方法推算,从侏罗纪到现在,该断层水平位移量已达500公里。目前据卫星测定,该断层有的地段水平剪切相对速率可达每年5厘米。
  日本在几次大震之前,也发觉了异常变化。如1964年日本新泻地震之前9小时左右,发觉了应变异常。当时在距主震震中70公里远的20架垂直向应变仪(垂直伸缩仪,放在40米深的井内)中,有15架记录到地面发生0.3-0.4毫米的垂直膨胀。
  我们已知道,地下断层的活动是大多数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大地形变测量能够监视断层的活动,配合其他方法,如地声可监视断层微破裂等等,就有可能准确地判定断层活动的状态,沿着这个思路,大地形变测量能为地震综合预报提供极其有用的判断依据。
(五)、气象异常
旱涝异常、增温异常、风异常
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骤然增温或酷热蒸腾等。与此相应的温度、气压、温度的变化,会使人体感到不适。
  1503年1月9日,江苏松江地震,有震前有风如火的记载。
  1668年9月2日,山东莒县地震,有震前酷暑方挥汗、日色正赤如血的记载。
  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地震,有未震之前数日,四面天边,变黄如火焰,睛空干燥,人均感觉焦灼干燥的记载。
  1925年3月16日云南大理地震,震前久旱不雨,晚不生寒,朝不见露。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大地震之前,虽已是严冬季节,天气却特别暖和,有时能听到雷声;个别阴坡没有冻土,长青草,有的地方还发现蝴蝶和昆虫。1月31日出现高温低压,从2月2日起气温连续上升,气压急剧下降,到2月4日,日平均气温出现顶峰,比常年高8度。另外,2月3日上午3时至10时,震区气温突然上升,形成一个以海城为中心的急剧升温区,两个小时内海城增温12度,而离海城较远的大连市增温2度。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发生7.9级地震,震前几小时风尘大作,风向紊乱,上下乱窜。1966年2月5日,云南东川发生6.5级地震的前三日连续有霾,震前一日霾的浓度最大。1971年3月23日新疆乌什发生6.3级地震前几天,雾气腾腾,灰尘满天。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震前不久,星空突然昏黑,地上伸手不见五指,大震过去后,很快又亮了起来。
  大震前的各种大气异常现象,近年来有很多报导,可以说,临震大气物理现象都不是孤立的,但由于地震前兆现象和气象本身的自然现象容易混淆,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研究。
三、宏观异常的映震机理
之所以发生地震宏观异常,震前震区附近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和电磁场的剧烈变化是根本的原因。震中区及附近的地下流体、动物、植物起到了对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和电磁场的变化进行转换、放大、传递的作用,他们感受到了这种异常状态的存在,又通过自身的异常行为把这种信息表达出来。这种道理与我们能看到远在千里外的精彩演出一样,我们没有千里眼,也没有顺风耳,但我们通过电视现场直播就能达到观看千里外的演出这一目的,电视媒体的作用也是将一定的信息进行转换、放大、传递,让那些本来不能感觉到的人们知道这些正在发生的事情。
地下流体是地壳中最活跃的成分,它可以深入到地下20~30公里的岩体孔隙之中,它的流动性与难以压缩性,使它能客观地、灵敏地反映出地壳中的应力、应变的活动,而地震正是地壳应力、应变剧烈变化的结果。岩体在受力演变的整个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改变岩体中的孔隙压力,这种改变进而在地下流体的动态中表现出来,使地下流体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某些变化需专门的观测仪器才能测量,这就形成的地震微观前兆异常现象,如水化学类的Ca2+等离子异常增多或减少等变化,另一部分异常如温度升降、水位升降、流量大小、颜色变化等,这些性质的变化通过人的器官就能直接感觉到,这就形成的地震宏观异常。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物种在进化的过程中,特定的动物获得了某些特异的感觉系统,能看到,或者听到,或者闻到,甚至是感觉到地球物理场、化学场以及电磁场的一些特定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复杂的,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些变化使得这些动物变得举止如此之怪异,我们也不能确定这些动物对哪些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和电磁场的改变会感到十分的不安和恐惧,但我们知道,这些动物之所以一转眼间就改变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习性,必定是因为其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他们所受到的刺激足够强烈,于是做出了有背于他们正常生活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可能发生地震的指示性信号,但对动物机体本身而言仅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是对生存环境的变化的做出适应性反应而已。我们人类在改变了一定的环境后也一样会感到不适应,甚至,我们会因为换了一张床而睡不着。
此外,声、光、电等地震宏观异常也都是地球物理场、化学场、电磁场发生剧烈改变的直接产物。
四、地震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地震宏观异常极其繁杂,对地震有着良好的预警作用。在地震的预测预报中,地震宏观异常是一项重要的临震指标。就目前的水平而言,现在拥有的地震预测预报方法绝大多数只能对地震孕育、发生的背景和趋势提供依据,对地震短临预报却力不从心。地震短临预测预报的成功与否对是否能减轻地震灾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短临地震前兆的确定又是实现地震短临预报的最关键的问题。与其它地震预测预报方法相比,地震宏观异常的优势恰恰在于它的临震显示作用。地震宏观异常绝大数多出现在地震前十几小时至几分钟,因此,在地震多发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已发布地震预报的地区,及时发现、收集、分析、核实地震宏观异常是实现地震临震预报的有效手段。这也是我国当前地震工作者进行地震短临预报的常用方法。
我国的地震工作者在地震的预测预报实践中,对地震宏观异常的预报效能已进行了验证,并多次成功地将其运用于地震预报中。1966年3月,邢台地震工作队在邢台地震余震预报中提出了三条预报依据,即震中区水位急剧涨落、井水翻花、发浑和动物行为反常,1966年3月26日在宁晋县百尺口发生了6.2级地震,实现了中国第一次运用地震宏观异常对余震预报取得成功。1975年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前,震中区大量的地下水、气异常与突出的前震活动使这次地震得以成功预报,实现了中国第一次运用地震宏观异常对破坏性地震的预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总结,地震宏观异常已大量运用于当前地震短临预测预报之中,成为判断地震是否即将到来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们通过对观察也总结出了不少地震宏观异常用于地震预报的经验性谚语,如小震闹,大震到……、牛马驴骡不进厩,猪不吃食拱又闹……等等。几乎所有的大地震中都有一些人因为注意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地震宏观异常,提前采取了必要的避震措施,因此而在地震的威胁中得以生存下来。1976年7月28日,一中学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三夏劳动,凌晨3点,突然被就像大树折断的嘎吧声惊醒,他感到十分异常,就立即叫醒了学生离开了宿舍。3点42分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唐山7.8级大震,此时他们都已全部撤离到了安全地方,在这次毁灭性的灾难中他们却无一人伤亡。
同时,也有许多地震中出现了宏观异常,却未能引起当事人的足够重视。这里也举一个例子:位于唐山十中的的地震地下水观测井,自1971年起作为唐山地区专用地震观测井,由唐山十中的一位教师负责观测,1976年5月初,发现井筒歪斜,水泥管错位,水位变化混乱,震前4天,也就是7月24日,这位教师发现井筒变形十分严重,直径60厘米,厚12厘米的水泥管壁破裂,局部水泥块剥落,大量泥砂涌入井中,无法观测水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情况却未能得到重视报。地震后这位教师也在地震中不幸遇难。
五、地震宏观异常的鉴别
地震宏观异常如此重要,那如何去捕捉它呢?前面说过,不是所有的宏观异常都是地震宏观异常,那么如何来鉴别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就要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周围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地震宏观异常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特别注意区别这些异常,要注意几点:
一是异常的幅度,地震宏观异常的幅度往往非常的强烈,而非地震宏观异常的幅度比较小。
二是异常的种类,地震宏观异常种类多,而非地震宏观异常的种类单一。
三是异常的范围,地震宏观异常分布范围较广,非地震宏观异常较为孤立。
四是异常的时间,地震宏观异常随着时间在幅度上、种类上及范围上都会发展,表现为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强烈,而非地震宏观异常会因为各种干扰因素的消失而不复存在。
地震宏观异常的成因与非地震宏观异常的成因有着本质的区别。非地震宏观异常是由近地表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异常种类和异常形态都较明显的随机性,由于缺乏统一的形成机制和剧烈的应力活动背景,其分布也是随机的和零散的,因而从整体上来讲,不可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而地震宏观异常是整体的、大面积的地壳应力调整,在一个区域内具有统一的形成机制,因而形成的地震宏观异常其范围、程度及数量决非一般非地震宏观异常所能比拟。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宏观异常反映了震前应力场孕育发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从孕育、加强到暴发的阶段性发展过程。非地震宏观异常由随机干扰引起,不可能像地震宏观异常那样有其特有的发生发展规律。
六、结语
我们在这里仅仅是对地震宏观异常作一些综合性的简单介绍,我们只想通过这些介绍引起大家对地震宏观异常的重视,了解一些地震宏观前兆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分辨出哪一种异常才是地震宏观异常,并且能及时的将发现的异常情况上报给地震部门。在当前的条件下,地震监测台网在数量上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局部小区域的地震活动提供严密的监视,广大群众对宏观异常的收集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目前,我省已进入了新一轮的地震活跃期,还可能会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我们还不能人为的避免地震发生,我们也很难作出准确的地震短临预报,但我们期待,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尽最大努力把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