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会计培训:楹联基础知识【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48:52
楹联基础知识【一】时间: 2011-01-08 14:18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湄子 点击: 115次

                                                                楹联基础知识【一】

网海诗社各位朋友好:
   特别感谢网海诗社为我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平台,给我们一个学习机会,我再次讲课目仍然是:共同学习,携手对联路。特别感谢诗长唐塘,以及各位老师对我的鼓励与支持,我一边讲课一边与大家共同学习,分享知识快乐。谢谢。
上次群里开展的“诗话中秋”大家可能还是记忆犹新吧,诗钟比赛的整体水平应该说不是很理想,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总结下上次的比赛的成绩,这里面就存在2个问题。
1,“巧妇难做无米之炊”,2“未遇良厨”
前者是知识仓库储备不够,后者是写作技巧问题。
  知识储备是一个原始积累过程,我们常说“无本难生利”就是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拥有了雄厚的“内存知识”资本,你在文字运作上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潇洒自如,反之,就是囊中羞涩,捉襟见肘。
  对联是积累词汇的一种捷径方法之一,大家都知道,特别是律诗要求颔联劲联对仗,且劲联又是我们称的诗腰,言说“笔力高不高,看诗腰”,唐诗里我们也经常读到,劲联要求特别高,不仅要对得工,稳,且要有突出全诗意境,全诗的诗眼也在这里,有些填词的词牌里也规定某两句要求对仗,所以对联写诗填词练习的基本功。
一: 学习对联的忌讳:
1.忌贪快
要出对联佳作,绝非朝夕工夫,此需“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不断进步。 
2.忌长厌短
对联一般宜短而精,一味认为“长联易得出名”,非高手反而弄巧成拙。
3.忌贪奇贪异
实用对联作法尚未过关,便去搞巧、奇、怪之类的对联,则会失去重心。
4.忌贪多
求数量,不求质量,往往是“练字”而已。正确的方向是“少而精,精后多”。
5.忌骄
切勿骄傲自满,应虚心求进,方能达到理想之地。
二:关于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与基本术语。 
1:什么是对联
   就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句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对联:对+联 (对:对音节,对语法,对平仄。联:联句意)
0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
如:张之洞,陶然亭。              
0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
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03、【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04、【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
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05、【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              
06、【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              
07、【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              
08、【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对联。
09、【对联的书写与张贴】对联(上下联)的书写格式,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在实用中一般是竖写。竖写时,如果分成数行,则应注意上联要由右而左书写,下联要由左而右书写。上端要平齐,下端最内行(即最末行)应较短。使全联成为繁体的“門”字形。而在在张贴、悬挂、雕刻对联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此时左右,应以面对对联所贴处来确定)。              
10、【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四至九字的联语。              
11、【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在九至二十之间的联语。              
12、【长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各达二十字或以上的联语。              
13、【句脚】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之为句脚,在单句联中,句脚即是联脚。              
14、【联脚】整幅联的尾字称这为联脚。              
15、【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对联的对仗有许多种,宽对为主基调,工对为追求目标。              
16、【字数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17、【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18、【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等。
  如:主谓:面熟;并列:声音;偏正:铁路;
      动宾:司令;述补:鼓足。              
19、【节奏相应】指对联语句中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如:风和¦日丽;人杰¦地灵。              
20、【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联意)应当关联,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幅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如:“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21、【工对】又称严对,是严格、工整的对仗。工对的对仗要求七要素: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文字相异。在一副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多数的概念是75%,即7个字至少有5个是工的,就是工对;7个字都是工的,叫全工对),就是工对。工对是对联的最高境界,它可以产生一种整齐和谐的美。
    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2、【宽对】是与工对相对而言,就是对仗上放宽要求,基本合乎格律,句式结构基本一致,平仄大体相对,词性大致相当即可,但内容仍然相关。宽对,往往只需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就可以了。古今楹联作品,以宽对为主,因为刻意求工,往往因词害意,步入形式主义。
      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
     如:明月清风非俗物,
         轻裘肥马谢儿曹。              
23、【自对】就是当句对,又叫“边对”,即于一句中自成对偶。
     如:甘霖成瑞雪;
         百岭见千娇。              
24、【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语的甲义的同时,又借它的乙义来与另一个词语相对
     如: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
         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下联中“东西”主是在用其表“物件”的意思的同时,借其表方位意思来与上联的“南北”相对。              
25、【失对】上下联全体或部分完全不符合对
26、【正对】亦称同类对,指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互为关联,互为补充。正对,上下联是写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或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一人事物,虽然内容相近相似,但不是上下联同义或基本同义。
     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27、【反对】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的对仗,它们从相反的角度去阐述一个主题,两相对照,对比鲜明,相反相成。
      如:满招损,谦受益。        
28、【串对】也叫流水对,是对联中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表达的对仗,出句对句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出句与对句在语法上一脉相承,互相不能脱离,更不能颠倒,犹如顺流而下。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29、【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
     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无情对主要有三个要点:(1)是逐字相对;(2)是上下必须具备极强的歧义效果,以能让人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为标准;(3)是大量采用借对法。        
30、【作联基本法则】概括为“工、稳、贴、切、新、奇”六字。     
31、【今音】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中的发音,即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又作第一、二、三、四声)四个声调读法为今音,它有一二三四声和轻声。      
32、【今律】今律规定:长音为平,短音为仄。“阴平、阳平”两声为平声;“上声、去声”两声为仄声。      
33、【古韵】指依照《平水韵部》归纳列表的古代汉语读音,分为“平(上平、下平)、上、去、入”五个声调读法。其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34、【平水韵】唐代官方颁布的归类的汉字读音。后世的诗、词、曲、联多依照其中归类的读音来区分平仄。      
35、【用韵规则】使用古声一般要求注明,古声、今声不能在一幅联作中混用。      
36、【平仄】古人做诗区分汉语声调的一种术语。
37、【平仄交替】是指在一联内,不能只用平声或只用仄声的字,应当有规律地交错使用。      
38、【平仄对立】是指上下联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应当是相反的。即上联是仄声的,下联就应当是平声;上联是平声的,下联就应当是仄声。除了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的变通(如可平可仄)而外,也不应违反。      
39、【对联句脚平仄规则】对联句脚对马蹄韵的运用,有正格与变格之分。句脚平仄完全符合马蹄韵的要求者,为正格。
40、【对联句中平仄规则】同一联句中,每两个或三个字就互换平仄。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      
41、【出律】当出句为标准韵律,对句也必须使用标准韵律。无论对句哪个位置的平仄发生错误,都是出律。      
42、【马蹄韵】也称 “马蹄格”,是汉语“仄顶仄,平顶平,”即“平平仄仄平平”这样平仄两两交替交替的规则。因其平仄格式如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而被学界形象称为“马蹄律”。 “马蹄韵”是对联平仄运用的基本规则。      
43、【“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原是律句规则,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具体说(上联)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三言句“一不论”(□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另论。      
44、【对联用律三原则】
     1、上仄下平(上联的尾字以仄音结尾,下联的尾字以平音收尾);
     2、马蹄韵的正格与变格(平平仄仄两两交替,上联第一字可单平或单仄);
     3、格律诗的韵律遵守六禁律(见下做联六禁律)。      
     〖禁忌部分〗        
46、【上重下轻】对联是对称性文体,上下联要保持平衡,或下联略强于上联,作联一定要忌上联气盛,下联弱,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
      如:万仞惊峰承日月;一枝柔柳伴花枝。        
47、【乱脚】对联上联要求仄声收尾,下联要求平声收尾。联末平对平或仄对仄,为乱脚。
     如:清风入座吟新诗;明月敲窗叙旧情。“诗”和“情”同为平声。        
48、【三平尾】指下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平声,也叫三平调。如:有笔墨诗书做伴,与棋牌酒烟无缘。        
49、【三仄尾】指上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仄声。如:依法修行可入道。        
50、【孤平】一般来讲,在五言、六言、七言的句子中,下联除句脚是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叫犯孤平句。如:万事俱如意。        
51、【粘律】上下联二、四、六偶数位平仄相同。        
52、【失对】上下联重点字平仄要相对,否则为失对。
     如:韬略终须建新国;奋起还要读良书。“略”和“起”同为仄,失对。        
53、【失替】同一句中,音步平仄必须交替使用,否则为失替。
     如:奋起还要读良书。因“起”与二四位字同仄,是为失替。        
54、【重字】分为几点说明:A、同位重字。B、异位重字:C、异位互重:D、虚字相重    
55、【合掌】如两个手掌重合在一起,指上下联中内容词性雷同,平仄雷同,意义雷同,概念雷同。判断一个对联合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所用词语相似、所写事物相同;
    (2)、上下联意思相同,意象空间重叠。
     例:长空展翅,广宇翔云。      
56、【上下联无关】上下联意思不统一,各表其意,风马牛不相及。
     如:春风得意;寒露浸心。
a.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b.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c.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三:对联的基本步骤
1:读句  2:划音节  3:分析词性  4:定声律  5:联句
对联的三大要点:
1:语法要对  2:平仄要论  3:意境要胜
例句一对联:
(出句)日落寒山外==人行古道中(对句)
 声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上联:断句划音节:  日落--寒山--外
语法分析: 日 山 (名词) 落(动词) 寒(形容词 ) 外(方位名词)
           日落(主谓结构 )   寒山 (偏正结构 )
下联:断句划音节 :人行--古道---中
语法分析: 人  道 (名词) 行 (动词) 古(形容词)  中(方位名词)
          人行( 主谓结构)      古道( 偏正结构)
 联句:  日落寒山外==人行古道中
对联赏析:这组完整意境尚佳的对联,展现在我们眼前是一幅凄清羁泊天涯的游子图,让我们联想到马致远的《天净沙》里的名句“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出句一“寒”字,点明了是草枯叶黄,万木萧瑟的秋天,而“落--日”更渲染了大地的苍凉,独行人的凄楚与孤寂,寒山衔落日,古道马迟迟,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人生多离别,收得愁满怀。余晖将尽,归宿在何方?
  一幅对联,就是两句诗,而每句诗是一幅无声的图面,让我们蘸墨挥毫,绘出心中最完美的画面吧。
     在学习对联中,希望大家给自己鼓励与掌声,多参加对联实战,相信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终将达到“熟读对联三百个,不会联对也会联”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