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型材的连接:2007有助于职场成功的五本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44:17
[品书]2007有助于职场成功的五本书



留在生命和记忆中--《墨迹》读书笔记


墨迹


作者: 曾子墨
副标题: 留在生命和记忆中
isbn: 7535434231
书名: 墨迹
定价: 22.00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7


  每个人,在经历了十年含窗读书,找到自己的工作,到三十岁后,这一段人生的经历,都是永生难忘的。勤奋、泪水、失败和成功,在一个密集的时间段里包围一个人,你无法逃避或拖延。

   从学生的常规轨迹,到社会的大学堂,每个人都会成长,都会面临生活的选择和考验。这些青春的印象,留在生命和记忆中,耐人寻味。

   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曾子墨的自传《墨迹》,就是这样一本关于青春记忆的书。

   我知道,曾子墨是在美国接受的大学教育。

   这个书,开始吸引我购买的重要因素是:我想知道,美国人是如何选拔人才的。既然他们不是完全依靠成绩来判断一个人。总会有一个选人的标准和尺度。

   前段时间,我们在网上也看见这样一条新闻:复旦大学的汤玟婕,在国内的考试中,排不到前10%,但哈佛大学录取了她。

   把《墨迹》里的面试经历,联系在一起。我大致得出了这样的一些印象,美国人选拔优秀人才和教育人才,看中以下要素:

   (1)领导能力

   社会的进步,是靠精英推动。所以,优秀人才必须要有领导能力,并担负社会责任。每个人不但要有优秀意识,而且使命感要强,组织能力要强。

   学校提供大量的做义工的机会,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经验,培养其社会服务意识;

   (2)开阔的视野

   不仅仅限于知识上,是否具有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也是他们选拔人才的重要因素。

   (3)语言能力

不只是指外语考试成绩,虽然这也相当重要,但与人沟通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都很重要。在美国,不论是工科,还是文科,基本的人文素质培养都是必须的。所以,他们不能理解中国的学生在高中分了文理科后,作为理科的学生,文字表达和人文课程会减少。他们的理念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为人服务的,任何工作,都是和人打交道。所以,人文素质是第一位的,每个人都要多多学习。

   他们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方式也很特殊(我相信,也不是全部如此):到该语言的国家去生活几个月;上课的地方只能讲该讲的外语;

   (4)身体素质的培养

   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奥运冠军教练,在平时也给普通学生上课。对学生而言,体育不过关,拿不到毕业证。这一点上,跟国内一样。


   除此之外,书中最为精彩的是几次面试经历。我们可以看见一个聪明的北京女孩,如何游刃有余地对付面试者。当然了,面试的技巧固然可以学习和借鉴。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实力和诚信的价值。


   曾子墨,算得上是一个受命运眷顾的人。总的来说,其命运顺风顺水,成功的道路,一路高歌猛进。所以,当她从世界顶级的投资银行中激流勇退时,她做出了这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


   她说,“我不想用自己的生命,去点亮别人罩在我头上的光环。”

   《墨迹》一书值得这样的一些人阅读:准备到国外留学的人;望子成龙、关心素质教育的父母和走向社会面临选择的学生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在自己的手中。我们不仅要靠自己抓住命运,而且要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和感受。




设计是空--《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


作者: 原研哉
译者: 朱锷
isbn: 7209041060
书名: 设计中的设计
页数: 212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61101

 (一)无处不在

 很多东西,不需要专门学习,你就可以感到。比如说,手机的设计。

 现在的手机,看起来又薄又轻,而且功能齐全,除了正常的通讯外,你还能拍照、录像、听广播,用作MP3播放器。

 丰富的功能除外,外形特异,也是吸引各类人群的主要因素:有些手机看起来就像一个听筒,而另外一些看起来更像玩具。

 在设计中,还有一些信息对用户来说特别重要,比如说质感。有一年,父亲从日本带回来一个小巧的电子座钟,在国内要卖300元左右,几年后,在国内,看见了仿制品,卖30元。我去专门看了看,同样的样式,一拿到手上的感觉,就完全不同。
 
 如果你用过IBM的thinkpad,就会同意我的看法:这款本本的外壳比其它的本本更加耐磨。

 设计就是这样,你永远无法面对所有的人,有些人喜欢外形的酷感,而有些人喜欢感觉良好的触觉。

 设计就是对选择的人群进行交流,向设定的用户传递需要的信息。通过用户的眼口鼻耳手,达到用户的记忆和心中。


(二)设计是观察

  刚毕业的学生,已经从老师那里学到了满腹经纶。他们的个人简历在一大堆的专业词汇后面都跟着精通两个字。

 工作过的人会怎么说?

 知易行难。其实,设计也是如此。

 年轻的心擅长憧憬梦想,对于现实的观察,往往过于漫不经心。

 网络断了。用户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可以恢复,答曰:等通知。通知放在我们的网站上!

 总是假定用户很专业,假定他们知道什么是b/s,也知道什么是c/s,连web 2.0也搬出来吓人。跟用户交流,专业词汇满天飞。

 其实,这是最不专业的做法。客户不一定都是科技爱好者,他们可能更关心,能不能给他带来业绩、效率或酷的感觉。

 观察和交流,是设计的前提。用用户的词汇交流,而不是行业的词汇交流。客户是设计者的信徒,而不是跟班。

 设计前,观察过客户吗?一类典型的用户,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的重心在哪个方面,他们的年龄和他们的知识结构是如何匹配的,他们的操作技能和精神世界是怎么样的一种差异。

 设计是一种观察,一种直觉,也应该是一种设计者的觉悟,帮助设计者瞬间把握核心要素。设计的魅力,在于对人精神体验的捕获或还原。

        没有建立在仔细观察用户过程的设计,很有可能成为设计中的陷阱。人对自己的想象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崇拜,但很有可能只是一种臆测而已。

(三)设计是空

 设计是什么呢?
 
 当越来越多的功能被塞在一个物品里面的时候,设计就变成了一个箩筐。装什么,不是什么。

 我们会忘记做减肥运动,忘记曾经有人说过的: 少就是多。

 越来越多的功能,反应的是现实的心境:要么我们对设计囫囵吞枣,不求胜解;要么投射出我们的贪欲,我们在压榨什么呢,我们又在追求什么呢?

 我们对于科技的迷恋,已经让我们忽视了人的精神体验。我们跟在专家的屁股后面,念叨着闻名遐迩的理论和工具,而忘记了我们自己的眼睛和大脑。

 当所有的人想法都一样的时候,就说明没有人真正在想。

 很多时候,我想象我们大致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成长:从一无所知地了解到专业知识,到忘记专业知识,回到设计的源头,或一切来源的源头-生活之中。当我们在喧嚣的环境中退出,心如止水,我们才能感觉到那种真实的纷至沓来的创意感觉。这是对生活的一种体察,一种和谐的领悟。

 我们不再说,这是最好的做法,这是最棒的想法。我们只是说,这是最合适的。或者,这样就好。

 设计是空。这就是我读《设计中的设计》的感觉。空的意思很多,我觉得设计者在设计中要暂时忘掉一些东西:你的知识,你的偏见,还有已经成型的束缚你的框架或理论。首先去用心观察和体会,设计时,给用户留有呼吸的空间。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设计者为了拍摄地平线的画面,冒着生命危险到南美洲的玻利维亚的乌犹尼市实地拍摄。在世界上最大的盐湖之上,举目四望,白色的大地和天空相接,除了地平线别无它物。

 当人立于地平线上,会显得非常渺小。

 或许,我们可以用ps就做出这样的一个画面,但当我们面对伟大的大自然的杰作,我们永远都应该怀有一个虔诚和谦卑的心。



成长是需要责任和勇气的--《奥芝法则》读书笔记


奥芝法则

    任何时候,只要置身事外,那么,批评总是容易的。

    批评的确代表一种声音,但仅仅是一种声音而已。它可能引起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

    对于媒体来说,声音越多越好。热闹是他们要的结果,夸大其辞是他们的本性。

    但对置身事内的人来说,什么样的声音,有多少声音,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不想逃避,你必须:

    正视现实,承担责任。

    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的话,你还必须:解决问题,采取行动

    这正是“奥芝法则”告诉我们的朴素的真理。

 

谁的问题?

     在很多的公司里面,这样的一幕并不少见:如果公司的产品销售不好的话,立马市场部和开发部门,很容易地陷入相互指责的陷阱: 市场人员会抱怨公司的产品有问题,不符合用户的需求,根本卖不动。

     开发人员则会奋力反击:用户的需求调研,你们怎么搞得?用户什么要求都答应。没时间,没人,产品不好,你们市场也有份。

    然后是,两个部门的领导开始彼此抱怨、上诉。

    曾经,我也遇到过这么一次。那架势,简直如同兴师问罪。那个时候,我在开发部门做经理。公司的市场部门向领导反映:开发的产品有问题,开发人员的素质有问题。

   在老板的办公室里,市场经理扔了这么一句话:“开发的人确实不行,素质太差,又懒,态度也不好!”

   然后,老板也看着我,那意思是:你说怎么办?这些人你都怎么管的呢?

   我慢慢地只说了一句:“这样吧,既然大家都这么看的话,我把现在的团队全部辞退。我们重新聘请一些高素质的人。你们觉得如何呢?”

   大家没有想到我突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有10多秒的停顿。市场经理的眼中,有一丝慌乱的感觉。

   我觉得大家都在想:,这人都要撤了,事情怎么做呢。

   我接着说:“我说的只是一种假设。我们当然可以重新聘请,但关键是我们谁也没法保证招聘的人比现在的团队更有价值。何况现在的团队,都是我们自己招聘的,现在有麻烦了,就抱怨他们的素质不行。我觉得,是我们自己有问题。”

  “想一想,我们是否对市场团队和开发团队,有过交叉培训。是否张口闭口布置任务,至于是否执行,怎么执行考虑的太少。我们有过合理的资源使用计划吗?这些不完全是他们的问题,也是我们的问题。思维的速度总是比实际做的快。指责和抱怨是容易的,但对彼此的信任和工作结果,无济于事。”

   在我的记忆中,这次声讨会,最后变成了自我批评的会议。管理层检讨了各自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市场部门的和开发部门的问题,要合在一起综合讨论。从那以后,所有的市场人员都有义务搜集客户需求,反馈意见到开发部。而开发部,也必须跟随市场人员到现场去跟客户沟通,了解真实的需求,学会和客户讨价还价。

   就结果而言,在一个组织的内部,没有单方面的责任,每个人都应对应工作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正如余世维在他的讲座中提到的: 首先要承认,这是我们的错。

   人成熟的过程,就是吸取经验,担当责任的过程。没有担当,就不会成长。


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

   1年前,儿子的口头表达,一直是一个问题。晚上吃饭的时候,他给我们讲学校里的事情,讲了半天,他自己乐个不行,我们都没听懂。

   我一直认为,这跟儿子小时候,由父母带有关系。好像这是隔代教育的后遗症。我自己也是在大学以前,不怎么讲话的。我没太在意。

    孩子快上6年级了,马上读中学。现在读书不用考试了,但要面试。老师在家长会上,一再强调口头表达的重要性,口头不好的人要吃大亏。

    我突然非常紧张起来。儿子的口头表达,是个问题。

    我觉得,好像被人逼上了绝路,只能往前走。我必须帮助儿子越过这个难关。

    口头表达的问题,这不再是儿子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了。

    虽然,我还没有什么把握,但我心里在说:儿子,你放心吧!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看到了问题,可你总是站在事外,等待一个奇迹的发生,或者无缘无故地拖延。事实上,一旦你开始自己动手去做,你会发现很多困难来自于自我胆怯的假象。现实竟然比困难容易的多!

    我必须马上开始寻找解决办法了!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认为口头表达有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口头表达上有问题的人,很多人都是内心非常细腻的,但是这样的人往往也非常敏感、自尊。表现出来的是相反的结果:太在意说话的感受,没有自信。即使他们想这样自由地说,但总担心自己说错。加之,父母的冷落,各种无意间地嘲讽,都使他们更加没有自信,说话很难展现出逻辑性和连贯性;(2)不知道该如何说话才算“好”。

     我解决儿子的表达,是从一本书开始的。我选了《冰山在融化》的第一章,我让儿子先读,然后讲给我听。

     儿子很胆怯,看了几遍,然后开始讲述:

    “在...在有雪的南极,有一只企鹅。他叫什么来着,他经常跑去玩...”儿子总是试图回忆他记忆中的文字,显然那些文字在那么短的时间中,迅速地走向流失的途中。

     我马上意识到这是我的问题。讲述如同在一张白纸上做画,要讲好它,首先要有轮廓的感觉。我给儿子说:你得首先理出一些线索出来。这样吧,我提问,你来回答。

   “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在南极”儿子说。

    “南极有什么特色呢? 比如气候啊,景观啊,有什么特殊的动物呢?”继续启发“给画面一些细节。”

    “有很多的雪,有企鹅。”儿子补充道。

    “非常好”我接着说:“完整地说一次。”

    “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上,住着一群帝企鹅。”儿子说出了这样完整的一句话。

     我鼓励他“我们继续在纸上画画,帝企鹅怎么样呢?”

    “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他们认为冰山是他们永远的家。”

    “非常好,我们是不是已经画出了故事的背景了。现在我们该让人物出场了。”我往下说。

    “有一只企鹅,叫弗雷德。”儿子说。

    “他有什么爱好?他多大年龄了?他发现了什么问题”

    “在他们中间,有一只年轻的企鹅叫弗雷德。他平时就爱学习,没事的时候,总是跑到旁边去观察冰山的变化。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秘密:冰山在融化。因为他觉得自己人微言轻,所以他觉得应该把这个变化告诉给他信任的人。”

      我和儿子一直就梳理着这个故事的逻辑和细节。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觉得说话就跟看图说话一样。用语言画画,就是逐渐地展开说话的逻辑。这样的说话训练,有可能很干瘪,也可能很僵硬,但让孩子能认识到讲话的完整性和内在的连贯。

     哪怕是很简单的说法,但只要说话清晰,自然。就是很好的表达。

    我给儿子做了一个示范,我把故事的每个点写成了下面一样的提示:

    [1]故事背景:南极,雪,帝企鹅;

    [2]帝企鹅认为:冰山是他们 永远 的家。永远。

    [3]有人发现了一个秘密:年轻的,弗雷德,冰山在融化。

    [4]为什么弗雷德没有直接说出来:因为年轻。他怎么做?告诉了谁? 

    我让儿子按照上面梳理的提示来记忆自己的故事,而且我也让他用同样的办法自己写出一些他认为的关键的环节。

    我让他注意到语言之间是如何用暗藏的逻辑来连接和转换的。我告诉他一个事实:如果你知道自己的表达意图要去哪儿,你就根本不用操心:自己没话可说!你掌握了这些提示点,你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说的话连贯起来!

    开始的时候,真是很难。孩子并没有完全领会到我的含义!但他清楚地知道,我们是在一起解决一个问题!
 
   在经历了两三个小时后,孩子已经能完整地讲出第一章的故事。不仅生动,而且流畅。

    好了,最后,我跟儿子说:“儿子,非常好!你可以用爸爸教你的办法,讲完整本书。我敢担保,你把这本书讲完后,你的表达将不成问题!”

    儿子相信了我的话,或许是我的话鼓励了他,那本300页的书,只需要一个学期就可以讲完。儿子改变了很多:在学校里踊跃发言,寻找各种锻炼自己说话的机会。

    我想,我们不仅是找到了解决说话的一种方法,更多的是,找回了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在这件事情上,也给了我很深的启发和教益:作为家长,孩子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其实应该担当的东西也该是最多。我们不仅应该是担负孵育孩子生活的责任,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该是我们的主要责任之一。学校不可能完成孩子的个性化教育,如果我们对待问题,只是观望和抱怨。那么,很多问题,仍然是问题。

    从那以后,我开始花时间,跟孩子一起“上课”。我们一起讨论《大国崛起》的叙述方法,一起讨论为什么新中国的历史,可以从一块手表、一辆汽车的制造中反映出来。一个事情的转换,在画面中怎么做,在语言中又是怎么做的。

    或许我并没有系统地教孩子些什么,我只是把如何观察的方法教给了他,教他自信地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

    我觉得儿子从来没有这么自信过。我相信,这是儿子的成长,也是我们作为家长的成长。

 

爱和勇气


    《奥芝法则》适合于所有盼望成长,心中有爱和勇气的人,因为没有爱和勇气,什么技巧都无济于事。

     在问题面前,报怨、指责、推诿,甚至逃跑是最容易不过的了。

     然而,无论是个人就职,团队共事,还是家庭和睦、孩子教育。都会有很多解决困境的问题,摆在你面前。

    你不能总想着指责别人,给一个可以原谅自己的借口,一走了事。

  《奥芝法则》非常适合用于学生就职前的培训和公司的团队培训教材。而对于个人来说,每个人用心体会的话,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唤醒我们沉睡中的责任意识:让爱和勇气伴随我们,勇于担当,勇于成长。


心智成熟的旅程--《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作者: (美)派克
译者: 于海生
isbn: 7807023775
页数: 230
定价: 26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6-3-1
书名: 少有人走的路
(一)谈判的勇气

每年春节后,都会迎来辞职的高峰。

大多数人辞职的理由,想都不用想,最常见的有两条:(1)待遇问题;(2)发展空间问题。

现代社会,换个工作,无可厚非。但是,经常有人辞职的时候一边感谢公司的栽培,一边私下对人说出自己的抱怨:原来是如此,如此!

如果是换了我。在我确认离开之前,就要先找上面的头儿,谈一谈。

一般的人,觉得谈待遇很难,其实,如果头儿有决定的权力,这个反而是最简单的。直接说出自己期望的要求。公司的代言人,肯定会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解释或搪塞的。

发展空间的问题,略微不同。可能有这么几种状况:(1)信息不对称,你不了解公司的运作,这时候,需要认真评估自己的短期收益和长远受益;(2)公司发展很好,但现在的定位有问题,希望调整;(3)不喜欢公司的人文环境。

无论怎么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定自己想要什么,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然后再做决定。离开有时是一种方法,但或许不是最好的结果和时机。

工作多年,我遇到不少人,为了工资上增加几百块钱跳槽,放弃了大好的发展前途,不值得。说实话,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实在令人遗憾。

(二)学历依赖症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有人好好的在发展,突然觉得想读研考博,读了几年书出来,不仅收入上比以前退步,而且失去了大好的发展时机。这样的机会成本太高。

学的多,以后就一定赚钱多,发展就一定好吗? 错!

当你还沿着传统的思路一条道走到黑的时候,有你哭的时候!有些人非常擅长考试,以为考试就是今后的一生的保障。书读的越多,你今后的生活之路就越难开始。

盲目地追求高学历,不过是希望高学历给自己带来工作的保障,一种看上去很稳定的依赖性!

但是,这种感觉,是真实的吗?鬼才知道!

无论你怎么推迟走向社会的那个时刻,那个时刻最终都会到来。该来得都会来得!社会的经验只能在社会中获得。

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准备“充分”,才走出第一步。其实,要抛弃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只需要诚实和少许的勇气。

如果今天不能面对就业的事情,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以后一定有更多的麻烦需要面对。


(三)宠物病

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了,先是老人养,然后年轻人也养。然后,开始在街上,看见被抛弃的流浪狗。

养宠物的目的,是出于排解孤独,出于爱的渴望,或好玩什么的,但很少是出于爱。

人可以安排宠物的生活,训练宠物,带他们锻炼、洗澡和散步。宠物付出的代价是顺从。一旦宠物生病无用或咬他们一口,立马被抛弃。

人在宠物上投注情感越多,对自己的感受就越深。他们一想到自己的付出,就骄傲和激动。


人对动物如此,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

(四)爱的名义

有一次,去儿子的学校听心理健康的公开课,家长们都去了。

有个孩子在日记中写到:他的父亲,因为他考试没有达到要求,而用皮带抽他。他一直都记忆犹新。

孩子的家长按耐不住,跑上讲台,说道:我也心痛啊,我也是为了他好啊!

中国有句古话:黄金棍下出好人。那意思是,不打不成器!

我想,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孩子这一代,我们的孙子这一代,还有多少的棍棒的教育,要以爱的名义进行!

孩子就是家长的宠物,家长的面子,或是未来。

以未来的名义,以爱的名义,家长们怎么样的行为都可以得到解释,可以得到谅解。

但是,这时候,爱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爱是一种权力,一种单方面的要求;

意味着:爱是强制的,暴虐的,严格地近乎苛求,让人感到没有人性!

意味着:在压力下,对权威的盲从。

意味着:不关心对方的独立存在,只关心自己内心的结果。

明白了这些,就会理解现在社会中的年轻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满或不幸:

他们已经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前进,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却不敢或不能追求自己的生活希望和想象。


(五)心智成熟的旅程

未来生活的所有不幸,都来源于我们糟糕的家庭教育,跟学校收钱多少没有多大关系,跟高校扩招也没有多大关系。

上学完成的只是知识的学习,而心灵的成长,只在家长的手中。

只要我们不关心人的心灵,读再多的书也是白搭,上面那位孩子的家长是一位研究生,自己的事业也算小有所成。可是,在孩子的教育上,他的心智和他的智慧好像不成比例。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能有这样的一些课程,去教会孩子们:

如何去观察和发现周围的一切,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何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变故,说出不,和老师讨论教材的错误和立场?

如何去倾听朋友的谈话和倾诉,和家长探讨和交流?

如何没有限制地想象和赋予自己神圣的使命?

回首人生,我们需要一种心灵的力量和支持,我们到底要学习怎么样的一种本领去面对:恐惧、懒惰、威胁和爱的压力。


在我读过的心理学书籍中,除了马斯洛的书外,我觉得《少有人走的路》给了我想要得一切解释和行动的指南。在这本伟大的通俗心理学作品中,处处充满了沟通和理解的气息,它跨越了20年的时间限制,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教诲我们成为更加称职,更有耐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告诉我们怎么找到真正的自我。它带领我们去如何面对艰难甚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识的更高境界。

这是一本人类心灵治疗的开山之作。


人生成功的六匹马--《定位》读书笔记



作者: (美)艾?里斯 (美)杰克?特劳特
译者: 王恩冕 余少蔚
isbn: 7500554370
页数: 1160
定价: 39.80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2-2-1
书名: 定位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人生在世,不自己定位,就被人定位。自以为是的价值并不重要,别人认为你有价值才是重要的。还好,距离成功的目标,每个人都还有六匹马可以选择。

[1]第一匹马是你的公司

大多数时候,你公司所在的行业,决定了发展的空间或机会。

对于新人来说,崭新的行业的机会肯定比古老的行业机会要相对多些。要记住,从学校里出来,你的对手不仅仅是你的同学,还有在行业里混了多年的人。在一个起跑线的机会,好过论资排辈的机会。

所在行业虽然很好,但是今天做这个,明天想那个的公司不少,家族企业,小富即安,如果公司决策失误的话,裁减的肯定不是老板,企业就是赚钱或自我实现的一个管道。如果你不曾拥有属于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千万别看得太重,否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2]第二匹马是你的老板

做事就是做人。能干的人很多,很多人都能做事,但能做长久事情的人并不多。

如果你把你自己的时间,看成是投资,而非投机的话。注意观察一下你的老板或上司。

不管他如何口若悬河,都要自己切牌:每一次的目标是否达到,没有达到怎么解释,是否承担责任,或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

给你钱越少的人,给你的尊重越少。从来不兑现自己话的人,要么根本没有能力,要么私心太重。这样的人即使太有才,也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别浪费自己的时间了,该换马时,就换马。

[3]第三匹马是你的团队

一个人再怎么能干,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干完,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干好。因为你不可能学完所有需要的技能。

没有团队的人,或不在一个团队下工作,你,永远都只是一个工匠,除非你真是天才,否则,要成功的希望很小。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团队无所谓,事情很小的话,你一个人就能做决定,自己干活。每个环节都是一个点,每个点都是需要巧夺天工的工匠。

但真正的聪明在于:和比自己还能干的人,你只要用力于一个环节上,自己的利益在整体上体现出来,通过团队,放大并获得自身的定位和价值。

认为自己万事通的人,应该有所醒悟:你的老板或上司,他们或许根本就不懂专业,他们只是寻找机会,找到你这样的能干人,他们只是雇佣你,就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坚信外部的力量比自己强大,是一种心智的转变。关注别人需要,胜过自我认同,你才能驾驭属于自己的世界。


[4]第四匹马是你的信心

忘掉教育告诉你的人生定位吧:老师告诉你的,父母告诉你的,或许都是一种定位。但,很有可能,不是你自己需要的人生定位。

学历重要吗?在第一次使用或面子上,或许。但以后,扔一边去吧。

彪悍的人生,无处不是机会,过去的成绩无足轻重,也无需认证。

当你进入到社会的门口时,你,就是一个全新的自我,代表着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

想要依赖传统秩序的人生,会被很多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生,冲得七零八落。抱怨、后悔、责怪、不满,还有失落....


人生不自己定位,就被人定位。被人使用是一种价值,自己给自己定位需要的是信心和勇气。

[5]第五匹马是你的家庭

家和万事兴。

把自己生活搞得一团糟的人,是没有未来和前途的。


在金钱面前,人不仅贪婪,而且生活的无比沉重。

人生比工作要丰富和感性的多,多些感情给自己的亲人,只有他们的爱,才是没有功利的,坦荡无私的爱。


对于家庭,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休憩的港湾,我们需要的是一份不计回报的责任和情愫。

除了生活的幸福,我们别无信仰。


[6]第六匹马就是你自己

你是一匹能干的马儿,还是一匹勤快的马儿?

如果你从来都没有耐心完整看完一本书,那么,给自己一个坚持的机会:把一件事情完整地做完?!并重复多次。

很多时候,没有人真正能帮你,除了你自己。

你家庭条件不好,你无法选择;

你没有上到一个好的大学,你很自卑;

你没有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你很不满;

你买不起房子也买不起车子,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你感到人生的卑微和无奈!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不是还好好活着吗?

你不是还很年轻吗?

你不是还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身上有用不完的劲吗?

你需要的不是抱怨,不是认栽!!!

需要的只是:给自己的人生,重新一次定位!

想想自己的长处,想想这个社会什么地方有用的着自己的地方;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需要弥补什么,给自己设计一个人生的目标,去寻找或搭建自己的舞台,然后对自己说:哥们,别耽误了,咱们开始干吧!


人生中,有喜悦,也有痛苦,花点时间寻找让自己成功的六匹马,在人生的旅途中,让我们大家骑着马儿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