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妮护肤品好不好:中国教改,需要敢为天下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47:41

中国教改,需要敢为天下先

(2011-11-29 20:58:44) 转载标签:

免费大学

教育

姜岚昕

华夏管理学院

教育改革

创新

世华

分类: 魅力华夏

    一个54岁下岗工人说了句震惊中外的话: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而对待工人农民的态度则考验这个民族的良心。我想说:待教育的态度,更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薪火续传的参考标准。中国教育缺什么?中国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更需要什么?我们能怎么做、又该怎做?

问题就是机会

中国教育问题频发,“教改”需实践先行者

    小时候看到学校破旧的土坯房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人民办教育,教育为人民”!几十年过去了,再想起这就话不禁痛感辛酸。自2011年11月11日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宣布成为免费大学以来,各地媒体朋友纷纷约见采访,记得有一位媒体朋友在采访我的时候,这样问我:“姜校长,您觉得‘人民办教育,教育还为人民?’”,我是这样回答的:中国教育需要改革了,但改革的路上需要敢为天下先者,而我甘愿为“教改之路”以身试险的一员。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改革,已不是新话题,从上个世纪80年代伊始,就有学者与教育家们开始呼吁“教育改革”,至90年代以及世纪末,历经“目标教学”、“素质教育”一系类的“教改”,此起彼伏的呼声逐渐隐退,所谓的“改革”都是不了了之。为何会失败?为何总是不了了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多的呼吁者只是“思想的先行者”,大都未曾付诸实践,纸上谈兵直接决定了其“教改”的命运走向。可是无论怎么,他们作为教育改革的“思想先烈”,其光芒是不能磨灭的。

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先生曾这样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2011年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我在自己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我想对世人袒露如此心迹:我要投入一生的心血,倾尽一生的智慧,贡献一生的财富,整合一生的资源,未来创办一所免费大学,对全世界开放。虽然我是中国人,但我愿意放下区别心,大爱全世界,为人类的教育事业终其老矣心不止……”未曾想到的是,此博一出,引起了两千多位博友的转发,评论非常热烈。在这些评论的声音里,有赞叹,有担忧,有支持,有反对,有力挺,有观望……而转发最多的评论话题则是“他会成为教育史的先驱还是先烈?”

 


    在此我想谈一下,何为先驱?何为先烈?先驱和先烈,都是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魄力和精神,去开创性地投入一项事业,表象的差别就在于成功与失败,而本质的不同却在于成果与经验。先驱值得尊敬,尊敬其成就与精神,为后来者树立榜样的力量,建立一座标杆式的丰碑!先烈值得敬畏,敬畏其精神与悲壮,虽不知未来会经历什么,但依然执着坚定地前行,哪怕只给后来者留下避免重蹈覆辙的教训!

没有开始,一切都不会发生

很多成败只是暂时性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开始和过程

    为什么我会义无反顾,甘愿做这个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先行者”呢?或许朋友们已经知道我的故事:我从上小学到上大学都是借钱上过来的,我想帮助像我一样曾经怀揣梦想而身处贫穷的人,在过去四年里我成立岚昕大爱基金,已经帮助了很多贫困的人,我非常的快乐!

    诚然,依然有许多朋友对我的“做法”不胜理解。在此,感动着所有的支持者,理解着所有的反对者,支持是信心的传递,反对是关切的表达。无论是支持抑或反对,都会让我在朝圣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前行!看一个人过往所做的,才能更好的定义他所说的。

    纵然,我仅是一个先行者,但我相信:很多成败只是暂时性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开始和过程。没有开始,一切都不会发生;没有过程,成果永远不会诞生!评论成败的声音不会淹没我的梦想,相反,这只会令我在前行的道路上更加坚定。

“决定”不是偶然

命运曲线的驱使,是人生最大的动力

    近日媒体朋友的采访中,我不禁再次开始自问:我为什么要创办免费大学?凭什么创办免费大学?用什么支撑免费?如何实施免费?免费能持续多久?其实事实已经在告诉我自己……世华智业集团投资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已近三年,让我对中国的民办教育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学院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地认知和方向:明确而坚定地推进“三优计划”,即优选、优育、优职。没有优选如何优育?未能优育怎能优职?没有优职凭什优选?我想突破目前民办教育的壁垒,改变学生被动式选择学校,转变为学校主动式选择学生;从改变收取学生学费,到社会各界支助;从改变用人单位选学生,到学生选用人单位。这三个改变,只有“三优计划”才能实施完成,同时践行学院的两个办学方向:做小和做少。

 


做小

    世华在刚开始投资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时,想快速地让它成为万人大学,觉得这样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后来我发现,中国不缺大学,更不缺大学生,缺的是真正出人才的大学,缺的是真正能为用人单位所用的人才。2010年春节期间,我到美国访问了十几所全球顶尖的大学。即使有数百年的历史的学校,也才只有三五千名学生,这就算是比较大的学校了,就连西点军校全部在校生也控制在4000人以内。未来我不想从华夏学院走出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我想的是未来很多的企业在我这里把学生一抢而空。我不愿在有生之年培养数十万不能贡献社会的学生,我祈愿在有生之年培养数万名成为社会栋梁的人才,哪怕只产生几千位社会的中坚力量,透过他们能够引领更多生命的成长,推动国家和民族更加的强大,当我老去的时候,我也会因此欣慰不已。未来的十年,我们绝对地遵循做小做精,而不是盲目地做大,追求表面的繁华景象。

做少

    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原开设近三十个专业,专业开的越多,就会让我们变得越不专业。一张纸放在太阳的光芒下是烧不起来的,可如果用放大镜对纸持续一段时间就会燃烧起来,这就是聚焦的原理。聚焦十倍的力量来做一类专业,比分散在十个专业上更能彰显力量。华夏学院未来的专业主要倾向于管理类和与之相近的专业,而且只会越开越少。要想使一份事业变得更好,重要的不是抢抓机会,而是挡住诱惑。更需要魄力与智慧的是说NO而非YES。做少必然产生更多优秀的学生,做多必然产生更多平庸的学生。做少永远胜过做多!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2011年是我创办世华10周年、成立大爱基金4周年、投资华夏管理学院3周年。我十年如一日地践行使命,崇尚大爱;秉承焦点利众,众人成全;坚信心中无我,成就无限。正是基于使命和大爱的牵引,我们才得以拥有今天的事业基础。下一个十年,我矢志将世华创办成为全球极具实力和备受尊敬的智业集团。我们下一个十年的起步期,将承载更大的使命和责任,更应持续精进与贡献,成全和造福更多的生命,让各界朋友感受到扶持华夏学院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意义。透过帮助推动一个大学,间接帮助影响更多生命,我想这才是大家厚爱的主旨和欣慰的源泉。

    先驱和先烈只是阶段性的定局,永远鼓舞我的是不辱使命耀华夏,生前为使命而活,死后为使命而安,生死都不辱使命!

    没有永久的先驱和先烈,伴随时空的转换轮移,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只是不同的时期赋予他不同的标签。先驱总会被人替代,先烈也可以重生。先驱还是先烈,不是停留在自我的想象和别人的定义中,而是在自己一步步坚实的行动中。给我一份爱的力量,不要让我孤单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