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儿肚脐贴的作用:涂子沛:美国矿难追责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24:15

涂子沛:美国矿难追责的启示

2010-04-24 09:31:45 来源: 南方网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信息公开也是政府的一种自我保护。如果只把信息公开仅仅解读为公众对政府一种单方面的监督,是狭隘的、片面的。这次美国矿难追责,我们可以看到,政府通过信息公开有效地获得了社会的信任,从而在矿难中免责,这种信息公开,对矿工、煤矿公司甚至整个社会同样也是一种保护。

作者:涂子沛

近期发表了两篇关于美国矿难追责的文章后,我收到了不少反馈,甚至有读者来信和我探讨矿难发生的原因、信息公开制度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4月15日,奥巴马在白宫发表了专门讲话,对西弗州的矿难作了基本结论。他认为,一是梅西公司管理不善;二是复杂冗长的申诉制度纵容了生产隐患长期存在。奥巴马督促国会立即研究新的法规,堵塞煤矿公司利用申诉制度来拖延处罚、继续生产的漏洞。在谈到政府监管时,他要求煤矿安全健康局积极检视当前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以确保煤矿安全。

几经峰回路转,至此尘埃落定:29名矿工失去了生命,煤矿公司有待追究法律责任,立法机关要查缺补漏,唯有政府监管部门没有人为此丢官受责。乍一看,不公平。作为主要监管部门,美国煤矿安全健康局何以脱责?

经济学里有一个著名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可以解释这个原因。诺贝尔奖得主、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发现,掌握信息多的人,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则处于不利的地位,前者可以通过向后者有偿转让信息来获取利益;无偿出让,则收获“善意”;只有信息自由流动,各方掌握相同的信息之后,彼此才能建立完全的信任。

考察回放整个事件的细节,不难发现,在矿工、煤矿公司、政府监管部门三方的互动博弈中,关注的焦点就是煤矿是否安全的信息。政府作为全部公民的代表,以合法的手段可以获取任何信息,是社会的信息枢纽。煤矿公司处于政府和矿工之间,为了追求利润,它有强烈的动机制造“信息不对称”,向矿工隐瞒真相;但当它面对政府的监管时,它也害怕“信息不对称”,在煤矿安全健康局截留检查报告时,它喊出了:“只给罚款结果,不公布整个调查过程报告,这不公平!”矿工群体则处于斯蒂格利茨描述的不利地位:信息链的底层,极度需要足够的信息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美国煤矿法明确规定,所有的信息公开都是为了保护矿工的安全。煤矿安全健康局每次履行监管职能之后,都依法公布检查结果的数据记录。这种免费、及时、主动的信息公开,不仅改变了矿工群体“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如斯蒂格利茨所说,还向全社会传达了一种善意、营造了一种信任。这种善意最终使煤矿安全健康局能在舆论追责中化解压力、度过信任危机。

由此来看,信息公开也是政府的一种自我保护。如果只把信息公开仅仅解读为公众对政府一种单方面的监督,是狭隘的、片面的。这次美国矿难追责,我们可以看到,政府通过信息公开有效地获得了社会的信任,从而在矿难中免责,这种信息公开,对矿工、煤矿公司甚至整个社会同样也是一种保护。

既然信息公开能使博弈的三方甚至整个社会都从中受益,为什么还有阻力?如何才能克服这种阻力?

 

透过美国矿难追责的点点滴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阻力还是来自于政府。奥巴马上台以后,通过推行数据民主等一系列措施加大了政府公开的力度,但煤矿安全健康局并没有顺势主动公开煤矿安全检查报告,还是固守陈规,在“不公开”的惯性轨道上继续滑行,间接导致了矿难的发生。《煤矿安全与健康》杂志的主编史密斯(Ellen Smith)对此痛心疾首。对于政府固有的机械、冷漠和消极作为,她在接受采访时举出了更多的例子。煤矿安全健康局的现任局长梅恩(Joe M ain),曾经是美国煤矿工人工会的领袖,两人为了煤矿安全,多年来一直共同奔走呼号。2000年,梅恩被任命为美国煤矿安全健康局局长。史密斯满怀希望向他提出公布煤矿检查报告的要求,但梅恩的回答却给她泼冷水:“这涉及到隐私问题,我以前也没想到”。史密斯回忆说,“当他在工会工作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她后来写道:我们要记住,无论何党当政,何人主政,政府总是有设法掩盖事实的倾向,信息公开不会自动发生,公民要争,争一个客观的、良性的、有效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制度。

现代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史密斯是对的。政府和其它组织一样,甚至和煤矿公司一样,有它的利益、惰性和谋求信息不对称的动机,一个和谐阳光的社会,必定有一个制度对此进行制约和监督。这个制度,不能寄望于一党一人,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的争取,即使建立以后,还需要不断地维护、改进,使它不致熄灭停滞。

(本文来源:南方网 ) 【已有0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查看。】 转发到微博 复制网址 闪电邮转发

关于 涂子沛 矿难 美国

  • 涂子沛:余波未平的美国矿难追责 201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