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健康之路文字版:《彭祖摄生养性论》节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08:25
《彭祖摄生养性论》节选【原文】神强者长生,气强者易灭。柔弱畏威,神强也;鼓怒骋志,气强也。凡人才所不至而极思之,则志伤也;力所不胜而极举之,则形伤也。积忧不已,则魂神伤矣;积悲不已,则魄神散矣。喜怒过多,神不归室;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汲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章节宗旨】此章节要主讲养神,以柔弱、不极、不扰为中心。神强则长生,但如何做到神强?内心柔软,不与人争,是养神的要务。其次,是不要极力的强求,或者执着地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这是最伤神的。而人的七情六欲,喜怒爱憎过多或者情绪长久积压得不到缓解,同样会扰神伤身,也需禁止。保持心态平和自然,才能有益于身心健康。【注释】神强:精神旺盛。气强:争强斗狠之血气强盛。鼓怒骋志:鼓起怒气为自己想达到的目的去奋斗。【章节易解】精神旺盛的人,寿命能长久;争强斗狠血气强盛容易死亡。柔弱不去逞强好胜,避开威强,叫作「神强」;为达目的,鼓起怒气去争斗,叫「气强」。明明是无法办到的事,却强要去办到,心志就要受到损伤;体力所不能负担的东西,却一定要用尽力气去抬举,身体就要受到伤害。忧郁不断地积压在心中,得不到缓解,魂神就会受伤;悲伤不已,郁积不发,魄神就会消散。喜怒过多,不能安定,精神就回不到身体;时憎时爱,变化无常,精神就守不住形骸。急迫地想要去追求欲望的满足,精神就会烦躁不安;急切地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精神就会衰败。【浅说】精、气、神乃人生之三宝,而善养生者,以养神为首要之务,因为心神是人体的君主,君主安和,则众臣百姓安和,国家乃昌,故而心神得养则人体精气充盈,《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神强」。反之,争强好胜,拼命求取,则为「气强」,「气强」则心神躁动耗散,导致全身气血不循常道,百病丛生。神与五脏相应,又具体称为心神、肝魂、肺魄、脾意、肾志。文中具体列举了情志过度所导致的几种神伤:一是各种条件不具足,却仍然处心积虑的去攀求,就会导致「志伤」,进一步解释就是「汲汲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这在当今社会表现得尤为突出,人际关系、工作等各方面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患得患失,汲汲营求,心累超过身累,亚健康状态比比皆是,各种精神疾病如失眠、梦魇、抑郁、焦虑等发病率持续攀升。如果能够懂得打扫心中杂乱的思绪,放下内心无谓的攀求,渐趋升华到「恬淡虚无」、「柔弱畏威」,则「神强」体康矣。再者如内心积蓄的忧伤和悲痛久久不能排遣,则会导致魂伤魄散。《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可作典型,提醒我们放开怀抱、拓展心胸,志存高远,懂得掌控和调节自己的心境,才会身心调达,不至于伤残自己的神气。《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过度、憎爱无定,则心君无守,神气不能含藏,导致「神不归室」、「神不守形」。所谓「学问深时意气平」,无论修身还是养性皆在于此,所以「仁者寿矣」,因为神气充沛,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心神之君谁来掌控?是每个人自己,所以排除先天因素之外,每个人自己的身体状况都是由自己的思想、言语、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比如饮食无度、嗜酒熬夜、不知节欲、患得患失等等,使得身体衰败。若知调心,并在日常中注重养生、养心、养性,则身体康泰,年延寿益,自然是可以达到的。【原文】久言笑则脏腑伤,久坐立则筋骨伤,寝寐失时则肝伤,动息疲劳则脾伤,挽弓引弩则筋伤,沿高涉下则肾伤,沉醉呕吐则肺伤,饱食偃卧则气伤,骤马步走则胃伤,喧呼诘骂则胆伤。房室不节则劳瘠发。【章节宗旨】本章节主要讲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对身体所产生的危害,诸如久言、久坐、作息没有规律、酒醉、饱卧、高呼骂人、房劳等,都会使身体受损,应该注意。【注释】寝寐:睡眠。动息:活动与休息。骤马:纵马奔驰。【章节易解】长时间地谈话说笑,不知节制,内脏就容易受到损伤;长久地坐着或站着,则会损伤到筋骨;熬夜、晚起,不按时休息,作息没有规律,则会造成肝脏的损伤;活动和休息失调,引起疲劳,则会损伤脾脏;去做幅度过大的动作,诸如拉弓引弩,容易使筋腱受伤;时常去危险的高处或者涉水到低谷,则会使肾脏受伤;大醉呕吐,会引起肺脏损伤;吃饱后就立即躺下则会损伤正气;纵马奔驰或者快速奔跑等激烈运动,会损伤胃腑;高声呼叫或是骂人,就会使胆腑受损;房事不加以节制,就易患劳瘠病。【浅说】饮食起居以及诸多不良嗜好,都会耗散人身的三宝「精、气、神」。《黄帝内经》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久言笑则脏腑伤」,长时间的说话谈笑,耗散身体的正气,则充养脏腑的元气就会减少,脏腑抵御外来邪气的能力降低,就很容易遭受外邪的侵袭。
「久坐立则筋骨伤」,现代社会中,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或开车的人们经常患有腰肌劳损、颈椎病、腰椎病等疾病,这些都是筋骨损伤的表现,只要隔段时间活动一下,缓缓舒展筋骨,不使身体长期处于固定的姿势,以上疾病自然不治而愈,这是属于中医导引的范畴。「寝寐失时则肝伤」,在当今「夜生活丰富」的时代,肝脏损伤所导致的疾病越来越多。因为夜间23:00~3:00的子时和丑时是肝胆经循行的时候,这时人们按时卧床休息,则全身的血液从四肢回归到肝脏并滋养它,《黄帝内经》曰:「卧则血归于肝」。如果肝脏长期不能得到滋养,不仅原有的肝病(如乙肝、肝硬化等)会逐渐加重、且不易治愈,而且易患高血压、心脏病、顽固性失眠等疾病。「动息疲劳则脾伤」、「骤马步走则胃伤」与「挽弓引弩则筋伤」,都是在极度透支自己体力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身体不同脏腑的损伤。当今社会节奏和压力超前,许多人拿身体拼命赚钱,最终却落得拿钱延命的悲剧,这无不是在提醒我们,对自己的身心状态要有自知之明,不可被物欲所迷,透支体力、精力,而应适时调整、恰当的运用身体这部机器,使我们身体健康、精神焕发,从而让我们一生过得健康、幸福、美满。「沿高涉下则肾伤」,是指攀援危险的高处和低谷时,因内心恐惧而使肾脏受到损伤,《内经》曰:「恐伤肾」。说明常常遇到惊险的情境,或者受到惊吓,都会使肾气损伤,譬如被吓得二便失禁,就是肾气不固的表现。由此可知,保持内心的定力,「不为物惧」,是保护肾气固密的重要因素。由于小孩很容易受到惊吓,所以避免孩子观看恐惧片或惊险片,是保护小孩身体正常发育的必要措施。「饱食偃卧则气伤」,饱食后应该缓缓散步,以助脾胃消化食物,如果立即躺下,则脾胃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易导致食积不化,久久则脾胃之气消弱。所以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疾病产生的重要因素。「喧呼诘骂则胆伤」,《内经》曰:「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当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便高声呼叫或是骂人,这是被外境所牵,失去理智的表现,久之则胆腑失去抉择判断的能力;另外,「怒伤肝」,肝脏与胆腑是相互表里的关系,郁积的肝火必须通过胆腑排出体外,所以性情急躁的人,胆腑很易损伤,如胆管排泄障碍、胆囊壁增厚、胆囊炎、胆囊息肉,甚至胆管癌等。「沉醉呕吐则肺伤」,肺主一身之气,又主皮毛,具有统领全身卫气抵抗风寒之邪的作用。醉酒后首先损伤胃腑引起呕吐,之后全身的毛孔张开,抵御外邪的能力降低,所以酒后伤风的病例比比皆是,临床常见顽固性的偏头痛,类风湿或风湿性关节炎,半身疼痛等疾病。「房室不节则劳瘠发」,肾精是人体最精华而宝贵的物质,机体的脑髓、血液、骨骼,无不由肾精来化生,人体的一切精神和体力活动,无不由肾精来充养。夫妻房事乃为人伦继嗣所必需,当为人类创造一个新的生命时,必须竭尽男女身体内最精华的部分作为生命的基始,所以房室不节所导致肾精无谓的丧失,就意味着身体的五脏六腑和百脉经络都得不到足够的肾精充养,导致全身各器官的虚劳性疾病发生。由于正气不足,则疾病会接踵而至,最终折寿而早夭,所谓「多欲而伤生」。当今社会,青少年出现的体力和记忆力的下降,大多与手淫有关,而中老年因肾精亏乏而出现严重疾患的,也多与房事不节有关,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觉醒呢?【原文】且人生一世,久远之期,寿不过于三万日;不能一日无损伤,不能一日修补。徒责神之不守,体之不康,岂不难乎?足可悲矣!是以养生之法,不远唾,不骤行;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卧不及极。先寒而后衣,先热而后解。不欲甚饥,饥则败气,食诫过多。勿极渴而饮,饮诫过深。食过则症块成疾,饮过则痰癖结聚。【章节宗旨】本章首先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指出在人的一生中,身体没有一天不在损耗中,所以要懂得爱惜身体,善加调养加以弥补。接着,提及养生的方法,无论行住坐卧、饮食起居方面都需加以注意,不使身体过度疲劳。使用眼、耳、鼻、舌等都不应过度,以妨器官受损,比如话讲得太多,不仅会伤到声带,也易耗气;耳朵极力去听,也会使耳朵受伤,要适当地休养。而衣服也要适时添减,以保护身体。在饮食方面要适量,不能暴饮暴食。这些都有损于健康,平时都需加以注意。【注释】久远之期:长久的寿命期限。不能一日修补:当作「不能一日无修补」。修补,指用养生方术修补损伤。骤行:快步行走。极听:尽力地听。先寒而后衣:寒冷之前就先穿上衣服。先热而后解:炎热之前就先脱下衣服。症块:腹中积有硬块的病。痰癖:中医学病名,指水饮久停化痰,流移到胁肋等部位而导致疼痛的疾病。【章节易解】人生一世,最长的寿限也不过三万天,而身体没有一天不受损耗,因此,每一天都要调补。如果不知爱惜,只是埋怨自己的精神和体质差,这对于健康又有什么帮助呢?这是很可悲的啊。所以养生的方法包括,不要刻意去费力地咳吐痰沫,走路不可太急;避免听音量过大或尖锐的噪音,也不要极力去听模糊不清的声音,不应长久地用耳去听;眼睛不可一直久视。坐得太久,要适时站起走动,避免疲劳;平时要保证睡眠质量,早睡早起,不可久卧在床。天气转冷之前,就要注意适量添衣,以免受寒;天气转热之前就提前减衣,以免汗后解衣受风。饮食按时有规律,饥饿过度就会损伤元气。饮食适量,不可过饱。平时就注意饮水,不要等到口干时才饮水,饮水也不可过量。因为食物过量,不能消化,结于腹中成为硬块,饮水过量,水积于腹中而聚成痰癖病。【浅说】人体犹如一部机器,每个人都有自己机器的使用年限,在正常磨损的情况下,人们可以享其天年。《黄帝内经》中记载,上古时代人们活到百岁而动作不衰,可见其体康寿长。到下古时期人们年过半百则衰,则是由于不知养神、养身,起居无节所致。本章所举的「不远唾」,此处的「唾」是动词,是「咳吐」的含义,是指口中若有病理性的物质(如痰饮、涕、血或异常的唾液等)需要吐出时,不要很费力地远远吐出,以免不必要的耗气。从生理意义上讲,正常的唾液是肾水上承于舌下所分泌的体液精华,也称之为「金津玉液」。在中医诸多养生书籍中记载,将正常的唾液咽下,可以起到滋补肾水的作用。古书说:「心之神发乎目,久视则伤心,肾之精发乎耳,久听则伤肾。」文中的「耳不极听,目不久视」都是举例说明养生的总纲在于节用自己的精气,其他诸如说话声音的高低、思虑的多少、心情的平和或起伏等都包含在其中。又老君说:人的寿数,大致以一百年为极限。能够有节制的使用精神,对身体护养得当,则可以活到一千岁。这正像一盏油灯,使用小的灯芯还是大的灯芯,点燃的时间长短是不同的。若能善加节用,自然能安享天年。「坐不至疲,卧不及极」,虽然坐卧都是人体休息所必须的,但是「过犹不及」。现代生活中,长时间坐在电视、电脑前,或长期伏案工作、开车的人们,都易导致肌肉筋脉的疲劳;又卧床休息的时间过长,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全身气血的虚弱。《黄帝内经》曰:「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坐卧时间过长,全身气血不能顺畅的流通,古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所以中医治疗「逸病」,是采用「逸则行之」的方法。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易消,血脉流利,病不能生。」平时若能注意劳逸结合,调养身心,便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疾病发生。「先寒而后衣」,衣服在寒冷之前就注意添加,避免骤然受寒引起身体不适。由于老年人阳气虚弱,所以在冬季易患心肌梗塞、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因此冬季御寒保暖对于老人护养尤为重要。又现代的年轻女性,虽然在寒冷的天气,仍穿着很少,尤其是膝腿部的衣服单薄,导致现前或老年时易患各种关节疾病。「先热而后解」,在炎热之前就减少衣服,否则因为汗出时毛孔张开,易受风邪侵袭,便导致头风疼痛、面瘫、偏身麻木等疾病。若已汗出,应避免吹风冲凉,尽快擦去汗液,更换内衣。在饮食方面,不可过饱过饥,防止脾胃损伤。饮食规律虽然皆为人知,但并未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诸多原因使饮食不能按时供给,脾胃的损伤在一点一滴的积累,等到疾病来临就为时已晚了。而暴饮暴食对身体的损伤尤其严重,导致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甚至急性胰腺炎等疾病,还可引发心肌梗死、脑中风等,长期的不良后果是脾胃消化食物能力减弱,导致食积、肠胃气血运行受阻、瘀血出现,故而「食过则症块成疾」。在饮水方面,每天需要补充2升左右的水分,不要等到身体已经出现了缺水的信号——口渴时才去饮水,这时身体就已经受损了,更不要在口渴时一次大量饮水,因为脾胃无法一时运化过多的水液,就会导致水液积蓄在体内,渐渐聚集成「痰癖结聚」而引起诸多疾病。这在体育锻炼时,尤其需要注意。总之,少言以养气,少思以养神,将自身有限的「精气神」投入到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地方,发挥生命的光辉,切不可消耗在无意义的言语和行为上,荒废生命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