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的付款码在哪里:高铭远:这样当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3:23:13
他的做法我们可能无法复制,但他的出发点确实值得我们借鉴—?/td> 高铭远:这样当爹

  □撰文/本报记耿nbsp;孙忠  摄影/本报记耿nbsp;杨兴凿/P>

  “没有法儿,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P>

  “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P>

  八十多年前,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的声音,时至今日仍然是振聋发聩?/P>

  从别人的儿子到别人的父亲,我们之中的很多人,其实是匆忙之间便完成了这样的转换?/P>

  如果你已为人父,如果我们将父亲也设定成为一种职业,那么,你给自己的成绩单是优秀、及格还是不及格_/P>

  今天,我们在这里认识一位父亲?/P>

  他叫高铭远,今年虚岁40?/P>

  他是大庆油田一名普通的职工?/P>

  2009广朿日,他做了一件特别的事?/P>

  他给上初一的儿子办了一年休学,开车带着他要走遍全中国?/P>

  2010广朿日,他返回大庆?/P>

  8朿2日,他接受了本报《人物周刊》的专访?/P>

  记者:以前零星看到过一些关于你们父子远行的报道,最近上网浏览一下,几乎是一边倒支持的声音,有人甚至用“一个伟大父亲的壮举”这样的话来形容,这就多少有点赞誉过头了吧?

  高铭远:对于支持的声音,这也是我希望听到的,但是,把调儿起这么高,我从内心是不能接受的。所谓的伟大和壮举,那是个别人的想当然。其实说白了,不过就是出了一趟远门而已?/P>

  记者:是够远的了。整整一年,中国走遍了吗_/P>

  高铭远:除了港澳台,应该说都到了,所有的省会城市都去了,当然不可能是所有的城市和乡村?/P>

  记者:这也非常了不起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遍中国了。带儿子周游全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计划的_/P>

  高铭远:没计划。或者用一句时髦的话说,这件事只是个“次生产品”?/P>

  记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么大的一件事,怎么能没计划呢?

  高铭远:是这样,走遍中国一开始是我一个人要去做的,儿子是我考虑了一下一顺手带上的?/P>

  记者:你要是这么说,那么这件事情的意义可能就打折扣了,没有人们想象期待中那么“伟大”了?/P>

  高铭远:那我管不了这么多。我又不是作秀,我从未想过要给别人带来多少期待,所以说打不打折扣,好像也是无从说起?/P>

  记者:那么,我们回到最初,你一个人为什么也必须要走呢?

  高铭远:这么跟你说吧,比如说一个人,他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了,他说在告别之前要多走走多看看,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尽管很悲凉。但另外有一个人,他十几年与病魔抗争,最后重获健康,这个时候他说他要出去看看,也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并且会心情愉快地出发?/P>

  记者:那你一定属于后一种?/P>

  高铭远:也差一点属于前一种,但我很幸运,我成为了后一种?/P>

  记者:方便细说一些吗?如果你不为难的话?/P>

  高铭远:可以。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因病过世了,他得的是肝硬化。十几年前,我也成了乙肝病毒携带者,后来转为轻度肝硬化,我也不是毫无根据地一味恐惧,事实上也是越来越严重。长话短说,现在我完全康复了。好了之后我有一个心愿:和更多与我有过同样经历的人交流,谈不上帮助别人,但我的经验哪怕是在一万个人中对一个人有作用,我也会很欣慰?/P>

  记者:听明白了,你最初远行的动机是以病会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子教育?/P>

  高铭远:是这样,要不我怎么说是“次生产品”呢?/P>

  记者:事情都是变化的,你出发带上了儿子,那没准儿以病会友就成了“次生产品”,亲子教育又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主打了?/P>

  高铭远:你说的一点儿没错,从我们爷俩开车离开大庆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此行的目的和意义了?/P>

  记者:有读者可能会这样想:是不是你儿子太让你头疼了,你这样做是不得已而为之?或者说是没有办法之下的“有病乱投医”?

  高铭远:这绝对又是一种想当然。网络上也有人说我儿子有网瘾等等,我儿子确实上网,但城市里像他这么大的孩子又有几个不上网呢?况且,我儿子也没到迷恋的程度,至于其他方面,他和同龄的孩子一样。上最好的初中,和同学交流没障碍,学习中上等,也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顽皮少年。当然了,这么大孩子有点贪玩不爱学习,那很正常?/P>

  记者:是这样。有些家长会反对你的做法,他们会说:让孩子休学一年去游山玩水,那不耽误学习吗?

  高铭远: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长都这种心理,我也一样,我也想让我的孩子成材,但我不想让他只是会考试。我有个表弟,四年前考上了中国民航大学,黑龙江省就招一个。当时亲戚也是一顿庆祝,现在他毕业了,在家呆着,父母养着。像我表弟这样的“人才”我们见得少吗?

  记者:这确实让人很困惑。大家都承认应试教育类似于毁人教育,但那又怎么办呢?都像你这样领孩子走万里路,那也不现实?/P>

  高铭远:确实不现实,没钱做不到,有钱的没时间。等到钱和时间都有了,孩子已长成大人了,你做再多的努力,也从根本上改变不了什么了?/P>

  记者:实话实说,即便我有钱有时间,我也不敢领着自己十一二岁的孩子走一年,太冒险了,一路上不可预知的风险也会有?/P>

  高铭远:风险肯定有,我在山东就出了一次小车祸。你遵章行驶不代表安全,不遵章行驶的人是真撞你啊。撞我车的那个女司机,拿了驾煿天就上路,她是百分之百责任,但风险我得担着,这属于人为的风险?/P>

  还有一次,是这一年中最危险的一次。在唐古拉山口,我和儿子各准备了一个氧气袋,过那段儿正常开车十几分钟,一人一个氧气袋足够用。但那天赶上修路堵车,一个多小时还没过去,我儿子看到我的脸色都变了,我的氧气袋用完了,他把他那个非要给我。那一刻,我觉得这孩子够无私够勇敢。他的目光告诉我,爸爸不能有危险。我吸了一会儿,总算平安通过了?/P>

  记者:这是他一辈子都会记得的经历?/P>

  高铭远:那一定是,我们不要责怿0后的孩子自私不独立等等,那对孩子不公平。独生子女的生长环境本来就“先天不足”,再加上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了那种背书式的教育,你还指望孩子们怎样呢?说个最简单的,有一天我在路上口渴了,我说儿子我要吃西瓜,我给你钱你去买,他问去哪儿买,我说这我不管,我只要能吃到西瓜。到现在,我也没问他从哪儿买到的西瓜。孩子,就得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P>

  记者:可能有人会问你,用了一年的时间,花了十几万,孩子有什么明显变化没有?

  高铭远:确实有人这样问过我,我也认为问的人是善意的,但这会让我马上想起一个词语:急功近利?/P>

  所有的大树没有一棵是一夜之间变成的,树,我们都允许它慢慢长,更何况人了?我儿子现在和走之前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润物细无声”啊,这次经历会让他在今后的成长里一点一点受益,这是我这个做爸爸的送给他一生的一个礼物?/P>

  记者:这份礼物确实够分量。如果说具体到你对孩子未来的期待,那么你的期待是什么?

  高铭远:说期待之前我先说说我的惧怕。我很怕我的孩子日后成为工业化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的人才,我绝不鼓励他往考试状元方向上发展,但我期待他今后成为职场状元?/P>

  记者:也有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顺其自然吧?/P>

  高铭远:这种说法里大概也有无奈或是推脱的成分吧?/P>

  记者:也许吧,谢谢你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做父亲的一些感受和做法,复制就不必了,但能有一些借鉴就是读者的收获?/P>

  高铭远:希望如此,也谢谢《大庆晚报》一直以来的关注,谢谢各位读者朋友的支持?/P>

  

  有一次,笔者和儿子开玩笑说:给你当爹真难啊。要不,你跟同学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我和哪个同学的爸爸换一段时间,以便让你体会一下别人当爹的出色之处?/P>

  谁来当爹都不易,给谁当爹都不轻松?/P>

  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一文中,提供了为父之道的三原则三目标?/P>

  未必都适宜,但也不妨一听?/P>

  三原则:即为理解、指导、解放,三目标是养成子女有耐劳作的体力,养成子女纯洁高尚的道德,养成子女广博的能言纳新潮流的精神?/P>

  时隔八十多年,先生之言仍能撞击肺腑?/P>

  《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P>

  而今,我们对这句耳熟能详的教诲是不是可以这样诠释:将父亲这一角色更用心去塑造,使之更职业更专业更具有挑战性?/P>

  啥叫男人的担当?人家一声一声“爸”叫着,你一句一句答应得那么干脆利落,那就得做好。哪怕仅仅为了对得住这一叫一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