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excel表格内容合并:“中国制造”在国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57:14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5日 09:20 半月谈

  “国人境外抢购便宜国货”,只是中国商品在海外命运的一个方面。近年来,由于我国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升,以价格低廉取胜的中国产品已不如昔日具备竞争力。

  在2010年圣诞节和2011年新年前后,半月谈多个驻外分社记者走访当地市场,深入调查中国商品在境外的状况。

  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

  中国商品广受青睐

  “从传统的鞋帽服装到儿童玩具,从家电产品到4G无线上网卡,从农用机械到汽车,中国制造在俄罗斯几乎是无处不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卢贾宁这样形容中国商品走俏俄罗斯市场。

  中国驻俄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凌激说,目前中国商品对俄出口的60%~70%是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除了传统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外,中国还向俄罗斯出口成套设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总体而言,无论从贸易的结构、产品的质量,还是从在俄罗斯生产的本地化程度来讲,中国商品在俄市场的表现都在不断提高。

  在日本,“中国制造”已经渗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近年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通货紧缩,商品价格指数并未上升,但是市场的消费和人均收入却下降了。由于经济低增长和失业率上升,市场消费不足,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购买能力明显不足。中国商品的直接受益者,正是日本的低收入群体。

  圣诞节向来是德国人购买力最旺盛的季节。一位德国朋友告诉记者,他在清点自己圣诞购物清单时,发现总共购买的25件大小礼物中,有14件是“中国制造”。而记者在美国纽约市场调查时,不少当地居民表示,不买“中国制造”就买不到孩子礼物。

  在埃及,中国产品的价格有很大优势。据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统计,2010年1月~10月,中埃贸易额为58.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埃及出口49.9亿美元,主要产品为电器、机械和纺织品。中国厂家制造、贴牌制造的商品渗透广泛。记者在开罗市区中等收入水平市民经常光顾的一家综合商场看到,这里的日用百货、服装箱包、电子产品、厨房用具、儿童玩具等各类商品,近9成为中国制造。

  在金字塔以及著名的哈里里市场等景点,许多旅游手工艺品均产自中国。有商家为吸引中国游客,甚至抠掉“中国制造”的标签。

  认可度逐步提高

  在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蔡桂茹看来,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的确存在清关程序不规范、质量检验不到位等个别问题,但这并不普遍。如今,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的渠道越来越规范,在俄罗斯注册商标的中国产品也越来越多。

  记者采访的大多数俄民众对中国商品并没有太大成见,没有人说自己有因中国商品质量问题导致健康受损等经历。相反,他们承认,正是因为有了便宜实用的中国商品,给他们节约了很多生活成本。

  在俄经济人士亚宁看来,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产品的信赖持续增加,对中国商品的印象正从“低价低质”向“质优价廉”转变。他说,中国商品不如欧美商品已经成为历史,如今在中国生产的许多产品与国际大品牌没有什么区别。这特别归功于中国大力发展自我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德国的麦德龙是世界第三大零售批发超市集团。记者在麦德龙超市见到,中国制造的玩具、小家电都占据了很大比例,质量也不逊色于欧美同类产品。该集团一位新闻发言人说,中国制造的形象已经大为改观,不再象征低质量了。麦德龙进口的大部分家用电器和大约一半的纺织品都来自中国,这些产品都有很好的销路,麦德龙的许多自有品牌也在中国生产,而这些生产厂家也为其他国际一流品牌提供产品。

  海外市场前景广阔

  青岛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非洲销售部总监朱聃说,非洲家电业将在未来10年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难得机遇,非洲是唯一一个没有对我国企业加设恶意关税和技术壁垒的地区,也是家电利润率最高的市场之一。目前,日韩企业占据了非洲家电市场的60%,中国小企业占据25%,中国大型企业占15%。

  受国际经济低迷、日元高位运行和欧美贸易壁垒的影响,日本制造业订单减少,市场份额降低,失业人数增加,亏损加剧,国际竞争力受到严峻挑战。但是,日本制造业与中国制造业的情况大不一样,日本制造业已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高端,发展空间有限。而中国制造业受传统工业化的影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科技水平落后,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还是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

  畅销背后的隐忧

  中国商品“不值钱”

  记者在美国纽约市场看到,几乎相同功能的烤箱,在中国生产的“德龙”产品每台售价59.99美元,而在美国生产的牌子则卖129.99美元。在另外一家“中国城”超市,10杯量“格兰仕”电饭煲每台售价39.99美元,而类似的日本产松下电饭煲要卖89.99美元,在泰国生产的日本“象银”电饭煲也卖39.99美元。

  自己开店长期经营中国服装进口生意的俄罗斯商人谢尔盖说:“中国服装占据的主要是中低端市场,而高端市场份额比较少。”鞋类方面,中国鞋占据了俄罗斯进口市场的首位,但市场定位以中低档为主,平均售价一般在数百卢布(1美元约合30卢布),而意大利鞋售价动辄数千卢布。

  此外,“价格倒挂”更让人郁闷。以在中国国内知名度颇高的日本品牌连锁店“优衣库”和“无印良品”为例,几乎所有商品都为中国制造,但是这两个品牌的产品在日本的售价反而要低于中国。尤其是无印良品,在中国俨然已经成为时尚和精致的象征,但是在日本绝对是平民产品。以一款480ml的骨瓷壶为例,在中国的售价是245元人民币,而在日本只需2399日元,约合192元人民币。

  中国设计跟不上

  在韩国,中国服装市场不大。在韩国百货业界销售业绩最好的乐天百货,记者发现,“中国制造”较多的是服装类,但所占比例仍不是太高。以女装为例,直接标明“中国制造”的商品比例不超过2成。比较多见的是以中老年人为销售对象的服饰。年轻人服装由于对设计要求较高,而中国目前的设计能力又远远不及韩国,只是跟在“韩流”后面走,所以,这类服装绝大多数为韩国设计、生产。因为韩国在引领东亚服装潮流方面拥有自己的优势,形成了所谓“韩流”,吸引了很多中国商人专程到韩国来批发采购。

  在英国,记者跑遍了伦敦最大的玩具店零售商之一玩具反斗城,希望能发现一件从头至尾为中国元素的玩具,但没有如愿。即使近年来在国内市场上表现良好的“蓝猫”“喜羊羊”等形象,也远没有被外国消费者接受。因此中国玩具要实现价值整体上移,不但要在制造工艺上有所突破,而且要在设计领域不断创新。

  再以中国鞋业为例。温州旅美同乡会前副会长李社潮女士介绍,由于注重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更新,目前,中国鞋类制品的质量与美国同类产品已经难分高下。但中国鞋制品起步晚,起点低,不像国外品牌被赋予厚重的文化底蕴,所以卖不出高价。此外,国内制鞋业在理念和产品设计方面仍有差距,不像西方同行那样能够摸准时代脉搏,产品设计缺乏延续性。“中国企业在开发和使用环保型原材料和其他高新技术成果方面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廉价工厂”无法持续

  记者走访多家俄罗斯商店、超市询问顾客后发现,价格低廉和品种齐全仍然是俄罗斯消费者选择中国商品的主要原因。不过,低价中国产品正受到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产品的冲击。以服装为例,记者在日本“优衣库”、美国“哥伦比亚”、俄罗斯“运动健将”等品牌店里仔细翻看商标后发现,来自印尼、越南、泰国、柬埔寨甚至孟加拉国等国家的产品占了一部分比重,尽管其市场份额不大,但与中国产服装相比,价格更加低廉。

  在德国市场上,记者也能感受到越南、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其他“廉价工厂”的崛起,这也迫使中国考虑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保持自身优势。

  向中高端市场迈进

  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

  青岛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非洲销售部总监朱聃说,要在非洲打造“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我们需要扶持名牌企业,仿效在非洲已经取得成果的日韩同行,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同时,加强售后服务,赢得消费者和商家长久信赖。

  重视广告和宣传

  在俄罗斯,打响自我品牌的主要有联想、海尔、格兰仕、华为等为数不多的中国公司。联想公司在莫斯科红场旁边打出长度超过200米、高度超过20米的巨幅广告,着实让其知名度大大提升。

  但像这些在海外大力推销的中国企业还不是很普遍。在日本媒体上,能够看到的外国产品广告有三星电子、大众汽车,但很少见到过中国产品。

  一位巴西企业家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巴西人认知的知名品牌,是因为广告投入和宣传太少。中国品牌产品若不加大广告投入,就难真正进入巴西中高端市场。

  实现贸易转型

  埃及中国商会会长马宏认为,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中埃贸易也要转型。他建议,应鼓励中国高科技自主品牌企业通过“走出去”带动出口,即在埃合资、合作设厂,既可给当地带来就业机会,又能提升中国品牌的知名度、坚定当地经销商和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心。

  据了解,一批中国品牌企业已在埃及投资设厂。海信生产的LED高端电视和3D电视与三星、飞利浦等品牌一同摆在埃及家乐福超市的显著位置。

  升级自我品牌

  近年来,由于我国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升,以价格低廉取胜的中国产品已不如昔日具备竞争力。以“伊藤洋华堂”和男装零售商“青山商事”为代表的日本零售集团已经开始削减在中国的面料及成衣采购量,转而将目光投向越南等亚洲其他市场。在以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增加产品附加值、掌握销售渠道、创建自主品牌将是中国制造真正立足日本市场的决定性因素。

  记者从我驻韩国使馆商务处得到数据:在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产品中,中间产品约为60%~70%,成品最多不超过3成。如果“中国制造”不摆脱附加值低等现状并建立自己的品牌,其在韩国目前这样生存于低端市场的局面就只会继续。

  在俄罗斯,观察人士指出,随着世界经济和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以及民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对于廉价产品的需求会不断减少。应该看到,俄罗斯人的生活水准今非昔比,其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价取胜”的路会越走越窄,因此必须在中高端市场上寻求突破,大力发展自我品牌。

  业内人士认为,很多中国企业目前从事贴牌加工贸易,有自主品牌的产品比较少,但从技术和工艺层面上讲,中国产品实际上已经可以和欧美产品媲美。下一步必须大力提高中国商品的品牌含量和知名度,建立比较规范的现代化营销渠道,只有这样中国商品才能在俄罗斯得到进一步发展。

  品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中国产品来说,切实把好质量关,同时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并且完善海外营销方式,适应外国民众的实际需求,才能脚踏实地地闯出品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