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分行怎么分快捷键:淳安都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52:45
“都”之由来
都,相传为上古时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名。西周制,四县为都。《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夏制“十邑为都。”《广雅•释地》:“八家为邻,三邻为明,三明为里,五里为邑,十邑为都,十都为师,州有十二师焉。”西周的“四县为都”,指有城垣宗庙的称都。《左传》载:“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都,城过百雉。”当时大都的城不过一里多,中都的城不过一里,小都的城不到一里。《左传》又记:“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到了汉代,都的地位提高,将都称之为京都,是中央政府所在地。《史记》载:“江陵故都。”班固的《西都赋》曰:“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长安即西安,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不过,汉代又将人口众多货物汇集之地称之为“都会”,《史记•货殖列传》云:“然邯郸亦漳、河之间——都会也。”《汉书•食货志上》干脆将大城市称为都市:“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者奇赢,日游都市。”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文水》中载:“水泽所聚谓之都。”唐代还将都作为军队编制单位,后来,将军队头目称之为都督,都头,有俗语称“官到尚书吏到都”,明清对总督、巡抚也省称都。另外都,又作为“总共”来称,曹丕的《与吴质书》曰:“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都还作为美盛、漂亮来形容,《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雍容闲雅,甚都。”所以都的来头很大,褒扬有加,意义深远。
都,最早出现在淳安历史上是汉代,作为行政区划是以“新都郡”为始。
淳安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为三苗族居住。在先秦的唐、虞、夏三代,北方华夏族曾多次征讨三苗族。夏王朝第六代帝王王少康的庶子无余为祭祀大禹而成为于越部落的首领,当时,“文身断发,披草菜而邑”,而兴起了越族,新安江流域的先民,历史上被称之为“山越”。最古属中华九州之一的扬州,春秋后期属吴,战国初期越王句践卧薪尝胆灭吴即属越国。公元前333年,越王无疆被楚成王所杀,越臣于楚。后来秦统一中国,建立了郡县制的行政区划,分天下三十六郡。当时,淳安、遂安属歙县,初为会稽郡所辖,仍是越地。秦朝对越族归化,采取强制手段,令越民迁徙浙西、皖南等荒僻之处,同时又将北方“有罪吏民”流放越地。秦灭汉兴,西汉王朝采取剿扶策略,令越民降汉。汉时歙县为丹阳郡。西汉末年,北方战乱,大批朝廷官宦、地方士族避乱江南,随着避乱的更有大量的农民、手工业者。浙江、皖南是这次北人南移的主要地区,其结果是带来了中原文化,包括北方大量的劳动人口和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以及中原的人才及学术思想观念,导致了山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同化。
当时淳遂虽未建县,但由于北方士族的南迁,促使这一地区汉风日盛,人文蔚起。特别是身为汉大司马长史汝南尹的方纮,官宦世家,其父方望在西汉就为太傅兼太史令,因王莽篡乱,方纮忠于汉朝,带亲属骨肉过江,因他官宦背景,不久即任歙县令,教子孙固桑梓东乡(淳安),方纮还有方旷、方远兄弟均在朝为官。方纮又有四子,长雄、次杰、三纲、四毅,均为出类拔萃之人才。方雄汉光武六年(公元30年)拜尚书郎,后迁给事中,十一年为金牙将军,二十五年(公元49年)升云麾将军,后征战有功,拜西河太守。方雄又有三个儿子,长子侪,少年英俊,善辩天文,汉文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举良贤为南郡守六郎君,后为大夫左侍郎,癸亥(公元63年)封关内侯。次子方储,淳安自古就称他“方仙翁”。到处建有仙翁庙、真应庙,县城竟有东、西两座庙祭祀他。方储可谓是淳安文化之神。他少失怙,立大志,曾注释《孟氏易》,举孝廉,授郎中职。汉章帝一次召集文武大臣议事,令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方储则居中,并将乱丝一堆,交方储整理。方储毫无迟疑,拔佩刀将乱丝斩为三截曰:“乱必剪之而后理”,汉章帝赞其胆识,夸其才,出位句章(今慈溪西南)令。元和初年(84),方储举贤良方正,对策第一,拜授议郎,转为洛阳令,升迁太常。和帝永元五年(93),皇帝出郊祭天,方储善星文五行,劝驾曰天有灾变,和帝不信反责储“卿不尽忠,而出欺诈。”方储再奏,而奸相张林进谗言,皇帝一意孤行。方储曰:“臣性正直而得欺伪,获不忠之谤,宁杀身以成仁!”后即饮鸠而卒。少顷,狂风大作,冰雹如斗,死者千计。皇帝追悔不已,下圣旨称方储任官惟明,莅政惟平,立身惟清,勒赐真应庙、方仙翁庙额。其兄方侪、弟方俨诏征归京,名为讨伐匈奴乱国,实为奸相张林欲加害之。果然,张林以三召不至,必有异谋,请兵讨之,即率兵南下,永元六年(94)端午日,方侪、方俨在古威坪堨村口村下,共陈冤枉,忽起忿怒,兄弟二人拔剑自刎,血流入溪潭水变赤,以此称血湖。堨村,据嘉靖《淳安县志》载“因方仙翁(方储)马上一指,遂成堨,自是田不复旱,遂以名村,复立庙以祀仙翁。”说明方氏三兄弟当时生活在古威坪附近。方储及兄弟遭奸相加害而死,影响极大。方储举贤良方正对策第一,方俨学行清高,文武多奇,兄弟三人,俨文章最优。当时方姓在淳安政、学界高官显爵,方储生三子,长子观之,任长城(浙江长兴)令,次子觌之,授关内侯,三子洪之,晋安县令。侪、俨之子也皆学有所成,他们可谓显赫的官宦人家。故在迈山修筑雕有翁仲,石狮、马、羊等石像,占地近百亩,气势宏伟,壮观荫威的汉代古墓群。可见当时高官厚禄者众多,一时官宦迎来送往,加之文人学士相交来访,新安江上舟辑穿梭,白帆点点;歙东古道,车马奔腾,烟尘滚滚,地方官吏、文人墨客相聚淳安这风水宝地,为贺齐建县立郡打下基础。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东吴孙权取得“赤壁大捷”,即遣威武中郎将贺齐讨伐属丹阳郡的黟歙山越地。贺齐率军溯新安江而上,当时歙之东乡(淳安)汉风人文已兴,山越势力单薄,少数山越人民望风先降。于是贺齐先上表孙权,分歙之东乡建始新县(县治在古威坪)。而后讨伐黟歙山越,歙帅金奇,屯守安勒山,另一头领毛甘屯守乌聊山,更有黟帅头领陈仆、祖山等率两万户屯守林历山。此地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地势险要。贺齐善于用兵、智取偷袭终于获胜,平定了整个黟歙。而后再次上表孙权,分歙之南——武强置新定县(遂安);歙之西——屯溪置黎阳县、休宁为休阳县,再加原来的黟歙和先表建立的始新凡六县,权遂割丹阳为新都郡,贺齐为太守,立府于始新(古威坪)加偏将军。
新都郡之都,是钱塘江流域立郡之发端,即使杭州当时仍是钱唐县建制,属吴郡(吴兴)管辖,直至隋开皇九年(589)才废钱唐县始置杭州,新都郡历史比杭州还早381年。
贺齐年轻气盛,似乎对生活和事业都追求完美。据《三国志》载:“贺齐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缕,青盖绛襜,干橹戈予,葩介文画。”他创建了新都郡,辖六个县,时谓一府六邑。正如北斗七星,而始新县治作为郡治,县郡合一,岂不就是六星?新都之都似不够突出,于是他于东汉十四年(209),就顺新安江而下选址距威坪60里的新安江畔,更为宽广平坦的地方筑建新都郡城,因贺齐所筑,淳安人民一直称之为贺城。贺齐还由西凿渠一道,引西山泉横城中西东流注,故称古渠,贺齐即将新都郡治迁入郡城。而始新县治并未迁徙(直至隋大业三年(607)由新安县易为雉山县才迁雉山下)。新都郡城建立,使郡县分治,郡城的行政地位更为凸显,真正像一颗北斗魁星天枢,连看始新、新定、歙县、黎阳、休阳、黟县六颗星。新都郡之都,在新安江乃至钱塘江流域地位更为显赫。
东吴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是从新都郡走出去的,不过东吴已气息奄奄,日薄西山了。天纪四年(280)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攻吴,东吴末帝孙皓出降,吴亡,历四帝。司马炎当上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即将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同时也将新定县更名遂安县。新安、遂安、寓意国人思安。
而始新县直至隋朝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提出“罢郡置州”,撤销新安郡,而将始新县改为新安县。仁寿三年(603)又置睦州于贺城。并睦歙分属。大业三年(607),睦州又改为遂安郡,郡治仍在贺城。新安县更名为雉山县,县治从古威坪迁至雉山下。唐武德四年(621),唐皇朝将遂安郡复改为睦州,并将遂安县治从木连村溪北迁至五狮山南麓即狮城。此古县治比古威坪为始新、新安县治还多了14年。唐代武则天当上女皇的神功元年(697),睦州州治迁至建德,贺城结束了郡城的历史,将新安县治从城东附廓迁至贺城,贺城方成为县城。唐开元二十年(732)朝廷又将新安县改为还淳县。到了唐宪宗李纯的永贞元年(805),还淳县的“淳”与皇帝李纯的“纯”同音,为避讳,就以水青如碧的青溪命名为青溪。到了宋代宣和二年(1120),青溪帮源堨村人方腊,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威震大宋皇朝,后被官兵镇压,宣和三年(1121)五月,宋徽宗下诏将睦州改为严州,青溪县易名为淳化县。这个“化”,即“感化、教化”转移人心之意,对淳安人民是一种侮辱,这一“隐痛”,淳安读书人颇有微词,过了10年,南宋皇朝不得不将淳化改为淳安,以示安抚。
郡州县行政区划,历史记载颇为详尽。而县以下所辖行政区划,唐以前失载,宋代据淳熙丙午(1186)《严州图经》载,原淳安设14乡,辖112里。原遂安设6乡辖22里。元沿宋制。直至明代才设乡、都、图。
淳安遂安地处浙西山区,群峰延袤环峙,故谓“环万山以为邑”。且沟壑纵横,形成源流环曲,源依山流,人以源居。所以,明代开始以地区方位划乡,以源为主划都,图,则是每一都的主要村落。淳安明代嘉靖后划14乡,118里辖36都(含坊都)80图。遂安明代万历40年为6乡18都4隅,60图。清承明制,民国时期,乡、区行政区划屡有变动,而“都”己约定俗成却不作行政区划。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区、乡、村行政区划有过几次大变动。1958年,为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淳遂两县县城及3个古镇、5个农村集镇、1377个村庄、30万亩良田平地及原来的“都”有的被淹没。移民289951人。山川沉浮,沧桑巨变,淳、遂两县由此合并为淳安县。原来的两县已像千岛湖水融为一体,聚合一心,早巳分不出彼此。而历史上形成的都,却难挥之而去。长期以来,“都”虽不作为行政区划,而且“都”也巳不完整,但原淳安36个都和原遂安18个都共54个都,每个都的地理位置、地域概念一直是乡土印记,永难磨灭。
“都”,作为地理区域,源流纵长,山峦如屏,碧溪两岸,阡陌相连,村落棋布,牛哞鹊飞,鸡犬桑麻,显出迷人的物态,展现出天工造化的自然风情。“都”,以特殊的地理区位,形成半封闭的山水单元,铺垫了一方水土,俗话说“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都都不同音,源源杂百姓。”但同为一条源,同喝一源水,造就了一方人的性格,营造了一都人的乡土气息,形成了独特的都文化。
都文化有一定的区域乡土印记,地方水色较为明显。在一个都中,古语方言基本相同,创造同一种地方习俗风尚,流传着同一种祭祀,庙会文化。而且地理环境使然,生产独有的土特产品。衣、食、住、行同一个都基本相似,且具特色。特别是取自本乡本土原料的农家土菜,形成一种地方风味的民间美食,滋润着山村雨露,充满着山村馨味。
淳安的都文化散发着原生态的泥土芬芳,留存着山越文化的原始本真。同时又吸附着各种多元文化,加以消化融汇,嫁接出种种乡土文化的神奇。正是这种具有泥土香气的文化,深扎在人类古老悠远的精神地层中,蕴藏着传统文化的骨血,真正是文化之根,思想者的精神家园。文化割断传统,便失落气脉,丢掉乡土,便失落根须!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地方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淳安都文化蕴藏丰富,需要去发掘,需要去弘扬。我们这里虽将原淳安36个都和遂安18个都,逐一从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物产饮食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描述记录,这只不过是浅层次地初探,由于地域宽广,甚至已沦湮水库、加之资料缺失,错误瑕疵在所难免。但愿能抛砖引玉,使更多有识之士来弘扬淳安文化,使之更好地发展先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