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成交明细表如何看:马未都:国人何时能不再以户口而是以国家为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05:30
资讯?社会?正文马未都:国人何时能不再以户口而是以国家为荣2011年07月07日16:17 千龙网

老百姓一生下来的头等大事是户口登记,俗称“上户口”。随后的一生就伴随着自己的户口喜怒哀乐。这个自己无权改变的既定事实,让多少人一生遗憾。6月19日(起),著名收藏专家马未都在其博客七百篇之际,就《户口》之事,连发四篇美文,娓娓道来,引人深思。

(一)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国家对百姓强有力的管理手段,至少从战国起国家就开始建立户籍制度,几千年来从未放弃。“籍”的本义为登记造册,一家一户造册在案,方便国家约束百姓。

中国字非常有意思。古汉语中双开为“門”,单开为“户”,象形,因有门户之见、门当户对之说;“户”指在同一屋檐下的单一家庭组织,“口”指其家庭成员。户口算是户籍的俗称,也容易理解,所以解放后我们赖以生存的头等法律文书叫“户口簿”。

这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今制度。《汉书》里就有那时的全国户口记录,至今仍具有文献意义。以后的历朝历代,户口的管理及统计都在支持国家建设,以唐代开元盛世为例,其间共六次统计全国户口,第一次(开元十四年,726年)7,069,565户,41,409,712口;最后一次(天宝十四年,755年)8,914,709户,52,919,309口;近三十年的时间增加了11,509,597口人,平均每年增加40万人口。我非常惊讶当年的户口统计能精确到个位。

在农业社会中,户口数量的高低决定着生产力的高低,也决定着国家的税赋,民富则国强。进入现代社会,国家税赋不再与人口直接挂钩,遂户籍制度仅为管理社会的手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向着现代化管理迈进,向成人颁发了居民身份证,让百姓方便的同时感到了某些不方便(比如被盗用、忘记随身携带等等),让身份与户口结为了一体。

户口制度的管理曾经为国家建设和安定做出过巨大贡献,今天依然还需要这个古老的制度发挥余热。户口制度有利有弊,过去利大于弊,今天弊大于利。对于国家的制度管理,百姓只是希望趋利除弊,扬长避短,让它既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百姓。从趋势来看,户口制度的取消是早晚的事情,这一代人应该都能看到。 

二元制的户口制度实际上拉大了城乡差别,过去国家口号要消灭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体差别,前两项因户口制度不仅没能缩小,而是拉大了。农民工就是这个制度下的产物。理论上,社会差别越大,社会矛盾就越大。

我们因户口制造的社会矛盾已经为自己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公民身份登记足以使国民一生方便,其生老病死都在这一长串数字下获得平等待遇,让公民人格平等,行动自由是国家的责任。生就不平等,设置一条难以跨越的人生障碍实在算不上先进制度。

以中国传统方式计年,新中国已满一个甲子了,这60年大可分为两个30年,小可分为四个15年,仔细回忆一下,国家每15年都有一个变化,但户籍制度未跟上这一变化,全国除了首都及大城市有人愿意炫耀自己的户口,大多数人在户口问题上或多或少都有不公平待遇。我希望30年内,中国人能以国家为荣,不再以户口为荣。

(责任编辑:朱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