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enum int:三皇五帝的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0:17:12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历年无确数,最少数千年。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1]贾湖文化[2]等,从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

三皇五帝是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三皇五帝究竟是谁,存在多种说法。基本上,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远,时间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

三皇五帝属中国上古时期,距今久远,少有当时的文字实物资料流传,主要靠传说流传至今,因此这段历史对于后来的人们存在很多含糊不清之处。由于对这一历史时期现存的资料大多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许多事情很难判断真伪,综合史料,大致为:

三皇时代处于约6000年前到4000年前,是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期。历史资料表明,漫长的三皇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期,早期的女娲也常被列为三皇之一。到五帝时代时,已经是父系社会,不过女子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嫘祖[3]等女子人物在文明发展中也有很大的贡献。五帝时代文明是三皇时代文明的延续。以文字为例,传说伏羲创造八卦、文字,而在黄帝时代仓颉造字,文字愈加成熟。女娲、伏羲时代的龙崇拜,在炎黄时代进一步发展。传说炎帝(指末代炎帝)、黄帝皆神农后裔,炎帝即神农部落首领,也是各部落联盟的首领、天子共主,当时神农部落已世衰,黄帝和伏羲(有人认为盘古即为伏羲)部落有密切的传承关系,后来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天子,为五帝之首,五帝以后即为夏、商、周时代。

五帝时代约在4000多年前,当时,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主要从事农业劳动,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征服了周边各个部落,黄帝时代华夏文明取得很大发展,华夏族由此产生,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于此。

新疆岀土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图:女娲执规,伏羲执矩。关于上古传说史中的三位圣王三皇,有如下各种说法:

(1)伏羲、神农、女娲(《史记·三皇本纪》;司马贞补、《运斗枢》、《元命苞》)

(2)伏羲、神农、黄帝(《尚书·序》、《帝王世纪》)

(3)伏羲、神农、燧人(《尚书大传》、《礼纬·含文嘉》)

(4)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

(5)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

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关于上古传说史中的五位圣王五帝,也有各种说法:

(1)黄帝、颛顼、喾、尧、舜(《史记·五帝本纪》、《世本》、《大戴礼记》、《易传》、《礼记》、《春秋国语》)

(2)少昊、颛顼、喾、尧、舜(《尚书·序》、《白虎通义》)

(3)黄帝、庖牺(伏羲)、神农、尧、舜(《战国策》)

(4)黄帝、颛顼、太昊(伏羲)、少昊、炎帝(《礼记·月令》、《吕氏春秋》、《淮南子》)

(5)黄帝、颛顼、喾、尧、少昊(《资治通鉴外纪》)

(6)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黑帝协光纪,黄帝含枢纽。(《史记正义》)



[1] 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在仰韶文化之前,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

 

[2] 贾湖遗址是9000年至7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中国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面积约55000平方米,于1979年秋贾湖村民修筑护村堤期间,村小学师生在取土坑内开荒种地时发现。

 

[3] 嫘祖 (“嫘”léi,中古拼音lyi)是中国上古人物。《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养蚕,为“嫘祖始蚕”。嫘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嚣,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中的“颛顼帝”。

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尊嫘祖“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萝以供衣服。”嫘祖生于古西陵国,位于今河南省西平县。据说嫘祖之父孙姜雷为炎帝神农氏的第十一世孙,被封为六合方山侯,方山即今江苏南京六合方山,姜雷以山为姓,改名方雷。